维基百科:发展建议
此页面目前处于闲置状态,仅供历史参考而保留。 此页面最后更新于2023年4月25日 (二) 04:36 (UTC)。此页面的内容可能已无明确的共识支持,或是不再与讨论的主题相关。若您希望重启讨论,请至互助客栈寻求更广泛的意见。 |
本页面的可见度不高,相应的您可以前往Wikipedia:互助客栈留言,以提高您留言的可见度。
维基工作的组织
[编辑]中文维基百科的参与者总数已经一万多人了,但条目总数和质量并不与之相匹配。我认为这在组织方面需要进行一些改进:(以下内容建议分专题进行讨论)
- 新人的培养:中文维基百科中关于新手的帮助页面很凌乱,造成很多人在开展工作之前浪费很多精力却仍然不能掌握基础方法和重要原则,并引起不必要的侵权页面。这方面我们要投入足够重视,在重要页面作出明显链接,并把新手培训页面调理好。这是保证维基百科长久稳步发展的基础工作,是根基!给出如何开始练习的例子,给出如何作出条目的例子,理清编辑格式的规则,给出提高的目标,明确求助页面的使用方法,提示反映意见和错误的位置。
- 有组织的工作:有人负责帮助新人,有人负责建立新条目,有人负责质量提高,有人负责分类整理,有人负责团队激励,有人负责团队管理和系统发展。也许没有这么多专人,但我们各人可以安排自己的重点,配合工作。
- 加强团队荣誉感:团队工作需要系统管理和激励。项目的进展是最大的整体激励,因此需要加强对统计页面的更新。同时每个人的工作统计最好有统一发布的地方,排行不失为一个办法。建议经常对新人的工作成绩进行统计发布,以资鼓励。
- 加强推广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中文维基百科,把优秀的地方展示给大家看,并让大家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具体任务和方法还需要讨论。--冷玉 17:21 2004年10月8日 (UTC)
- 主要在各大论坛进行发布就够了。 像北大中文论坛等等 --用心阁 01:50 2004年10月28日 (UTC)
关于第一点,其实以前Shizhao下过一段时间的功夫,写出了目前的Help:帮助。最好能够清楚的指出来Help:帮助还有哪些不足,然后改进。关于第二点,英文版已经这样作了,但我觉得中文版还要在发展一个阶段才能那样。关于第三点,好像比较麻烦。--Mountain(Talk) 17:30 2004年10月8日 (UTC)
- 我对质量提高和分类整理这两块比较敢兴趣--LiDaobing 13:44 2004年10月9日 (UTC)
- 首先我认为搞一个维基人的调查,从职业,行业,参与维基的时间段,可以针对维基人的特点展开工作。 其次,我们需要把编写条目和参与维基的事务建立一个清晰的介绍,尤其是后者,比如参与质量提升项目投票,特优条目的评选,我觉得这几方面的参与者太少了。--用心阁 01:50 2004年10月28日 (UTC)
- 关于如何让大家商讨出的结果很快的让各位经常编辑的维基人都知道就比如说这个页面,我看很重要,然而,我却不知道有多少维基人知道这个页面的存在.........所以我很希望能想出一个方法来。或许,可以做一个单独的PAGE,上面有全部(或者很多)大家的主要讨论页面。Mickey 17:17 2005年1月5日 (UTC)mickeymousechen
关于如何把人吸引过来
[编辑]现在可能维基百科中文版的好多管理员都认为要先增加质,后增加量。可是我有一点担心,就是:现在中文版注册人数少、编辑人数少,会不会是因为一个新发现维基的人,他搜索一个他感兴趣的东西,不仅没有匹配的条目(这个当然最关键),而且出来的“搜索建议”也都是完全不相关的东东。我很多次搜索后看到风马牛不相及的搜索建议都想:“这什么跟什么!”那么新来者不更是认为“这是什么破网站!?不玩了!”
所以,我觉得,现在一个投入少、产出快的方法就是:1.改进搜索结果 2.建立大量REDIRECT 3.把内部的链接,修整恰当(就是说,对于已经存在的页面,就要确实连到那里,不要连到一个别名,然后显示成红色。这样,我们每做一个条目,比如说“亚马逊公司”,就要在GOOGLE 里搜索 site:zh.wikipedia.org 亚马孙、亚马孙公司 什么的,全都搜索一遍,看看能不能把原来的红色链接变成蓝色。这些工作,由条目的创建者做,最为适合。)Mickey 17:19 2005年1月5日 (UTC)mickeymousechen
现在维基还是吸引得人少了,有个想法,维基可以提供一些宣传维基的签名。每个维基人可把它做为其它论坛上的签名。这样也可以顺便宣传一下维基。最好这些签名能像有些显示IP签名那样可以自动更新。--Icemanpro 09:00 2005年2月27日 (UTC)
其实,像维基这些学术性的网站,不应只关心“吸不吸引人”这些问题。试想想,要是维基真的吸引了很多新会员来了,可是他们也是乱来的,把维基百科编辑得一团糟,发表那些不中立,不客观,不理性的文章,甚至搞起骂战来;这对维基百科是好的吗?我们反而应该关心加入我们的新会员的质素问题。他们会不会是十年才上来一次的“潜水员”?还是一些编辑时心存偏见的左右翼分子?我们应该担心这些问题才对。
关于宣传方面,宣传不是不需要,可是要懂得选择在那儿宣传。你在什么地方宣传维基,就会有什么人来到维基。若你在色情论坛宣传维基,就会引来一群色狼;若你在明星论坛宣传维基,就会引来一群追星族(若你在左派论坛宣传维基,也只会招来维基被共产主义赤化^_^这只是说笑而且)。所以,我们在宣传维基时,应在一些学术性的网站内宣传,才会招来一群有心且有能力的新会员来到维基。 Dr.Tam 06:58 2006年4月16日 (UTC)
== 一个提议 == 移动自Wikipedia:聊天
有大学道路桥梁工程系的老师写信给我们,希望能够在教育网建立中文版的镜像,写一些道路桥梁的中文内容。(中国大陆的教育网必须通过代理才能上internet)。这是一个提升维基百科条目质量和影响力的好机会,希望大家能够讨论一下。另外,也应该和基金会沟通一下--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14 2005年3月10日 (UTC)
又一个提议
[编辑]为什么不建立一个Q&A的系统,很多类似的网站都已经获得巨大成功,而且我觉得有这种方式进行问题的询问不是很方便,采取一个系统一点的问题讨论机制会不会更有帮助呢?
四点建议
[编辑]- 一个账号,可在维基各项目的中文版使用.而不是维基百科,维基文库,维基词典等都要创建新账号.
- 在特殊页面加上公共资源网站条目,里面列出各可使用其资料的网站,可让各维基人介绍,方便大家
- 维基人不够,希望大家多介绍其他人上来.尤其是大陆的论坛很盛,种类繁多,专才不少,介绍他们上来.
- 编辑帮助急需更新,方便新人.而且连结失灵很久了,为何不见恢复?真实事求是 13:53 2005年5月29日 (UTC)
- 我曾经在国内的历史和军事论坛邀请过一些很稳重, 很有学识的朋友来维基, 但大多数只来一两次就不再关注了, 理由是用户界面不友好. 我觉得吸引人不是主要的问题, 因为毕竟我们还没有像波兰wiki跟意大利wiki搞竞赛那样拼条目数. 关键的问题是用户界面的合理化. 就是说如何令一个新人更容易地掌握维基的一些基本要领, 比如对侵权的要求, 一些常用工具模板的存取(至今我在上传图片时都要通过图像版权标志来查找相应的版权许可协议) (因为上载文件页面的版权选项并不完全) --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5:05 2005年9月26日 (UTC)
基本上我们已经不可以再在国内网站宣传维基了,因为中共已经封锁了我们很久很久了,他们要上来也上不来了。
的确,我们需要宣传;但是,在香港,澳门,台湾的众多论坛中,大都是那些所谓的“综合论坛”;虽然会员人数可能有一千,甚至一万,但大都是乌合之众,不是什么对学术有热诚的人,向他们宣传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甚至会招来一群胡乱编辑的会员。唯一的方法是,我们只好在学术论坛宣传;可是,大家也知道,大多中文的学术论坛的会员也不足一百人,人流量也很低;似乎向他们宣传也作用有限。
唯有这样吧!我们只好向我们相熟的人宣传维基;最好向一些对学术有热诚的中学生或大学生,老师也可以的,但他们恐怕没有太多时间上来维基编辑。 Dr.Tam 09:47 2006年4月17日 (UTC)
事实上并不需要如此悲观,毕竟还是有破网软件的,特别是Tor没有被中共封锁,所以还是可以很方便的获得的,只是太多人不知道,很多人认为是Wiki自身的问题使得他无法访问的。——
维基最大的瓶颈在气度
[编辑]以前写过一个“维基最大的隐患在分类”,这个算是续集吧。
长久以来,我们中文维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条目增长那么慢;我们中文维基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条目侵权那么多?也正是由于这两个问题的不能解决,制约了中文维基的发展。
先看看中文维基:一个被侵权的新条目,首先要搜索到侵权源网页,然后加上侵权标签,再然后加入到删除列表,过几天(甚至是几十天)之后,条目被删除。还有一些不符合标准的新条目大多也在走了一个程序之后被删除。
再看看那些走在我们前面的其他语言的维基(当然了,不排除我看到的现象有片面之处):首先它们侵权条目不多,这个暂且不论,就说说不符合要求的新条目,这些条目在被加入删除列表后,很多时候会引起是否删除的讨论,而往往过了几天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不符合要求的新条目已经在多人修改之后保留了下来。
我还说说一个现象,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it、zh、en版本差不多同时创建的,内部链接大多是新电影,于是创建时3个版本的见红率没太大的差别。可是现在再去看的时候,差别就大了,尤其是en,多少地方就变蓝了!把蓝的再打开,原来好多都是一两句话的小小作品或者由小小作品渐渐扩成的小作品。(顺便想说的是这三个版本我都在编辑,链接到这三个版本的条目也都很少,为什么独独zh版本的参与者少得不成比例呢)
我说了这么多是在想说明什么?那就是我们对于一个不好的条目更倾向于删除;而他们更倾向于保留。当我们看到一个小小作品的时候,我们惯性的想到,哎呀,我要加删除标签;而他们想的是,我可以补充一句两句吧。所以中文维基最近一些幸存下来的小小作品往往是没有加小小作品标签的或者是错加成小作品标签的,总之就是不能光明正大的存在。
由此说到侵权条目,大家可以算算删除一个侵权条目前后要花的时间。如果有这么多时间可以浪费,我们怎么就不能用更少的时间在看到一个侵权条目时把它改成一个一句两句话的条目呢?更何况有时居然会显示某个侵权条目已经存在了10个被删除版本?!如果有10倍的时间,我们又怎么不能把这个一句两句话的条目加上分类,再扩写成一般的小条目呢?这个时候,我们再去跟侵权作者说时,他就不会因为条目被删除而失去参与兴趣,而会为自己的第一个条目得以某种形式保留而感到有意思。从而增加了一份参与的可能,参与对中文维基来说,就意味着希望就意味着节约了时间。当一个条目已经存在时,有人搜索到它时由于编辑操作不熟悉(因为没有创建新条目的提示)、大多也就不会去贴侵权文字了(反而是因为这个条目没有于是他就贴侵权文字以至于有些条目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删除)。说到这里也顺便提及,由于我们太重视新条目的侵权了,于是一些旧条目在修改过程中的侵权现象(甚至是捣乱现象)反而没得到清理。顺便说到删除列表,很多时候就是走个过场,大多数条目并没有人讨论其去留,删除的权力也因此而被集中了。
最后提及的一个现象是,每天有很多人注册,为什么最后留下的人少之又少?这与我们的帮助文档的编写、欢迎语的编写、侵权条目及不符合要求条目的处理等等难道不都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么?
于是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真正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而我们离它还有那么一段不小的距离。哪一天我们真的做到海纳百川了,中文维基崛起的日子就开始了……--玉米^ō^麦兜 19:47 2005年10月2日 (UTC)
- 你说对了一部分。很多新手,热情很好,但没搞明白维基的要求。至于你说的删贴问题,讨论这里也有,但很多是讨论了几天,没多少修改,那删掉是很正常的。--维基书虫 (talk) 00:33 2005年10月3日 (UTC)
- 我有个建议,是不是编辑在删贴的时候,想想能不能主动帮助这个条目来改进,这样新手看到条目内容虽然面目全非,但条目本身还在,也看到了维基百科的简单示范。 --维基书虫 (talk) 00:35 2005年10月3日 (UTC)
- 其实一直以来,我自己都是比较坚持保留下来,大家一起扩充,无奈一般条目大家很多都是自己做自己的(我也是拉),一个条目小也好侵权也好,本来改一改肯定会没有问题的,但是就是删除了,以前大家的借口总是参与的人员太少,人手不够,只好忍痛删除了……突然就想到了人家说的“xx人人人都在龙,和在一起就都变成了虫”……--边缘o^-^o留言 01:59 2005年10月3日 (UTC)
- 我一直反对删除,条目没有问题的话,不管多小也是个正经条目。在删除小题目的时候,用1分钟改一下格式不就完了啊干什么删除。内容如果有错自然会有后来人去改,否则还要wiki开放干什么,追求马上完美是很多人的误解。--wooddoo 虢国夫人游春图 03:15 2005年10月3日 (UTC)
- 我以前也提过这个问题,不过大家参不参与是大家的自由,中文好歹也有13亿人使用,弄成现在这个样子是有些丢脸--本本一世 03:29 2005年10月3日 (UTC)
- 非常赞同你的观点,问题是我们需要身体力行,多多关注侵权和删除投票的条目,看一看能否加上几句,看一看能否用不侵权的文字改写成小作品。但是与此同时,侵权和删除投票的检查和处理也不能偏废。如果大家都关注于自己的条目,那么维基百科会怎么样?因此一部分人严格检查(这一点是没有错的),另外一部分人来参与讨论,投票和改善条目,这也是写作协作的一部分(与条目的写作,质量提升计划,每周翻译一样)。--用心阁(对话页) 08:03 2005年10月3日 (UTC)
- 赞同玉米的说法。大家一起来看看侵权投票页面,把那些每天要删掉的东西都给改改吧!--Theodoranian|虎儿 (talk) 10:19 2005年10月3日 (UTC)
用心阁说的没错,记得原来有一个“白脸黑脸”的理论,很认同阿。另外也很同意大家说的,至于侵权,我想我们这样被动的抓,不如主动地改(口气有点大了^^)把侵权的改成不侵权的,给新人树牌子,其实大部分的新人侵权,我觉得可能主观上并不是要破坏wiki吧,比专门来吵架的参与者要可爱的多。说起来,原来有个wiki教派的,后来删了,其实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太严肃啦,大家做的趣味一点,增加兴趣又减少一点压力,这样也有助于我们的创造力喔。wiki万岁~ ~ ~--边缘o^-^o留言 01:22 2005年10月4日 (UTC)
说说我的感想吧。去年夏天我通过Google发现了中文维基。此后一年多,我把它当作一个参考资料库使用,没有参与任何编辑,甚至没想着去注册。直到今年九月才决心注册,因此如果从注册时间算起,我在中文维基还不到一个月。
注册后,我花了五天反复利用沙盒编辑(未保存),终于创建了我在中文维基所写的第一个有完整内容的新条目(某事件),并一次性保存下来。结果后一次登陆时,被告知我花了五天写的条目侵权,待删。一下子,我的参与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事实上,我编写的条目,真正涉及到侵权的部分,就是对该事件发生时当事人所公开发表文章的全文引用,其余部分则都使用我自己的话写的。当时我对于涉及侵权的范围一知半解,以为全文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章、言论,不会侵权。
没办法,只好恼火的把原始内容推翻了重写。幸好大部分内容是用我自己的话编写的,还在脑袋里,没有忘掉,重写一次不再需要五天时间。于是三天后,我在那个条目的temp页面里面贴上了重写的内容。又过了四天,temp页面终于转正。
接受教训后,我又创建了两个条目,都是列表,其中一个进入了长条目的前一百名(现在被挤了出来)。当然这次没有侵权,内容充实,也就不会被删了。但是,当我看到了不少条目昙花般的出现——侵权——消失,脑海中的阴影一直都在。
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一些条目因为内容不够多,也被打上了删除标签。在我看来,世界上的很多事物,最初都是粗糙的、稚嫩的。回到中文维基,一个新条目,刚开始很难做到内容充实详尽,更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这时,我们的态度,应该是鼓励这些弱小条目(即所谓的小小作品)的慢慢成长,而不是粗暴的贴上删除标签。
那么,如何鼓励这些小小作品的成长呢?仅靠它们的创始人恐怕很难。因为这些小小作品的创始人,也许对该条目的认知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层次,也许没有更多的时间,也许看到自己编写的条目被贴上了删除标签而沮丧(或愤怒)和放弃。总之,条目的创始人可能无法对这些小小作品进行脱胎换骨的编辑。这时,为何不宽容一点,如果一定要删除,可否先让这些小小作品保留至少三个月或者半年以上呢?多给这些小小作品一些生存的时间和机会,让它们得到其他热心人的帮助和充实吧!这样的宽容,也能让新人们安心和舒心的参与编辑,而不是高高兴兴的前来,沮丧或者愤怒的离去。--汉龙 09:13 2005年10月4日 (UTC)
- 大家好,我想对这个问题也发表一些我的看法。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对玉米的看法不赞成。
- 首先我想说一说为什么我们对侵权如此严厉,而且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复杂地对付侵权(原文删除,另写一篇等等)。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侵权始终是维基最大的马脚。假如有人要来倒维基的话,他用别的方法倒不了维基,他只能用侵权,然后要求赔偿的方法。我们无法将所有的侵权行为都找出来,也无法防止所有的侵权行为,我们唯一的方法是第一努力防止,第二向外表现出来,我们的确尽了一切的努力来防止了。我们只有对外表现出来,说我们的确对这种行为采取绝对不容忍的态度才能说服法庭,说假如在我们这里有我们没有能够防止的侵权行为的话,这不是维基的责任,而是该作者的责任。这是我们对这件事费这么多力的原因。而且我们别无选择。
- 第二我想说一说极简陋的作品的事。首先我想说一下玉米所说的其它维基版本的情况不完全是那样的。比如在德语维基中甚至对小作品(stub)也采取过一定时间删除的做法。再比如德语维基中大多数文学中的人物都没有自己的文章,而是合并在书、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的文章中。虽然如此德语维基是文章数量第二大的维基版本。
- 我想请大家回思以下维基百科的目的是什么。吉米说维基百科的目的是让任何人可以用他自己的语言来无偿地获得知识。对我来说中文维基百科排第几名不重要,但假如我要找一个词的话能不能在中文维基里找到,找到后我是不是能对其中的解释满意是最重要的。
- 大家想一想大家是怎样来到维基百科的?许多人是寻找资料时到这里来的。大多数人是因为发现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不少他们需要的资料,发现这里有潜力可以继续发展,才留下来的。假如大家没有在这里找到他想找的东西的话,我想许多人不会留下来的。另外许多人是看到了报纸、杂志上对维基的报道来的。但假如维基里只有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大堆前无门,后无路的小小作品的话,会有人来报道维基吗?因此,质量对维基来说是最关键的。
- 我们开维基大会的时候德国的第二电视台对维基作报道,其中采访了德国最有权威的百科全书Brockhaus的主编。这位主编对维基做了一大堆非常刻意的评论。我想,一个堂堂最有权威的百科全书的主编不会对一大堆没有头绪的小小作品的收集作这样(下流)的评论的。他会这样评论我们,是因为他自己感到受到了威胁的缘故。他感到被威胁是因为维基百科的质量,而不是因为维基百科里的小小文章。
- 我不反对保留小作品和小小作品,但它们必须有一个最基本的质量,至少要告诉别人它在说什么,比如“某某是某乐队的成员”,而不是“某某血型A型,最喜欢的食物是比萨饼”。
- 因此这些太简陋的作品并不能帮助维基百科。相反地它们只会给那些反对我们的人提供证明,说维基百科不可信,没有任何质量要求。
- --Wing 10:40 2005年10月4日 (UTC)
- 那时开大会时电视台报道说,当时德语维基每天有约400篇新文章,其中约60篇进入删除候选,大多数因为侵权。当时中文维基每天约有200篇新文章(可能因为4万篇快到了,大家都非常努力),每天约有30篇侵权。两个版本比例差不多。今天我数了一数,10月3日德文增加了809篇新文章(可能因为放假,天坏,大家都待在家里无聊),共32篇被列入侵权(4%)。97篇因质量问题被列入删除候选(12%)。18篇被当天删除。中文10月3日有128篇新文章,其中26篇侵权,9篇列入侵权后被修改(剩下的为17篇,占14.8%)。13篇被列入删除投票。(10%)--Wing 11:56 2005年10月4日 (UTC)
- 一个人想看一个东西,于是他来维基百科搜,结果没有,于是他干脆贴一篇侵权文字。
- 一个人想看一个东西,于是他来维基百科搜,结果有个小作品,于是他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文字。
对于侵权条目的改写后保留,是否可以换一个思路: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我把文章里最重要的信息集中了一下,成了维基的一个小条目(也就是略去了把侵权文章贴到维基这个过程)。这个小条目再得到很多“一个人”和维基人的补充,直至完善。显然很多条目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这样也显然是被允许的。但现在却由于“侵权”这个坎把一个合理但不合“法”的做法溺死了。
对于质量第一我是认同的,我很少创建小条目,更不会创建我不通的领域的小条目。一般都是写的差不多了再发上来,即使最初发上来的是小作品,也会尽快扩充。但“脑力劳动型”的维基人和“体力劳动型”的维基人我们都需要啊!
ps:看看这个有25个删除版本的黑龙江大学(至少删除了4次!),现在的这个版本确实原创了,也不是个小条目了,可就一定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内容吗?
--玉米^ō^麦兜 14:09 2005年10月4日 (UTC)
- 我也来说说自己的做法吧。关于侵权,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wing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习惯去抓侵权,但是我尽量严格检查,而不是看到几句相同就贴侵权通告。现在有些条目的侵权手段开始升级,有的是维基化做的特别好,有的是段落侵权。但我只在全文侵权的情况下才贴侵权通告。段落侵权的,整段删除并在编辑摘要中留下原因及被侵权地址。如果是一个匿名编辑者持续活动,或者是注册用户,我尽量以template:CopyvioNotice再次通知,而且我认为,几乎所有人新建条目后,过一阵都会去看看别人怎么修改(我知道一个人例外,哈哈)。因此读到侵权通告也该明白怎么回事。关于小作品,我也想尽量保留,但是至少如下几种我是要删除的:
- 其他人贴了快速删除模板,而且我也认为应当删除的;
- 涂鸦的,如sdgsdg之类的;
- 条目题目与内容不对应,且无法移动至新条目名的;
- 侮辱性质的;
- 没有明确定义的。即无法让人读懂。要记得永远假设读者是对此一无所知的。对于此种,我一般先贴快速删除模板,等待有人修改或者其他管理员删除。
- 我也来说说自己的做法吧。关于侵权,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wing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我习惯去抓侵权,但是我尽量严格检查,而不是看到几句相同就贴侵权通告。现在有些条目的侵权手段开始升级,有的是维基化做的特别好,有的是段落侵权。但我只在全文侵权的情况下才贴侵权通告。段落侵权的,整段删除并在编辑摘要中留下原因及被侵权地址。如果是一个匿名编辑者持续活动,或者是注册用户,我尽量以template:CopyvioNotice再次通知,而且我认为,几乎所有人新建条目后,过一阵都会去看看别人怎么修改(我知道一个人例外,哈哈)。因此读到侵权通告也该明白怎么回事。关于小作品,我也想尽量保留,但是至少如下几种我是要删除的:
- 我先前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我们即使将侵权的页面修改为小条目,相关侵权的历史仍然存在。因此建议各位如果要改写侵权页面的话,应该要依照流程,将改写的部分写到/temp子页面之中,而不是直接把copyvio拿掉。对于这个疏忽,我表示诚挚的歉意,也对于抓侵权的各位同仁们致上万分的感谢。--Theodoranian|虎儿 (talk) 15:40 2005年10月4日 (UTC)
Uvo的意见,从鼓励大家拯救条目这一方面来看,是好的,但是把大家不努力拯救条目归结到过分重视侵权删除则是偏颇的。而且要求在查证侵权的同时就修改条目,也是不现实的。目前在坚持做查证侵权的人本就不多,工作量很大,不大可能去进行修改的,修改应该由大家来做。
另外,如果说小条目还可以宽松一点的话,侵权则绝不能放松。如果允许抄袭或剪刀加浆糊的准抄袭方式,只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试想有谁愿意把自己的知识贡献到一个满是抄袭和转贴的地方。--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 (talk to Louer) 01:23 2005年10月5日 (UTC)
最后理一下我的想法。我当然是反对侵权的了,我也是看重质量的了(这是我一切发言的最大前提)。一个条目被删除了多次,说明这个条目有存在的必要。与其堵不如疏。当一个条目存在的时候,哪怕它只是一个小条目,但这也降低了有人再贴侵权文字的可能性。改写一次侵权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小它以后被侵权的可能性同时增加了一个新条目,把那些有可能贴侵权文字的行为转化成了编辑行为,把那些删除行为所用的时间用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关于虎儿兄提到的那个情况我先也想到了,但问题在于是不是一个本来原创的条目在加入了大量侵权文字之后,我是不是就要在去除大量文字的同时报告这个情况让管理员删除这次编辑呢?目前好像没有这么做,那这种行为是否可以存在呢?我也想到了以前的一个想法是可不可以根据个人要求把一部分管理员权利下放给经得起考验的非管理员呢?另外回应Louer的是,我没有“把大家不努力拯救条目归结到过分重视侵权删除”,只是说我们由于一种习惯,看到一个侵权条目的时候更倾向于删除。而且改写侵权条目绝对不该是CtrlC CtrlV,至于质量我想到的是,大家对于有人一股脑儿的新建一大批内容不多的年代条目或者新建一大批无更多信息的行政区条目怎么看待呢?对于英文维基里能存在“XXX,是XXX于XXX年导演的一部电影。”的小小作品又怎么看待呢?--玉米^ō^麦兜 09:19 2005年10月5日 (UTC)
- 我是同意对小条目和小小条目持宽松态度的,也同意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把侵权条目和一切需要被删除的条目改为小条目。但前面的讨论,可能多多少少把两个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了,一个是“查”,一个是“删”。查侵权,查不当条目,相当于是“诊断”,这是始终要做的,固然诊断出病情真相,会对病人产生打击,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严查侵权,对wiki,对侵权者都有好处。UVO主要考虑的,应该是查出问题之后,怎么办。确实,如果大家都能够没事到删除投票的地方逛逛,挽救一两条条目,是很好的事。--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 (talk to Louer) 15:17 2005年10月5日 (UTC)
可以在删除的公告中加入一些鼓励创作的话语,存在一个侵权条目说明有人对这个条目有兴趣,建议他重新创作。金色葡萄 01:23 2005年10月7日 (UTC)
- 这个问题不这么简单,对于新创的文章我们可以这样做,但假如有人在文章中加入侵权的内容的话我们就只能将它恢复了。但侵权的内容依然存在在历史中。--Wing 06:57 2005年10月7日 (UTC)
- 小小条目的存在到底能有多大意义呢?我想在查维基时查到小小条目大部分人会失望的,内容少得不成样子,根本不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它的存在的最大的意义好像就是增加了维基百科的条目数,或者满足了一些人的创立条目的欲望。文字是传播的东西,尤其是编写百科全书,我们还是应抱有负责的态度。如果我们要创立一个条目,还是应收集一些资料,首先自己先消化,再编写。写出的东西就应把条目尽量解释清楚。写出那么一句话就扔下,把真正应编写的内容都留给别人去写,这好像有点不负责任。所以我认为小小条目的存在实在意义不大。不过小条目的存在还是必要的,它至少像一个条目的样子。这不是大度的问题,这是提高维基质量的问题。另外,如果因侵权而被删除,这并没有错,被删除的维友尽管有痛苦,但却可以增强版权意识,实际上对他本人也是有好处的。有的侵权文章被删除了好几次,只能说我们的版权意识不够,需要学习。至于拯救的问题不能仅由管理员来做,那我怀疑他们的时间及精力是否够用。我认为管理员现在做得并没有错,而拯救应由大家协商出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不能苛刻管理员。--黑眼睛 10:18 2005年10月7日 (UTC)
但是我理解的wiki精神是“海纳百川”的,它不会偏袒某一方,也不存在歧视,人人都可以编辑,而不会应为你的观点,或者学识,或者手中的资料,或者参与的态度,而有区别。因为现在看的东西总会有时代的偏见的。回正题,小小条目,我同意wing的意见,就是看他是不是有意义的一句话,并且将来有可能扩充为一个大的条目。一句有意义的话就有内容在里面,比如“xx是xx乐队的成员。”虽然很简单,但是也告诉了人们有意义的信息。我认为我们应该是鼓励编辑的,只要不是破坏的内容,甚至……开始我还认为可以忍受趣味性的修改……但是现在大家的工作越来越严肃了,新手难免会过于拘谨的。总之……自由,知识,快乐,互助,这就是我的维基之道--边缘o^-^o留言 16:06 2005年10月7日 (UTC)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我们不仅应鼓励编辑,更应提倡和鼓励认真负责的编辑态度。我着重讲的是态度问题。如果你确实了解不够,那就不要非创立这个,可以选择自己比较了解的创立。创立一个条目就应使它像一个百科全书的条目。太简单的信息虽然也不是毫无意义,但实际上是影响了维基百科的质量。认真而不仅仅留下一个太短的小小作品这种态度对于编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有好处的。另外对于趣味性我还是很赞同的,在维基社群及帮助的编写上我认为正是趣味性大显身手的地方(如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等),这些地方趣味性的编写会更加吸引初来者。而关于条目的趣味性编写我还没有想清楚,这好像不太好把握。甚至我觉得自然科学的相关条目比社会科学的相关条目更容易趣味化。因为要通俗的介绍自然科学知识往往会用到类比,这就可以用到趣味性。趣味形象的类比不仅更利于解释条目,也会增加大家阅读的兴趣。--黑眼睛 16:57 2005年10月7日 (UTC)
- 我对于Cys的意见抱持赞同的态度!其实,当初那个黑脸白脸的话题似乎是我在跟User:Richy私下留言时提到过的,在此就再重复一遍我的意见——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大部分的中文维基管理员与参与老手对于新人与小条目的态度偏向过度严格,但经过一阵子的观察,我认为这样的严格并没有赶走我们真正希望能网罗的参与者。那些(可能)是被我们吓走的参与者,大部分都是一些抱持新鲜好玩的态度偶一为之,但其实纵使我们对他和颜悦色百般引导,也终究会在一阵子后因为缺乏热情而迅速消失的。相反的,一个很有潜力在维基百科上做出长期且高水准贡献的参与者,通常不外乎有两种特性:其一是他们通常会对自己的所言所行抱持很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在下手前早就花上不少时间将规则摸了个大概,第一次出手就能编出高水准的条目,完全不造成别人的困扰;另外一种人则是可能会挣扎一段时间,但纵使写的东西被提报删除、被批评达不到基本要求,仍然会不屈不挠地继续参与直到变成一个有经验的参与者。无论是循哪一种模式加入维基百科,这样的参与者对于百科本身或其他参与者而言,都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战友,也是我们想寻找的人。因此请原谅我稍微有点不客气地这样说,‘维基百科并不该太过在意半吊子参与者的去留。’以荣誉感的角度来说,我们该担心的其实应该是充斥太多劣质品的环境,可能会赶走“想认真做学问写条目的人”这般的隐忧吧?--泅水大象 讦谯☎ 03:58 2005年10月8日 (UTC)
建议增加拯救侵权条目活动
[编辑]建议增加拯救侵权条目活动,活动的组织方式可以是同同行评审,图片评选和新条目推荐一样,建立一个页面, 页面主要介绍活动的意义和内容,在页面中增加一个拯救侵权条目的列表,当某一人想要拯救一个侵权条目时,就从侵权投票将其移动到这个页面,并重新撰写内容,可以是小作品,但最好不是小小作品。 每个条目都列出条目名,拯救者。在拯救者的用户对话页还可以像新条目推荐那样加入拯救者模板,提示已经拯救了多少个侵权作品,然后推出拯救侵权条目奖(按照5条为一级)。
我们建立新条目推荐机制和相应的奖励机制,是为了鼓励人们多写有质量的条目, 同样, 我们也可以建立起拯救侵权条目机制,作为侵权投票删除的补充,鼓励大家多多拯救侵权条目。 --用心阁(对话页) 10:25 2005年10月8日 (UTC)
- 建议增设“救死扶伤奖”,以鼓励拯救被删条目的行为。 --维基书虫 (talk) 13:53 2005年10月8日 (UTC)
- 赞成--边缘o^-^o留言 16:38 2005年10月10日 (UTC)
- 赞成,维基最大的问题不是没人,而是怎么让人跟了解如何编辑,如果让新人懂得了侵权的错误,可以很好的提升条目的质量,而对侵权条目的拯救也是对他们很好的鼓励—Alexbear (留言) 2008年8月27日 (三) 15:59 (UTC)
关于长条目的结构问题
[编辑]我发现维基百科的长条目,虽然也有分章节,但长条目的开头总是不在章节目录之中,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条目(英语维基的体例也是如此),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如果要编辑条目的开头部分,就要把整个条目都打开,这很不方便,特别是对有限制的浏览器而言,更是如此。能否把长条目的开头部分也作为一个二级标题,置于目录之下?就像“巨鹿之战”这种结构一样?这样的话,编辑条目的开场白部分,就非常容易了,只需打开该部分的二级标题即可。不知可不可以?--鸟甲 06:13:10 2005年11月28日 (UTC)
我收回我自己的话,根据wiki关于简介部分的指引,应该采用现有惯用体例。--鸟甲 02:52:49 2006年1月26日 (UTC)
反对对小小作品的歧视
[编辑]知识没有因为字数少而变成废物.
小小作品存在有他的理由
- 1,方便其他人以后编辑
- 2,提供外文链接
- 3,团结更多的维基力量,虽然小但也是对维基的一份帮助
- 4,公平性原则,不能因为贡献小而不需要他
- 5,有一切参照英文维基的必要吗,本来中文维基人就很少,难道要求每个新加入的维基人可以每天花很长时间编辑?
Ksyrie 00:21 2006年1月26日 (UTC)
虽然我也认同小作品的重要性,可是,我很不认同“有一切参照英文维基的必要吗”这句说话。我们中文维基百科不是和英文维基百科同是维基百科吗?只是语言不同而且。我们的资料不应比任何其他一个维基百科少的,这才对一些只懂中文或外语不太好的维基百科使用者方便。如果每个条目也是英文维基百科的资料为一万字之多,而我们中文维基的资料却只有一百字之少,那么未免对中文使用者不太公平了吧!所以,我们就是有必要一切参照英文维基,甚至法文维基,德文维基,西班牙语维基,俄语维基等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的资料,互相促进其资料的一致性。
没错,中文维基的确是人少,我们不可能一个人要花大量时间来编辑一篇文章,身为中学生的我当然非常明白。所以,我们更应该互相合作,多人编辑一篇文章,加快编辑进度,才能为中文维基使用者提供最精确的资料! Dr.Tam 10:52 2006年4月23日 (UTC)
呼吁对模板(Template)进行维护和分类,以便推广
[编辑]模板是维基百科编辑中非常有用途的一个工具,可以简化条目编辑,统一条目格式等,但是现在模板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希望通过对模板进行分类来维护和推广模板的使用,让用户更清楚什么模板是什么用途,编辑条目时有哪些模板可用。我计划将模板像条目一样进行分类,在分类名后面加“模板”两个字,例如关于“人物”的模板就分入“人物模板”Category里面,具体请参考Category talk:维基百科模板上面我的计划,并提出意见,谢谢。无名无形 11:35:28 2006年2月8日 (UTC)
请管理员取消这句话
[编辑]条目讨论页面上的提示语“另外,在讨论时请不要无礼或者谩骂。”这句话高悬本身就是对维基编辑者的人格怀疑,就是不尊重行为,如果我们自己都无法尊重自己,谈什么礼貌,谈什么合作?--yifaan 00:57 2006年4月11日 (UTC)
- 最好能够到Wikipedia:互助客栈中相关页面讨论,这里没有多少人气。-无名无形 04:19:41 2006年4月11日 (UTC)
- 确实不太合适,但是这可能也是迫不得已,太多的谩骂发生。我反应一下。--用心阁(对话页) 05:31 2006年4月11日 (UTC)
请加紧翻译英文维基的条目为中文
[编辑]偶然有一次我正用英文维基查询一些内容时,发现与中文版本对照,中文的竟比英文的内容少得很多。明显的例子有: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 en:John Stuart Mill 卡尔·施米特 - en:Carl Schmitt 西蒙·波娃 - en:Simone de Beauvoir 尤尔根·哈贝马斯 - en:Jürgen Habermas 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例出来了。像我这种英文总算可以的中学生,要我看英文维基也可以;但要是一个英文不太好的人,要找资料时,只好使用中文维基;可是中文维基对这些文章的翻译未免实在太胡来了吧。原本英文的内容可以有一万字以上的内容,但翻译成中文却只有不足一百字。这实在对英文不好的中文维基使用者不公平。希望中文维基的翻译可以改善一下吧。 Dr.Tam 06:46 2006年4月16日 (UTC)
对不起,我看英文文章还也可以,但如果叫我翻译,我想似乎太难了吧。其实有能力做翻译工作的维基人,我相信也不是太多。我建议不如向维基媒体基金会申请资助,请几个专业人员来做翻译工作。Dr.Tam 10:41 2006年4月23日 (UTC)
- 求助于维基媒体基金会并不是个好建议,毕竟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和收入是很有限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参加Wikipedia:每周翻译,志愿才是维基百科的基础力量。--学习第一|有事找我 11:08 2006年4月23日 (UTC)
我建议这样,因为翻译不是每个人也能做到的(最少我不行),不如我们开一个翻译小组,找些维基人专门是负责翻译文章的,其他人则专心编辑工作;不过又有一个问题,到底谁可以加入小组负责翻译?Dr.Tam 13:19 2006年4月24日 (UTC)
- 其实这样的小组是有的,在这里Wikipedia:创作翻译工作小组--ffaarr (talk) 00:46 2006年4月25日 (UTC)
关于Wiki的详细程度
[编辑]Wiki的详细程度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访客而言,他可能只是想了解一下这件事,或许只是想知道他是什么而已,但同时,他也可能对此事发生了兴趣,想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但是现有的条目来看,处与不能让任何一方满意的情况,有的条目不全至极点,可以说是什么也没有说,但有点条目有过于详尽,对于一个仅仅想了解的人来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可以尝试在Wiki中各条目的二级标题中增加一个难度标志,如1-5级,对于“我毫不了解”,“我想成为专家”等等的人有便于选择。--Wanglaser 03:15 2006年4月23日 (UTC)
- 这点的确是因为共同创作条目常会遇到的问题,理想的条目应该是在条目开头作一些清楚扼要的描述,供仅想要简单了解的人看,然后后面的段落才有进一步的说明(但难度标志我觉得很难作到,因为一个条目每一段的区分应该不是代表难度,而是代表一件事物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相关问题,想要了解不同方面的人可以选择),有些条目内容也的确太多,更理想的方法是精简内容,再把转详细的内容放在另一个条目(例如中国条目里的中国历史可以简单一点,详细的见中国历史的条目),这些都是维基百科进一步发展应该要作的,不过目前大多数条目的问题还是内容太少。这些问题只能靠更多人来参与慢慢来改进。--ffaarr (talk) 01:26 2006年4月24日 (UTC)
可以考虑增加一个文言文版本的Wiki
[编辑]并不是一门死去的语言就没有为它建立Wiki的必要,毕竟文言文的书面语还是相当完善的(比起现存的虽有人说但是书面语不统一的“方言”来看,文言文要好得多)……就好像拉丁语的Wiki照样有很多人在上面写文章一样。只是提一个建议啦,希望大家采纳。这样也能让世界知道,我们汉文化是多元的。GnuDoyng 03:53 2006年5月16日 (UTC)
- 新语版的申请在元维基的m:Requests_for_new_languages。--Jasonzhuocn...._交流 06:44 2006年5月16日 (UTC)
- 请问Jasonzhuocn管理员:在那里是不是只能用英文来申请?能否用中文?我担心那些不会中文的人根本不懂得什么叫“Classical Chinese”,跟他们说有没有意义。:'(越王山の涕淌君 10:55 2006年5月17日 (UTC)
- 的确是只能用英文,通常的方式是弄一个英文维基百科的该语言条目的连结,这样搞不懂的人就可以去看这个条目而了解,此外,meta那里有蛮多语言知识很丰富的西方人,应该会作出较好的判断。--ffaarr (talk) 11:08 2006年5月17日 (UTC)
- 同意。我曾见识过一些懂数种,甚至十多种语言的人。所以说,他们绝对不会不明白文言文是什么的。(最少你们看,文言文条目也有翻译版本啊。)去试试吧!--Gary Tse 11:22 2006年5月17日 (UTC)
- 我已经写了一份申请了~请大家去支持一下吧:m:Requests_for_new_languages#Wikipedia_in_Classical_Chinese。 越王山の涕淌君 14:46 2006年5月17日 (UTC)
- 同意。我曾见识过一些懂数种,甚至十多种语言的人。所以说,他们绝对不会不明白文言文是什么的。(最少你们看,文言文条目也有翻译版本啊。)去试试吧!--Gary Tse 11:22 2006年5月17日 (UTC)
- 的确是只能用英文,通常的方式是弄一个英文维基百科的该语言条目的连结,这样搞不懂的人就可以去看这个条目而了解,此外,meta那里有蛮多语言知识很丰富的西方人,应该会作出较好的判断。--ffaarr (talk) 11:08 2006年5月17日 (UTC)
- 请问Jasonzhuocn管理员:在那里是不是只能用英文来申请?能否用中文?我担心那些不会中文的人根本不懂得什么叫“Classical Chinese”,跟他们说有没有意义。:'(越王山の涕淌君 10:55 2006年5月17日 (UTC)
又来了,中文维基又面临被分薄了资源的危机了。
我们还是再次参考英文维基吧。英文维基百科只有一个,没有其他任何版本,即使Old English版本也没有。和拉丁语不同,文言文和Old English样,并不是一种独立出来的语言,而是一种古老的语法,语言的其中一个阶段,而不是独立一套语言,这也没有必要建立使用文言文或Old English。再说,中文维基不同于英文维基般有大批活跃的会员,若再另开一个维基百科,只会再拉走一批中文维基人。 Dr.Tam 11:37 2006年5月18日 (UTC)
- Dr.Tam,你的思维方式真让我想起中共在中国推行一元化的华语政策,很让人不舒服。你举了英文的例子,真歹势,请你先调查一下英文总共有多少个版本再来用它例证好吗?另外,你说文言文版本会拉走一批人——这更是毫无道理可言——照你这样的逻辑,那些失去了国家形态的语言,都没有必要为他们开WIKI。 越王山の涕淌君 15:42 2006年5月18日 (UTC)
请到这个链接去支持~ http://meta.wikimedia.org/wiki/Requests_for_new_languages/Ancient#Classical_Chinese.2FLiterary_Chinese_.286_supports.29 越王山の涕淌君 15:50 2006年5月18日 (UTC)
我不是反对开一些失去了国家形态的语言(例如加泰罗尼亚语、库尔德语等)的维基百科,可是,我的立场和对粤语、闽南语一样,他们都不是独立的语言,只是其中一种没有自己一套文字的方言;而且,文言文更只是中文一种古老的语法而且。抱歉,我不知道原来有Old English的维基百科的,但其资料数目竟然少于1,000(见英文维基首页底部的统计)。我不知道Old English维基开了多久,但我也不认为它可以在短期内追上1,000个条目的数目(真的有这么多人使用Old English维基吗?我非常疑惑)。我始终认为开多一个文言文维基,只不过又是另一个粤语维基,再把一些中文维基的人拉走,分薄了中文维基的人手。 Dr.Tam 04:51 2006年5月19日 (UTC)
- 不可否认,就算文言文WIKI开张,它的发展一定很慢——发展得慢就没有理由开WIKI吗?那维吾尔语、藏语、壮语的WIKI是不是都白开了?关于语言和方言的问题,我不想在这里多说——我只把结论告诉大家:粤语、闽语是名正言顺的独立的语言,不是隶属于任何标准语的方言——原因很简单,在语言学上,判断两种语言是不是方言的关系,看的是互通度(mutual intelligibility)。另外,我真不理解你的“拉走”的说法:很多中文维基人也在英文维基和其他语种的维基上做贡献,你是不是也想说他们吃里爬外?不管怎么说,你的言语里就是透著一股“华语独尊”的思维方式——也许在你看来,华人只应该说华语——而且,除了华语,其他的语言最好都别去学,学了之后会分散他们对华语的注意力。--越王山の涕淌君 12:16 2006年5月19日 (UTC)
我绝对不是认为华人只应说华语的;你有没有看过我的用户页?我的中英翻译虽然不太好,但是,我的英语程度也不低的;我本身也有在英文维基注册,也经常将一些英文维基的文章拿来中文维基翻译,只是因为我的中文不太好,每篇文章也不能完全翻译,总是要靠其他人翻译。但我始终认为,维基作为一种网上百科全书,它本身使用的语言也应是书面语,简单来说就是能写出来的语言;言而,广东语等没有他们自己本身的文字,只是借用书面语的中文而且;根本就不应多开一个粤语维基,除非将维基百科转为一个聊天室。 以我所知,维吾尔语和藏语也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开其版本的维基百科也是可以的;可是,我对壮语就有点保留了,因为现在懂得壮语的文字的壮族人不多。而文言文更不是一种由汉藏语系分出来的方言,只是一种古老的中文语法而且,所以我不赞成开文言文维基百科。
Dr.Tam 12:45 2006年5月19日 (UTC)
- 我也认为粤语维基没必要存在,我本身就精通粤语,但看粤语维基总是怪怪的,虽能看懂,但很吃力,我想很多广东人都会同感,毕竟粤语汉字并没有规范,现在的小男生小女生(指广东地区的)之间的粤语通信充斥着大量的同音字别字,如果他们加入进来,那粤语维基可真是五花八门,越看越让人看不懂。很多粤语播音员,他们所看的稿子就是用国语写的,但从他们的口中念出来的却是地道的粤语,基实只要掌握汉字的广东人,都能看懂国语,但未必能看懂粤语,粤语维基还有这个存在的必要吗?--竹围墙(^_^) 02:06 2006年7月31日 (UTC)
增加维基百科的功能
[编辑]因为维基在新的制度下必需通过注册才能编辑新的文章,可以的话麻烦请增加英文维基的这项功能。As an unregistered user, you may also submit the content that you wish to have created. [1],除了英文维基外,没有一个语文拥有这项功能,在设立新条目时或增加“重定向”#REDIRECT 的时候会很有困难,在一定的程度下会减少新人的使用,希望在中文以及其他语文的维基能看到这项新功能! --220.255.66.96 14:10 2006年5月28日 (UTC)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增加一个“所见即所得”模式(很多论坛都有此类功能),否则很多新手(或者是我这样不常上维基的人)在编辑的时候很难会知道自己是在编辑表格还是什么的……--卫琉 马泰 (留言) 2008年12月21日 (日) 05:33 (UTC)
维基半新手,提个或许是菜鸟的建议
[编辑]大陆国土这么广大,像台湾和香港一样经常定期聚会很难做到。建议每季在每省或每一个地区组织一次(例如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东北等),这样或许比较容易做到。(在维基人较多的地区可按省举办,如果较冷清可按地区划分)--左图右史(2500维基开讲) 14:06 2006年9月19日 (UTC)
另一个增加中文维基条目撰写者的方法
[编辑]虽然中文维基号称有超过十万个注册“用户”,但规模稍比中文维基大的俄文维基,目前其用户仍不到三万个,条目总数却大幅领先咱们中文维基!姑且不论俄文维基是不是透过了许多机器人用户大量增加琐碎的条目(如果是的话,至少人家做得到),中文维基真正时常在新增或扩充条目("时常"至少是"每天"或"每星期至少一次")的用户真的没有“非常多”。
在我们台湾有一句话是“现在的中国什么都不多,只有人最多”,如果有很多学术机构(像是大学)的学者或研究生在业余时间来中文维基奉献他们的专业的话,我相信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增加的频率一定可以大幅增加(而且由专业人士来撰写,也可以避免条目水平不足),所以我个人对于"增加撰写者方法"的浅见是:大家来共同拟一份“邀请信”,透过E-mail邀请各地的大学教授(这可要费一番功夫到各大学网站收集),告诉他们维基百科的宗旨和精神,并邀请他们如果有空的话,可以到中文维基来撰写与他们专业领域相关的条目,或者把维基百科告诉其他不知道的人。 我相信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大学教授总数一定很惊人,只要有当中1%的人在维基撰写新条目,中文维基规模的扩张速度一定能日益增加。
此仅是敝人浅见,无论效果如何,应该都值得一试。希望听听大家的想法。
对于特殊页面“站外书源”之建议
[编辑]在站外书源里所列的书籍网站似乎都是英文网站,有些条目里提到的中文书籍在连结过去之后是找不到任何结果的,例如无名小站条目里提到的ISBN 9867440803。建议可以增加一些一样可以用ISBN做搜寻的中文书籍网站,如Findbook.tw等。顺带一提,这其实是个比价网站,所以可以从里头连到很多书店网站的同一本书,甚至也包括Amazon,私以为这可以让访客更轻易地找到他所想要的书,当然有其他更好的网站也希望可以加入该页面。--风痕影 04:09 2006年10月1日 (UTC)
对外国名词的建议
[编辑]目前许多外国名词(包括人名、事物名称等等),作者都只写上翻译名称。这样会造成许多误解或错误。举个例来说:windows常常直接被翻译成视窗,当你在一段文字中看到视窗程式、视窗画面等等文字,总得要思考一下。 个人建议是在翻译名词后以打括号的方式标出原名如;视窗(windows)程式、基尔霍夫(Kirchhoff)第二定律 另外注:老实说我认为Kirchhoff译为基尔霍夫实在很怪,台湾是翻为克希荷夫较多--Sppmg 08:22 2006年10月19日 (UTC)
对维基的一些建议
[编辑]我是一个菜鸟,好像怎么也无法融入维基这个家庭,也不知道怎么发表我对维基的意见。所以只能在这里编辑一下了。希望有关管理人员有看到。我非常喜欢维基这个网站。喜欢这个网站的内容丰富、中立、大胆……但是国内的网民们经常上不了的。经常要用代理才可以上维基。我的建议就是:是否可以把维基里的内容打包成一个安装包(就像一个软件安装包一样),然后发布供人下载安装在电脑里。无论离线还是在线都可以查询到自己要查询的资料。可以分成中文版、英文版、德文版……每隔一段时间就出一个更新包。这样子大家就可以下载这个安装包回去SETUP就可以了嘛。
- 目前已经有类似这样的功能啰,而且把整个数据库下载回去看的用途应该不大吧?因为这里的资料随时都在更改中。另外你提到中共当局对于维基的封锁,我是台湾人,所以不了解实际情况;但是应该是很难上来吧?(要不然中国人那么多,我们中文维基应该每天会增加上千个条目才对,目前只有每天一两百个...)此外,如果你要把极其庞大的数据库下载回去在私底下流传的话,躲得过当局的监视吗?还有大家依你描述的情况就能判断你是中国大陆人,所以要提醒你:“中文维基不是中国维基”,这儿有来自大陆、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北美等地使用中文的维基人(另外,言论发表完后请记得签名--按一下即可--,大家才知道你是谁..)--嘉禾 05:06 2006年10月22日 (UTC)
- “目前已经有类似这样的功能”<-有吗?! Stewart~恶龙 14:46 2006年11月13日 (UTC)
- 英文版的似乎最近要发CD了……天哪,英文版的数据库可是有GB的哦,减压一下也有几百MB。--hvl 2007年5月5日 (六) 22:48 (UTC)
- 既然网站都被封了,你进入这个大家庭又能怎么样,你把所有的内容打包下载到计算机又能怎么样,你把维※百科熟记于心又能怎么样,记住了又不能用,知道了也不能说,我现在看到这里有很多的有关台湾方面的优秀词条,可以说是非常棒的,可我知道了有麻用,我这辈子也去不了台湾和海外,突破封锁只能让你更烦,不如做那笼中鸟,用用百度的盗版百科查查资料已足……从技术上说10W词条加上编辑历史的mysql数据库绝对要用G来测量,妈呀,中国大陆国际带宽多少,美国1G数据传到你电脑,我用10M光纤接入海外50K/S下载速度值来计算,1024×1024/50=20971(S)=5.8(H),你还想把所有语言都下载了,英文版的数据库我是估计不到大小的,至少超过10G的数据库是有的,需要58小时,如果你是ADSL接入需要580小时也不奇怪,娃呀,你想下载微基百科理论上是不可能的,没点国学常识也要有点数学常识吧,当然建立镜像数据库倒可能,但是无法实时更新,你娃的愿望是要泡汤了—国学 2007年5月9日 (三) 18:03 (UTC)
- 下载wikipedia可以至此URL下载, 不难也没有说太大啦, 但读取资料是需要一些技能, 因为这些资料主要是给电脑或研究者运算用的... http://download.wikimedia.org/zhwiki/
- 既然网站都被封了,你进入这个大家庭又能怎么样,你把所有的内容打包下载到计算机又能怎么样,你把维※百科熟记于心又能怎么样,记住了又不能用,知道了也不能说,我现在看到这里有很多的有关台湾方面的优秀词条,可以说是非常棒的,可我知道了有麻用,我这辈子也去不了台湾和海外,突破封锁只能让你更烦,不如做那笼中鸟,用用百度的盗版百科查查资料已足……从技术上说10W词条加上编辑历史的mysql数据库绝对要用G来测量,妈呀,中国大陆国际带宽多少,美国1G数据传到你电脑,我用10M光纤接入海外50K/S下载速度值来计算,1024×1024/50=20971(S)=5.8(H),你还想把所有语言都下载了,英文版的数据库我是估计不到大小的,至少超过10G的数据库是有的,需要58小时,如果你是ADSL接入需要580小时也不奇怪,娃呀,你想下载微基百科理论上是不可能的,没点国学常识也要有点数学常识吧,当然建立镜像数据库倒可能,但是无法实时更新,你娃的愿望是要泡汤了—国学 2007年5月9日 (三) 18:03 (UTC)
- 英文版的似乎最近要发CD了……天哪,英文版的数据库可是有GB的哦,减压一下也有几百MB。--hvl 2007年5月5日 (六) 22:48 (UTC)
- “目前已经有类似这样的功能”<-有吗?! Stewart~恶龙 14:46 2006年11月13日 (UTC)
Hanteng 2007年11月9日 (五) 20:43 (UTC)
- '为什么大陆看不到维基?'—Nancyzhou 2007年5月16日 (三) 04:36 (UTC)
建议新增连结到其他语言维基模版
[编辑]某些外国人的资料,虽然中文这边可能已经有翻译,但是否可以考虑设立一个模版 ((这个主题))在(该外国人的国家)维基的资料 我是人 07:44 2006年10月24日 (UTC)
关于对法论功条目的管理建议
[编辑]建议对法论功条目及讨论页,应该由其他国家或地区比如香港的管理员管理才比较公正,因为大陆的管理员的任何管理历史都会被中共网特看到,他们只能朝中共想要的方向去管理,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可能马上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大陆的管理员管理法论功条目和讨论页,明显是无法公正和中立的。 222.225.244.57 16:43 2007年3月25日 (UTC)路过
(大家千万不要理上面那个练法轮功的,此人是个话痨,你一理他他就唠叨个没完)Wikikiki 22:40 2007年3月27日 (UTC)
建议
[编辑]建议:由于官方封锁,中国大陆网民有时无发正常访问维基百科。百度百科是大陆网民比较常用的百科,而且我看了一下,百度上有很多词条都是wiki上没有的,我们是否可以和百度合作,共享(说白了就是copy)一下百度的词条.当然,要先经过百度许可授权。也算是让更多大陆网民参与wiki编辑啦。Wikikiki 22:13 2007年3月27日 (UTC)
- 很久很久没来维基百科了,语法都忘记了,如果有必要,我希望国外管理员应该联系中国大陆维基人架设本地服务器,这样既可提高速度,也可方便大陆政府审查,而所有词条可以集成到zh.wikipedia.org,这样需要为新的服务器分配新的域名比如cn.wikipedia.org,希望维基百科的相关管理人考虑一下,知识共享本来是无国界的,但是我们需要为现实低头,我很企盼维基百科能再次回到身边,哪怕它缺少了某些东西。--国学 2007年5月5日 (六) 04:36 (UTC)
- 维基不会让任何国度审查其条目,因为它是自由的。--hvl 2007年5月5日 (六) 22:46 (UTC)
- 既然自由的,那何必要管理员管理条目,既然自由的,维基何必要限制IP编辑,既然自由的,又何必怕假设大陆服务器?既然你们所谓的维基人如此崇尚自由且如此对自由始终保持倔强和孤高,既然你们不肯把那站在高高自由塔尖的米粒扔下,那就让维基成为台湾人的维基吧,我只想说,“你们很牛!”,我的建议只是建议,仅此而已—国学 2007年5月9日 (三) 17:24 (UTC)
- 所谓自由是一个“正确”的信仰,如果没有限制的编辑,维基百科早就乱套了。怕?是大陆怕维基百科吧!如果维基百科到中国大陆,那么64条目是永远不会诞生的!到那时候,“那就让维基成为‘中国’的维基吧,我只想说,“你们很牛!”。
- 所谓自由是一个“正确”的信仰,如果没有限制的编辑,维基百科早就乱套了。怕?是大陆怕维基百科吧!如果维基百科到中国大陆,那么64条目是永远不会诞生的!到那时候,“那就让维基成为‘中国’的维基吧,我只想说,“你们很牛!”。
- 既然自由的,那何必要管理员管理条目,既然自由的,维基何必要限制IP编辑,既然自由的,又何必怕假设大陆服务器?既然你们所谓的维基人如此崇尚自由且如此对自由始终保持倔强和孤高,既然你们不肯把那站在高高自由塔尖的米粒扔下,那就让维基成为台湾人的维基吧,我只想说,“你们很牛!”,我的建议只是建议,仅此而已—国学 2007年5月9日 (三) 17:24 (UTC)
- 维基不会让任何国度审查其条目,因为它是自由的。--hvl 2007年5月5日 (六) 22:46 (UTC)
- 很久很久没来维基百科了,语法都忘记了,如果有必要,我希望国外管理员应该联系中国大陆维基人架设本地服务器,这样既可提高速度,也可方便大陆政府审查,而所有词条可以集成到zh.wikipedia.org,这样需要为新的服务器分配新的域名比如cn.wikipedia.org,希望维基百科的相关管理人考虑一下,知识共享本来是无国界的,但是我们需要为现实低头,我很企盼维基百科能再次回到身边,哪怕它缺少了某些东西。--国学 2007年5月5日 (六) 04:36 (UTC)
--Fancycode (留言) 2008年8月5日 (二) 11:37 (UTC)::同意,我们可以设立一个没有历史和政治的版本的维基百科 也不算违反维基精神
- 楼主过于幼稚,百度是商业公司,而且它的词条几乎全部是复制网络的,百度的目的就是提高流量和PV,而维基是知识共享需要原创,理念是向背的,内容是竞争的,和维基合作是可能的,不过不是现在。维基百科不是有时不能访问,是根本不能访问,百度百科不之所以常用,之所以是所谓的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是因为它喜欢抄袭和剽窃,是因为该死的维基百科只有海外服务器,是因为国内并没有维基百科这头牛了,所以老鼠成了最大 …… —国学 2007年5月9日 (三) 17:35 (UTC)
- 我不认为wiki应该绝对自由,比如一些凶杀暴力色情迷信的内容,不适合人民阅读的,自然需要审查。美国wiki不也禁止虐童的内容吗?况且不审查,wiki就会变成法轮功的造谣基地,台独、藏独的宣传武器,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实在不愿接受这些颠覆国家,破坏团结的内容。Wikikiki 2007年5月9日 (三) 17:51 (UTC)
- 维基不是信仰的传播地区,有这种情况一律删除无妨。
--Fancycode (留言) 2008年8月5日 (二) 11:37 (UTC):::我认为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的,例如:各国都有自己的法律。
对于架设大陆本地服务器可能性的探讨
[编辑]考虑到维基本身的性质,比如开放自由公益性,一般来说架设本地服务器是可行的。其好处有很多,首先是访问速度大大加快,毕竟中文维基还是中国大陆用户访问多些,其次可以最有效抵制大陆网监对维基的审查和封锁,大陆本地还是有很多WIKI存在的,还有,现在的中文维基可以和大陆的WIKI独立,如果我们能用一个罐子来盛水,当然也可以用两个罐子来盛,或许两罐水更多些。我做了很多年网站,对中国大陆网站管制和发展比较了解,如果在大陆某个网站违反了某些东西,其生存周期会很短,而相反只要知道一些底线,不是所有反动的东西都不让知道,我只是从中文维基本身的角度来考虑,可能会触犯大多数维基人的宗旨,但是我还是想把自己的想法说一下—国学 2007年5月19日 (六) 04:30 (UTC)
不懂,允许发轮功就以为自由,那么不允许暴力,色情是否也妨碍了自由?我只是说假设本地服务器肯定会受到这方面的限制,如果你要发表发轮功,64方面的内容可以上非大陆服务器编辑,大家各用其所,何乐不为?各个服务器只要是维基的,都可以共享,不妨碍维基本身的自由宗旨—国学 2007年5月20日 (日) 19:03 (UTC)日本百度照样被被封有什么奇怪的。—国学 2007年5月20日 (日) 19:05 (UTC)
- 暴力、色情和自由是不同的。你的意见是,使用两个维基百科?那么中国很多啊,例如Bob的维库。虽然不是一个计划,但是至少是一个wiki。
- 维基的影响力和维基群体和其他WIKI有区别—国学 2007年5月22日 (二) 16:03 (UTC)
关于邮购中文维基纪念品建议
[编辑]在捐助那里只有英文维基的纪念品[2],可不可以搞个中文维基百科的纪念品,仿效英文维基20%收入捐助维基百科,这样,又可以有地方买到纪念品,又可以帮助宣传维基百科,又可以资助到维基百科。—双木不双(留言榜) 2007年7月28日 (六) 18:24 (UTC)
关于维基各语言版本指向的建议
[编辑]在查看中文维基的时候,发现中文的条目没有快捷的直接的其他语言对应条目的链接或者转换,感觉很不方便,比如条目“周恩来”可以直接放置英文,德文等各语言版本的快捷条目切换,这样就方便很多,便于有时候查找,比如,如果不知道条目的相应语言的翻译,这样就很难在其他的语言版本里查找。建议增加。—以上未签名的留言于2013年12月23日 (一) 07:13 (UTC)前加入。
- 现在已经有了啊,就在左边的那栏“其他语言”,如果你发现还没有加上,可以主动帮忙加上。参见help:跨语言链接—ffaarr (talk) 2008年1月17日 (四) 13:14 (UTC)
关于“参考文献”
[编辑]碰巧不想放弃在用户页问到“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有点意见:
文献专指“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现代汉语词典》),主要用于(有形)文字资料。维基百科因为是线上百科全书,不少内容都是参考自网络资料(好像网页、报道、评论、网志,以至各种多媒体),单单“文献”这词似乎又盖括得很不确切。
建议多用“参考资料”,顶端那个“参考文献”的预设按钮也顺道改一改字眼。-傑
雁過留聲 2008年1月17日 (四) 10:33 (UTC)
不妨学习Google进入中国大陆的策略
[编辑]Google最初也是坚持它自己的原则,所谓“完全不过滤内容”,但最终Google还是选择了折中道路,即:在大陆地区“主动”过滤内容(注意是“主动”)以获得进入大陆的资格。对于大部分大陆网民来说,Google的自我过滤,并没有严重影响他们的使用,因为只有少部分网民才对法轮功、64之类政治性内容感兴趣,大部分网民更多的是利用Google来获得工作、学习必须的资料。也就是说,舍弃了一小部分敏感内容后,大陆网民获得了相对来说更现实的好处。
我认为Wiki百科作为一个很实用的资料库,却仅仅因为小部分敏感内容被GFW完全屏蔽,可谓因小失大。因此我的建议是,学习Google实行“主动”过滤制。大概设想如下:
(1)加入新的模板或标记,在编写条目时,如果整个条目不符合GFW准入规则,则对整个条目加上标记。如果是部分章节不符合,则仅对该部分章节加上标记。
(2)显示条目内容时,如果浏览器IP为大陆地址,则对已标记的内容非显示(或显示一个“据当地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内容未予显示。”)。
好处是:
(1)舍弃一小部分,而获得更大实际好处,对大陆网民来说是很大的好事,极大地方便了大家的工作和学习。(况且那一小部分内容也不是人人都关心的。)
(2)通过wiki技术手段自我“约束”内容,以符合GFW准入规则,只是对一个特殊市场的特殊对策,并不影响Wiki百科原有内容的中立性(大陆以外网民看到的依然是没有过滤的内容)。
(3)Wiki百科依然保持一个整体,不需要分拆即达到进入大陆的目的。
需要克服的一些问题:
(1)首先是Wiki编辑们之间要达成较为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大陆之外的编辑不要阻挡这一计划,因为它并不会影响到你们的权利。对于大陆内的编辑,我建议大家考虑一下哪个是芝麻,哪个是西瓜,生活工作赚钱养家才是最重要的,舍弃一些政府不想让我们知道的,得到更实用的巨大资料库,孰轻孰重,应该是很显然的。对于少部分对敏感内容感兴趣的编辑/网民,相信你会有很多手段穿墙,因此不要因一己之私,影响多数人(他们大多不懂穿墙术)的实际好处。
(2)因为自我过滤,引入新的标签或模板,会给编辑们增加一些负担。但应该看到,除了少数敏感内容外,并不会影响到其他普通条目;而且,对敏感内容加过滤标记,应该比现有“繁简转换/地区词转换”系统要简单得多吧,既然像“繁简转换”这么繁琐的事情,各位编辑都能任劳任怨的做好,我想简单的过滤标记难不倒大家。
(3)需要和GFW管理方取得默契,最好是直接的沟通渠道,无条件的遵守GFW的政策和指示。就像大陆网站公司所作的那样,在网警那里备案,留下联系电话,一旦网警发现不合适内容,及时修改、添加过滤标记。(如果嫌麻烦,有的条目也可以整体过滤掉。)
暂时写这些,和各位一起探讨。percyboy (留言) 2008年11月13日 (四) 04:04 (UTC)
- 维基百科是个非营利机构,和Google是不一样的。明白吧?--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8年11月13日 (四) 10:18 (UTC)
- 跟盈利不盈利关系不大吧,只是参考一下Google的做法而已。目前的状况给我的感觉就是“因小失大”,因为少部分内容连累整个wiki百科,让不懂穿墙术的普通大陆网民、无法访问到这么好的百科全书,实在是可惜!试问大陆有多少人真正关心那些敏感内容?(即便关心了又有什么用,短期内会有改变吗?确实关心的那部分人,总会有办法学会穿墙术的。)percyboy (留言) 2008年11月13日 (四) 14:51 (UTC)
- 可行性和实际效果可能都不错,但是会不会导致长期这样折中呢,目前来看最麻烦的就是撞墙后一段时间的无法连接。-孙学 (留言)
- (-)反对,不可以向强权屈服,这对大陆维基人是个侮辱,而且现在上安全连接的话防火长城是监视不到的。而且维基百科不是只面向大陆人的,它是面向全球的中文使用者的。—わたしはYUIが好きです! 2009年2月17日 (二) 07:03 (UTC)
有关特色条目建议
[编辑]我认为维基的特色条目或内容有很多,但是有些“精英中的精英”受忽略,或许我们应该为它们定下金、银、铜或一等、二等、三等使读者更注意。—香港份子 (留言) 2009年11月23日 (一) 10:0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