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AS-12霰弹枪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USAS-12
大宇集团制USAS-12全自动霰弹枪
类型全自动霰弹枪战斗散弹枪
原产地
服役记录
使用方参见使用国
参与战争/冲突缅甸内战
2009年果敢军事冲突
墨西哥毒品战争
生产历史
研发者吉尔伯特设备有限公司
研发日期1989年
生产商
生产日期1989年-
制造数量30,000枝(全部由大宇集团生产)
衍生型
  • 半自动民用型
  • 军用及执法机关用型
基本规格
重量
  • 空枪:5.5千克(12.13磅)
  • 连10发可拆式弹匣:6.2千克(13.67磅)
  • 连20发可拆式弹鼓:7.5千克(16.53磅)
长度960毫米(37.8寸)
枪管长度460毫米(18.11寸)

子弹12铅径霰弹
口径18.53×69.85毫米(0.73×2.75寸)
枪机
发射模式半自动、全自动,可击发调变
射速全自动射击:360发/分钟
枪口初速300—400米/秒(984.24—1312.32呎/秒
有效射程40米(43.74
最大射程100米(109.36
供弹方式
瞄具提把式瞄准具

USAS-12是由美国吉尔伯特设备有限公司在1980年代设计,交由大韩民国大宇集团所生产的一种全自动战斗散弹枪。发射12铅径霰弹。现在获得韩国陆军特种部队和少数国家的采用。

历史

[编辑]

USAS-12霰弹枪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旧式麦克斯韦Atchisson突击霰弹枪。大约1989年,美国吉尔伯特设备有限公司决定提出了一种以Atchisson突击霰弹枪作为基础的可选择性射击武器。由于设计了新武器以后没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因此它开始寻找可能的制造商。最后,只有韩国的大宇精密工业公司同意让出一部分高科技大宇集团的资源来生产这种武器。大宇的设计师很快就适应这种新武器的制造技术,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生产。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超过30,000枝USAS-12霰弹枪远销至好几个亚洲国家的军队、安全部队和执法机关。同一时间,吉尔伯特设备有限公司亦试图把半自动版本USAS-12向美国民用市场出售,但美国烟酒枪炮及爆裂物管理局(英文:Bureau of Alcohol, Tobacco, Firearms and Explosives,简称:ATF)却迅速宣布,它“并不适合运动的用途”以及是一枝“毁灭性武器”(第三类枪械)。因此,它成为1934年通过的全美国枪械法中禁止的霰弹枪。这大大限制了其在民用上的发展。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RAMO国防公司亦从韩国和美国引进大量零部件,以便开始大规模生产USAS-12霰弹枪及销售至国内市场,但此武器只限于销售至政府机构。

至到今天,此枪仍然由韩国大宇精密工业公司生产及向军队及执法机关销售。但是最近,美国枪械制造商,位于斯科茨代尔Ameetec武器公司,宣布已开始生产USAS-12的半自动仿制型,称为WM-12。它和USAS-12的主要差异在于移除了USAS-12上方的固定金属机械照门和提把,取而代之的是皮卡汀尼导轨。根据制造商所指,WM-12不是“毁灭性武器”,因此可以向平民出售。[1] 但是事实上,到了2008年1月,WM-12已经不能再在Ameetec武器公司的网上购物清单上发现,所以这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决定停止生产。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的WM-12都是采用USAS-12霰弹枪的设计。

类似设计概念的Saiga-12半自动霰弹枪都是由弹匣供弹。然而,目前的Saiga-12可以通过多个经销商出售,而且没有被当局归类为“毁灭性武器”。[2]

设计

[编辑]

USAS-12是一种采用气动式设计,可以选择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外型与M16系列相似,其设计目的是提供持续而且强大火力的全自动霰弹枪,同时无论左撇子或右撇子皆可按照习惯改变进弹拉柄及抛壳方向。它可以因应情况而使用10发可拆式盒型弹匣或20发可拆式弹鼓其中一种供弹,这两种类型供弹具都是由塑料聚合物制成,而弹鼓背板由半透明聚合物制成以以便于射手快速观看霰弹剩余量。其有效距离为40米。专供军用的USAS-12在握柄上方有一射击模式切换杆,可旋转切换杆决定半自动操作或全自动操作,在全自动操作时会以360发每分钟的速度射击。除了使用一般12铅径霰弹之外,USAS-12也可使用单发弹丸的连续射击。鹿弹有效射程约在12~25米,而单发弹丸有效射程约在50米左右。

美国禁售USAS-12

[编辑]

根据美国1934年6月26日制定的《国家枪支法》(英语:National Firearms Act,简称:NFA)下,全自动版本被视为毁灭性武器,平民不能购买或使用,半自动版本虽也登记为毁灭性武器,可由平民购买使用,但要求买方支付$200的税和完成一个广泛性的背景检查程序。

根据美国在1994年颁布的联邦突击武器禁制法案(英语:Federal Assault Weapons Ban,简称:AWB)的禁止攻击武器条款,平民完全不能购买任何USAS-12。

使用国

[编辑]

流行文化

[编辑]
  • 2002年—《命运战士2:双重螺旋》:此枪在单机游戏后期章节出现,联机多人的版本也有,但是由于取得该枪的玩家会享有相当大的优势,有些服务器会设定削弱这把枪的杀伤力。
  • 2002年—《全球行动》:霰弹枪中最贵的一把,可以选购弹鼓增加弹药量。
  • 2006年—《行动 7英语Operation 7
  • 2007年—《反恐精英Online》:命名为“USAS12”,为随游戏登场武器,设定为恐怖份子专用,以20发弹鼓供弹,造型上取消了机械瞄具,奇怪地在每次射击后防尘盖会自动闭上,而且不论以左手还是右手使用该枪射击时弹壳永远会从射手的方向抛出(类似常见于反恐精英系列的“镜像布局”设定,但由于USAS-12的抛壳口在现实中可设置在任何一侧,而且两边都设有防尘盖,故无法判断其第一人称视角武器模组是否采用了“镜像布局”)。此外并有迷彩涂装和魔轮涂装的改良型、反僵尸版本—Skull-11、CROW-11、Turbulent-11和X-12。
    • Skull-11的改进之处包括:造型上添加了机械瞄具、改以更大容量的28发弹鼓供弹、分别于提把和护木上安装了不可用的Aimpoint Comp红点镜战术灯,并能使用“散弹模式”和“鹿弹模式”两种攻击模式。
  • 2008年—《孤岛惊魂2
  • 2008年—《战地:叛逆连队
  • 2010年—《战地:叛逆连队2
  • 2010年—《狙击手:幽灵战士
  • 2011年—《战地3》:命名为“USAS-12”,默认以10发弹匣供弹(可改用20发弹鼓供弹),装上瞄准镜后会移除提把。单人模式当中由卡法洛夫的雇佣兵所使用。联机模式为所有兵种通用的解锁武器。
  • 2011年—《使命召唤:现代战争3》:命名为“USAS 12”,只在联机模式及生存模式出现,造型上使用10发弹匣供弹却只可装填6发霰弹,(联机模式时可使用改装:延长弹匣增至9发),最高携弹量为56发(联机模式),虽可以全自动射击但射速却不可思议的低。联机模式时于等级4解锁,并可以使用前握把消音器红点镜EOTECH全息瞄准镜、延长弹匣(9发);生存模式时于等级6解锁,价格为$2,000。
  • 2012年—《战争前线》:命名为“USAS-12”,使用20发弹鼓供弹,于上提把前方加装一小段战术导轨用于安装瞄准镜。为医疗兵专用武器,拥有韩国国旗涂装版本,两者均可以改装枪口配件(通用消音器、霰弹枪消音器、霰弹枪制退器霰弹枪刺刀)以及瞄准镜(EOTECH 553全息瞄准镜、绿点全息瞄准镜、红点瞄准镜Aimpoint Comp M4S瞄准镜、Mojji Zero红点瞄准镜)。
    • 欧美与俄罗斯服务器为抽奖武器,中国大陆服务器原为K点武器,但是在玩家群体的强烈呼吁下下架,现只能通过通关生存模式地图“大白鲨”奖励箱几率获得;韩国国旗版本为韩国服务器专属武器,但由于韩国服务器宣布停运,所以此版本亦宣告绝版。
    • 在内测版本时由于版权问题被命名为“ROKO 360”,虽然在取得版权后改回原名,但由于枪械在游戏里优异的性能以及内测玩家的口耳相传,因此此枪在玩家群中拥有着“360大喷”的响亮绰号。
  • 2013年—《反恐精英Online 2》:命名为“Daewoo USAS-12”,弹匣供弹。
  • 2013年—《战地4》:命名为“USAS-12”,载弹量10 1发,移除了提把以装上皮卡汀尼导轨,单机模式中能够由主角丹尼尔·雷克(Daniel Recker)所使用,于联机模式中则为战斗拾取枪械。
  • 2016年—《攻壳机动队:首次突击英语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 - First Assault Online
  • 2017年—《少女前线
  • 2017年—《surviv.io
  • 2024年—《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命名为“ASG-89”,默认以弹匣供弹。只能半自动射击。
  • 2024年—《Arena Breakout: Infinite》:游戏内有10发弹匣和20发弹鼓可供选择,射击模式为全自动。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meetec Arms WM-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on December 28, 2007.
  2. ^ Saiga-12铅径霰弹半自动霰弹枪可从centerfiresystems.com上发现。这是因为一些不受到国家枪械法所管制的枪械交易商位于肯塔基州凡尔赛
  3. ^ 存档副本. [2016-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4. ^ 存档副本. [2016-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参考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