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苑
上林苑是中国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秦朝始建,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加以扩建。上林苑地跨长安、咸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境,纵横300里,依汉华里换算约纵横124公里。
南部是由今蓝田的焦岱镇(鼎湖宫)开始,向西经长安的曲江池(宜春宫)、樊川(御宿宫),沿终南山北麓西至周至(五柞宫);北部是兴平的渭河北岸(黄山宫),沿渭河之滨向东。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镐涝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是依据水系为上林苑划定范围。灞、浐二水自始至终不出上林苑;泾、渭二水从苑外流入又从苑内流出;沣、镐、涝、潏四水纡回曲折,周旋于苑中。
概说
[编辑]设苑门十二座。[1]上林苑外围以终南山北坡和九崤山南坡、关中八条大河及附近天然湖泊为背景,重要池苑有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四处。[2]昆明池位于汉长安城西南,约一百余公顷,具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模拟天象,蓄水生活等功能。池中置动物石雕,附近亦开发自然风景,建置观、台建筑。影娥池和琳池为汉武帝赏月玩水的观景之处。太液池则在建章宫中,池中筑三岛模拟东海三山。
上林苑地域辽阔,面积约是日本九州岛的一半或是台湾大安溪以北的面积,地形复杂,有极为丰富的天然植被和人工载植的树木。近旁豢养百兽,放逐各处。还设大量台观建筑及供应皇室所需的手工作坊。
建筑
[编辑]- 建章宫
- 昭台宫:位于建章宫南方,汉宣帝废后霍成君在被废后迁居于此。
- 云林馆:霍成君被废后居于昭台宫,12年后再迁居此处。
- 宜春苑:游憩之用。
- 御宿苑:宫人住宿之处。
- 思贤苑、博望苑:为皇太子所设,用以招待宾客之地。
- 宣曲宫:演奏音乐之用。
- 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观看赛狗、赛马和观赏鱼鸟之用。
- 观象观、白鹿观: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之用。
- 葡萄宫:种植西域葡萄之地。
- 扶荔宫:种植南方花果之处。
- 平乐观:角抵表演场所。
- 茧观:饲养桑蚕。
- 承光宫
- 储元宫
- 阳禄观
- 阳德观
- 鼎郊观
- 三爵观
- 昆明池
- 镐池
- 祀池
- 麋池
- 牛首池
- 蒯池
- 积草池
- 东陂池
- 当路池
- 大一池
- 郎池
明代
[编辑]明代的上林苑即南苑,别称“南海子”,元代称为“飞放泊”。明代称南海子,至清代改为现称。其具体位置,位于京师永定门外、约今北京市大兴县黄村镇东南26千米、凤河东岸,明初称为上林苑,改名蕃育署,人称为采育上林苑。
北京上林苑是以元代“下马飞放泊”(为蒙古皇亲贵族饲育老鹰、隼、海东青等猛禽的培育基地,小名“小海子”)的腹地改建,永乐年间成立作为皇家别苑既皇宫特供农场。
传说早在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便有构思,要建立继皇宫御菜园之后的另一座皇家特供农场,但受朝中大臣以“妨民业”为由来劝阻而作罢,直至永乐年间才确定设立。农场的工作最初细分十署,在这里劳作的人力,则招募一般平民、以及部分大内宦官遴选之落选者,充作“海户”。
参考文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