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涂葛堀
请用户黄英男君说明所添加1914年9月水患内容与参考文献有重大差异的理由
[编辑]用户黄英男(讨论 | 贡献)君于 2020年7月7日 (二) 00:31 在本条目的这次编辑中添加内容:(大正3)1914-09-13涂葛堀住家五百余户,田园四百六十甲“浸水”。经查阅其参考文献《台湾日日新报》1914-09-13 之〈台中厅下高潮〉报导后,抄录原文如下:
“ | 台中彰化涂葛堀一带海岸可二里余。去六日正午,受暴风雨影响,潮水高涨坏建设中防波堤工事二十余町。住家五百余户。田园四百六十甲浸水。稻蕃薯及其他农家产物。全部收获不能。被害区域下见口、泉州厝、新港派出所管内最甚(。)下见口庄部内浸潮水田三百甲。园五十甲。泉州厝庄浸潮水田六十一甲。园十甲。新港庄水田四十七甲。园十八甲。浸水家屋三十户。苳仔藔庄浸水家屋六十一户。泉水厝庄养蛎地十二甲之中流失二甲云。 | ” |
原文开头就写“台中彰化涂葛堀一带......”(台中厅下的彰化支厅及沙辘支厅下涂葛堀区一带),所以“住家五百余户,田园四百六十甲浸水”是指彰化支厅、沙辘支厅下涂葛堀两地的灾情合计,而非单指涂葛堀的灾情。况且,中间有写“被害区域下见口、泉州厝、新港派出所管内最甚”,下见口、泉州厝、新港均在彰化支厅辖区内,也就是说彰化支厅的灾情较为严重;相形之下,沙辘支厅下涂葛堀的灾情较轻,在各庄别灾情细报时也未列举。
@黃英男:请解释在编辑条目时为何忽略彰化支厅,而将灾情全部算在涂葛堀的账上?--Kolyma2(留言) 2020年8月3日 (一) 17:00 (UTC)
- 请您解释
- 1-本文主题是涂葛堀,要把不属于涂葛堀灾害添加于涂葛堀条目呢?
- 2-为什么要坚持涂葛堀庄灭亡呢?
- 3-为什么要漠视-“街庄ノ名称及管辖区域内地名ニ关スル件”(1920年08月26日),〈第号〉,《台湾总督府府(官)报》,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典藏号:0071022188a006。
- 4-为什么要漠视-台湾总督府.台湾日日新报社合编,(1921)。《新旧对照管辖便览》
- 5-为什么要忽略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台湾文献季刊第71卷第1期
- 6-为什么要忽略大肚区农会历史呢?
- 街庄ノ名称及管辖区域内地名ニ关スル件与《新旧对照管辖便览》这两则内容明确指出有福州厝存在,为什么不敢提呢?
- 既然涂葛堀庄已被洪水冲毁,为什么在公元1912年以后还有水灾事件呢?
-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黄英男(对话|贡献)于2020年8月4日 (二) 01:21加入。
- (*)提醒:阁下并未回答问题。
- 依据中文维基百科方针维基百科:非原创研究导言所述:“……对已发表材料进行的未发表分析或总结,并产生了新的立场。以上意味着维基百科不是存放您的个人观点、经验或争论的场所。”
- 如果阁下无法提出合理解释,所添加的1914年9月水患相关内容将被删除或修改。--Kolyma2(留言) 2020年8月4日 (二) 17:29 (UTC)
- (&)建议:阁下目前所列意见均与“本议题”无关,故不在此回复。稍后本人会就其中有必要讨论者另开新讨论串作说明。其余若阁下认为有必要,请自行分类整理后,逐项另开新的讨论串。--Kolyma2(留言) 2020年8月4日 (二) 17:53 (UTC)
“涂葛堀崩”的范围
[编辑]条目中写得很清楚:“此次洪水造成大肚溪口河道北移,原涂葛堀庄所辖三个土名仅余北侧的水里港仍然存留在溪北,南侧的涂葛堀、福州厝则已变成为河床及南岸沙滩地。”因此,事件发生后“涂葛堀庄”下的“土名水里港”仍然有人居住,也仍然有农地,所以还有人口纪录是正常的。既然有人住,也有农地,当然就会有经济活动(例如农会),也会再有发生水患的机会。
至于“涂葛堀庄”下的“土名涂葛堀”及“土名福州厝”,在事件发生后其所属聚落与农地几乎都变成河床及南岸沙滩地,但行政区划名称及边界并没有因此作调整,所以只剩空壳子,这也就是《台中市龙井区户政事务所日据时期住所番地与现行行政区域对照表》上“涂葛堀”大字之下的小字(土名)“水里港”列有13行各番地起迄,却没有小字(土名)“涂葛堀”及“福州厝”的番地资料之原因所在。--Kolyma2(留言) 2020年8月4日 (二) 19:02 (UTC)
@黃英男:“涂葛堀崩”事件中被冲毁的只是当时“涂葛堀庄”的一部分,将其设想为“全庄”被冲毁,然后据此大作文章的,似乎一直就是您自己。--Kolyma2(留言) 2020年8月4日 (二) 19:08 (UTC)
有关《台湾文献》季刊第71卷第1期的涂葛堀相关文章
[编辑]@黃英男:有关《台湾文献》季刊第71卷第1期的〈龙井区旧地名茄投、水师藔与涂葛堀探讨〉一文,如果阁下认为有哪些内容值得维基百科引用,非常欢迎。
不过先提醒您一点,中文维基百科方针维基百科:可供查证#可供查证不等同正确有规定:“来自于可靠来源的内容也可能有误,而若该内容能被其他可靠来源证明为错误,则也有可能被删除。”
我在阁下的用户讨论页上已经明确指出该文的一些错误内容,也提醒过阁下该文“不恰当及错误的内容还不只如上所述”。建议阁下要引用至维基百科时,应注意其合理性及正确性。--Kolyma2(留言) 2020年8月4日 (二) 19:50 (UTC)
- 做贼喊抓贼,我一直提出涂葛堀庄存在之事实,你一直说涂葛堀崩
- 你只会涂葛堀被洪水冲毁,还会什么?有办法去写论文投稿学术期刊让学术单位认同你的意见
- 说白话,目前主张涂葛堀崩史的就只有你
- 你只会涂葛堀被洪水冲毁,其余资料都不会。你只会要人家提出资料,自己都不想去找。
-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黄英男(对话|贡献)于2020年8月5日 (三) 00:38加入。
- 阁下的情绪性发言,本人没兴趣理会,故仅就必要者回应。
- (*)提醒:有关“涂葛堀崩”一词,并非本人创造。条目中已经有写一个来源,Google 搜索也找得到其他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包括 Facebook 粉丝专页“龙井国小学区内的宗教、历史、文化探讨”的两则贴文:其一是2017年8月21日的贴文,上面写着“所谓的‘涂葛堀崩’,指的是日本政府的在涂葛堀庄的公署被大水冲毁!”其二是2018年8月11日的贴文,上面写着“却被文史工作者说‘涂葛堀崩’”。看起来该粉丝专页经营者似乎就是阁下(若不是请告知),既然阁下自己也使用“涂葛堀崩”一词,并且知道其他“文史工作者”也在使用,却还三番两次强调本人说“涂葛堀崩”,实在没有意义;至于说“只有本人”主张涂葛堀崩史,更是明显扭曲事实!
- 有关投稿学术期刊一事,因与条目内容及参考来源是否合宜无关,不在讨论之列。
- 有关“要人家提出资料”一事,提醒您维基百科:可供查证#举证的责任有规定:“添加或恢复内容的编辑者应承担举证的责任。”--Kolyma2(留言) 2020年8月5日 (三) 09:16 (UTC)
有关“人口统计”
[编辑]@黃英男:先前已在您的用户讨论页上提过:“您要添加人口资料,并无不妥,但建议尽可能写得完整一些,例如龙井区#人口便是。若只是写出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人口数,阅读价值不大;而且也很唐突。”目前该章虽有两笔人口统计资料,但仍属“点”的描述,而未能达到“线”的描述(例如龙井区#人口的历史人口表)或“面”的描述(例如龙井区#人口整章),完整性仍差。
另外,1895年的户数并未写出所统计的地理范围,并不合宜。再查其来源,得知该笔户数是当时“涂葛堀街”的数据,其范围仅仅是1915年“涂葛堀庄”的一部分而已。两笔前后并列的户口资料所统计的地理范围不同,却未加以注明,实有误导读者之虞。--Kolyma2(留言) 2020年8月10日 (一) 17:4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