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步天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通志‧天文略第二》中《步天歌‧太微垣》书影

步天歌》为一部以诗歌形式介绍中国古代全天星官的著作,现有多个版本传世;最早版本始于唐代,最广为人熟知的是郑樵通志‧天文略》版本,此版本称为《丹元子步天歌》。

作者

[编辑]

关于作者一说在宋代起有两种说法,北宋欧阳修等人认为著作唐代开元年间曾任右拾遗内供奉一职之王希明所撰,但郑樵通志‧天文略》中提到此歌乃为隋朝一位不知姓名的,号曰丹元子的隐者所著。而原歌附有星图与文字匹配并对照,但郑樵引述时却把图削去。而有学者指《通志》中引述的非步天歌最早版本,因民间有传更贴近早期之版本,而最早版本至今还不见,故原始作者严格来说还不可考。

特色

[编辑]

以《丹元子步天歌》为例,步天歌以三垣二十八宿为主体,共三十一区(从角宿轸宿,然后为太微紫微天市垣),介绍每区包含星官(共283个)、描述恒星数目(共1,464颗)与其位置。歌词以七言压韵诗歌形式编撰,全篇373句共2,611字,简洁通俗,朗朗上口,容易记诵,《通志‧天文略》中称誉为“句中有图,言下见象,或丰或约,无余无失”(意即每句之中生动描述,仿佛读后已有星点之形象,每句吟诵后仰天观赏星象,星宿的星数有多有少,但歌中与实际看到的星数能一一对应,没有多也没有少),成为初学观天认星的必诵口诀。

而步天歌中对当时流传甚广的“三家星”(即石氏、甘氏、巫咸氏星官)体系因顾及诗歌的简明为前提,只选择性以部分标注(石氏以黑点、甘氏以小黑圈、巫咸氏以黄点),也是一大特色。因此自宋朝以后为钦天监或占星家研究引述之范本。

流传与各版本差异

[编辑]

《步天歌》在史籍中最早见于南宋郑樵编撰之《通志‧天文略》中,即《丹元子步天歌》(暂不计其他民间传本,此本亦为流派影响最大的版本),但由于中国古代星占学向来就是皇朝秘密资料,不公开传阅;《通志‧天文略》中附言:“此本只传灵台,不传人间,术家秘之”(这份步天歌只在钦天监与观象台中口传,不向民间流传,占星术数家视之为秘密);明代中叶后期虽有所开禁,但民间流传甚少。

虽如此在南宋时期郑樵已指出《步天歌》已有数个版本流传,至今流传各版本的句数与字数均不尽相等,文句间亦有异同但分别不大,部分版本并附有供对照之星图(皆为后来绘制的),现流传与影响较广的有郑樵的《通志》版本。

清初学者梅文鼎康熙年间把《步天歌》与西方星图对照,删减诸星成《经天该》加上梅本人据《崇祯历书》所载对南天星空之《南极诸星补歌》合称《西步天歌》(但《经天该》非梅所著),清朝钦天监博士何君藩编有一版本。

19世纪中叶韩国李俊养据10世纪传入韩国之版本撰有《新法步天歌》,近代则有道教学者玉溪道人根据《灵台仪象志》自行改编的步天歌,除此以外还有各版刊抄本二十余种,均在中国各大图书馆与私人收藏家中,或已刊载(如刊于《四库全书》中)。

内部链接

[编辑]

步天歌全文

[编辑]

篇章中的红字为星官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