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本傑明·古根漢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傑明·古根漢
Benjamin Guggenheim
出生(1865-10-26)1865年10月26日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逝世1912年4月15日(1912歲—04—15)(46歲)
大西洋鐵達尼號
死因鐵達尼號沉沒事故
公民權 美國
 德國
母校皮爾斯學院英語Peirce College
職業商人
信仰猶太教
配偶芙洛瑞塔·賽里格曼英語Florette Seligman
1894年結婚—1912年結束)
兒女貝妮塔·羅莎琳德·古根漢英語Benita Rosalind Guggenheim
佩姬·古根漢
芭芭拉·黑茲爾·古根漢英語Barbara Hazel Guggenheim
父母梅爾·古根漢英語Meyer Guggenheim
芭芭拉·邁爾斯英語Barbara Myers

本傑明·古根漢(英語:Benjamin Guggenheim,1865年10月26日—1912年4月15日)[1]是一名美國商人,古根漢家族成員。他大部分時期都在國外發展事業,也是世界知名富豪。1912年4月10日,他與情婦琳曼汀·寶蓮·奧巴特(Léontine Pauline Aubart)及三名僕人在法國瑟堡登上鐵達尼號,之後與男僕死於鐵達尼號沉沒事故中,遺體從未尋獲[2]

早年生活

[編輯]

本傑明·古根漢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是富豪礦業巨頭梅爾·古根漢英語Meyer Guggenheim(1828年 - 1905年)和芭芭拉·邁爾斯英語Barbara Myers(1834年 - 1900年 )七個兒子中的第五個。他就讀於皮爾斯商學院(現在的皮爾斯學院英語Peirce College),當時是美國最著名的商學院之一。古根漢是猶太人[3]。1894年,他與紐約賽里格曼資產管理公司英語J. & W. Seligman & Co.高級合夥人詹姆斯·賽里格曼(James Seligman)的女兒芙洛瑞塔·賽里格曼英語Florette Seligman(1870年 - 1937年)結婚[4]。他們育有三個女兒:貝妮塔·羅莎琳德·古根漢英語Benita Rosalind Guggenheim(1895年 - 1927年)、佩姬·古根漢(1898年 - 1979年)、芭芭拉·黑茲爾·古根漢英語Barbara Hazel Guggenheim(1903年 - 1995年)。本傑明從父親那裏繼承了大量資金。由於他從事海外商業活動,他與妻子聚少離多,經常不在紐約市的家。他後來在法國巴黎買了一套公寓[5]

搭乘鐵達尼號

[編輯]

1912年4月10日,本傑明在法國瑟堡登上鐵達尼號,陪同的人包括他的情婦琳曼汀·寶蓮·奧巴特(Léontine Pauline Aubart,1887年 - 1964年,法國歌手)、男僕維克托·吉利奧(Victor Giglio,1888年 - 1912年)、司機朗尼·派特諾(René Pernot,1872年 - 1912年)和琳曼汀的女僕艾瑪·薩格塞爾(Emma Sägesser,1887年 - 1964年)。他的船票號碼是17593,花費79英鎊4先令(其他來源的價格為56英鎊18先令7便士)。他和維克托住在B-84客房,而琳曼汀和艾瑪住在B-35客房。司機一個人住在二等艙,房號不明[2]

4月14日,鐵達尼號與冰山擦撞後,琳曼汀和艾瑪跑出房間,去叫醒了本傑明和維克托。剛睜開眼的維克托仍不知道冰山是何物,本傑明醒來後開始着裝;服務員亨利·塞繆爾·埃吉斯(Henry Samuel Etches)幫他穿上救生衣和厚重的禦寒毛衣,之後帶領本傑明一行四人到達小艇甲板上[2]。當琳曼汀和艾瑪不情願的登上9號救生艇時,本傑明用德語對女僕講說:「我們很快就會再碰面!現在只是維修故障,明天鐵達尼號就會繼續航行了」。送走琳曼汀和艾瑪、將他的救生艇位置讓給一位女乘客後,本傑明意識到情況比他想像的嚴重得多,而且他不會獲救。於是他與維克托回到B-82客房,這兩人脫掉救生衣和禦寒毛衣,換穿晚禮服,本傑明還戴着大禮帽[2]。鐵達尼號生還者羅絲·艾米莉·伊卡爾(Rose Amelie Icard)在一封信中寫道:「大富豪本傑明·古根漢幫助拯救了婦女和兒童後,他在禮服扣眼英語Buttonhole處插上一朵玫瑰花赴死」[6][7][8]

據生還者描述,他們最後是看到兩人進入主樓梯,關上他們身後的門,並聽到他向服務員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就算沉沒也要像個紳士那樣」[2]。他還給這名服務員亨利·塞繆爾·埃吉斯留下一條遺言:「如果有什麼事情發生在我身上,告訴我在紐約的妻子,我已經盡力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亨利補充表示:「在最後幾艘救生艇降下後不久,甲板副官命令我去幫忙划槳,我向古根漢先生揮手告別,這是我最後一次看到他和維克托」,兩人坐在主樓梯門廳的輕便折疊躺椅上一邊喝白蘭地一邊抽雪茄。他們最終隨船沉沒,屍體也從未尋獲。本傑明的司機朗尼·派特諾也在這場災難中喪生[9]

文化描寫

[編輯]

本傑明·古根漢是鐵達尼號沉沒事故中最著名的美國罹難者之一。眾多電影、電視劇和百老匯音樂劇中都描寫過他在鐵達尼號上的事蹟。

參見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Benjamin Guggenheim; findagrave.com. [2018-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1). 
  2. ^ 2.0 2.1 2.2 2.3 2.4 Guggenheim, Dying, Sent Wife Message. New York Times. April 20, 1912 [April 17,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2). Efforts to find the body of Benjamin Guggenheim, who was the fifth of the seven Guggenheim brothers, as well as the bodies of other victims, will be made by the six surviving brothers.  參數|newspaper=與模板{{cite web}}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news}}|website=) (幫助)
  3. ^ 存档副本. [2018-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9). 
  4. ^ Guggenheim-Seligman : New York Times (1894) – October 25, 1894. [2018-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7). 
  5. ^ Benjamin Guggenheim. biography.com. [February 16,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31). 
  6. ^ Poppy Danby. Titanic letter reveals new first-hand account of disaster. The Daily Telegraph. 21 March 2014 [24 Sept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7). 
  7. ^ Titanic Letters Translated by email Reddit, Reveal Harrowing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gedy. The Huffington Post. 21 March 2014 [24 Sept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2). 
  8. ^ md28usmc. REQUEST. I own the only set of letters written by Rose Amélie Icard (longest French living Titanic survivor) describing a first hand account of what happened as the Titanic sank. It's written in French and I would love to have it translated so I could have them framed.. Reddit. 21 March 2014 [24 Sept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9). 
  9. ^ Ballard, Robert D. The Discovery of the Titanic. New York: Warner Books. 1987: 25. ISBN 978-0-446-51385-2. 

外部連結

[編輯]
  • Encyclopedia Titanica Biography of Benjamin Guggenhei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Benjamin Guggenheim on Titanic-Titanic.com
  • Encyclopedia Titanica Biography of Emma Sägesser
  • Titanic: Triumph and Tragedy, by John P. Eaton and Charles A. Haas, W.W. Newton & Company, 2nd edition 1995 ISBN 0-393-03697-9
  • A Night to Remember, by Walter Lord, ed. Nathaniel Hilbreck, Owl Books, rep. 2004, ISBN 0-8050-77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