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德雷達瓦

座標9°35′N 41°52′E / 9.583°N 41.867°E / 9.583; 41.867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雷達瓦
ድሬ ዳዋ
Dire Dawa
ديري داوا
Dirre Dhawaa
德雷達瓦的天際線
德雷達瓦旗幟
旗幟
德雷達瓦官方圖章
圖章
綽號:Dirah Dawah
德雷達瓦在埃塞俄比亞的位置
德雷達瓦
德雷達瓦
埃塞俄比亞全境地圖,紅點為德雷達瓦
坐標:9°35′N 41°52′E / 9.58°N 41.87°E / 9.58; 41.87
國家 埃塞俄比亞
區域特別市
建立1902年
政府
 • 市長Adam Farah
面積
 • 城市1,300 平方公里(500 平方英里)
海拔1,276 公尺(4,186 英尺)
人口(2008年)
 • 城市607,321人
 • 密度467人/平方公里(1,210人/平方英里)
 • 都會區1,274,869
時區EATUTC 3
 • 夏時制EATUTC 3
電話區號 251 25
網站www.dire-dawa.gov.et

德雷達瓦岩哈拉語ድሬ ዳዋ索馬里語Dirirdhaba;阿拉伯語:ديري داوا‎;奧羅莫語Dirre Dhawaa)是埃塞俄比亞第二大城市,也是該國兩個特別市之一,另一個為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在索馬里語中,德雷達瓦意為「治療之地」。

德雷達瓦是工業中心,城市設施包括多個市場以及阿巴·德納·D·伊爾馬國際機場。城市位於埃塞俄比亞的東部,迪恰圖河(Dechatu)貫穿城市,在環形懸崖腳處被描述成「有點像是一簇茶葉放在殘渣盆內」。[1]

歷史

[編輯]

德雷達瓦建於1902年,是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鐵路貫通後的沿線地區。因為鐵路不能到達海拔較高的城市哈勒爾從而選擇在鐵路沿線的德雷達瓦建造一個補給站點。

不久之後,哈勒爾地方長官拉斯·馬康南,制定並建造一條從德雷達瓦通往哈勒爾的公路,在1928年外國工程師和設備的幫助下提升了公路的質量,使得原本2天的路程縮短到了只需幾個小時。[2]

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鐵路在德雷達瓦一頭的歷史照片(大約為1902年-1906年的某一時段)

1998年德雷達瓦從奧羅米亞州分離出來,成為埃塞俄比亞第二個特別市。[3]

在2002年6月24日,埃塞俄比亞鐵路委員會在德雷達瓦的總部發生了一次小規模的爆炸事件。奧羅莫解放陣線(OLF)宣稱為這起事件負責,是對埃塞俄比亞政府管理下奧羅莫學生,商人,農民的報復性還擊。儘管還有其他孤立的意外事件,但這是在埃塞俄比亞境內奧羅莫解放陣線宣稱負責的最後一次爆炸案[4]

城市在2006年8月,由於迪恰圖河的泛濫沖毀堤壩導致水災。報道導致350多人死亡,近2萬人流離失所,以及家園和市場大面積的被毀壞,數百間民房被沖毀,電話線和電線杆都被衝倒,鐵路路基被衝垮,一些橋樑被沖斷。事後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讚揚埃塞俄比亞政府採取了迅速的救災行動,避免了數萬人遭受更大的痛苦和損失。[5]水災在6月-9月之間的雨季非常普遍,這一地區超過200人在2005年的洪災中喪生,且造成了數百萬美元的經濟損失。[6]

人口統計

[編輯]

根據埃塞俄比亞中央統計局(CSA)2005年度公佈的資料,德雷達瓦的估量人口有398,000,其中男性199,000,女性199,000。有102,000人是農村人口,佔德雷達瓦比重的25.6%;城市人口為296,000人,佔德雷達瓦比重的74.4%。估量地區的面積為1,213.20平方公里,這個特別市的人口密度約為328.06人/平方公里。[7]

根據1994年的人口普查,城市總人口為151,864人,其中男性127,286人女性124,578人,男女比重為50.5:49.5。德雷達瓦行政管理範圍內的城市居民人口為173,188人,農村居民人口為78,676人。此外,德雷達瓦有52,245套房屋,平均每4.7人/套。

德雷達瓦行政委員會管轄範圍的主要族群為:奧羅莫人(48%),岩哈拉人(27.7%),索馬里人 (13.9%),古拉格人(4.5%;其中2.3%為Sebat Bet,0.8%為Sodo,剩下1.4%為Silt'e),還有5.9%為其他。官方語言為岩哈拉語。在德雷達瓦63.2%的民眾信仰伊斯蘭教,34.5%信仰東方正統教會,1.5%信仰新教,0.7%信仰天主教,還有0.1%的信仰其他宗教。

經濟

[編輯]

根據埃塞俄比亞中央統計局2005年的估量,德雷達瓦農民總共擁有40,400頭(占埃塞俄比亞總量的0.1%),46,280隻綿羊(佔全國總量的0.27%),118,770隻山羊(佔全國總量的0.92%),8,820隻(佔全國總量的0.35%),5,070頭駱駝(佔全國總量的1.11%),44,740隻各式牲畜(0.14%)和840個蜂窩(少於全國總量的0.1%)[8]

行政委員會主席

[編輯]

(上述列表資料取自Worldstatesman.o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考資料

[編輯]
  1. ^ C.F. Beckham and G.W.B. Huntingford, Some Records of Ethiopia, 1593-1646 (London: Hakluyt Society, 1954), p. 224 n.1.
  2. ^ Richard R.K. Pankhurst, An Economic History of Ethiopia (Addis Ababa: Haile Selassie University Press, 1968), pp. 289, 290.
  3. ^ 埃塞俄比亞行政區劃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12-30. - 行政區劃網 - 2007年2月1日造訪
  4. ^ "OLF attacked Government target (June 24, 2002)"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May 5, 2009[日期不符],. - www.tkb.org - 2006年3月22日最後一次造訪
  5. ^ 安南讚揚埃塞俄比亞政府救災行動迅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聯合國新聞中文版, 2006年8月15日
  6. ^ Scores killed in Ethiopia flood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BBC News - 2006年8月6日
  7. ^ CSA 2005 National Statistic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07-31., Tables B.3 and B.4.
  8. ^ CSA 2005 National Statistics, Tables D.3 - D.5.

外部連結

[編輯]


9°35′N 41°52′E / 9.583°N 41.867°E / 9.583; 4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