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休特
蘭休特 | |
---|---|
坐標:48°32′23″N 12°09′03″E / 48.5397°N 12.1508°E | |
國家 | 德國 |
聯邦州 | 巴伐利亞 |
面積 | |
• 總計 | 65.81 平方公里(25.41 平方哩) |
海拔 | 393 米(1,289 呎) |
時區 | CET(UTC 01:00) |
• 夏時制 | CEST(UTC 02:00) |
郵政編碼 | 84028-84036 |
電話區號 | 0871 |
政府地址 | Altstadt 315 84026 Landshut |
網站 | www.landshut.de |
蘭休特(德語:Landshut,德語:[ˈlant͡shuːt] (ⓘ))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伊薩爾河畔,是下巴伐利亞行政區的首府,此外它是蘭休特郡的郡府,但是它本身是一座非郡轄城市。蘭休特共有人口約6.2萬多人,是該行政區的第一大城市,其人口多於施特勞賓、帕紹。在東巴伐利亞它繼雷根斯堡之後是第二大城市。它是2007年設立的歐洲慕尼黑都市地區最東北的重鎮。
由於蘭休特的市徽上有三個頭盔,因此它也被稱為「三盔城」。每四年市內重演格奧爾格公爵的婚禮,被稱為「蘭休特婚禮」。蘭休特的市容主要由哥德式建築為主,尤其顯著的有特勞斯尼茨城堡和馬丁教堂。其中馬丁教堂的鐘樓是世界上最高的磚結構鐘樓。
蘭休特與慕尼黑之間的交通非常好,慕尼黑國際機場位於兩座城市之間,從蘭休特到慕尼黑國際機場約需要半個小時時間。因此蘭休特的失業率是東巴伐利亞最低的。2006年10月其失業率為4.2%,在巴伐利亞平均為5.8%。
華語譯名
[編輯]由於兩岸翻譯的不同,台灣稱為「蘭休特」;中國大陸稱為「蘭茨胡特」。
地理
[編輯]地理位置
[編輯]蘭休特位於下巴伐利亞丘陵地帶的中心,這個地帶的北部邊界是多瑙河,南部則與慕尼黑平原相連。它屬於阿爾卑斯山前麓。這個新近紀時期形成的丘陵地帶在蘭休特市內被伊薩河中斷。蘭休特的大多數建築地區位於伊薩河谷里平緩的沉積區上。伊薩河將市區分為三個區域:北區位於伊薩河-多瑙河丘陵地帶上,南曲位於伊薩河-因河丘陵地帶上,市中心則在磨房島上。南區的一條陡峭的山脊局限,其中海拔505公尺高的霍夫山是市區內的最高點。向西南伊薩河畔穆斯堡的方向上有中伊薩河水庫鳥類保護區,它是巴伐利亞最寶貴的水鳥保護區。在市區的東面伊薩河下游上還有其它人工造成的湖泊。在伊薩河的北部有一塊地方是專門留出來在大水時讓水淹沒的,來減緩水勢。在不被淹沒的時候這裏是蘭休特最熱鬧的公園。
蘭休特位於雷根斯堡和施特勞賓以南約70公里,代根多夫西南約75公里,帕紹以西約120公里,舊厄廷西北約60公里,特勞恩施泰因西北約100公里,羅森海姆以北約85公里,慕尼黑東北約70公里。
市區
[編輯]蘭休特的市區完全被同名的郡環繞,其總面積為65.7平方公里。它主要沿從西南向東北流的伊薩河分佈。市區的東西距離比較大,最大處達21.5公里,南北寬度則比較小,最寬處為7.2公里。
市區內的建築面積佔總面積的20.3%,主要集中在中心部分。在東部和西部則有很多水域面積和森林面積,它們加在一起也約佔總面積的20%。其它大多數地方是農業用地,45%以上的面積是農業用地。約8.1%的面積被各種交通設施佔用。市民修養的用地面積僅占約1%。
周邊鎮
[編輯]蘭休特本身不屬於蘭休特郡,它的市區與該郡內的九個鎮接壤。
行政區劃
[編輯]蘭休特分十一個市區,它們全部集中在中心地區。假如一個市區在市議會中沒有代表的話當地的居民可以召開一個市區集會,選舉一名發言人。市區沒有自己的管理機構。
00 老城(Altstadt) |
01 尼古拉(Nikola) |
02 西城(West) |
03 沃爾夫岡(Wolfgang) |
04 工業區(Industriegebiet) |
05 彼得和保羅(Peter und Paul) |
06 申布倫(Schönbrunn) |
07 弗勞恩貝格(Frauenberg) |
08 貝格(Berg) |
09 阿赫多夫(Achdorf) |
10 明希訥勞(Münchnerau) |
氣候
[編輯]蘭休特處於大陸性溫帶區。終年氣候濕潤,降水量高於蒸發量。年平均氣溫為8.5攝氏度,一月的平均氣溫為-1.0攝氏度,是最冷的月份,八月的平均氣溫為18.1攝氏度,是最熱的月份。
年平均降水量為824毫米,與巴伐利亞其它城市相比屬於超過平均的。降水量最高的月份是七月,平均降水100多毫米,降水量最低的月份是二月,平均降水量為43毫米。
歷史
[編輯]早期居民點
[編輯]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人類在多瑙河和伊薩河流域居住了。前5500年左右[1]可以證明有人在蘭休特市區有人居住。至少在前4700年左右在今天的北墓地形成了一個石器時代的居民點。2006年進行的挖掘出土的高等的陶器殘片和石器估計這個村莊的居民是從波希米亞來的。這個影響在此後的數百年裏對當地有深刻的影響,此後這個村莊才逐漸開始吸收當地的文化圈。這個村莊總共存在了僅約300年。在此後的約3500年裏當地沒有任何居住的跡象。一個陶瓷骨灰罌被定期為前900年。在這段時間裏在今天市區的北部形成了當時巴伐利亞最大的居民點。羅馬時代在當時的邊界多瑙河邊上形成了許多城堡和城市如雷根斯堡和帕紹,但是在蘭休特地區這裏相當安靜。
約公元500年開始不同的日耳曼人部落和當地的居民融合形成了巴伐利亞人,這個時期形成的居民點逐漸演化為今天的蘭休特。至12世紀為止當地主要以自給自足的農民為主。從中世紀盛期開始當地的人才開始有分工:商業和手工業形成。這些人主要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定居,由於蘭休特有一座非常重要的伊薩河橋,因此它逐漸演化成一個重要的城市。
建市
[編輯]蘭休特建市前在今天的特勞斯尼茨城堡下就已經有一個居民點了,約1150年左右它在一份文獻中被稱為Landeshuata(地區守衛),按照2002年的發掘這個居民點可能從10世紀開始就存在了[2]。腓特烈一世授予奧托一世巴伐利亞公爵的頭銜,奧托的兒子路易一世與雷根斯堡的主教之間爆發爭執。路易下令摧毀今天蘭休特東北律屬於主教的城堡。估計這座城堡是為了保護一座重要的橋樑建造的。1204年路易決定在原來的城堡下游數公里處設立一座城市,這座城市跨伊薩河,是路易在下巴伐利亞設立的第一座城市。當時的一本修道院年書中記錄到:「路易,巴伐利亞的首領,建立了蘭休特和城堡」(Lvdwicus dux Bawariae castrum et oppidum in Lantshvt construere cepit)。
蘭休特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商業點:霍夫山是一個理想的地點來設立一座城堡,而且在這裏跨越伊薩河最方便:通過磨房島只需要建造兩座比較小的橋,而不必建造一座大橋。當時在伊薩河上還可以行船。而且公爵下令所有從慕尼黑和阿爾卑斯山去往雷根斯堡和巴伐利亞森林的道路必須在蘭休特匯聚,這一切使得蘭休特發展迅速[2]。在蘭休特剛剛建城的一開始的五十年裏它主要有三個市區:老城擁有當時巴伐利亞最寬和最豪華的街道,有許多富有的手工業者在那裏定居;市區上方的城堡;1232年在賽利根塔爾修道院周邊形成的居民區。賽利根塔爾修道院是路易的寡婦在路易死後捐的。許多巴伐利亞的公爵被葬在這座修道院裏。至1253年蘭休特是維特爾斯巴赫的首府,實際上可以說是當時巴伐利亞的首都。1253年巴伐利亞被公爵的兩個兒子平分。上巴伐利亞的首都是慕尼黑,而蘭休特則是下巴伐利亞的首都。約100年後,1340年路易四世又統一了巴伐利亞,統一的巴伐利亞的首都是慕尼黑。但是九年後路易的兒子又三分巴伐利亞。下巴伐利亞的首都又是蘭休特,其公爵是斯特凡二世。1363年上巴伐利亞的公決死後他得以統一了被三分的巴伐利亞的兩部分。在這段紛亂的時間裏蘭休特發展興旺,其城牆不斷被擴張:建城五十年後就擴張了「下老城」,13世紀末形成了今天的「新城」,它與老城平行。二十年後今天的三位一體廣場的地方也被納入市區。1340年城牆再次擴張,將新的弗萊庸市區圍繞在內。這個市區的居民獲得了特別的稅務優惠:他們被免稅十年。此外當時的市區一直延伸到伊薩河畔,新的城門建成。1342年市內的一場大火摧毀了上百座建築,此後蘭休特市內的建築全部是石頭建的。大火後市內也需要一座新的教堂,因為原來的羅曼式教堂位於新建的市中心下三米的地方。但是實際上一直到1380年才開始建造新教堂。
頂峰時期
[編輯]1392年斯特凡二世死後他的領地又被他的三個兒子分割。這三個公爵領地分別是巴伐利亞-施特勞賓、巴伐利亞-因戈施塔特和巴伐利亞-蘭休特。其中巴伐利亞-蘭休特是三個領地中最富的。其第一位公爵弗里德里希從1375年至1393年統治,他的統治時期標誌着富有的蘭休特公爵時代的開始。當時在蘭休特開始建造巴伐利亞最豪華的建築:經過120年的建造時間蘭休特馬丁教堂於1500年完工。與此同時在數百米遠處還同時開始建造聖靈教堂。弗里德里希的後人全部帶有「富人」的稱號,他們對蘭休特的興旺發達全部做出了貢獻。弗里德里希的兒子亨利十六世使用強硬手段統治,他下令將蘭休特的市議會成員全部關押在特勞斯尼茨城堡,並沒收了49名最富的市民。對外他也非常成功。他得以擴張蘭休特的勢力,有效地與他的表兄弟,巴伐利亞-因戈施塔特的路易七世作戰。1429年獲得了其部分領域,1447年因戈施塔特的一支無嗣滅絕後他得以將其領土收納下來。
此後蘭休特不僅僅是巴伐利亞的政治中心,而且也逐漸發展為其經濟核算文化中心,它甚至比慕尼黑還要富有。其中最重要的貿易是食鹽貿易,從這裏食鹽被賣到公爵領地的其它城市中如巴特萊興哈爾、基茨比厄爾、拉滕貝格和庫夫施泰因等。亨利的繼承人路易九世1450年登基,開始系統性地迫害蘭休特的猶太人。凡是不受洗禮和繳納三萬基爾德的猶太人一律被驅逐。他統治期間經常舉行慶祝和騎士比賽,其中最盛大的是他兒子格奧爾格與波蘭亞蓋洛王朝的一名公主的婚禮。這次盛大婚禮被稱為「蘭休特婚禮」。四年後路易逝世,格奧爾格繼位。在他的統治期間蘭休特達到了它中世紀時期最大的範圍。除磨房島外市內所有的建築全部被堅固的城牆環繞。整個城牆只有八座城門。許多當事人著名的藝術家如漢斯·萊因貝格爾(Hans Leinberger)在蘭休特生活和工作。
衰落
[編輯]1503年12月1日格奧爾格逝世,蘭休特的頂峰時期結束。格奧爾格沒有男性後裔,因此按照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內部條約它應該併入慕尼黑的一支。格奧爾格死前卻試圖定他的女婿,普伐爾茨的選帝侯為自己的繼承人,但是慕尼黑支不承認這個繼承人,這個爭議導致了蘭休特王位繼承戰爭。在此後的兩年中蘭休特附近的許多村落被焚。1505年普伐而茨選帝侯夫婦雙雙逝世,才結束了這場爭議。根據皇帝的判決蘭休特被併入慕尼黑,由此蘭休特喪失了其政治地位。1514年路易十世向他的哥哥威廉四世提出對蘭休特的要求。兩人的爭執使得許多人怕又會導致戰爭。在皇帝的督促下最後威廉同意將蘭休特讓給他從1537年至1543年他建造了蘭休特市王宮。這是阿爾卑斯山以北的第一座文藝復興式王宮。1545年路易無嗣逝世,蘭休特回歸慕尼黑。在此後的時間裏這裏沒有發生什麼重要的事件。為了保障蘭休特不會歸附新教,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將穆斯堡的修道院遷到蘭休特。
在三十年戰爭中瑞典軍隊於1632年、1634年和1648年三次佔領蘭休特。1632年瑞典軍隊兵臨城下時市長和議會成員迅速決定投降,交付了十萬帝國元避免了劫城。1634年7月22日瑞典軍隊再次到達時他們決定抵抗。守城的天主教聯盟將軍約翰·馮·阿爾特林根戰敗。瑞典軍長官伯納德·馮·薩克森-威瑪縱容他的軍隊劫城十三天,這次劫城使得蘭休特的富饒一旦喪盡。此後市內又爆發鼠疫和饑荒。三分之一的市民喪身[3]。此前蘭休特就已經開始衰敗了,此時它到達了其歷史的低谷。不到一百年後,1740年代裏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奧地利軍隊又佔領蘭休特,為城市再次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從1771年開始蘭休特的城門和城牆被拆。最後八座城門裏今天僅剩下一座。
復興
[編輯]1800年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將1472年由路易九世在因戈施塔特設立的巴伐利亞最老的大學遷到蘭休特。官方提出的原因是因為法國軍隊威脅要塞城市因戈施塔特,實際上在二十年前就已經有將因戈施塔特的大學遷移的計劃了。原因是因為因戈施塔特太土了,不利於大學生活[4]。馬克西米利安不願把所有的東西都集中在慕尼黑,因此決定將大學遷到蘭休特。1809年拿破崙·波拿巴進駐蘭休特。在奪城的戰鬥中三座城門被破壞很大,此後它們被拆。18世紀末耶穌會的修道院就已經從蘭休特撤出了,到1803年市內還有七座修道院。在19世紀初政教分家的過程中市內所有的修道院全部被解散。在此後的四十年裏三座修道院又開始使用。1826年路德維希一世決定將當時有一千名學生的大學遷到慕尼黑,當時該大學是德國五座最大的大學之一,它就是今天的慕尼黑大學。為了防止蘭休特的知識分子完全消空,作為補償將上訴法院和一座高等學校從慕尼黑遷到蘭休特。1834年該高校被遷到佛萊辛。從19世紀初開始蘭休特就已經是一座兵營城市了。在巴伐利亞它的重要性相當低。1806年蘭休特歸屬伊薩郡,其郡府是慕尼黑。1839年它成為下巴伐利亞的首府。1858年鐵路通到蘭休特。1874年第七座城門被拆,來改善老城的交通。
二十世紀
[編輯]二十世紀的前30年在蘭休特沒有大事,市內逐漸工業化。1932年下巴伐利亞和上普法茨合併,新行政區的首府為比較大的雷根斯堡。1945年3月19日蘭休特的火車站區遭到強大轟炸。5月1日美軍入駐。1956年東巴伐利亞又被分為兩個行政區,蘭休特又成為下巴伐利亞的首府。1972年和1974年由於行政區劃改革市區面積分別擴展了19和66平方公里。1978年蘭休特高專成立,一開始該學校有經濟、社會和技術三個系,後來又設立了信息技術系。1999年建成的一條隧道加快了市內東西方向的交通。1999年市中心設立人行區,2006年公共汽車也不再開過市中心。2004年蘭休特慶祝建城800周年。
人口
[編輯]人口發展
[編輯]蘭休特剛剛建城時吸引了許多居民。1500年它就已經有數千居民了。但是在中世紀晚期其居民數不再增長。後來的戰爭、饑荒和疾病甚至導致居民數下降。尤其三十年戰爭對城市的副作用非常明顯。19世紀開始其居民數又開始增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超過四萬。從1970年代開始其居民數在五萬至六萬之間浮動。20世紀內市區的擴張也導致了市民數的增長。在整個地區今天約有8.5萬人。
2005年12月31日蘭休特有61,407名居民,2006年12月居民數首次突破6.2萬。2007年德國聯邦和州統計局的估計認為蘭休特的居民增長率將高於德國平均,為9.7%,比巴伐利亞所有城市的增長率(平均2.2%)都要高得多[5]。
|
|
|
數據來源:www.landshut.de
來源 | 人口 | 人口比例 |
---|---|---|
原南斯拉夫國家 | 1,447 | 22.30% |
土耳其 | 1,315 | 20.27% |
意大利 | 515 | 7.94% |
波蘭 | 357 | 5.50% |
奧地利 | 311 | 4.79% |
羅馬尼亞 | 310 | 4.78% |
1997年在蘭休特每一千名市民中平均有9.5個嬰兒出生,高於德國平均,2004年只有8.5個嬰二,低於巴伐利亞的平均(8.9)。同時市內的死亡率也高於平均。2004年巴伐利亞的平均死亡率為每1000人中9.4人,蘭休特則為11.9人。這個數據說明尤其老年人喜歡在蘭休特居住。雖然如此但是由於人口遷徙導致整個城市的總體來看2005年人口增加了0.4%,高於巴伐利亞城市的平均。
2005年12月31日市內11.5%的居民沒有德國國籍,一年前其比例為11.4%。其中外國人比例最高的市區是尼古拉(18.9%)和工業區(21.2%)。外國人的總數為6489人,2004年為6189人,2003年為6353人。通過2000年開始的入籍已經使得外國人的數目減少了不少。
宗教
[編輯]如同巴伐利亞腹地的其它地方天主教在這裏是影響最大和最深的宗教。2005年市內63.8%的人承認自己為天主教徒。12.9%的人為新教徒。其他23.2%的人沒有宗教信仰或者信奉其它宗教。
蘭休特的天主教徒被分在兩個教區中,北部屬於雷根斯堡教區,南部則屬於慕尼黑-弗萊辛教區,伊薩河是兩個教區的邊界。新教徒除了路德宗外還有屬於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和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
市內的猶太人早在15世紀後半葉就已經被路易九世驅逐了,至今為止市內沒有能夠再建立一個猶太社群。離蘭休特最近的猶太會堂位於雷根斯堡和慕尼黑。近年來在尼古拉設立了一個伊斯蘭教社群,一個伊斯蘭教中心正在工業區建成。在市中心附近的新城區有一個噶瑪噶舉派的佛教中心。
政治
[編輯]市議會
[編輯]黨派 | 席位 | /- [6] |
---|---|---|
拜恩基督教社會聯盟 | 16 | - 7 |
德國社會民主黨 | 6 | - 3 |
Grüne | 8 | 3 |
自由選民 | 5 | 1 |
生態民主黨 | 2 | 1 |
德國自由民主黨 | 3 | 2 |
蘭休特市民集團 | 1 | /-0 |
市民為蘭休特 | 3 | 3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市議會中以拜恩基督教社會聯盟為主要力量。1970年1月1日當時33歲的約瑟夫·戴莫(Josef Deimer)任市長的職,從975年開始他是巴伐利亞聯市議會的主席,從1994年開始德國聯市議會的副主席。2004年12月31日他因年齡的原因退休,他共任市長35年,是至今為止德國任市長職務時間最長的人。2004年10月10日進行市長選舉時拜恩基督教社會聯盟內部發生糾紛,有兩個候選人互相之間不肯相讓,都要競爭市長的職位。最後拜恩基督教社會聯盟支持采爾納(Ludwig Zellner),而不被他的黨派支持的拉姆普夫(Hans Rampf)則受到了市內商人的支持。最後在選舉中拉姆普夫以50.89%的選票當選,采爾納僅獲得14.84%的選票,列第三名,第二名是一名德國綠黨的候選人,他獲得了25.14%的選票。
2008年3月2日市議會選舉時僅45.3%的選民參加選舉。拜恩基督教社會聯盟和德國社會民主黨均蒙受損失,而2002年選舉時的小黨派則獲勝。綠黨甚至超過了社民黨[7]。
市徽
[編輯]蘭休特的市徽上有三個藍色的鐵頭盔,頭盔有紅色的帶子,底色是銀色的。兩個頭盔在市徽的上部,一個在下部。官方市旗上半部是白色的,上面有一枚市徽,下部則是紅色和白色的。
早在13世紀蘭休特就已經開始有三個頭盔的市徽了。最早使用三個頭盔的市印章是1275年流傳下來的。據傳巴伐利亞公爵路易四世在一次戰役後授予蘭休特這個市徽來表彰其市民的勇敢。頭盔的藍色和白色的底色表示蘭休特與維特爾斯巴赫王朝之間的緊密關係。從當時至今只有頭盔的形狀不時按照當時的人的風格而變化。從1446年開始偶爾還有兩個人舉着市徽。市旗上的紅色和白色的來源今天無法完全解釋,也許它來自於頭盔系帶上的紅色。
姐妹城市
[編輯]蘭休特是多座歐洲城市的姐妹城市,其中最早建立的姐妹城市關係是1956年與蘇格蘭的埃爾金,最晚的是2002年建立的與羅馬尼亞錫比烏的姐妹城市關係。
埃爾金(英國) | 從1956年開始 | 居民21,000人 |
貢比涅(法國) | 從1962年開始 | 居民41,000人 |
里德(奧地利) | 從1974年開始 | 居民11,000人 |
斯基奧(意大利) | 從1981年開始 | 居民39,000人 |
錫比烏(羅馬尼亞) | 從2002年開始 | 居民172,000人 |
地區性聯盟
[編輯]蘭休特是南巴伐利亞經濟區的成員,這個經濟區是一個為了協調當地經濟發展而成立的一個協會。它的總面積有21,410平方公里,有500萬居民。其國內生產總值高於巴伐利亞平均的3.9%。除蘭休特外它還包括奧古斯堡、因戈施塔特、慕尼黑和東南巴伐利亞四個地區。它是德國最有吸引力的經濟區,甚至在歐洲的比較中也列前茅。
此外蘭休特與羅森海姆和薩爾茨堡組成一個城市聯盟,後來庫夫施泰因和佛萊辛也參加了這個聯盟。這個聯盟加強教育、經濟和超國界的合作。
經濟和基礎設施
[編輯]經濟情況
[編輯]蘭休特屬於德國經濟最強的市、郡之一。它位於南巴伐利亞交通便利的位置,又離慕尼黑很近,交通方便。許多不相關的調查均證實了蘭休特的經濟強點。GfK公司2006年12月對德國439個郡和市的市民購買力進行調查中蘭休特列第23名,遠遠超過德國平均。將德國平均設為100的話蘭休特的購買力為117.6。《焦點》雜誌2006年12月調查的425個德國市和郡中蘭休特的經濟力量列第二名,遠遠超過雷根斯堡(第22名)和慕尼黑(第23名)。作為比較的基礎使用了人口增長率、失業率、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平均每戶收入等因素。
公司
[編輯]蘭休特約30%的職員是在生產企業里工作的。其中BMW對市內的經濟的重要性最高。該工廠於1967年設立,今天有約3300名職工,生產汽缸部件、緩衝器、塑料組成部分和其它部件。其產品幾乎在該公司所有的產品中均有應用。生產企業中第二大的是生產電動機和電扇的依必安派特公司。它在蘭休特的工廠是該公司第三大的,有約1000名職工。市內的第三大生產公司是日本半導體公司瑞薩。2003年它從日立分出。蘭休特的工廠是該公司在亞洲外唯一的工廠,有約500名職工。它主要為歐洲市場生產智能卡集成電路。其它擁有跨地區重要性的公司有肖特集團等,在蘭休特有約600名職員。它的工廠在蘭休特主要生產電子元件的密封。服務業最大的公司是國營儲蓄所,有約600名職員。德國電信在蘭休特約有450名職員,E.ON有約300名職員,主要在自來水廠工作。OMV AG在德國的銷售和廣告中心在蘭休特。蘭休特的博覽會對於其城市經濟也非常重要。2003年在市東部開放的博覽會公園是巴伐利亞最大的博覽會場地。
政府機關和設施
[編輯]蘭休特是下巴伐利亞行政區的首府,市內有兩幢大型的政府機關建築。「一號市政府大廈」位於城市的老城區,是蘭休特歷史悠久的老政府大廈,今天這裏是市議會和市長以及許多其它機關的駐址。但是由於這幢建築不夠大,到2004年為止大多數機關散佈在市內的其它建築中。2004年這些機關被集中到「二號市政府大廈」內。此外蘭休特郡的郡議會也位於蘭休特市內。除此之外南巴伐利亞養老保險的管理部門位於蘭休特。德國聯邦勞動局在市內有一分局。下巴伐利亞-上普法茨-士瓦本的農業社會保險公司的中心位於蘭休特。從1880年開始蘭休特市內有一座總海關。1980年代末法院和財政局遷入一座共同使用的辦公樓。除此之外從1913年開始市內還有一座水利局。
蘭休特有一座州級法院和一座郡級法院。此外市內還有一座社會法院。
交通
[編輯]公路
[編輯]蘭休特是一個超地區公路交通的樞紐,其中最重要的公路是92號德國高速公路,在蘭休特這條高速公路有三個出入口。此外多條德國聯邦公路通過蘭休特:其中15號聯邦公路從北向南聯接霍夫和羅森海姆;11號聯邦公路因高速公路的擴建部分被降級為州級公路。299號聯邦公路主要是從西北向東南走向。15n號聯邦公路正在建造中,它將達到高速公路的水平,將蘭休特與雷根斯堡和羅森海姆連接起來。1999年啟用的市內隧道穿過市中心的霍夫山,減輕了市中心的交通。
鐵路
[編輯]雖然19世紀前半葉里在巴伐利亞已經建造了多條鐵路,但是長期東巴伐利亞沒有鐵路連接。由於當時巴伐利亞政府經濟緊張許多地區需要依靠私人資金來建鐵路。1856年東巴伐利亞股份公司設立,1858年11月3日從蘭休特通往慕尼黑的鐵路開通。後來這條鐵路繼續向東北方向延伸。今天這條鐵路依然是通過蘭休特的最重要的鐵路。它從慕尼黑赴雷根斯堡全程雙線電氣化。一條單線電氣化的支線向東北連接普拉特林。最後從蘭休特出發還有一條單線、沒有電氣化的鐵路。其它鐵路均已廢用。最初蘭休特的火車站是一座堵頭火車站,但是1880年在城外建造了一座新火車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座火車站幾乎全部被炸毀。戰後被蘭休特新站取代。此外在蘭休特的南部還有一座名位蘭休特南站的火車站。計劃中慕尼黑的捷運要一直延伸到蘭休特,但是目前這個計劃還沒有具體完成日期。
市內交通
[編輯]蘭休特的火車站移到市外後離市中心有二公里多。因此市民希望能夠改善兩點之間的交通。1902年6月30日一座連接兩地的馬拉有軌車開始運行,標誌着公共交通在蘭休特的開始。1913年蘭休特的有軌車電氣化,並且實現雙線。戰後由於火車站被毀的同時有軌車庫和設施也嚴重受損,因此有軌車被放棄,而該用無軌電車。從1966年開始市內只使用公共汽車。今天市內有14條公共汽車線路。
蘭休特有將現有的鐵路設施擴建為捷運的計劃,但是這個計劃是否能夠實現很難說。
機場
[編輯]蘭休特機場(國際民航組織編號:EDML)位於城市的西部。早在1950年代後期市內就已經有建造一座可以讓小型和中型飛機使用的機場的建議。1960年蘭休特購買了需要的地面。1961年蘭休特航空體育協會開始建造工作,1962年8月26日正式建成。後來跑道被改建為水泥的。今天的跑道有900米長和20米寬。計劃還要將跑道加長到1320米,加寬到23米,來讓到5.7噸重的商用飛機起落。目前這個計劃還在討論中。
衛生
[編輯]中世紀晚期在巴伐利亞還沒有醫院,但是當時蘭休特有兩個麻風病院(一個1252年首次被提到,另一個1403年啟用),它們位於伊薩河的右岸。此後建立的病人院的收容量均有限。比如1673年建立的聖靈醫院僅有12個床位,1802年它被改建為一個示範醫院。1810年市立醫院啟用,它也是大學附屬醫院。大學遷往慕尼黑後許多醫院被荒廢。蘭休特即缺乏人員也缺乏場地。從1910年開始市內要求建造一座新醫院的呼聲不斷提高。但是兩次世界大戰使得這個計劃一再被取消。市內的醫院狀況越來越緊迫,而病人的數目不斷增加。蘭休特不得不設立「輔助醫院」。
1960年新醫院終於開始建造,1965年建成,為蘭休特的醫療狀況帶來了減輕。此後所有的「輔助醫院」全部被關閉。今天這個醫院有583個床位,每年約有1.8萬人在這裏被治療。醫院共有約1360個職員。它是下巴伐利雅得和上巴伐利亞的東北部最大的醫院。它同時也是慕尼黑大學的教學醫院之一。除了這個中心醫院外市內還有一個1906年建成的小醫院。從1967年至1977年這個醫院被改新。它有322個床位。除這兩個醫院外還有一個兒童醫院。這個醫院是1919年設立的。最後蘭休特還有一個地區醫院和一個青少年心理醫院。
教育
[編輯]1204年蘭休特建城後數世紀中其聖馬丁教堂是最重要——一開始也是唯一的——一個向市民提供教育的設施。可以考證的是1257年市內有一名教師工作。到17世紀初市內的兩座教堂分別有一名教師工作,但是平均每個教師只有50個學生。1629年選帝侯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派耶穌會教士入駐蘭休特。他們在蘭休特開設了第一座中學。至1773年這個學校受耶穌會領導人。此後世俗教師領導這座學校。同時從1668年開始另一個市內的修道院也開始向市民傳授教育。19世紀裏蘭休特每年平均有400名學生。1800年後來的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將當時巴伐利亞唯一的一座大學遷到蘭休特。1826年這座大學又被遷往慕尼黑。
隨着1801年引入的普及教育和逐漸展開的工業化蘭休特的教育不斷發展。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市內建立了許多新的教育設施,舊的設施則被擴建。其中包括1812年設立的「工業學校」,在這座學校中女孩子受到與布料工作的教育、1833年開設的農業和手工業學校、1854年啟用的郡種田學校和1873年開始設立的「陶瓷學校」。此外還設立了許多小學和中學。1945年後市內的教育設施很快就恢復了。1947年蘭休特人民學校啟用。今天市內有德國教育系統的各種學校,其中包括11座小學、五座人民中學、三座實科中學、兩座經濟學校、三座文理中學。此外市內還有許多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有1978年開設的蘭休特高專,它有約2600名學生,分信息工程、經濟、電工和經濟工程、機械製造和社會工作五個系。
媒體
[編輯]多部電台、電視台在蘭休特有製作室,比如巴伐利亞廣播公司。此外一些地區性的電台和電視台在蘭休特製作節目。市內最重要的報紙是從1951年開始出刊的《蘭休特報》,此外還有兩份免費的周報《蘭休特現況》和《蘭休特周刊》。
文化和名勝
[編輯]建築物
[編輯]蘭休特有三個核心部分,從這三個核心逐漸演化出今天的城市。在伊薩河谷邊上一個懸崖的最高處(海拔500米)挺立着特勞斯尼茨城堡。這座城堡最早是在1150年就被提到了。今天的城堡中最老的部分是1204年(城市設立的那一年)建造的。維特斯巴赫王朝在這裏住了數百年。16世紀末城堡被大型地改建,成為了一座宮殿。1870年代裏路德維希二世國王下令輝煌地裝修了城堡內大量的房間和設施。1961年10月21日城堡發生大火,導致部分建築損失。
1380年就在城堡山下的位置開始建造歌特式的聖馬丁教堂,建造教堂的原因是原來市內的教堂在1342年的大火後位於市中心下三米的地方。新教堂完全是磚制的,於1500年完工。傳說市內的富商想能夠與山上的公爵平視,其結果是教堂的鐘樓成為世界上最高的磚制塔和第二高的教堂鐘樓塔,它高130.6米。
聖馬丁教堂與1461年完成的聖靈教堂是由歌特式市民建築組成的老城的核心。向東數米則是新城的市場,再向東是弗萊翁。這裏的約多克教堂早在1338年就被提到了,是這個時期遺留下來的狀態最好的磚結構教堂。這三個廣場周圍是中世紀的蘭休特的市區,它的周圍有一層非常堅固的城牆和壕溝系統。城牆上有多座塔樓。整個城牆上只有八座城門,這些城門均非常壯觀。1570年一個手工業者製作了一個蘭休特的模型,因此對於當時的防禦裝置的情況今天有非常好的認識。今天原來的八座城門裏只有一座留存下來。隨着19世紀的工業化和交通的發展這些城門被拆掉了。今天還有少數城牆的段落被保留。
蘭休特建城時賽利根塔爾修道院還位於城牆外。18世紀裏它改造為洛可可風格,18世紀末被解散,1836年重新設立。今天這個修道院位於市中心。今天過去的許多修道院的建築是市內的名勝。
市中心還有其它名勝:許多歌特式的市民建築,其中最老的是15世紀建造的。老城的老市政大廈最初是1380年建造的。1536年至1543年路易十世建造的市宮廷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早的文藝復興宮廷。
博物館和畫廊
[編輯]蘭休特市博物館目前位於市王宮中,但是目前這個博物館的狀況不好,其展品需要維修,展出的地方也太小。2007年末計劃維修市王國和其中的市博物館[8]。
2004年巴伐利亞國家博物館在特勞斯尼茨城堡中開設了「藝術和奇蹟館」。它展示了16世紀中威廉五世的收藏。
蘭休特市內的第三座重要的博物館是1997年開放的「霍夫山雕塑博物館」。它位於霍夫山下,幾乎全部是在山洞裏。它包含一個重要的非洲藝術展。
1999年在原聖彼得和保羅修道院設立的「十字架廊博物館」中展出蘭休特的藝術和藝術史。
1407年至1461年間建成的聖靈教堂於1998年修復後展出不同的宗教展覽。
此外蘭休特還有許多畫展和小博物館。
公園和休養區
[編輯]蘭休特市內所有的公園和綠地加在一起總面積為235公頃。市中心的「城市公園」只有六公頃面積,而且還被一條街道分為兩半。其中東邊的部分一直延伸到伊薩河畔,西邊的部分面積則大一些。
磨坊島的西側有許多水道,過去有多座磨坊。20世紀中只有一座還剩下來。1977年該公司遷走,留下來的空地在此後被改建為綠地。它的名稱為「磨坊島休養公園」。
蘭休特防洪的洪淹區是市內最大的公園。這個七公里長的地帶是1955年建成的,它保護市中心在高峰期不會被洪水淹沒,這個區域每秒鐘可以容納400立方米的水。在一般情況下這裏有許多小徑。
霍夫山上特勞斯尼茨城堡邊的霍夫公園是巴伐利亞最老的公園之一。它的面積為27公頃,過去是公爵們休閒的地方。連同附近的公爵公園它幾乎佔據了整個霍夫山,是蘭休特最重要的綠地之一。
在伊薩河下游,離市中心約七公里處有一近郊休養區,含約29萬平方米的水域,這裏可以駕風帆和游泳,整個區域的總面積為52.6平方米。
定時活動
[編輯]蘭休特最重要的定期舉行的活動是蘭休特婚禮,它是歐洲最大的歷史性慶祝活動之一。它為期三個星期,模仿1475年格奧爾格公爵和一位波蘭公主的婚禮。據說當時有上萬人在蘭休特慶祝這個婚禮,一共殺了320條牛、分別1500多頭綿羊和羊羔、約500頭牛犢和四萬隻雞。1880年慕尼黑的藝術家在市政大廈把當時的場面畫下來後市民決定從1903年開始重演當時的景象。這個慶祝每四年舉行一次。其高峰是傳統的婚禮遊行。2005年僅該遊行就吸引了十萬觀眾;共有五十多萬人參加了整個慶祝。
從1982年開始舉辦的蘭休特宮廷音樂日也擁有跨地區性的知名度。這個活動每兩年舉辦一次,演奏古老音樂,一開始主要為歌特式、文藝復興式和巴羅克早期音樂。近年來也有添加現代音樂的趨勢。許多歐洲其它城市模仿這個音樂節的題材和方式。
蘭休特另一個著名的慶祝活動是在特勞斯尼茨城堡舉辦的花園節慶。這個節慶是2001年開始的,每年舉辦一次,它是一個銷售展覽,每年有一個不同的主題。每年有130多個展覽商,吸引上三萬觀眾。
從2000年開始每年三月舉辦蘭休特短片電影節。2000年剛開始舉辦時共有12部電影和300名觀眾。2006年有600部電影報名,最後放映了134部,共3000名觀眾。每年六月末還有「青少年電影」的放映,放映年輕導演(至24歲)的電影。從1997年開始這個活動在人民高專舉辦。
1996年市內每年開始舉辦約為期十天的蘭休特文學日。目的是向更多的人介紹蘭休特的城市歷史。後來這個活動還結合了音樂、雕塑和戲劇。每年的重點在於與蘭休特有關的一名作家。
每年復活節兩周後以及在八月蘭休特舉辦兩次市民節日。這是兩個比較小的節日,其參加的人數比許多其它節日要少。八月的這個節日最早可以考證的是在1339年就舉辦了。
每年十二月在約多克教堂前舉辦聖誕市場,市內還展出古代的聖誕模型,每年約有五萬觀眾。
此外蘭休特市內還有許多小型的定期的活動和慶祝。
電影和戲劇
[編輯]蘭休特最重要的劇院是市立劇院,它最早的歷史可以回溯到19世紀。1841年該劇院作為劇院與旅店的結合建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市政府決定恢復劇院。1952年該劇院與帕紹和施特勞賓的劇院合併,其劇院部分的總部在蘭休特。
蘭休特還有一個袖珍劇院,它是1992年成立的。除了這兩個專業劇院外市內還有一些業餘劇團。
2003年末一座擁有十一個放映室的大型影院開設後原來市內的八座小影院全部關閉。這個大型影院共可以容納1500名觀眾。
目前蘭休特市內還有一座1974年成立的影院協會,開始一座小型的項目影院。該影院只有一個放映室,可以容納50名觀眾。放映的電影全部是藝術性的、不知名的或者老電影。
從1999年開始市內年度舉辦蘭休特短片電影節。
體育
[編輯]蘭休特有「體育城」的暱稱,在專業體育和大眾體育方面它均很有成績。
專業體育
[編輯]蘭休特最重要的職業體育是冰球。冰球在蘭休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1934年市內成立了一個私人冰球隊,1948年這個私人冰球隊發展為蘭休特冰球協會。1990年代中它改名為「蘭休特食人者」。1970年和1983年它獲得德國聯邦聯賽冠軍。1994年它是德國冰球聯賽的成立隊之一。由於經濟困難1999年春它自願將其德國聯賽權利出售,而參加上級聯賽。2002年它上升到乙級聯邦聯賽。協會對青少年的培養工作常被稱為是德國最佳的。
蘭休特另一個著名的體育項目是其摩托協會的摩托車隊。從1977年至2000年它獲得了十一次德國冠軍,是聯邦聯賽中成績最好的車隊。其比賽場地可以容納兩萬觀眾,是德國最大的摩托車比賽場地之一。除此之外它還可以被用來舉行田徑、足球和欖球比賽。
其它體育團體如足球、籃球和手球等沒有達到上述的兩個團體的成就。
大眾體育
[編輯]從1975年開始蘭休特投資了大量資金建立體育設施,比如在十年內建造了17座體育館。1984年建造的「西體育中心」轉換為今天的貨幣造價1900萬歐元。2004年市內有72個體育協會,共2.95萬名成員。也就是說幾乎一半的蘭休特市民是一個體育協會的成員。
名人
[編輯]
|
參考書籍
[編輯]- Klaus G. Förg, Günter Standl, Erich Stahleder:《Landshuter Hochzeit》(蘭休特婚禮),羅森海姆出版社,羅森海姆,2002年,ISBN 978-3-475-53271-9
- Gerald Huber:《Kleine Geschichte Niederbayerns》(下巴伐利亞小史),雷根斯堡,2007年,ISBN 978-3-7917-2048-7
- Gerhard Tausche, Werner Ebermeier:《Geschichte Landshuts》(蘭休特歷史),慕尼黑,2003年,ISBN 978-3-406-51048-9
外部連結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Bernd Engelhardt,《Weitberühmt und vornehm… (Das Stadtgebiet von Landshut vor 1204)》,蘭休特,2004年,18頁
- ^ 2.0 2.1 Gerhard Tausche:《Weitberühmt und vornehm… (Chronik zum Jahr 1204)》,2004年,蘭休特,48頁
- ^ Werner Ebermeier:《Weitberühmt und vornehm… (Landshut im Dreißigjährigen Krieg)》,蘭休特,2004年,258頁
- ^ Alfons Beckenbauer:《Weitberühmt und vornehm… (Die Universität in Landshuts Mauern (1800-1826))》,蘭休特,2004年,317頁
- ^ 德國聯邦統計局:第十一次人口預計—假設和結果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7年
- ^ 2008年市議會席位相對2002年的變化
- ^ 巴伐利亞統計和數據處理局:[2008年3月2日地區選舉 存档副本. [2008-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06).],慕尼黑,2008年
- ^ 蘭休特:蘭休特市博物館使用市王宮的條約簽署[永久失效連結],200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