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群島
外觀
主權存議島嶼 其他名稱:馬科斯菲爾德沙洲 | |
---|---|
地理 | |
位置 | 南中國海 |
座標 | 16°00′N 114°30′E / 16.000°N 114.500°E |
總島嶼數 | 1 |
主要島嶼 | 黃岩島 |
面積 | 6,448平方公里(2,490平方英里) |
長度 | 約130公里(81英里) |
寬度 | 約70公里(43英里) |
最高海拔 | 3米(9.8英尺) |
最高點 | 黃岩島 |
實際管理方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區 (實控黃岩島) | |
主權聲索方 | |
中華民國 | |
區 | 高雄市旗津區 |
菲律賓 | |
省 | 三描禮士省 |
中沙群島,1946年之前中華民國官方稱南沙群島,是南海上的四大群島之一,位於西沙群島東南約100公里、東沙群島西南遠方、南沙群島北方,主要島嶼為黃岩島。但嚴格來說,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控之黃岩島外,中沙群島大部分只是一群沒有露出水面的珊瑚礁石。
中沙群島正如南海上其他島嶼一樣,鄰近海域有豐富漁產,還可能有石油及天然氣等資源。因為淺灘危險,所以鄰近海域航行困難。目前中沙群島沒有常住居民,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中華民國及菲律賓都聲稱擁有中沙群島的主權,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12年起實際控制中沙群島唯一露出水面的黃岩島至今,是中沙群島鎮政府的所在地,並由中國海警巡駐。故基本就等於控制該群島[1][2]。而中華民國之中沙群島管理權責單位為海巡署;菲律賓則歸屬三描禮士省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沙群島行政上由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區代管。
歷史
[編輯]宋明以來,中沙群島被稱為「千里長沙」。明代《鄭和航海圖》把中沙群島稱為「石星石塘」。清代謝清高在《海錄》中把中沙群島稱作「紅毛淺」。
1946年9月13日,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將三十年代命名的「南沙群島」改名為「中沙群島」,而「團沙群島」則改名為南沙群島。內政部編制《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於1947年11月正式公佈[3],並在官方地圖上標示。
中沙群島及附近水域目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並由海軍巡邏及駐守。
紅毛淺地名考證
[編輯]紅毛淺是明末及清代對中沙群島的稱呼。紅毛為亞洲多個地區對西洋人(白人)的稱呼,可見於粵語、閩南語等。尤其是荷蘭航海者,為拓展到東亞的航道,慣常選擇經過中沙群島航行,以避免走與其敵對的其他西方國家的航線。
“ | 在南海中,海舶由往廣東者,走內溝,則出萬山後,往西南行,經瓊州,安南至崑侖。又南行約三四日到地盆山,萬里長沙在其東。走外溝,則出萬山後,向西南行少西,約四五日經紅毛淺,有沙坦在其中,約寬百餘里,其極淺處止四丈五尺,過淺又行三四日到草鞋石,又四五日到地盆山,與內溝道合,萬里長沙在其西。溝之內外,以沙分也。[4] | ” |
《海錄·卷上·沙喇我》記載:
“ | 沙喇我國在麻六呷西北。由麻六呷海道順東南風二三日經紅毛淺,下有浮沙,其水不深,故曰淺。[5] | ” |
韓振華在《七洲洋考》中引用了清代廣東梅州人俞昌會編撰的《防海輯要·海國圖》:
“ | 七洲洋是一個大洋,它的東面是小呂宋(今菲律賓群島),它的南面是尖筆兩(今淡美蘭群島),它的西面是長沙(古帕拉塞爾群島),長沙尾部是草鞋石(今越南胡志明市東部海面的鞋島Hòn Hải,Pulo Sapate,位於北緯9°44',東經109°12'),它的西北面是紅毛淺(殆指中沙群島),它的正北面是萬山(今廣東省珠江口外的萬山群島),它的東北面是澎湖(今台灣省澎湖群島),在這個範圍內的大洋,就是七洲洋。[6][7] | ” |
分佈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菲外长承认中国已控制黄岩岛 菲船已不能进驻. 騰訊網. [2013-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4).
- ^ 海南将在三沙建设海洋生态保护区. 新浪網. 2012年6月24日 [2012-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7).
- ^ 張君然. 历史回眸: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纪实. 中華網. 2005年7月7日 [2012年9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12月1日).
- ^ (清)謝清高,《海錄》,第36頁「噶喇叭」條,同治庚午年印(1870年)。
- ^ (清)謝清高,《海錄》,第26頁「沙喇我」條,同治庚午年印(1870年)。
- ^ 韓振華,《七州洋考》,載於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南洋問題研究》雜誌1981年6月,ISSN 1003-9856 CN 35-1054/C。
- ^ 韓振華,《南海諸島史地論證》,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2003年,ISBN 9628269194。
外部連結
[編輯]- 中沙群島分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在OpenStreet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