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鱺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鱺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鱸形目 Perciformes
科: 海鱺科 Rachycentridae
屬: 海鱺屬 Rachycentron
種:
海鱺 R. canadum
二名法
Rachycentron canadum
Linnaeus, 1766
異名
  • Gasterosteus canadus, Linnaeus, 1766
  • Elacate canada, Linnaeus, 1766
  • Rachicentron canadum, Linnaeus, 1766
  • Rachycentrodon canadum, Linnaeus, 1766
  • Scomber niger, Bloch, 1793
  • Apolectus niger, Bloch, 1793
  • Naucrates niger, Bloch, 1793
  • Centronotus gardenii, Lacepède, 1801
  • Centronotus spinosus, Mitchill, 1815
  • Rachycentron typus, Kaup, 1826
  • Elacate motta, Cuvier, 1829
  • Elacate bivittata, Cuvier, 1832

海鱺科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的其中一,其下僅有一屬一種,即海鱺,又稱軍曹魚海麗仔懵仔魚魚仲懵仲。模式產地在卡羅萊納[1]

分佈

[編輯]

分佈於印度洋北部沿岸、東至澳大利亞、北至朝鮮、日本及大西洋熱帶海區以及中國沿海等。[1]

深度

[編輯]

水深0至200公尺。

特徵

[編輯]

本魚體延長而近圓柱狀,頭部平扁而寬;眼小有狹脂性眼瞼。口裂水平位,開於吻端。上下頜有寬絨毛狀齒帶;鋤骨、齶骨及舌面均具微細之齒。體被小圓鱗,埋在厚皮膚之下;側線在前方略有波狀,尾柄兩側無隆起稜脊。無魚鰾。背鰭鰭條部基底較長,前方鰭條高,多少呈鐮刀狀。無離鰭,尾鰭深凹入。體背深褐色,下接銀色縱帶,再下為黃色。體長可達長達2公尺,重68公斤。前背鰭為六至九枚獨立短刺,這也是科名的來源(希臘語「rhachis」「棘」 「kentron」「刺」),胸鰭大,各鰭紅褐色至深褐色;尾鰭具白緣。

生態

[編輯]

本魚在幼魚時,外型、姿態與長印魚酷似,會伴隨着大型的魟魚等,一同游動。體型更大後,身上的花紋變淡,且為晝行性之肉食性洄游魚類,以魚及甲殼類為食。活動之水域極廣,也屬外海暖水性魚類 ,除了大陸棚區外,在大洋中亦可見其蹤跡。

經濟利用

[編輯]

每年3至5月為主要捕獲季節,盛漁期在清明節前後。現在已能箱網養殖,經濟價值高,大型魚可作成生魚片,或切片鹽燒或切塊蒸熟,再放醬油同煮,味美。

營養成份

[編輯]

海鱺營養價值相當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 EPA、DHA及維生素E等多樣養分[2],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能清除人體中不好的油脂,多吃海鱺可以促進小孩子腦細胞及眼細胞的成長,更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等現代化疾病,海鱺全身有60﹪以上的部位可供食用,而且口感不同:魚腹肉柔軟而且含脂量豐富,適合燒烤或蒸食,背肉及尾肉有彈 性且沒有刺,可作為魚柳,煎炒都美味,魚皮含有豐富的膠質,最適合涼拌、下巴細嫩,燉起來口感令人難忘,另外海鱺肝、魚腸、魚卵都可作出獨特的美食。包括頭部、魚皮、內藏等皆可完全利用製成佳餚,更重要的是他本身的美味,極適合各式的料理[3]。而來自瑞典的米芝蓮二星級主廚Ebbe Vollmer亦曾公開稱讚懵仔魚的肉質非常接近瀕危的比目魚與灰鱈魚,而且烹調方式多元化[4]

養殖

[編輯]

海鱺在台灣澎湖越南常有人養殖。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军曹鱼.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2. ^ 海鱺 - 營養美麗小尖兵. [2015-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3. ^ 特色漁產養殖介紹-認識海鱺. [2015-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8). 
  4. ^ 懵仔魚不「懵」 中外廚師都一致推介的美味海魚. [2018-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