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維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書晚節堂詩》,楊維楨,國立故宮博物院

楊維楨(1296年—1370年6月19日),又作維禎[1]廉夫鐵崖東維子,又號鐵笛道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初文人,善作詩,通音律,為楊維翰之弟。

生平

[編輯]

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生,[2]少時讀書於鐵崖山,其父楊宏在鐵崖山麓築樓,樓上藏書萬卷,周圍種數百株梅樹,將梯子撤去,令其專心攻讀,楊維楨苦讀五年,每日用轆皿傳遞食物。泰定四年(1327年)中進士,授天台縣尹杭州四務提舉。維楨為人倔強,詩文奇詭,喜做翻案文章,如《炮烙辭》一詩支持紂王。又以擬古樂府見稱於時,是當時詩壇領袖,因「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獨領風騷。元末天下大亂,維楨避寓富春江一帶,張士誠屢召不仕,遷蘇州松江等地,隱居不出,和文人「筆墨縱橫,鉛粉狼藉」,沉溺聲色。與陸居仁錢惟善被稱為「元末三高士」[3]。此外也擅長音樂,有竹枝、柳枝、桃花、杏花四妾,「皆能聲樂」,當時有詩云:「竹枝柳枝桃杏花,吹彈歌舞撥琵琶。可憐一解楊夫子,變作江南散樂家」。他自己也會吹奏笛子,常與四人相和。此外,他還曾創作南曲《蘇台弔古》,與顧堅顧阿瑛倪元鎮交好,常在顧阿瑛的玉山草堂集會。[4]:35-36

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召至京師,議訂禮法。晚年有肺疾。後請歸鄉里,朱元璋命百官於京都西門外設宴歡送。洪武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370年6月19日)逝世。宋濂為他寫《元故奉訓大夫江西等處儒學提舉楊君墓志銘》。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有學生盧熊、宋禧、王璲、張憲

炮烙辭

[編輯]

炮烙復炮烙,是不還是不。終殺讒人虎,不殺羑中囚![5]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五》,出自焦竑國朝獻徵錄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出自《明史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張之洞《贈裝潢蕭生顯序》題跋:「署名作『維楨』,印文作『禎』,余所見鐵崖他卷亦同。今史傳作『楨』,集本作『禎』,書印自為參差,當再考之。」
  2. ^ 《夢遊海棠城記》載:「己酉春正月十三夜,夢群女御……吾今行年已七十又四」,推算生年為元成宗元貞二年。
  3. ^ ·張廷玉等,《明史》(卷285):「楊維楨,字廉夫,山陰人。母李,夢月中金錢墜懷,而生維楨。少時,日記書數千言。父宏,築樓鐵崖山中,繞樓植梅百株,聚書數萬卷,去其梯,俾誦讀樓上者五年,因自號鐵崖。元泰定四年成進士,署天台尹,改錢清場鹽司令。狷直忤物,十年不調。會修遼、金、宋三史成,維楨著《正統辯》千餘言,總裁官歐陽元功讀且嘆曰:「百年後,公論定於此矣。」將薦之而不果,轉建德路總管府推官。擢江西儒學提舉,未上,會兵亂,避地富春山,徙錢塘。張士誠累招之,不赴,遣其弟士信咨訪之,因撰五論,具書復士誠,反覆告以順逆成敗之說,士誠不能用也。又忤達識丞相,徙居松江之上,海內薦紳大夫與東南才俊之士,造門納履無虛日。酒酣以往,筆墨橫飛。或戴華陽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鐵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兒歌《白雪》之辭,自倚鳳琶和之。賓客皆蹁躚起舞,以為神仙中人。」
  4. ^ 劉禎、謝雍君. 昆曲與文人文化. 沈陽: 春風文藝出版社. 2007. 
  5. ^ 成化本《復古詩集》

參考書目

[編輯]
  • 華寧:《楊維楨》,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