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普佑寺

座標41°0′33.98″N 117°55′44.69″E / 41.0094389°N 117.9290806°E / 41.0094389; 117.929080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普佑寺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河北省承德市
座標41°0′33.98″N 117°55′44.69″E / 41.0094389°N 117.9290806°E / 41.0094389; 117.9290806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魯派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普佑寺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353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地圖
地圖

普佑寺,位於中國河北省承德市市區內,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為「外八廟」之一。[1]

歷史

[編輯]

普寧寺內有一道門通向東側的普佑寺。普佑寺建於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該年適逢乾隆帝50壽辰,其母崇慶皇太后70壽辰,又值清軍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徹底結束了西北邊疆90年分裂割據的局面。興建普佑寺前,熱河(今承德)己有三座皇家寺廟,駐有大批喇嘛。清廷乃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普寧寺東側興建喇嘛誦經的扎倉(即寺院附屬的學院),即後來的普佑寺。普佑寺由普寧寺住持代管,宗教生活也附屬於普寧寺。清朝乾隆時期,普佑寺設「四學」即顯宗經學、密宗經學、歷算學、醫藥學。普佑寺是「外八廟」喇嘛的扎倉,不但培養「外八廟」的喇嘛,而且蒙古各部喇嘛也被選送到該寺學經,學費全部由清政府承擔。[2][1]

道光六年(1826年)宣佈停止木蘭秋獮後,承德避暑山莊及「外八廟」的地位日降。清宮檔案中可見普佑寺的規模、陳設、維護均有明顯變化。中華民國時期的照片顯示,普佑寺已殘舊不堪。[1]

1948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次佔領承德第,新成立的承德市人民政府佈告:「查本市所轄外八廟乃全國稀有著名古蹟,國家財產,富有歷史價值,理應保護,近年屢遭蔣匪盜賣破壞,損失慘重,解放後民主政府亟盡保護之費。為保存古蹟不使再被破壞起見,特成立保管委員會負責保管,凡所有各廟一切房產、佛像、物品以及磚瓦樹木等一律不准擅動。嚴禁摟柴草,放牲口,違者一經查出,定予嚴懲,仰各界人士等一體通知。」[1]

1964年9月10日,普佑寺因為雷擊而起火,大部分建築被大火燒毀,僅存山門和四座配殿。經過整修,1996年6月27日普佑寺向遊人開放。如今普佑寺內展出的羅漢像,原是羅漢堂的。1933年,羅漢堂被日軍用作軍火庫,羅漢堂內的508尊羅漢輾轉遷到普佑寺內保存。原來普佑寺內有羅漢像508尊,從火災中搶救出來的僅有194尊,不久國家文物局借調18尊羅漢到北京,剩下176尊遷到普寧寺、普佑寺保存。如今176尊羅漢像在普佑寺東西配殿展出。羅漢像均為木雕金漆,每尊通高1.7米,均是清朝杭州工匠雕造。[2][1]

1982年7月23日,普佑寺被公佈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古建築,歷史年代為清代。2006年5月25日,普佑寺被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古建築,歷史年代為清。

建築

[編輯]

普佑寺南北長116米,東西長59.3米,佔地面積6608平方米,建築面積2761.5平方米。[1]

宣統二年十二月普寧寺清檔記載:「山門一座,計五間。明間外前詹掛普佑寺陡匾一面;東西稍間設泥胎哼哈將二尊;殿一座計七間,明間外前檐掛大方廣殿四樣字陡匾一面,殿內明間面北掛高宗純皇帝御筆字大千功德匾一面,系黑漆泥金字,邊框有磕碰,漆有脫落處。高宗純皇帝御筆字黑漆泥金字對一副;明三間正供木胎佛三尊,須彌座背光哈達三件。高宗御筆字黑漆泥金字對一副,邊框有磕傷漆有脫落處。」[1]

「後東配殿五間,明間內供木胎祖師三尊,供桌三張,上設木胎五供三分,隨木靈芝油蠟各一對爐屜三件。木胎八寶三分,木胎菓托三分各計五件。歡門三堂,隨五色錦緞邊旙十八首,黃布簾刷三件。後西配殿五間,明間內供木胎祖師三尊,內中尊手持銅搯絲琺瑯缽一件。」[1]

「順山房二座,計十八間。經桌一百張,經床一百,八仙高桌八張。後照樓一座,計二十一間,樓上明間供銅萞羅佛一尊,隨背光蓮花座木神台哈達一件。」[1]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