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預算
外觀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9年1月1日) |
國防預算,又稱軍事費用,簡稱軍費,是一個國家為了維持武裝力量而支出的費用。
在非戰爭時,或非瀕臨戰爭時,國防預算如果佔GDP的比例過高,可能引起鄰近的國家警戒,進而挑起軍備競賽。
國防預算包括了:
- 人事費(通常指軍人的薪資與其退休金)
- 活動維持費(含舉辦演習與維持部隊經常性訓練的花費)
- 裝備費(通常指敏感性不高的裝備採購與維護費用)
中國
[編輯]軍事費用,在古今中外往往是很大的負擔[1],一旦有戰爭發生,軍費開支往往直線上升,所謂「軍旅一興,費靡巨萬」[2]。秦始皇大規模用兵,軍費消耗極巨[3],當時已有「口賦」的人頭稅。[4]宋英宗治平初年,蔡襄任三司使,提到當時的財政狀況「天下六分之物,五分養兵,一分給郊廟之奉、國家之費,國何得不窮?民何得不困?」[5]明朝末年軍費繁浩,有著名的「三餉加派」,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福建三》中記載:「民田一畝值銀七八兩者,納餉至十兩。」清代乾隆六年戶部左侍郎梁詩正奏述收支情形說: 「度支經費,莫大於兵餉。」乾隆年間有十全武功,這十場戰爭,有勝有負,都打得艱苦卓絕。乾隆帝所用軍費,約在一億三千萬兩白銀以上,軍費向來是清朝財政的第一大支出項目,乾隆亦曾批示:「兵餉一項,居國用十分之六七。」[6]為了應付繁浩的軍費開銷,當時鹽商總計捐輸不下一千三百一十萬兩銀之巨[7]。嘉慶年間,爆發了白蓮教起義,規模空前浩大,前後歷經九年,清廷耗用軍費二億兩白銀。[8]咸豐年間爆發金田起義,為了鎮壓太平天國所需龐大的軍費,使清政府面臨空前的財政危機。咸豐三年(1853年)開徵釐金,釐金屬於一種地方商業稅。為了爭餉問題,曾國藩在兩江總督任上與江西巡撫沈葆楨爭奪江西釐金,雙方相峙不下。曾國藩的湘軍餉項須自籌,他在給諸弟的信中提到:「餉項已空,無從設法,艱難之狀,不知所終。」[9]光緒二十五年,戶部奏稱:「近年大費有三:曰軍餉,曰洋務,曰息債。」
相關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系年要錄》卷二十六:「丙寅,上謂輔臣曰:『國用匱乏,政以所費處多。』呂頤浩曰:『用兵費財,最號不貲。故漢文帝不言兵而天下富。』上曰:『用兵與營造最費國用,深可戒也。』」
- ^ 《元史·葉李傳》
- ^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記載:「往者秦為無道,殘賊天下,興萬乘之駕,作阿房之宮,收太半之賦,發閭左之戍。」《漢書·食貨志》記載:「至於始皇,遂並天下,內興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賦,發閭左之戍。」
- ^ 《淮南子·氾論訓》:「(秦)發適戍,入芻稿,頭會箕賦。」《史記·張耳陳餘列傳》:「秦為亂政虐刑,以殘賊天下……百姓疲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
- ^ 蔡襄《國論要目十二篇》的《強兵篇》
- ^ 賀長齡:《皇朝經世文編》卷三十五 戶政十 八旗生計
- ^ 王家范:《中國歷史通論》,331頁
- ^ 鄭天挺:《清史》
- ^ 〈致諸弟(咸豐四年四月十四日)〉,《曾國藩家書》
- ^ 10.0 10.1 中国2023年GDP增速目标5%近30年最低,赤字率3%保持高位. BBC News 中文. [2023-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3) (中文(簡體)).
- ^ 2014年國防預算首次突破8,000億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中國經濟網 201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