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滿有
吳滿有(1893年—1959年),陝西橫山人,陝甘寧邊區勞動英雄,中共政權樹立的大生產運動的典型。1948年被俘,發表投降政府的聲明而「身敗名裂」。
生平
[編輯]1928年因逃避災荒,移居延安柳林吳家棗園。1934年「土地改革」後分得一座荒山。因善於經營、吃苦耐勞而致富。1941年在繳納公糧後還有一半盈餘,併購買了不少公債,引起注意。
1942年4月30日,延安《解放日報》刊登了人物通訊《模範農村勞動英雄吳滿有》(作者莫艾),得到朱德的稱讚。[1]他被命名為全邊區的「勞動英雄」。1943年1月11日,《解放日報》發表社論《開展吳滿有運動》(作者為李銳,李因此第一次見到毛澤東),號召全體邊區農民開展「吳滿有運動」,「向吳滿有看齊」,大力開荒生產,提出了「吳滿有方向」。因為當時吳「雇有兩個長工和一個攔羊娃,農忙時還雇短工」,已經屬於富裕農民。這篇社論曾經受到質疑,指「吳滿有方向」是富農方向。但受到高層肯定,[2]吳也被視為值得提倡的當時「先富起來」的農民(新富農)的代表。農業上的「吳滿有方向」與工業上的「開展趙占魁運動」一起成為「延安精神」的象徵。
1943年春節後,《解放日報》又發表吳滿有給毛澤東的一封信,提出要為毛澤東代耕(當時邊區政府所有人都有耕地或者織布任務),因此成為毛澤東的座上客。同年2月24日後(一說同年8月邊區慶祝軍民大生產勝利慶功大會上),又應戰安塞縣勞動英雄楊朝臣,展開勞動競賽。此事引起中央高層和邊區政府高度重視。朱德電令全邊區部隊積極響應競賽倡議。林伯渠、李鼎銘聯名發出指示,要求開展生產大競賽。吳滿有因此在邊區成為婦孺皆知的人物,擔任過邊區參議員、延安南棗園鄉鄉長等職務。
1946年春節後,毛岸英從蘇聯回國後,毛澤東特意指定吳滿有擔任毛岸英的農業大學老師,讓後者跟隨吳學習種地。
1947年青化砭戰役後的祝捷大會上,吳滿有自願加入解放軍後勤部門,任王震任司令員的二縱民運部副部長。1948年5月8日在西府隴東戰役中被俘,是俘虜中級別最高的中共幹部,被押解到南京。同年7月20日他在中央社和電台廣播中發表了投降國民政府的聲明。1949年,吳滿有返回延安。同年10月,被開除黨籍。幾個月後,舉家遷回老家橫山。1959年因病去世。
2006年吳的侄子吳凌雲籌資修復了毛岸英拜師學農時居住的舊居。
相關的文藝作品
[編輯]- 艾青長詩《吳滿有》
- 解放區第一部故事影片《邊區勞動英雄——吳滿有》
- 石魯版畫《群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