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模組討論:Citation/CS1/Language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Module:Citation language參數翻譯問題

部分語言未從英文翻譯過來,比如eg (Korean (North Korea)). Category:CS1韓語來源 (ko)仍然是(Korean (North Korea))而不是(朝鮮語 (朝鮮)),而不像有的語言eg (中文(新加坡)‎). 已經有中文翻譯。而且還會給出分類:CS1Korean (North Korea)來源 (ko-kp)的紅鏈分類,去年1月請教過大家,但是最終沒有解決,請問各位維基人在哪裡補充中文翻譯。——Zzhtju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08:39 (UTC)

建議一併解決既有語言的翻譯問題,如「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等,或可考慮全部改用「xx文」,畢竟口頭為語、書面為文,讀者從維基百科上獲取信息的方式普遍是閱讀文字,而非通過語音獲取。反對者的意見認為這些語言都是表音文字,根本談不上擁有自己的文字,只是在借用拉丁字母(或其他字母)而已,故宜稱「語」而不宜稱「文」,但個人還是覺得書面化的信息稱之為「文」更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英文」「法文」這樣的稱呼雖不及「英語」「法語」的使用率高,但同樣是被大眾普遍接受且習以為常的詞彙,百科全書在選用詞彙時應更加側重其嚴謹性而非使用率。--蕭漫留言2022年4月8日 (五) 18:48 (UTC)
該議題牽扯甚大,應單獨開題,且難有結果。比如英語維基百科該一同更名嗎,主要內容是文字而非聲音(音標、音視頻、有聲條目等)。且按此說法,聽讀、視障用戶聽到「你好(英文:Hello)」不會覺得彆扭嗎,難道因群體不廣泛而可忽視。文字可能要算作語言的子集,語言不只是口語。--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8日 (五) 22:10 (UTC)
確實牽扯麵太廣,所以我只是針對 CS1 的 language 參數而言,至於本站對外文維基百科的譯名,多年來已經約定俗成,恐怕難以全數更改,也沒有更改的必要。我注意到在同一篇條目里,當參考資料填寫了|language=參數時,會生成「(英語)(法語)」這樣的文字,而在「延伸閱讀」「外部連結」等章節中,當編者手動添加 {{en}}{{fr}}等模板標註語種時,生成的則是「(英文)(法文)」。為確保條目中的語言標示協調統一,避免出現前後文用詞不一致的情況,似乎可以考慮對 CS1 的語言譯名進行更改。--蕭漫留言2022年4月9日 (六) 14:15 (UTC)
這問題此前已有人提出,我建議統一為「文」。——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4月10日 (日) 06:56 (UTC)
@Zzhtju:,閣下可以將目前系統內部沒有提供正確譯名的語言代號及對應的譯名填寫在模塊Module:Citation/CS1/Language里的表local_table中。該模塊未來數周內將隨着CS1系列模塊的更新而啟用,屆時該模塊將被自動全保護,故請閣下抓緊時間。--Antigng留言2022年4月9日 (六) 13:48 (UTC)
謝謝!那如何確認目前系統內部提供正確譯名有哪些語言呢?--Zzhtju留言2022年4月10日 (日) 08:41 (UTC)
@Zzhtju:,您可以參考舊討論這裡有系統已經提供中文譯名的語言代碼這裡有所有系統支持的語言代碼。--Antigng留言2022年4月10日 (日) 09:01 (UTC)
謝謝!祝編安!--Zzhtju留言2022年4月10日 (日) 09:31 (UTC)
@Antigng:請問一下目前cite系列模板使用的是[1]裡面的代碼嗎?目前zh-hant在cite模板顯示為「中文(繁體)」,但該鏈接顯示為「繁體中文」。--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4月16日 (六) 09:16 (UTC)
@BlackShadowG:,有針對zh-xx的workaround。另,挪威語一項不應刪除,原因見注釋。--Antigng留言2022年4月16日 (六) 09:44 (UTC)
已加回。--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4月18日 (一) 08:15 (UTC)
總覺得遲早還是提一下補丁為好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4月16日 (六) 10:43 (UTC)

語言變體命名

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單獨討論一下,目前ISO 639-1的標準是「語言名 (地名)」,但中維似乎不太統一,例如:代碼「en-US」,ISO對應名稱是「English (United States)」,中維是「美國英語」;而代碼「zh-cn」,中維是「中文(中國大陸)」,建議一律統一。——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4月18日 (一) 08:30 (UTC)

(!)意見:按照中文的表述習慣,應將地名放在語言前面為宜,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括號。如果採用 ISO 標準,會出現一對圓括號裡面又套一對圓括號的形式,視覺效果冗餘累贅,並且不符合中文標點符號的使用習慣。至少在中國大陸,比較正式的行文都很少使用雙重括號,若實在無法避免,也會採用不同樣式的括號,比如以方括號套圓括號。像(美國英語)(簡體中文)這樣的格式,改成(英語(美國))(中文(簡體))實在沒什麼必要,將原本簡潔明了的格式改得更繁瑣了。若某篇條目的參考資料部分需使用大量語言標誌,括號太多會顯得十分雜亂。--蕭漫留言2022年4月20日 (三) 14:42 (UTC)
那就把所有「[語言名]([地名])」統一為「[地名][語言名]」的格式?--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4月21日 (四) 00:05 (UTC)
(+)支持--蕭漫留言2022年4月21日 (四) 01:55 (UTC)
有點擔心,但從搜索結果來看還行,僅少數方言未找到中文結果(如摩爾多瓦俄語)。美國英語加拿大英語瑞士德語智利西班牙語等等,"多米尼加西班牙語""厄瓜多爾西班牙語""委內瑞拉西班牙語""波多黎各西班牙語"等。--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21日 (四) 15:18 (UTC)
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4月21日 (四) 16:59 (UTC)
我無法接受將中文(香港)改成香港中文香港中文指的是粵語白話文的分支,和具香港特色的白話文不同。--Ghren🐦🕖 2022年4月26日 (二) 11:45 (UTC)
我手頭上由田小琳所著的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文集說「在香港社會流行的中文書面語有多種形式,主要有通用中文、港式中文、粵式中文、中英混合文等」。所謂的粵式中文就是(粵語),但是港式中文倒不如說是{{yue-hk}}之類的,未必相同。但是我暫時沒有找到很明確指香港中文就是港式中文的名稱,但是同樣地直接用香港中文代指{{zh-HK}}的看來也不多,例如我手上的電腦和手機用的是中文(香港特別行政區)、繁體中文(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Ghren🐦🕗 2022年4月26日 (二) 12:25 (UTC)
也有說法說港式中文是流通在香港社會的一種特殊的中文書面語方式。可能是一個學界討論點?--Ghren🐦🕗 2022年4月26日 (二) 12:45 (UTC)
試論香港多語人社群的語言生活「香港中文在書面上同時存在通用中文、港式中文和粵式中文3種形態。」,zh-hk可能指三種之一,而非特定一種。{{zh-HK}}(目前為「繁體中文」)是否應該「不推薦」並提供更明確的標籤,類似{{PRC}}有若干子標籤。[2]提到zh-cmn-Hant-HK、zh-yue-Hant-HK。[3]則是zh-Hans-HK、zh-Hant-HK、zh-yue等。{{zh-yue}}存在,或許該有個{{zh-yue-hk}}=香港粵語。--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26日 (二) 13:00 (UTC)
我先把涉及中文的轉換注釋掉。--Antigng留言2022年4月26日 (二) 11:59 (UTC)

{{!}}在引用模板中的顯示問題

留意到在cite web當中的title參數當中使用到{{!}}的話,{{!}}前面的內容都不會顯示出來。例如:

{{cite web|title=Google {{!}} 关于|url=https://about.google/|work=Google|accessdate=2022-06-08}}

返回:

關於. Google. [2022-06-08].

這到底是哪裡的問題啊?--🔨留言2022年6月8日 (三) 07:19 (UTC)

遇到這種情況,只能手工替換這些管道符為實體字符唄。——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6月8日 (三) 08:53 (UTC)
現階段要替換成「|」不靠手工靠機器人也行,不過果然還是覺得能夠修復更好,畢竟{{!}}還是更方便,而且英文版沒這問題肯定相關代碼已經和中文有不同。--🔨留言2022年6月8日 (三) 09:19 (UTC)
可以用{{pipe}},效果一樣,cite模板也能正常顯示:Google | 关于. Google. [2022-06-08]. --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2年6月8日 (三) 13:02 (UTC)
這個不錯,總比打字符實體方便。--🔨留言2022年6月9日 (四) 02:13 (UTC)
這是Module:Citation/CS1/Language#L-143造成的,如果使用魔術字,會變成-{Google | 关于}-進而觸發轉換規則。--Xiplus#Talk 2022年6月8日 (三) 13:35 (UTC)
感謝找出問題所在,不過從代碼看來,要麼要用其他的方式來寫這段代碼,確保既可不轉換來源標題又可讓{{!}}正常顯示,要麼就只能暫時維持現狀,使用其他的方式來呈現管道符號了。--🔨留言2022年6月9日 (四) 02:13 (UTC)
 已修復 @ Special:Diff/72102371,問題來自Special:Diff/62087761,討論在Module talk:Citation/CS1#script-title=zh:。但是這裡說到「試行一個月」而我並沒有找到一個月後的評估討論,@ATLiangent留言 2022年6月11日 (六) 07:28 (UTC)
@Liangent,不說我也忘了。不過,也實施差不多兩年多了,也不見什麼異議,或許大家也同意這個改動?--AT 2022年6月11日 (六) 11:11 (UTC)
我幾次見到為此強迫編者使用特定中文變體的例子。我知道此舉有其背景,但個人不太認同這種行為就是。——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6月11日 (六) 14:01 (UTC)
我不能同意這個改動,有什麼論文有或者書籍會繁體來源使用繁體字,簡體來水源使用簡體字?就像劉勰一文就炸了。很多內地書籍用繁體字,你告訴我要按原文輸入多多少少有些強人所難。本身假如來源有什麼繁簡轉換問題編者就應該做好吧。你們喜歡的話可以保留標題以原本的變體顯示,但是也應該有法子讓不希望轉換的編者自行選擇就是。--Ghren🐦🕛 2022年6月12日 (日) 04:58 (UTC)
「有什麼論文有或者書籍會繁體來源使用繁體字,簡體來水源使用簡體字?就像劉勰一文就炸了。」完全不懂您在說什麼,也看不懂您在劉勰的操作。「很多內地書籍用繁體字,你告訴我要按原文輸入多多少少有些強人所難。」顯然地大陸書籍的話必然簡體更多,繁體只佔很少的部分,相反亦然,而且繁簡轉換本來就非常簡單,在維基上預覽一下都能轉換了,我不認為這有什麼強人所難的。「你們喜歡的話可以保留標題以原本的變體顯示,但是也應該有法子讓不希望轉換的編者自行選擇就是。」現在就是不轉換標題,直接顯示代碼裡的字體,而且您前句和後句說的意思是相同的,您的意思會否是可以選擇保留原文標題用字或按地區自動轉換繁簡?如果技術上能做到的話,無任歡迎。--AT 2022年6月12日 (日) 10:14 (UTC)
上邊那句話看來我打錯了很多字 囧rz……。「你們喜歡的話可以保留標題以原本的變體顯示,但是也應該有法子讓不希望轉換的編者自行選擇就是。」,中間的「不」多打出來了。我在劉勰一文對於來源的處理也就是將引文格式手動變回兩年前還沒修定的樣子,繁簡可以如常轉換。既然繁簡轉換非常簡單,我既然手動將繁簡轉換成本來的原文的樣子,這樣我為什麼不直接將其轉換成繁體簡體都是對的樣子?來源和正文、繁體來源都混雜在一起,來源不多的時候還好,來源多的時候根本記不過來。有些是轉引的來源,有些可能是PDF版和HTML版,有些可能是預印版,數個版本之間繁簡不一定一致,我也不一定能看到最原始的版本,根本不可能按這套制度來。再者,這種引用保留原文繁簡標題的做法,我也看不出有實際的機構支持,也看不出有文章實例。我的意思要是大家都認為保留繁簡是比較好的話,也應該讓編者自行選擇保留原文標題或者轉換。本來是可以的,這樣一修之下,現在不行了。--Ghren🐦🕗 2022年6月12日 (日) 12:33 (UTC)
看不太懂您的意思,您是指這個Special:Diff/72102371改動導致劉勰的來源崩了?那看看怎樣修改吧,目前這個代碼露出是肯定不行啊。--AT 2022年6月12日 (日) 13:57 (UTC)
Special:Diff/72130103先把它修成之前的狀態,但我個人的意見是模板用戶只應該按約定在title填title,而不應該寫入其他語法,尤其是不應該填入一個不完整的語法片段使其「恰好」和模板的其他部分配合產生需要的效果。我能想到的另一個abuse方法是寫|title={{)}}-希望被繁简和地区词转换的文字-{{(}}|(在現在的模板實現里這樣確實是能工作的),暫且不說應不應該這樣做為了來使標題會被轉換,但這個肯定不保證改模板後不被弄壞。Liangent留言 2022年6月13日 (一) 03:55 (UTC)

要是可能獨立出來一個參數去完成這個工作,這樣我依約定來在填也是沒有問題的。按你給的方法的話,這樣地域詞就會轉換,多多少少可能有過度轉換的問題。當然,我強行將其修成|title={{)}}--{{(}}zh;zh-hans;zh-hant{{!}}希望被繁简转换的文字-{{)}}-{{(}}|也不是不能用。有時候實在是繁簡來源搞不清,又或者是覺得調整繁簡實在是比較麻煩,要是有個正規點的方法處理就好。--Ghren🐦🕓 2022年6月13日 (一) 09:54 (UTC)

我給的方法是反例,不要這麼做。Liangent留言 2022年6月13日 (一) 21:39 (UTC)
禁止簡繁轉換就用script-title填寫,再把title恢復為不禁止簡繁轉換?--洛普利寧 2022年6月20日 (一) 15:56 (UTC)
參考文獻應保持文字原貌以便於查證(Wikipedia:地區詞處理#參考文獻應避免情況),目前本地只是禁止了標題部分的轉換,其實個人傾向於更加激進的做法,即對整個引文都不作轉換,避免繁簡雜糅。另外,劉勰條目中的引文標題使用了方括號式內鏈,個人認為|title=參數最好只填入純粹的標題,如需添加內鏈應使用|title-link=參數。--蕭漫留言2022年6月13日 (一) 18:36 (UTC)
後面這句我是同意的,也就是我上面說的「模板用戶只應該按約定在title填title,而不應該寫入其他語法」。上面那個修改只是把劉勰最小變動地解決一下,把「尤其是不應該」的改成了「我覺得不應該」的方法。但是更大的問題,包括條目編者不按約定填寫來實現特殊(和模板默認不同的)效果,以及劉勰中選用的效果(繞過模板設計使用轉換)是否可以接受,我覺得應該拿到技術客棧之外更廣泛地討論一下。Liangent留言 2022年6月13日 (一) 21:48 (UTC)
我打算在下一次更新引文模塊的時候,把相關的符號轉義掉,以後再使用}不會產生效果。--Antigng留言2022年6月15日 (三) 04:56 (UTC)
關於編者為實現特殊效果而不按默認約定填寫模板一事,有個現象值得引起廣泛注意——某些編者會在中日韓以外的引文中加入斜體代碼,將 periodical 系列字段(journal/magazine/newspaper/work/website)以及書籍引文模板中的 title 字段等顯示為斜體,來達到和英維相同的效果。竊以為此舉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可幫助讀者辨別引文中的不同字段,並且符合外文文獻普遍的引用格式。然而問題在於,編者通過手動添加代碼來強行改變模板的默認效果顯然不是個好做法,造成了本地條目中的外文引文風格混亂不一(既有顯示成斜體的,也有未顯示成斜體的)。要徹底解決該問題,恐怕還得將中外文文獻的顯示風格區分開來(見本頁上節討論),中日韓引文維持現有格式,印歐語系的引文則效仿英維,將特定字段預設為斜體,如此方能正本清源,避免因編者的編輯習慣不同而導致引文風格不統一。待模組修改完畢後,可使用機器人清理編者手動加入的斜體代碼。@User:Liangent @User:AT @User:Antigng @User:烏拉跨氪 --蕭漫留言2022年6月14日 (二) 06:09 (UTC)
@Ghrenghren的作法,可能不利於COins自動獲取條目內的參考文獻,利用維基百科內置的COins可以,部分文獻管理軟件可以抓取所有採用{{cite ****}}系列模板的參考文獻。如果使用Ghren的作法顯示結果是imgur截圖
傾向支持Ghren的另一個說法,允許讀者選擇是否進行繁體轉換。
看知乎上一個討論,應該是沒有強制規定要求保持原文的繁簡體[4]。看了台大中文學報的一篇論文,將簡體的參考文獻轉換成了繁體,〈出山與入山:李白廬山詩的精神底蘊〉。--Kethyga留言2022年6月14日 (二) 04:31 (UTC)
這肯定是會修壞Coins的,我在用這方法前就知道,我只是覺得兩害取其輕,覺得將coins修壞也沒有大的問題...--Ghren🐦🕐 2022年6月14日 (二) 05:52 (UTC)
還有個問題,本來文獻是簡體/繁體的,有人根據自己的喜好,在輸入的時候進行了轉換。--Kethyga留言2022年6月14日 (二) 14:04 (UTC)
果然正常了,太感謝了!雖然來源標題不轉換確有合理之處吧,不過視乎具體改法考慮bug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啊……話說其實我兩年前就發現這bug了,不過我一直沒提出來……--🔨留言2022年6月12日 (日) 03:02 (UTC)
能否在citoid里,把標題裡面的"|"轉換掉,一般在自動引用時會引入這個問題。--Kethyga留言2022年6月12日 (日) 06:28 (UTC)
另外,如果是標題裡面沒有只是在<title>字段出現的,建議清除。--Kethyga留言2022年6月13日 (一) 05:58 (UTC)
一個魔術字在來源標題內呈現的問題居然引出關於來源標題繁簡轉換的進一步討論也是神奇……雖然不是完全無關,不過還請各位不要跑偏太多吧。--🔨留言2022年6月14日 (二) 07:48 (UTC)

關於來源語言標示的問題

我留意到在Module_talk:Citation/CS1#語言變體命名提出的問題,的確目前cite模板中的language參數如果調用zh-cn的話,會顯示為(中文(中國大陸)),zh-tw的話會顯示為「(中文(臺灣))」,不但有雙重括號的問題,而且也不是正常的中文語法,因此我認為應該修改成這樣。好處有幾個,首先解決了雙重括號的問題,用字上也更接近於版本轉換的名稱,同時根據Module_talk:Citation/CS1#script-title=zh:的思維,通過強制不轉換來反映原文。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意見,謝謝。--AT 2022年11月24日 (四) 13:12 (UTC)

暫無意見。Sanmosa Je sers 2022年11月24日 (四) 14:52 (UTC)
不理解為什麼通過要強制不轉換來反映原文。另外不要將草稿寫到已經被保護的模板上,那怕是已經馬上回退。--Ghren🐦🕛 2022年11月24日 (四) 16:14 (UTC)
因為語言標示與來源字體相同比較好,當然這個還是比較次要,另外兩點比較重要。手太快沒注意到是高風險模板,抱歉。--AT 2022年11月24日 (四) 16:33 (UTC)
支持此修改方向,另由於MediaWiki程式碼更新,希望可以參照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存檔/2022年10月#語言代碼問題討論,加入zh-Hans-CN、zh-Hans-SG、zh-Hans-MY、zh-Hant-TW、zh-Hant-HK、zh-Hant-MO等變體代碼,原討論下方其他待更新語言代碼最好可以一起。--迴廊彼端留言2022年11月25日 (五) 03:35 (UTC)
如果要加這些變體,那AT的更改案:['zh-cn'] = '中國大陸簡體', ['zh-hk'] = '香港繁體',就會和zh-Hans-CN、zh-Hans-CN重覆了。--Ghren🐦🕛 2022年11月25日 (五) 04:30 (UTC)
User:ghren:重複並不是問題,既有程式碼也有數個「西部占語(阿拉伯文字)」,既然兩種都有人用,要全面修改統一不切實際,那走兼容即可。我也希望將既有程式碼含有括號的盡量按AT意見修改。最後如果要統一語言標示跟來源字體的話,請記得修改「['cjy-hant']='晋语(繁体)'」為繁體。--迴廊彼端留言2022年11月25日 (五) 12:03 (UTC)
@迴廊彼端,晉語有繁體來源麼?--AT 2022年11月25日 (五) 13:16 (UTC)
User:AT:一些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的晉劇劇本可能是,像是新聞中提到的。--迴廊彼端留言2022年11月27日 (日) 02:30 (UTC)
@迴廊彼端,原來如此。長知識了。--AT 2022年11月27日 (日) 05:17 (UTC)
(題外話,不是只有非中文來源才需要標註語言嗎?--Tim Wu留言2022年11月25日 (五) 03:52 (UTC)
其實即使是中文,如果想要區分各個變種,標記語言也是個不錯的方式。比如如果來源是繁體,非繁體地區讀者可能不太能分清是香港的繁體還是台灣的繁體,如果標註變體可能會有助於讀者分辨來源中的地區詞。--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2年12月7日 (三) 11:48 (UTC)
不喜歡的話,直接標「zh」就好。--石添 小草 (talk to me) 2022年11月25日 (五) 06:31 (UTC)
更好的選項應是「中國大陸中文(zh-CN)」、「臺灣中文(zh-TW)」;「簡體中文(zh-Hans)」、「繁體中文(zh-Hant)」;「中國大陸簡體中文(zh-Hans-CN)」、「臺灣繁體中文(zh-Hant-TW)」,這樣可以順利處理各種變體而不至於矛盾。此外,這只是單純的語言標示,不需要「反映原文」,仍應予以轉換。——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1月26日 (六) 08:49 (UTC)
我個人還是覺得Eric Liu的這個方案比較合適,也符合語言邏輯。--PATLABOR 英格拉姆Ingram Talk 2022年12月2日 (五) 17:34 (UTC)
zh-Hans-CN和zh-Hant-TW現階段應該是無效的,也不是ISO 639-1標準。--Nostalgiacn留言2022年12月9日 (五) 15:31 (UTC)
若確為現階段無效之代碼,大概就暫時不必納入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12月13日 (二) 08:12 (UTC)
不太理解「現階段應該是無效的」,即使未被某項標準或程序所涵蓋,也是廣泛使用的事實標準,應該支持。phab:T91151 Category:Zh-Hans-CN_使用者 XFDL等。--YFdyh000留言2022年12月13日 (二) 08:37 (UTC)
附議。語言標示在本質上就是個備註,無需反映原文,否則「(英語)」就得變成「(english)」了。--蕭漫留言2022年12月16日 (五) 21:04 (UTC)
我會這樣認為:既然目前貴站已經在字詞轉換中將zh-CN譯成大陸簡體、zh-TW譯成台灣正體,那照依也無不可。但是我認為,這種東西應該按可靠來源來。--Ghren🐦🕐 2022年11月26日 (六) 17:03 (UTC)
另外,我注意到有人在填「lzh」這種玩意,應該怎辦...(公期)--Ghren🐦🕐 2022年11月26日 (六) 17:08 (UTC)
User:ghren我同意您按來源修改的觀點,另lzh是正確的ISO 639-3代碼,最晚在去年底MediaWiki程式碼就建議大家棄用zh-classical、改用lzh了,我上面附的客棧討論也有表列這個代碼,尚祈支持一併修訂。--迴廊彼端留言2022年11月27日 (日) 02:30 (UTC)
(+)傾向支持 Eric Liu 的改法,「中文」二字應作為固定詞根,不能省略。考慮到「中國大陸簡體中文」和「馬來西亞簡體中文」這樣的表述有些冗長,或可簡化為「大陸簡體中文」和「大馬簡體中文」。本人此前曾做過類似的修改,惟因缺少共識而未被採用。這次如能對修改方案達成共識,那麼 {{zh-cn}}{{zh-hk}}{{zh-tw}}{{zh-sg}} 等語言標示模板也應一併修改,與 CS1 的輸出風格保持一致,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全部作為 {{zh-hans}} 和 {{zh-hant}} 的重定向,造成地區名無法顯示。--蕭漫留言2022年12月16日 (五) 20:28 (UTC)

Module:Citation language參數翻譯問題 2023年2月


(註:之前有類似問題,所以標註了時間)

部分語言未從英文翻譯過來,比如印度英語(en-in),比如條目金奈網球公開賽,且有紅鏈分類 Category:CS1Indian English來源 (en-in) --Kethyga留言2023年2月15日 (三) 10:01 (UTC)

編輯請求 2023-05-07

請求已處理--Xiplus#Talk 2023年8月20日 (日) 14:31 (UTC)

加入['en-in']= '印度英语',以使印度英語可以正確標註,解決Category:CS1Indian English來源 (en-in)的問題。--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5月7日 (日) 09:12 (UTC)

zh不等於Zh?

在cite類模板中的language參數中,填入Zh-*和zh-*效果不同。以下內容中,前面的是Zh-*,後面的是zh-*

example (中文)  example (中文) (正常的)

example (簡體中文)  example (中文(簡體)) 

example (繁體中文)  example (中文(繁體)) 

example (Chinese (China))  example (中文(中國大陸)) 

example (Chinese (Hong Kong))  example (中文(香港)) 

example (Chinese (Macau))  example (中文(澳門)) 

example (Chinese (Malaysia))  example (中文(馬來西亞)) 

example (Chinese (Singapore))  example (中文(新加坡)) 

example (Chinese (Taiwan))  example (中文(臺灣)) 

——試圖修復未果的落花有意12138 2023年8月14日 (一) 13:18 (UTC)

看起來不應該用Zh。--安憶Talk 2023年8月14日 (一) 13:31 (UTC)
英文維基中無此問題。模塊:Citation/CS1/Language的:match ('^zh-')?--YFdyh000留言2023年8月14日 (一) 14:00 (UTC)
或許應該用%l而不是%a。--安憶Talk 2023年8月15日 (二) 00:30 (UTC)
話說這種語言的中文翻譯要去哪裡改啊?translatewiki搜尋太渣,我總是找不到翻譯位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16日 (三) 13:02 (UTC)
@Ericliu1912
要到Gerrit發變更。--Winston Sung留言2023年8月17日 (四) 04:22 (UTC)
@落花有意12138我先修改模組嘗試解決大小寫偵測問題了。如果其他人有更好的辦法也可以提出。——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20日 (日) 11:11 (UTC)
不過這好像會讓「CS1English來源 (en)」分類頁面暴增,所以還是先回退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20日 (日) 11:4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