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蝙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翼手目
化石時期:52–0 Ma
始新世-現代
自然界的藝術形態》 (1904), 圖版 67: Chiroptera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演化支 獸形類 Theriimorpha
演化支 獸型類 Theriiformes
演化支 Trechnotheria
演化支 歧獸類 Cladotheria
演化支 原磨楔齒類 Prototribosphenida
演化支 Zatheria
演化支 磨楔齒類 Tribosphenida
亞綱: 獸亞綱 Theria
下綱: 真獸下綱 Eutheria
演化支 有胎盤類 Placentalia
高目: 北方真獸高目 Boreoeutheria
總目: 勞亞獸總目 Laurasiatheria
演化支 有陰囊類 Scrotifera
目: 翼手目 Chiroptera
Blumenbach, 1779
亞目
多樣性
約21科234屬1399種
蝙蝠在世界的分布

蝙蝠又名蟙䘃 [註 1],是對翼手目學名Chiroptera)動物的通稱,為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1],現生種共有212341399。是哺乳動物中唯一具有飛行能力的類群[2]。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蝙蝠是多種害蟲的主要天敵[3],也是人畜共患病病原體的天然宿主[4]

其學名「Chiroptera」來自古希臘語χείρ(拉丁字母轉寫:cheir;直譯:手[5])和πτερόν(拉丁字母轉寫:pteron;直譯:翼)[6]

起源與演化

[編輯]

始新世的蝙蝠翼膜已經與現代類型相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一副伊神蝠屬的化石顯示逾5000萬年前蝙蝠就會飛行[7]。翼手目可能起源於類似食蟲目的最原始的真獸類。

曾經有一些學說認為翼手目的兩個亞目有不同的進化線路:大蝙蝠亞目(Megachiroptera)與靈長目親緣非常近,小蝙蝠亞目(Microchiroptera)與食蟲目親緣近。但以目前從DNA的分析認為,蝙蝠的兩個亞目是從同一個來源所演化而來。甚至發現,有些小翼手亞目的蝙蝠的血緣更親近於某些大翼手目的蝙蝠,因此重新將與狐蝠科較近的類群分類成陰翼手亞目,而與蝙蝠科較近的類群則為陽翼手亞目。並且相信兩個亞目都是從會飛行的共同祖先演化而來。

翼手目的動物在四肢和尾之間覆蓋着薄而堅韌的翼膜可以像一樣鼓翼飛行。它們有一些其他類群所不具備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特化伸長的指骨和鏈接其間的皮質翼膜,前肢拇指和後肢各趾均具爪可以抓握,胸骨有類似鳥類的龍骨突,以利胸肌着生,擁有發達的聽力等。

蝙蝠的新陳代謝非常快,這對機體產生各種各樣的損傷,如活性氧DNA複製錯誤等。但蝙蝠的壽命卻很長,有些種類的蝙蝠的壽命可以超過40年。研究表明,蝙蝠基因組裡面有更多有關基因修復的基因,並且表達量遠遠高於其他哺乳動物,而較老的蝙蝠修復基因的能力也較強[7]

蝙蝠是許多種人類病毒的傳染窩,牠們演化出對這些病毒感染具有免疫耐受性,例如形成發炎小體的其中一種蛋白質NLRP3在蝙蝠細胞中表達量與活性比其他哺乳類低,使病毒能持續在蝙蝠體內複製,又不引起劇烈的免疫反應以傷害蝙蝠[8]。目前已從蝙蝠中發現的人類病毒包含狂犬病毒乙型腦炎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羅思河病毒冠狀病毒副粘病毒腺病毒絲狀病毒星狀病毒小RNA病毒腺相關病毒圓環病毒呼腸孤病毒[9]

分類

[編輯]

過去,分類學家依據體型將翼手目可以分為兩個亞目:大翼手亞目小翼手亞目,又被稱為食果蝠和食蟲蝠。正如它們的名字,前者體形較大,多以水果為食,如著名的狐蝠,翼展可達90釐米之巨;後者體形遠較前者為小,除了食蟲外,還有食肉和血,不過也有與大翼手亞目食性相同的成員。

後來的基因分子研究顯示,這樣的分類無法反映蝙蝠之間的真正親緣關係,於是依分子研究結果,重新將翼手目整理成兩個亞目:陰翼手亞目陽翼手亞目

底下列表係根據於2019年出版的《世界哺乳動物手冊(Handbook of the Mammals of the World)》第九卷[10]

翼手目 Chiroptera Blumenbach, 1779
陰翼手亞目 Yinpterochiroptera
Springer, Teeling, Madsen, Stanhope & Jong, 2001
狐蝠總科 Pteropodoidea J. E. Gray, 1821
中文名 學名 物種數 圖片
狐蝠科 Pteropodidae J. E. Gray, 1821 191
菊頭蝠總科 Rhinolophoidea J. E. Gray, 1825
中文名 學名 物種數 圖片
鼠尾蝠科 Rhinopomatidae Bonaparte, 1838 6
凹臉蝠科 Craseonycteridae Hill, 1974 1
假吸血蝠科 Megadermatidae H. Allen, 1864 6
Rhinonycteridae英語Rhinonycteridae J. E. Gray, 1866 9
蹄蝠科 Hipposideridae Lydekker, 1891 88
菊頭蝠科 Rhinolophidae J. E. Gray, 1825 109
陽翼手亞目 Yangochiroptera Koopman, 1984
鞘尾蝠總科英語Emballonuroidea Emballonuroidea Gervais in de Castelnau, 1855
中文名 學名 物種數 圖片
夜凹臉蝠科 Nycteridae Van der Hoeven, 1855 15
鞘尾蝠科 Emballonuridae Gervais in de Castelnau, 1855 54
兔唇蝠總科 Noctilionoidea J. E. Gray, 1821
中文名 學名 物種數 圖片
吸足蝠科 Myzopodidae Thomas, 1904 2
短尾蝠科 Mystacinidae Dobson, 1875 2
盤翼蝠科 Thyropteridae Miller, 1907 5
煙蝠科 Furipteridae J. E. Gray, 1866 2
兔唇蝠科 Noctilionidae J. E. Gray, 1821 2
髯蝠科 Mormoopidae Saussure, 1860 18
葉口蝠科 Phyllostomidae J. E. Gray, 1825 217
蝙蝠總科英語Vespertilionoidea Vespertilionoidea J. E. Gray, 1821
中文名 學名 物種數 圖片
長腿蝠科 Natalidae J. E. Gray, 1825 10
犬吻蝠科 Molossidae Gervais in de Castelnau, 1855 126
長翼蝠科 Miniopteridae Dobson, 1875 38
Cistugidae英語Cistugidae Lack et al., 2010 2
蝙蝠科 Vespertilionidae J. E. Gray, 1821 496

外形特徵

[編輯]

大蝙蝠亞目的蝙蝠視力好,眼睛大,主要依靠視覺來辨別物體;小蝙蝠亞目的成員通常視力退化,眼睛小,主要依靠回聲來辨別物體,有一些種類的面部進化出特殊的增加聲納接收的結構,如葉、臉上多褶皺和複雜的大耳朵。

鼻葉是分布在蝙蝠鼻孔周圍的複雜組織結構。蝙蝠通過肌肉運動改變鼻葉形狀,進而衍射向外發出的波包,改變波束的空間分布,形成蝙蝠的聲納發射器。[11][12]

習性

[編輯]

夜行性,通常為群體活動,可達百萬隻,有些溫帶地區的種類在冬季前會有遷徙行為,主要棲息於洞穴、樹洞、森林中,一年繁殖一次,妊娠約2-6個月,一次生產一胎。

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的蝙蝠許多以植物的果實為食,它們的食量很大。

約有70%的蝙蝠捕食昆蟲,它們通常發出超聲波探索獵物,多在空中捕食。蝙蝠捕食獵物十分敏捷,通過高速攝影發現,某些蝙蝠直接用口捕食,有些用翅膀攔截獵物到嘴裡,有的用尾膜像子一樣將蟲子舀到嘴裡,捕食方法十分多樣。蝙蝠的食蟲量很大,每個晚上能吃掉約三分之一自重的昆蟲。

食肉的蝙蝠很少,可能有兩種假吸血蝠經常捕食齧齒類、小型鳥類蜥蜴[13],目前對它們的行為了解很少,也不能確定它們是否是主動捕食。

的蝙蝠僅有墨西哥兔唇蝠索諾拉鼠耳蝠大足鼠耳蝠。食魚蝙蝠的特點是腿長腳大,趾上有鋒利的鈎形爪。捕食時多貼近水面,用超聲波探測小魚激起的浪花,伺機用腳抓住獵物。

的蝙蝠在生活習性上與蜂鳥有相似之處。它們演化出適宜吸蜜的特徵,比如口鼻長且細,下顎驟然減小,有細長且延展性好的舌頭。在吸蜜的同時,蝙蝠也為植物傳粉,尤其是一些在夜間開放的植物(如葫蘆樹仙人掌等)。

中藥中的蝙蝠

[編輯]

中藥中的蝙蝠又稱服翼、天鼠、伏翼、飛鼠、老鼠、蟙蟔、仙鼠、夜燕。一些中藥典籍認為,蝙蝠入藥可以治療久咳,瘧疾,淋病,驚風,目翳,瘰癧,金瘡。

  • 本草綱目·禽之二·伏翼》:治久咳上氣,久瘧瘰癧,金瘡內漏,小兒病驚風。
  • 神農本草經·下卷·蟲獸部中品》:伏翼味鹹平。主治目暝,明目,夜視有精光。久服令人喜樂媚好無憂。一名蝙蝠。生太山川谷。
  • 李當之《藥錄》:主女子生子餘疾,帶下病,無子。
  • 《名醫別錄·中品·卷第二》:伏翼無毒。主癢痛,治淋,利水道。生太山及人家屋間。立夏後采陰乾。
  • 《本草求原》:治病,干血氣痛。
  • 《雷公炮炙論》:凡使(蝙蝠)要重一斤者方采之,每修事,先拭去肉上毛,去爪腸,即留翅並肉腳及嘴,然後用酒浸一宿,漉出,取黃精自然汁塗之,炙令干,方用。每修事重一斤一個,用黃精自然汁五兩為度。
  • 《肘後方》:治久咳嗽上氣,十年、二十年:蝙蝠除翅、足,燒令燋,末,飲服之。
  • 《范汪方》:治久瘧不止:蝙蝠七個,去頭、翅、足,搗千下,丸梧子大。每服一丸,清湯下,雞鳴時一丸,禺中(日近午)一丸。
  • 《醫學集成》:治小兒驚癇:入蟄蝙蝠一個,入成塊硃砂三錢在腹內,以新瓦合煅存性,候冷為末,空心分四服,兒小分五服,白湯下。
  • 《聖惠方·返魂丹》:治小兒慢驚風及天瘹夜啼:蝙蝠一枚(去翼、脂、肚,炙令焦黃),人中白一分(細研),干蠍一分(微炒),麝香一錢(細研)。上藥,搗細羅為散,入人中白等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犬,每服以乳汁研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 《奇效良方·蝙蝠散》:治瘰癧多年不瘥:蝙蝠一個,貓頭一個。上同燒作灰:撒上黑豆,煅其灰骨化,碎為細末,濕即干摻,干則油調敷。
  • 《劉涓子鬼遺方》:治金瘡(出)血肉瘺(肉瘺,《綱目》引作"內漏"):蝙蝠三枚,燒令煙盡沫下,絹篩之。上以水服方寸匕,一日服令盡,當下如水,血消化也。

夜明砂是中藥的一種,原名天鼠屎,生藥為蝙蝠類動物的糞便,具有清肝熱、散瘀血的功效,中醫相信其可治夜盲症。蝙蝠肉也是一種食材,嶺表土人尤愛,蘇軾有詩云:「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熏鼠燒蝙蝠;舊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

文化中的蝙蝠

[編輯]
中國傳統裝飾圖案中的蝙蝠形象
  • 蝙蝠的「蝠」字與福氣的「福」字同音,因此在中國,蝙蝠是福氣、幸福的象徵,蝙蝠的造型也常出現在許多中國的傳統藝術中,如「五福捧壽」就是五隻蝙蝠圍繞著一個壽字。
  • 歐洲傳說里,一些吸血鬼能變或操作蝙蝠。
  • 華人地區到了現代受吸血鬼電影的影響,以及金庸武俠小說青翼蝠王卻有邪氣和吸血的特徵。
  • 日語中的コウモリ(蝙蝠)與日語中的幸運を守る(守護幸福)有諧音關係,因而有福氣的象徵。甚至有許多名門家係的家紋都使用蝙蝠作為設計的基底。日本福山市也以蝙蝠作為市徽與吉祥物。海上自衛隊特別警備隊也以蝙蝠作為徽章
  • 琉球各島人有不同物種的祖先起源的傳說存在,其中八重山人自稱為琉球狐蝠的後代子孫。
  • 古波斯人與泰諾族人也崇拜蝙蝠。
  • DC漫畫使用了蝙蝠的形象,在作品中塑造了伸張正義的超級英雄-蝙蝠俠
  • 日本遊戲暨動畫《精靈寶可夢》的首代寶可夢系列中就有蝙蝠,包括超音蝠大嘴蝠,後來再加入了叉字蝠
  • 道教的鬼神鍾馗,圖畫裏鍾馗身旁常畫蝙蝠繞飛,代表為其偵查邪魔惡鬼,取自在《鍾馗傳》中寫鍾馗收服蝙蝠為嚮導。

蝙蝠屋

[編輯]

由於傳統屋簷有木造的縫隙,利於蝙蝠居住及繁殖。然而近幾十年來,鋼筋水泥取代的原來的老房子,使得居住在人群中的蝙蝠數量逐年銳減,人造的蝙蝠屋可以讓蝙蝠有個新家,材質須以木造為宜。

此部分可以被證實,鋼筋水泥取代了原來的老房子,尤其是將原本老舊房子改建後,蝙蝠會再回到新房子,找到縫隙就定居下來。[來源請求]

近年有利用纖泥板作為蝙蝠屋的主材料,纖泥板為綠建材,表面粗糙適合蝙蝠攀附倒掛於屋內。多數利用纖泥板製作的蝙蝠屋都有不錯的入住率。

利用亞克力亦可製作可以直接觀察的蝙蝠屋。

地方代表

[編輯]
馬來西亞居鑾

馬來西亞的「居鑾」這個城市在馬來語的原意是蝙蝠(keluang),因此居鑾也被稱為「蝙蝠城」。

註釋

[編輯]
  1. ^ 「蟙䘃」,拼音zhí mò注音ㄓˊㄇㄛˋ粵拼zik1 maak6,音同「職墨」

參考資料

[編輯]
  1. ^ Simmons NB. Order Chiroptera. 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3rd edn. Maryl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 
  2. ^ Hedenström, A; Johansson, LC; Wolf, M; von Busse, R; Winter, Y; Spedding, GR. Bat flight generates complex aerodynamic tracks.. Science (New York, N.Y.). 2007-05-11, 316 (5826): 894–7. PMID 17495171. doi:10.1126/science.1142281. 
  3. ^ Heim, Olga; Lorenz, Lukas; Kramer-Schadt, Stephanie; Jung, Kirsten; Voigt, Christian C.; Eccard, Jana A. Landscape and scale-dependent spatial niches of bats foraging above intensively used arable fields. Ecological Processes. 2017-12, 6 (1). doi:10.1186/s13717-017-0091-7. 
  4. ^ 陳報陽; 聶海燕. 中国翼手目地理分布格局探讨. 四川動物. 2024, 43 (5): 551–564. doi:10.11984/j.issn.1000-7083.20230274. 
  5. ^ Liddell, Henry G.; Scott, Robert (編). χείρ. A Greek-English Lexicon. [9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3). 
  6. ^ Liddell, Henry G.; Scott, Robert (編). πτερόν. A Greek-English Lexicon. [9 Sept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8). 
  7. ^ 7.0 7.1 蝙蝠的祕密. 國家地理雜誌. No. 273 (大石國際文化): 54-85. [2024-08-10]. ISSN 1608-2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0). 
  8. ^ Ahn, Matae; Anderson, Danielle E.; Zhang, Qian; Tan, Chee Wah; Lim, Beng Lee; Luko, Katarina; Wen, Ming; Chia, Wan Ni; Mani, Shailendra; Wang, Loo Chien; Ng, Justin Han Jia. Dampened NLRP3-mediated inflammation in bats and implications for a special viral reservoir host. Nature Microbiology. 2019, 4 (5) [2024-04-08]. ISSN 2058-5276. PMC 7096966可免費查閱. PMID 30804542. doi:10.1038/s41564-019-03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8). 
  9. ^ Xiao, Zhishu; Zhang, Libiao; Xu, Lei; Zhou, Qihai; Meng, Xiuxiang; Yan, Chuan; Chang, Ga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surveillance and research of wildlife epidemics based on mammals in China. Biodiversity Science. 2020-05-20, 28 (5): 566. doi:10.17520/biods.2020124. 
  10. ^ Wilson, D.E.; Mittermeier, R.A. (編). Handbook of the Mammals of the World – Volume 9. Barcelona: Lynx Ediciones. 2019: 1–1008. ISBN 978-84-16728-19-0. 
  11. ^ 基于蝙蝠鼻叶运动特性的超声信号研究--《山东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cdmd.cnki.com.cn. [2022-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9). 
  12. ^ 蝙蝠超声声呐系统中鼻叶及外耳时变的声学功能研究--《山东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cdmd.cnki.com.cn. [2022-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30). 
  13. ^ 張樹義 《蝙蝠環志》P17蝙蝠的特殊習性

外部連結

[編輯]

化石解答了蝙蝠的演進(英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