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請願同志會
外觀
國會請願同志會 | |
---|---|
領袖 | 張謇 湯壽潛 |
成立 | 1910年1月20日 |
解散 | 1910年11月 |
併入 | 憲友會 |
意識形態 | 君主立憲 |
清朝政治 政黨 · 選舉 |
國會請願同志會,又名預備立憲公會,是清朝末年君主立憲派人士組建的一個臨時團體,爲漸進立憲主義者的集團,對速開國會請願頗爲出力[1],其目的在於催促清政府儘快召開議會實行君主立憲。
歷史
[編輯]1906年9月1日,慈禧太后以光緒帝名義發布「仿行憲政」的上諭,清政府在各省設立臨時地方議會性質的諮議局。
1909年農曆九月初一各省諮議局成立。十一月中旬在時任江蘇省諮議局議長的張謇倡議下,江蘇、浙江等16個省的諮議局代表在上海召開聯席會議,宣布成立國會請願同志會。
1910年1月20日,各省代表33人正式開始請願。臨行前張謇撰寫「送十六省議員詣闕上書序」勉勵,徐特立以八字血書「請開國會,斷指送行」壯行。
第一次上書清政府以「國民知識不齊,遽開議院反致紛擾,不如俟九年預備期滿」為由拒絕。請願代表一半人留京,其餘回到各省動員商會、教育學會等士紳團體聯名請願,以擴大社會影響。
1910年6月16日的第二次上書,諮議局代表、各省教育會代表、商會、華僑代表、八旗代表輪番上陣,但清政府以同樣理由拒絕。
1910年10月3日的第三次,同志會喊出「一日不開國會,一日不納稅」的口號。請願終於得到清政府的妥協,同意宣統五年(1913年)召開國會。
同志會仍不滿意,但遭到政府勒令離開京城,十一月初國會請願同志會被迫宣布解散。成員在此基礎上組建政黨憲友會。[2]
參見
[編輯]參考
[編輯]- ^ 初期多黨政治的回顧與檢討 李時友 東方雜誌1946年 43卷 第18期
- ^ 纪念立宪请愿运动一百年. [2010-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