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三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三軍,是中文對於軍隊稱呼的一種,其歷史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時代,但是隨着歷史的發展,其意義有明顯的變化。

最早的三軍指春秋諸侯的軍隊,按照制,天子可以有六軍,大的諸侯國可以有三軍,三軍常稱為上軍、中軍、下軍,每軍傳統上按一萬二千五百人制。[1]軍的統帥也稱為將軍,諸侯常自領上軍。此時期另一種說法則是指兵種不同,即合指車、步、騎(戰車步兵騎兵)為三軍。[2]

秦朝統一以後,這種體制也不復存在;而隨着中國軍事情況演變,戰車也逐漸退出歷史舞台,所以三軍可以指代一支出征的部隊前軍、中軍、後軍的。而原來的國分三軍的做法從三國之後,更加被中軍、外軍之分所取代,更多的是設「中、前、後、左、右」五軍甚至更多;「三」字泛指眾多,作為整個部隊的統稱,並不是準確的數字。

到了現代戰爭,軍隊兵種的分化趨現陸軍海軍空軍三個方面,所以三軍又可代指此三軍種。但是三軍原來的通指整個部隊的含義仍然存在,並有明顯的拓展。

棒球職業運動中,為有效運用球員戰力,會將球員分為主要戰力的一軍及儲備戰力的二軍日本職棒一些球隊會再細分出「三軍」,相當於美國職棒小聯盟的2A、1A。

另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周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2. ^ 六韜·犬韜》:「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