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风柏美娜 (1972年)

这是一篇优良条目,点击此处获取更多信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风柏美娜
Typhoon Pamela (PAGASA: Toyang)
三级台风(美国
11月6日的台风柏美娜
形成1972年11月4日 (1972-11-04)
消散1972年11月9日 (1972-11-09)
最高风速1分钟持续 205公里/小时(125英里/小时)
最低气压940百帕毫巴);27.76英寸汞柱
死亡4人(菲律宾)、
1人(香港)、
480人(中国大陆)
损失70万美元(菲律宾)
影响地区菲律宾香港中国大陆
1972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台风柏美娜(英语:Typhoon Pamela,國際編號:7226)是1972年太平洋台风季第26个被命名的风暴。

柏美娜是少数于11月进入南海北部的风暴,皇家香港天文台于11月8日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曾是香港自二战后有纪录以来最晚发出全年最后一个的八号信号,此纪录直至52年后才被台风桃芝打破。此外,柏美娜为海南岛及广东省带来严重的风暴潮,造成480人死亡及1,416人受伤,其中佛山地区斗门县的红旗农场军建分场有760名知识青年在风暴期间协助维护堤坝,但其中36人因此丧命,事后当局在那里设立“抗台风暴潮殉职同志纪念碑”,此碑已被纳入珠海市金湾区文物保护单位

气象历史

[编辑]
根据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的强度绘制的风暴路径图
图例
  热带低气压(≤62 km/h)
  热带风暴(63–118 km/h)
  一级(119–153 km/h)
  二级(154–177 km/h)
  三级(178–208 km/h)
  四级(209–251 km/h)
  五级(≥252 km/h)
  未知

一个热带低气压于11月4日在菲律宾以东930公里处的西太平洋海面,即雅蒲岛西北方逐渐形成,之后这热带低气压在同日变为热带风暴,获命名为“柏美娜”,[1]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同日亦将它升为轻度台风[2][注 1]受到其北面的副热带高压影响,柏美娜朝菲律宾中部一直西进,同时快速增强为一个台风,当时其时速接近30公里。[4]它于11月5日横过菲律宾中部,翌日进入南海中部,并改为向西北偏西时速约20公里移动,台湾中央气象局已经将它升为中度台风[2]与此同时,皇家香港天文台收到一张气象卫星云图,证实柏美娜相关云团已达半径超过800公里,显示它环流广阔。[4]从天文台发出的非本地风暴报告显示,天文台最初预计风暴经过菲律宾后一直西进,再靠近越南沿海,对香港至南海北部一带不会受到影响。[5]

到11月7日,柏美娜威力继续加强,台湾中央气象局进一步将它升为强烈台风[2]而香港方面也派出飞机进行特别侦测,测得其最高海平面风速约185公里每小时,接近风暴中心的最低海平面气压为952百帕[4]随著来自高空对流层的一道深厚西风槽于同日晚间迅速向东移动及横过缅甸中南半岛,它转向偏北方向移动,在海南岛以东海面掠过,又一度登陆文昌县[1][4]受到海南岛地形影响,柏美娜威力开始减弱,台湾中央气象局将它降格为中度台风。[2]它于翌日开始向东北偏北移动,趋近香港以西地域,其风眼在稍后时间进入皇家香港天文台天气雷达的扫瞄范围内,不过在地形影响持续之下,除了风眼变得不甚清晰,其相关雨带发展也转差。[4]柏美娜于当日晚上在广东省湛江地区电白县(香港之西南偏西约330公里)再度登陆,及迅速减弱成为强烈热带风暴[4]风暴在11月9日凌晨继续减弱,风眼已经变得不能识别,皇家香港天文台及台湾中央气象局,分别将其降格成为热带风暴及轻度台风。[2]数小时后它在韶关地区(香港之西北偏北约220公里处)减弱成一个低压区,并并入广东内陆的华南低压之中。[1][4][2]

影响

[编辑]

菲律宾

[编辑]

菲律宾气象局(同年12月改组为“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基于它进入菲律宾责任区并逼近菲律宾中部,对其进行监测并给予其菲律宾名称“Toyang”。[6]柏美娜在横过菲律宾中部期间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美国方面指出风暴导致四人死亡及造成合共70万美元之损失。[7][注 2]菲律宾官方指出,风暴在全国造成四人死亡、五人受伤,136户共425人受灾,经济损失500万比索[8]

香港

[编辑]
台风柏美娜 (1972年)在香港的位置
天文台 109 km/h
天文台
109 km/h
长洲 120 km/h
长洲
120 km/h
启德 111 km/h
启德
111 km/h
横澜岛 96 km/h
横澜岛
96 km/h
大老山 154km/h
大老山
154km/h
香港天文台于部分地区录得之最高阵风。[4]图例:
代表录得暴风
代表录得飓风
  • 当地评定巅峰强度分级:台风(HKO[注 3]
  • 当地评定最大持续风速:175千米每小时(49米每秒;94节)(十分钟)
  •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七号风球 / 八号风球
  • 最接近当地时间:1972年11月9日早上7时
  • 最接近当地位置:天文台总部之西北约220公里[9]

皇家香港天文台在11月7日下午4时正悬挂一号风球,当时柏美娜已经集结南海海面及天文台400海里警戒范围内,它在晚间继续增强并趋向海南岛,天文台在当晚8时10分改挂三号风球[10]。随著柏美娜于11月8日掠过海南岛后移近香港,天文台预期香港风势进一步加强之馀,还会可能受风暴潮及约3.5公尺高的涨潮共同影响,于是在翌日下午3时15分改挂相等于今日“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的七号风球[11]。它于同日晚间登陆香港以西的湛江地区沿海,烈风转从东南吹袭,天文台又在当晚10时正改挂相等于今日“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的八号风球[12]。柏美娜在11月9日凌晨在内陆继续减弱,天文台于上午5时15分改挂三号风球取代八号风球,其后它逐渐消散,风势迅速缓和,所有信号在早上7时05分除下[13]

风暴吹袭期间,海陆交通包括渡轮、巴士在11月8日晚间开始停顿,启德机场有至少十馀航班遭取消、改道或受到延误,只有九广铁路及启用不久的红磡海底隧道仍然提供服务[14]。因为烈风信号在上班时间悬挂,大量上班族即时下班并使用交通工具回家,所以香港岛市区路面在当日下午一度出现混乱[15]。另一方面,港九市区开放逾两百间防风庇护站供有需要人士暂住,徙置事务处派人到临近海旁的鲤鱼门三家村、部分山上安置区及木屋区,劝喻居民往庇护站暂避[16]。由于风暴登陆过后风势迅速缓和,境内受影响的海陆交通已经在翌日上午陆续恢复正常[17]

柏美娜登陆广东省后,境内陆续出现轻微灾情,尤其在大屿山大澳大埔区元洲仔一带出现水浸,商店、住家渔船及其他设施受淹,水深至少超过一英尺,当地居民需要紧急疏散[18]。天文台事后报告亦指,新界不少低洼地区如元朗区、大埔区、荃湾区青龙头油柑头、及南大屿山和离岛等也出现水浸,部分菜田遭到水流冲走[4]。一名35岁女子在三号风球悬挂期间,路经北角锦屏街一带时遭强风吹倒的花盆击中,伤重不治,除此之外有八人在风暴吹袭期间受伤[19]。有一艘待拆的巴拿马注册货轮“万明号”锚炼折断,从蓝塘海峡漂流到小西湾沿岸,再漂流往鲤鱼门南岸搁浅,一度阻塞该航道超过半天,其后在风暴过后被当局派船拖走[20]。港岛有大约1,500部电话在风暴影响之下宣告失灵,尤其在铜锣湾波斯富街一带较为严重,失灵电话达800部,香港仔大街一带亦有300部电话失灵,香港电话公司表示会在11月11日午夜前将这些电话修复[21]

柏美娜是天文台在翌年元旦改革热带气旋警告前,最后一个引致天文台悬挂七号烈风信号的热带气旋[22],柏美娜同时是二战后第七个令天文台在11月悬挂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风暴,亦是二战后全年第二晚发出的烈风信号[23][24],只仅次于2024年11月13日的台风桃芝。由于华南地区在此时已受东北季风支配,热带气旋较难移近广东沿岸,故此有部分香港报章称此时来袭的柏美娜为“失时风姐”[25]

中国大陆

[编辑]
  • 当地评定巅峰强度分级:台风(CMA
  • 当地评定最大持续风速:56米每秒(109节;200千米每小时)(二分钟)
  • 当地评定中心最低气压:940百帕斯卡(27.76英寸汞柱)

中国大陆广东省气象台在11月7日对该年“第二十号台风”(7220号台风,指柏美娜)发表台风警告,表示台风将在翌日先登陆海南岛南部,然后影响钦州湛江一带,届时这些地区会吹八至十级旋风并有大雨到暴雨,台风经过的地方更会有十二级风及大暴雨。[26]台风最终穿过海南岛及登陆文昌县,其时中心最低气压达到945百帕左右。[27]登陆湛江地区电白县沿海后,又进入肇庆韶关两地区,广东全省有33个县市出现大风、46个县市出现暴雨以上级别之降水,尤其在德庆云浮等县有大暴雨。[28]据不完全统计,包含海南岛在内,广东全省死亡及受伤人数分别达480人及1,416人,渔船沉没及损坏分别是344艘及4,393艘,房屋倒塌及损坏分别有逾10万间及近36万间,水稻及甘蔗受灾分别为近93万公顷及逾11万公顷,其他农作物受灾近5万公顷。[29]

台风来袭期间正值农历十月初三天文大潮,广东西部同时出现较严重的风暴潮及风灾,海南、湛江及佛山地区受灾较为严重。[29]海南方面,文昌县清澜港曾录得高达4.15公尺的最高潮位,比正常的高2.7公尺,同时创下1953年以来之新高,附近的海洋气象站之测风计被吹到几十公尺远外;文昌县城内有一半之树木被吹倒或断裂,也有六成房屋全倒或损坏,县内电讯大楼的钢筋水泥楼顶被吹至数公尺外的地方,市面瓦砾满地如同被轰炸过一样。[29]湛江方面,有55名渔民死亡,近三千艘渔船被吹坏,不少渔港之基础设施被严重损坏,硇洲港有逾两百艘渔船被吹到上岸,此外电白县城有三成之树木被吹倒或断裂,阳江县城最高潮位曾到达2.58公尺,是1965年以来之新高。[29]位于佛山地区斗门县(今改属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的红旗农场军建分场同样遭遇风暴潮,有760名知识青年受命维护堤坝,期间有一个巨浪涌至拍向人墙,将其中的36人卷入水中,因而遇难丧命。1980年4月,已易名的红旗华侨农场为纪念遇难人士,在红旗镇文化中心附近设立“抗台风暴潮殉职同志纪念碑”,此碑于1991年被移到军建分场湖东社区,2011年4月29日被金湾区人民政府纳入金湾区文物保护单位[30]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

[编辑]

澳门

[编辑]
澳门气象台 热带气旋信号
上一热带气旋 一号风球
    1972.11.07 20:00 -1972.11.08 10:30
下一热带气旋
热带风暴柯娜 台风黛蒂
热带风暴柯娜 三号风球
    1972.11.08 10:30 - 1972.11.08 15:30
    1972.11.09 06:00 -1972.11.09 08:55
台风黛蒂
台风法妮黛 七号风球
    1972.11.08 15:30 - 1972.11.08 21:15
台风露丝 八号风球
    1972.11.08 21:15 - 1972.11.09 06:00

参见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包括日本气象厅在内的全世界大部分区域专责气象中心采用十分钟持续风速衡量热带气旋强度,但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采用一分钟持续风速,两个数值的换算比约为1比1.14。[3]
  2. ^ 本文所有金额按当年币值计算。
  3. ^ 香港天文台于2009年起新增强台风超强台风两个等级,其中前者定义为中心最大持续风速为150至184公里每小时,在新等级制度下,其巅峰强度分级会是强台风。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Naval Pacific Meteorology and Oceanography Center.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1972 (PDF) (报告). United States Navy,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1973 [2022-09-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2-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2.2 2.3 2.4 2.5 民國六十一年北太平洋西部颱風概述 (PDF).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2022-09-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Christopher W Landsea;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Subject: D4) What does "maximum sustained wind" mean? How does it relate to gusts in tropical cyclone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April 26, 2004 [202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Meteorological Results: 1972 (PDF) (报告). Hong Kong Royal Observatory. 1973 [2022-09-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柏美娜吹向越南. 工商晚报. 1972-11-07: 1. 
  6. ^ Padua, Michael V. PAGASA Tropical Cyclone Names 1963–1988 (TXT) (报告). Typhoon 2000. November 6, 2008 [May 3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Faye Henderson. Tropical Cyclone Diasters in the Philippines (PDF) (报告). Office of U.S. Foreign Disaster Assistance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1979 [2022-09-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Destructive Typhoons 1970-2003. National Disaster Coordinating Council. November 9, 2004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9, 20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黄梓辉; 关锦伦. SLOSH 風暴潮預報模式在香港的應用 (PDF). 第二十届粤港澳气象科技研讨会. 2006-01-28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9-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初冬時節風姐犯境 天文台掛三號風球. 香港工商日报. 1972-11-08: 8. 
  11. ^ 柏美娜今晨行踪 昨晚改懸八號球. 工商晚报. 1972-11-09: 5. 
  12. ^ 風姐柏美娜吹向大陸 風球數易今晨除下. 工商晚报. 1972-11-09: 7. 
  13. ^ 柏美娜颱風已登陸消散 雨帶亦隨風而逝. 华侨日报. 1972-11-10: 5. 
  14. ^ 港內外渡輪停航. 华侨日报. 1972-11-09: 5. 
  15. ^ 下午三時改掛七號風球後 港島車輛交通混亂. 大公报. 1972-11-09: 4. 
  16. ^ 半山干德道再封閉 車站碼頭出現人潮. 香港工商日报. 1972-11-09: 5. 
  17. ^ 水陸交通恢復正常. 工商晚报. 1972-11-09: 7. 
  18. ^ 大澳屋店昨晚又遭水浸. 大公报. 1972-11-09: 4. 
  19. ^ 強風吹落花盆 一女子被擊斃. 大公报. 1972-11-09: 4. 
  20. ^ 被風吹至鯉魚門漂浮 萬明輪號已被拖走. 香港工商日报. 1972-11-10: 12. 
  21. ^ 港島逾千電話失靈. 大公报. 1972-11-10: 5. 
  22. ^ 風球訊號略有改變. 大公报. 1973-04-02: 4. 
  23. ^ 尹淑君. 【颱風玉兔】相隔25年 11月再掛3號風球 玉兔冇威力持久力搭救. 香港01. 2018-11-01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4. ^ 專家指受東北季候風影響 十月受颱風吹襲無常見. 无线新闻. 2016-10-21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5. ^ 失時風姐柏美娜 在粵南登陸轉弱. 香港工商日报. 1972-11-10: 12. 
  26. ^ 柏美娜動向堪注意 三號風球昨晚懸出. 大公报. 1972-11-08: 4. 
  27. ^ 台风路径.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22-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8. ^ 江彦文.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廣東卷. 中国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年06月: 175. ISBN 750294155X (中文(简体)). 
  29. ^ 29.0 29.1 29.2 29.3 毛耀顺、江彦文.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綜合卷.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8年09月: 247. ISBN 9787502945886 (中文(简体)). 
  30. ^ 金湾区融媒体中心. 红色记忆珠海金湾:36个生命化作暴风雨中的“海燕”. 珠海传媒集团珠海网. 2021-04-03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