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7月3日) |
神(英语:Deity),中文里也称为神
亚伯拉罕诸教里唯一的造世神,犹太教、基督教称之为耶和华、雅威或上帝(基督教的神),伊斯兰教称之为安拉,这类宗教称为一神教。
另外一种神的概念发端于自然崇拜和泛灵崇拜,认为天地间有非常多的神灵,这类宗教泛称为多神教。实际上现代信仰一神教的地区,在一神教扩张前,也曾信仰多神,如古希腊神话诸神、古罗马神话诸神、古埃及神话诸神、古中国神话诸神等。多神论主要来自“天地万物皆有灵”的思想,在人类所有的社会中都存在这种概念化的偶像。
形成方式
[编辑]神启/启示
[编辑]“神启”的意思,是由业已存在的神(登天的古人,如亚伯拉罕,飞升者,使徒保罗去过三层天,主动显现谕示的事件,这些事件由犹太地区的历代“先知”所行使的神迹被实证、口耳相传并被见证者记载下来,或是由默示录的书写者拔摩岛的约翰、使徒保罗等受启示者)纪录或传讲而留存至今。
虚构论
[编辑]此章节尚无任何内容,需要扩充。 |
神化论
[编辑]- 神化
神化过程论认为神的观念源于原始社会时期,该观点认为“神”是由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而建立,一切人力所不能及的事与物,皆被神化。“神”最初源于物神,随著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神的形象、神的本体及神的数量皆逐渐变化,由简单的物神转为复杂化;由众神分职,演化成一位至高无上或多层阶级的天神体系;也由流传于氏族,转为流入部落、民族甚至走向联合的世界性,由多神转为一神化。
- 物质化
随著社会发达,人对神的形象,有恐惧、敬畏与慈爱,再者只是一种精神的形象;现代社会,很多被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人类相继地都实现了,人再没有恐惧神,神亦变得不可怕,进而神的存在开始被质疑,部份人开始由信仰主义变成物质主义,部份人对神的认知也被物质化或功能化。从美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皆观察到,这样的发展,使“人性”变得被“考察”或“定义”后,再度“复杂化”变得更难被考察或定义,进入自我意义的“无限回圈”现象。人性普遍变得更加焦躁、不安、对未来没有目标等情状。
- 神格化
人类会将一些具有重大贡献的人神格化,也就是赋予其神的特质及地位,而古中国有些皇帝则会“封神”,即赐给被封神者“神”的地位。这些皇帝以册封古代先贤为神的方式,除了肯定其于历史上的贡献,也可昭示自己贵为天子的统治权力。
神的形象
[编辑]自然神
[编辑]自然神(Natural God)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将不可驾驭的自然体、自然力演化为神,在拜物教初期,直接将自然体,如火、雷、水、太阳等直接加以人格化,认为它们本身是具有意志和具有生命,其后甚至对动物植物也加以神化,随著人们抽象能力增强,神灵独立于该自然物体的观念则逐渐萌生。
天神
[编辑]天神(Sky God)将社会现象或力量人格化,源于原始社会后期,是自然神的演化,随著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结构复杂化、阶级化,人不再是一个单单的个体,社会力量也被认为是不可理解及不可驾驭的力量,如战神、爱神、财神、地域守护神、行业神等。
社会神有多种分支,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与自己的先天身份(宗族)有关,可称为宗族神;第二类则与自己的后天身份(如行业)有关,在此类中最主要的是行业神。
社会神的分支
[编辑]- 宗族神,与自己的宗族有关,这些宗族神可能是极为古老的远祖。宗族神与家神信仰,即祭祀自己家族近代祖先的形式略有出入。
,又称家神信仰(family god),是一种对于家庭祖灵的崇拜形式,信者通常供奉本家的祖先或过世的家人,认为祂们已成为守护家庭幸福和乐的神灵,可护佑该家庭的安稳,确保自家成员平安顺遂。家神在这方面某程度上是部落神的类同,然而,家神也有将家族分宗及标立家族独特性的功用,不同部落神的是家神少有合并归流。此外,台湾地区有一种特别的祖先崇拜形式,称为唐山祖祭祀。此信仰形式源于清代沿海居民渡海至台湾开垦时,为拢络其他姓氏相同者,因而共同建立宗祠,奉祀在中国大陆拥有相同姓氏、但无血缘关系的先人,称为“唐山祖”。而中国来台移民之后代祭祀本家先祖,则称“开台祖”,与唐山祖概念相对。
- 部落神(tribal god)与部落起源或众部落起源有关。(参见条目:图腾)
- 民族神(national god)是数个较大部落的部落神的合并体,或几位同宗教的主神。民族的消灭也并非令该民族神消失,因为它有可能被其他民族吸收同化。
- 行业守护神(trade god)也可以算是社会神的一支,随社会分工而产生,多与神话或各行的首创者、有功者有关,如中国工匠奉祀的木工之神鲁班、酿酒人奉祀的酒神杜康;古希腊女巫奉祀的阿提米丝等。
拟人神
[编辑]拟人神(anthropomorphic God、personal god)的观念最早由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提出,人类按照自己形象与本性而设想一个神系,这并非泛指一切神灵,而是指由信仰者加以完全拟人化的神。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古埃及的宗教,是一种半拟人的过渡期,头部为动物,而身体是人的神不胜枚举,另外一种全拟人的神最见于古希腊及古罗马,如宙斯的神系中诸神皆有人的形象,也过著拟人的生活。
抽象神
[编辑]抽象神(abstract God)为无可见形象的神,可指犹太教及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禁止为神造像及跪拜偶像,又例如中国古代对“天”的观念相当抽象,近乎无人称及无位格。
神的本体
[编辑]无神论
[编辑]1982年,佛学家化普乐·罗睺罗(Ven. Walpola Rahula)提供重新阐述与解说,认为:“无论是上座部佛教还是大乘佛教,我们都不相信这个世界是凭著神和祂的旨意所创造和管治的。”
不可知论
[编辑]不可知论者认为神的存在是不可被认识或不可能彻底认识,遭到神学家批判,认为尽管信与不信皆没有足够的理由,然而思想上的怀疑还是代表行动上肯定宗教的虚假。
自然神论
[编辑]自然神论者宣称上帝创世后,即完成其使命,让宇宙自行发展,最早于16世纪的基督教索西尼派提出,盛于伏尔泰及卢梭时代,现已式微。
泛神论
[编辑]泛神论者认为神即自然界,神秘泛神论认为神包容自然界及人等一切,简而言之,人是神的一部份,而自然泛神论则认为自然界是神存在的一种方式,某些情况下与无神论通,哲学家史宾诺沙建立最完整的一元泛神论。
泛自然神论
[编辑]泛自然神论是将自然神论和泛神论合并起来的一种哲学观点。这个观点认为上帝在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之后,将自己化身成宇宙以及世界万物。
内在论
[编辑]内在论(immanence)者认为神不可离世而独自生存,与超在论相对,强调神对世界的内在性,强调神的清静无为,循环、业务(历史观),也强调神的神秘性和非人格性质(神性),见于佛教的宇宙秩序论、印度教泛神论、埃及希腊等的多神论、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论。
超在论
[编辑]超在论(transcendentalism)者认为神超越或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与内在论相比相对强调神对世界的外在性、超越性,强调神的积极性、是历史的终极指向(历史观),也强调神的理性和人格(神性),存在于犹太教唯一理论、伊斯兰教至上神论、祆教、诺斯底教派二元论等。
超泛神论
[编辑]超泛神论(panentheism)者综合超在论及内在论,认为神是存在的本身,而存在作为一切存在物之根基是超在的,而存在在存在物中表现自身是内在的,神既是超在也是内在,是现代基督教神学的一种倾向。
神的数量
[编辑]无神论宗教
[编辑]不相信存在创造或掌控一切的至高神,如佛教相信宇宙间存在各种鬼神,但否认存在掌控一切的至高神,认为一切鬼神皆受因果业力法则牵制;山达基、雷尔教派等新兴宗教则认为传统宗教所说的神其实是高等外星人。[来源请求]
多神教
[编辑]多神教始于原始社会后期,相信众多神灵之存在,如主行业、主地区,主自然,崇拜者可随己意在不同情况和需要下选择不同的神灵加以膜拜。多神教中,神灵者常有阶级之别,通常有一最高的主神,其他的各有本领又互有关系。
轮换主神教
[编辑]轮换主神教(kathenotheism)又称交替主神教,与多神教类同,然主神的位置尚未固定化,其主神随地区或时间改变。如印度教中梵天、毗湿奴、湿婆之间,又如希腊宙斯、雅典娜、阿波罗,部分华人民间信仰中的玉皇上帝也存在轮换观念。[4] [5]
单一主神教
[编辑]单一主神教有固定主神的多神教,是多神教走向一神教中的一种过渡形成。单一主神教非一定走向一神教,如日本神道教。
二元神教
[编辑]二元神教(dualistic Religion)相信存在两个互相对立的神,而只有善神才会被择为崇拜对象,包括祆教、诺斯底教、摩尼教等。
一神教
[编辑]一神教主要产生于游牧奴隶制社会(例:远古犹太人),最典型和著名的是亚伯拉罕诸教:即犹太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
一神教之中只有一个全能的唯一真神,或称“上帝”、“天父”、“圣父”、“真主”、“造物主”等,也常无具像,故通常反对偶像崇拜,其他万有的权柄都来自于祂,一神教不否定其他灵体,如天使、魔鬼等,但它们只是被造(上帝造出来的)而非创造者,故非“真神”,也非崇拜对象。对于唯一真神的崇敬,应与其他灵体有所分别,以免僭越。
在基督宗教教义上是把耶稣基督信奉为神,称耶稣道成肉身(道指的是上帝的圣言),由圣灵感孕玛丽亚而降世为人,是圣父耶和华之子,也是神,是同一位上帝的两种位格,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说。基督宗教的三位一体之说,在古代雅利安人的世界取得成功,但和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彻底的一位神论冲突。
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对于先知的尊敬,不同于对上帝的崇拜,即拒绝将人类中的先知神化,如犹太教的摩西不是神,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也不是神,只能说是神的使者、代言人。
各宗教的神
[编辑]儒教、道教、华人民间信仰
[编辑]最高级为天神,包括天上的所有神明,其中以天为最高神(又称帝、上帝、天帝、上天、皇天、老天爷),道教称为玉皇大帝;其下辖天界诸神有日神、月神、星辰之神、风伯雨师等。
其次为地祇,以后土皇地祇为首,统辖神州地祇、大社、国社、乡社等各类土地神,及山神、河神、动植物神,乃至灶神、地基主、门神、井神、行神等各类居于地面的大小神明。
其次为人鬼,指被神化的圣贤、伟人、英雄、宗教人物及祖先乃至各类亡灵等,有些和特定职业相关成为行业神。
按现代学术定义,天神、地祇均为自然崇拜,人鬼为祖先崇拜;
道教所信仰的神仙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神”和“仙”。 其中,“神”是神祗,即天神、地衹、物灵、地府神灵、人体之神、人鬼之神等;其中天神、地祗、阴府神灵、人体之神一类的“神”,是先天存在的真圣。[6]
上述儒教、道教神祇构成了华人民间信仰的主体崇拜对象。
佛教
[编辑]佛教把部份其他宗教(包括道教、印度教、神道教)中的神称为“鬼神”,可能是天人,如忉利天天主帝释天;也可能是饿鬼道的多财多福鬼,如夜叉、罗刹;也可能是畜生道有神通的鬼神,如龙王、迦楼罗等。即使是尊贵的天人,也会有寿尽之时,将要命终时会出现“天人五衰”,命终后再度进入轮回。
佛教断然否定其他宗教能控制自然的创造和宇宙的生灭的神明,佛教仅仅认为鬼神具神通、大福报,且寿命很长,但没有达到一些其他宗教所声称的地步,并认为只要是行十善之众生而不一定要成圣,都可能成为天人。崇拜鬼神在佛教界定上类似祖先崇拜,并认为部份其他宗教的神是高级天人(如印度教的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但并非成佛,仍然在三界轮回中。佛教的世界是有神灵存在的,但并不是造物主。
佛教所倡导的是教育所有众生以般若智慧的修行并发出离心,最终成佛,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解脱轮回之苦。这些鬼神也属于众生,是佛教要教化的对象,佛教认为在悉达多太子成为释迦牟尼佛以后,天地鬼神都尊奉他为最上的天人师、世尊,在佛教的弘扬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著神灵的护持,祂们被尊称为护法神。佛教供奉的对象有三种,一种是佛、菩萨、辟支佛这些已经出离轮回的圣人,以及他们的化身(如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第二种是护法神,对他们表达敬意和谢意;第三种就是阿罗汉和僧伽,这些圣人才是应该皈依的对象,而且应当做指导众生离苦得乐的心灵导师,而不是崇拜求保佑和功利的对象。
印度教
[编辑]印度教的前身是婆罗门教,是一类多神教信仰。其中有三大主神,湿婆、梵天、毗湿奴。
“梵天”又名“婆罗门”,是三大主神的第一神:是创造宇宙万有者。与犹太教相同,印度境内只有一座供俸梵天的圣殿。
神的特性
[编辑]多神教和神化
[编辑]有些多神教的信仰(如道教)中,神祇可以是英雄或圣贤在活著的时候或死后变成的,但却不一定以神祇之名称呼,例如称为仙。
在希腊神话中,神的性格和人相似。
一神教
[编辑]一神教认为只存在一个囊括一切的神,与“神”存在的还有各种等级的天使与魔鬼。
但这并非意味著绝对地否认供奉先贤,只是拒绝过分神化,通常称之为称为先知或圣人。
祖灵崇拜
[编辑]祖先崇拜中的“神”是祖先的灵魂,祖先崇拜的信仰者认为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仍然会影响到现世,并且对子孙的生存状态有影响的信仰[7]。
泛神论
[编辑]泛神论者认为“神”就存在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中,并没有另外的超自然的主宰或精神力量。这种观点流行于十六世纪至今,代表人物有布鲁诺、斯宾诺莎、爱因斯坦等。
政教合一
[编辑]政教合一是指把“政治”力量和“宗教”力量整合在一起。例如中国人将帝王称为天子,是天意的代言人,具有神性;西方过去也有君权神授的相似概念。现时伊朗和梵蒂冈是少数政教合一的国家。
无神论
[编辑]无神论者认为“神”这个说法是不存在的[8]。部分无神论者的另外的一个观点为:‘世界由物质组成,如果没有物质作为依靠,精神是没办法存在。’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祇 原意是土地神,后泛指各类神;不应写作祗 ,但因传抄错误、刊印错误等原因,后世也将二字混淆而写作“神祗”。 - ^ Max Weber. 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 [201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8).
- ^ Weber, Max. 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 Beacon Press. 1993: 1. ISBN 0-807-04205-6.
- ^ 关圣帝君曾接任第18代玉皇大帝?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339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开台尊王作天公?玉帝是谁各说各话 http://think.folklore.tw/posts/44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武当山道教协会. 道教神仙分类. 武当山道教协会. [2024-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6).
- ^ Leslie Spier. "Ancestor Worship" Grolier. Danbury, CT: 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 International Edition. 1987 [2013-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1).
- ^ 威廉·L·罗(William L. Rowe):《无神论》("Atheism"),《Routledge哲学百科全书》(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1998年:“无神论的立场是认为神不存在,即明确的不相信,而不是信仰缺失。”
外部链接
[编辑]- (英文) 萨姆·哈里斯刊登于华盛顿邮报的关于信仰的文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 宗教和伦理:无神论,BBC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 对于无神论人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