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普热梅希尔围城战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普热梅希尔围城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的一部分

1915年的普热梅希尔要塞
日期1914年9月16日−1915年3月22日
地点
结果 第一阶段:奥匈帝国胜利
第二阶段:俄罗斯帝国胜利
参战方
 奥匈帝国  俄罗斯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奥匈帝国 赫尔曼·库斯曼内克英语Hermann Kusmanek von Burgneustädten
奥匈帝国 阿尔帕德·陶马希德语Árpád Tamásy von Fogaras
奥匈帝国 斯维托札·博罗耶维奇
俄罗斯帝国 拉德科·德米特里耶夫英语Radko Dimitriev
俄罗斯帝国 安德烈·塞利凡诺夫英语Andrey Nikolayevich Selivanov
参战单位
奥匈帝国 普热梅希尔要塞守备队
奥匈帝国 第3军团英语3rd Army (Austria-Hungary)(增援)
俄罗斯帝国 第3军团英语3rd Army (Russian Empire)
俄罗斯帝国 第11军团英语11th Army (Russian Empire)(新编成)
兵力
138,000人:
93,000 正规军
45,000 强征民兵[1]
300,000人
伤亡与损失
137,000人
20,000人死亡
117,000人被俘(包含伤兵)[1]
115,000人(其中4万人在第一波攻击中伤亡)[2]

普热梅希尔围城战(Siege of Przemyśl)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上的一场战役[3],也是一次大战中历时最久的围城战,始于1914年9月16日,在10月11日时因奥匈帝国发动反攻而暂时解围,但俄军在11月9日卷土重来,直到1915年3月22日攻陷要塞。围城战一共持续了133天,但胜利的俄罗斯帝国也无法有效的巩固胜果。

普热梅希尔要塞示意图
普热梅希尔与周边的堡垒群。

战前态势

[编辑]

普热梅希尔(波兰语Przemyśl,德语:Premissel乌克兰语Peremyshl)是一座位于桑河畔的城市,也是奥匈帝国在加利西亚的重要据点,城周筑有多道防线及要塞。在8月底至9月初的加利西亚战役中,奥匈帝国先胜后败,不得不收缩防线,以避免俄军长驱直入,越过喀尔巴阡山并攻入匈牙利。尽管俄军在东普鲁士遭遇德军痛击,但在加利西亚不但挡下了奥匈军的进攻,甚至攻入奥匈帝国境内150公里,占领了半个加利西亚。

普热梅希尔要塞英语Przemyśl Fortress早在1854年便展开修建,进度随著奥匈帝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外交关系递嬗而有所增减,在一次大战爆发前夕,此处的驻军只有5个步兵营,加上炮兵及工兵若干。俄军在9月16日开始向要塞周边发动攻击,28日时已将要塞完全包围,若是这座要塞陷落,俄军将能突入喀尔巴阡山的隘口,或是向西威胁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业区。

奥匈帝国参谋总长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在撤退之际紧急下令加固普热梅希尔的防御工事,尽管新接掌奥匈军第3军团英语3rd Army (Austria-Hungary)斯维托札·博罗耶维奇步兵上将主张撤退以保存实力,但康拉德并不同意,仍要求从伦贝格一线撤下来的第3军团残部,连同堡垒守备队、紧急征集而来的壮丁,共计约12至15万人继续加强防御,由要塞指挥官赫尔曼·库斯曼内克英语Hermann Kusmanek von Burgneustädten中将、匈牙利第23师师长阿尔帕德·陶马希·冯·弗格拉什德语Árpád Tamásy von Fogaras中将主持。他们在俄军攻击前迅速开挖了长达50公里的壕沟、铺设总长1,000公里的铁丝网,构筑了7道强化防线。然而,奥匈帝国的守军士气低落,来自不同民族的军民间互不信任[4],各种军令甚至得用15种不同的语言发布,斯拉夫裔的官兵更有集体投降的潜在危险。

在俄军方面,执行包围行动的是俄军第3军团英语3rd Army (Russian Empire),原指挥官尼可莱·鲁茨基英语Nikolai Ruzsky步兵上将已升任西北方面军英语Northwestern Front (Russian Empire)总指挥,遗缺由原第8军军长拉德科·德米特里耶夫英语Radko Dimitriev中将接任,此人曾担任保加利亚陆军副总司令,战前驻节于俄国,战争爆发后随即加入俄军。此外,实际负责前线作战的指挥官则是相当资深的安德烈·塞利凡诺夫英语Andrey Nikolayevich Selivanov步兵上将。

战斗历程

[编辑]
以普热梅希尔围城战为主题的俄国海报,1915年。

第一阶段

[编辑]

第一波攻坚战在9月24日展开,德米特里耶夫不待增援的重型火炮与炮弹补给抵达,便下令发动攻击,以避免博罗耶维奇持续增援。在为期3天的攻势中,俄军付出了伤亡40,000人的代价,但要塞仍屹立不摇。此时,北方的德军在保罗·冯·兴登堡指挥下,由西里西亚向维斯瓦河一线发动攻击英语Battle of the Vistula River,意在夺取华沙,并减轻加利西亚奥匈军的压力;而博罗耶维奇的第3军团主力也结束休整,即将前来救援普热梅希尔的要塞守军。10月11日,德米特里耶夫下令解除包围,全体退回桑河东岸,以免遭到博罗耶维奇与要塞守军的夹击,围城战第一阶段以俄军无功而返告终。普热梅希尔城内在围城时已出现粮食短缺的危机,因此在暂时解围后,奥匈军便迁走了所有的居民,以缓解日益恶化的粮食问题。

第二阶段

[编辑]

1914年10月底,德军在维斯瓦河的攻势失利,被迫退回西里西亚;博罗耶维奇的奥匈第3军团也放弃了向桑河以东反攻的计画。俄军的第二波围城战于11月9日开始,由新编成的第11军团英语11th Army (Russian Empire)担任主攻,下辖有3个军及独立部队。第11军团的指挥官塞利凡诺夫一改德米特里耶夫的积极作风,转而采取传统的围困手段,并以持续的炮击削弱守军的抵抗意志。双方在1914年的冬季仍持续交火,但绝大多数的减员则来自冻伤与疾病;康拉德与博罗耶维奇曾多次试图解救守军,但皆功败垂成。1915年2月,博罗耶维奇的救援行动再次以失败收场,康拉德只得告知库斯曼内克,增援部队已经尽了全力,他们将不再继续尝试救援。

1915年3月13日,获得新一波炮兵支援的俄军再度发动强攻,成功突破了城市北面的防御,库斯曼内克紧急构筑了一道临时防线以阻滞俄军推进,同时开始销毁城内仅存的资源,以免遭到俄军掳获。19日,库斯曼内克的突围尝试失败;在别无选择下,堡垒守军于3月22日宣布投降,包括库斯曼内克、陶马希等9名将官、93位高阶参谋、2,500位军官及残馀的117,000名官兵全都放下了武器。[5][6]

在围城战中,一些居民的纪录幸运的保存了下来,一位名为约瑟夫·托曼(Josef Tomann)的医师被征召为军医,他在日记中指出:“医院不断招募十几岁的少女担任护士,宣称她们可以得到每月120克朗的薪资与免费食物,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绝大多数的少女沦为了军官甚至军医的禁脔,每天都有军官染上梅毒等性病,这些可怜的女孩们对穿著光鲜制服、皮靴与钮扣擦得油亮的猪猡们感到极为害怕......”;更多的纪录则显示了饥饿与疾病,尤其是霍乱的猖獗。一位家境小康的波兰妇女海莲娜·雅布隆斯卡(Helena Jablonska)于日记中写道:“躲在地下室的犹太妇人们紧张的清理她们的家园,在1915年3月18日,犹太人匆忙的拆下了他们的商店招牌,这样就没人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总是靠著压榨那些可怜的士兵致富,难怪都想逃跑!”。当俄国人在3月入城后,犹太人的命运只会更糟,她又写道:“哥萨克在犹太教堂前守株待兔,用鞭子抽打他们;在如此绝望的情况下,有些犹太人躲在地窖里,但哥萨克仍然会将他们搜出来......”。[7]

在两次围城期间,仍有不少邮件及明信片(大多是军用邮件)透过航空方式从城内送出,前后一共有27次。其中一班飞机遭到俄军逼迫降落,邮件没收后转送到圣彼得堡,通过审查后还是寄发了出去。热气球(有不少是无人气球)[8]信鸽也是可行的通讯方式。[9]

由普热梅希尔透过热气球送到维也纳的明信片,1915年。

结果与战后发展

[编辑]
纪念普热梅希尔围围城战的雕像,位于布达佩斯

普热梅希尔陷落后,俄军对喀尔巴阡山的进攻似乎已箭在弦上,但这种情况却没有发生;但对奥匈帝国而言,普热梅希尔原先预设的驻军最多是5万人,但在围城战中却投入了2.5倍的兵力,最终失去了超过11万官兵,可说是远超出预期的惨重损失。普热梅希尔并未被俄国控制太久,1915年5月,德国与奥匈帝国发动了戈尔利采-塔尔努夫攻势,重创了东线战场上的俄军,俄军被迫执行战略撤退,奥匈帝国也在1915年10月收复了普热梅希尔,直到战争结束都未再丢失。然而,奥匈帝国从未由1914至1915年间的溃败中恢复,除了在加利西亚,喀尔巴阡山的冬季作战也造成了80万人的伤亡(主要仍是冻伤与疾病,而非战斗),与伦贝格、普热梅希尔等地的损失合计已超过百万。[10]尽管俄军的损失相当,但俄国的兵员相对充足,奥匈帝国则无法恢复战力,他们在1915年起便须仰赖德国的协助,才能对抗俄军。[11]

对俄军而言,尽管夺下了普热梅希尔,但他们在对克拉科夫,以及进军喀尔巴阡山的企图皆以失败收场,徒留惨重的损失,在东线战场上也出现了停滞。德国方面绝不乐见奥匈帝国继续溃败,德军已在1914年12月占领了罗兹英语Battle of Łódź (1914),为西里西亚取得战略纵深后,注意力又再度转回西线。但康拉德·冯·赫岑多夫以退出战争作为要胁,迫使德国参谋总长法肯汉因让步,再从西线抽调兵力协助奥匈军反攻,便是1915年的戈尔利采-塔尔努夫攻势

参见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1.0 1.1 Przemysl leltára [account of Przemyśl]. Budapest, Hungary: Huszadik század. April 1915 [2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4) (匈牙利语). 
  2. ^ Przemyslt teljesen felszabadítottuk [Przemyśl has been fully liberated]. Budapest, Hungary: Huszadik század. October 1914 [2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9) (匈牙利语). 
  3. ^ A War in Words, p.69, Svetlana Palmer & Sarah Wallis, Simon & Schuster 2003
  4. ^ A War in Words, p.70, Svetlana Palmer & Sarah Wallis, Simon & Schuster 2003
  5. ^ Rothenburg, G. The Army of Francis Joseph. 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1976. p 185.
  6. ^ Rothenburg 1976,第185页.
  7. ^ A War in Words, p87-88
  8. ^ Kupiec-Weglinski, Jerry. The Siege Of Przemysl 1914–15. Airpost Journal (Mineola, NY: American Air Mail Society). December 2009, 80 (12): 494–509. ISSN 0739-0939. 
  9. ^ PIGEON POST FROM PRZEMYSL.; " We Are Doing Very Well," Says Message to Vienna, New York Times, 1914-11-29: 2 [201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10. ^ Tucker, Spencer. "World War I: A Student Encyclopedia". ABC-CLIO Publishing. 2005. Page 349.
  11. ^ A War in Words, p.93

参考资料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Written in Blood: The Battles for Fortress Przemysl in WWI by Graydon A. Tunstall, 2016,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