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日冕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冕仪观测太阳影像

日冕仪Coronagraph)是法国默东天文台天文学家贝尔纳·费迪南·李奥在1930年发明的一种观测装置,主要用来研究太阳日冕日珥的形态及光谱变化。

李奥的构想灵感源由于日全蚀:因为太阳本身太亮,一般情况下很难观测到相对较暗(与太阳相比约是一百万分之一亮度)的日冕部分;但在日全蚀发生时,月亮挡住了太阳圆盘大部份的面积,使得周围黯淡的日冕及色球层可以显现出来,此时可以进行观测。最初日冕仪的构想,是让档板起到日全食中月亮的作用,遮挡太阳光,以便观测太阳周围的日冕等区域。

但是实际上,要做一个日冕仪是非常困难的:天空会呈现蓝色的原因,是太阳光中蓝色的波段发生严重的瑞利散射,使得天空整片都变亮;相似的,如果挡掉中间的太阳光,射到别处的太阳光仍然会散射到望远镜里面,这样子就算把太阳盘面挡住了,望远镜还是一样亮,根本无法观测日冕。因此,为了提高日冕仪的效果,应在大气散射程度小的地方,例如高山或外太空(例如SOHO卫星)进行观测。

进阶应用

[编辑]

日冕仪早期主要用于观测太阳,但现在被广泛的运用在寻找系外行星上。只要把恒星的光遮掉,结合精良的仪器,就可以观测到恒星拥有的黯淡行星,便于发现更多的系外行星。这种“星际日冕仪”和太阳日冕仪虽然概念相似,但主要的设计截然不同:太阳视直径约有1900角秒,但是在太阳系附近的恒星典型的视直径却是0.0005-0.002角秒。如此小的角度使得在设计上必须与自适应光学搭配以达到较佳的角解析度。虽然以此方法观测到的系外行星以类木行星,尤其是热木星居多,但是目前(2010)NASA主持的TPF计画(类地行星发现者)在此方面的进展迅速,可以做到用小型望远镜直接观测系外行星(如HR 8799)。[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New method could image Earth-like planets. [2011-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