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JuneAugust/List of destroyers of China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驱逐舰列表收录自19世纪清朝筹建新式海军后,所有由大中华区政权订购、接收、购买、计划、建造或者服役的驱逐舰。这其中包括曾在清朝政府治下新式海军中华民国政府领导的中华民国海军以及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旗下计划、订购、入列、服役的舰只。

这一类舰只最早起于晚清政府甲午战争失败后试图重建海军时,从国外订购的一批舰只。其中部分在建造完工后驶回母国,另有部分直至清政府覆灭时依旧在建造中。民国成立后除了继承了一批清朝新军水师的舰只外,尚有一批仍在建造国建造中的舰只。这批舰只由于民国肇始、财政困顿,仅有部分被付清欠款并成功驶回母国,剩余部分舰只则被建造国海军获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部分日本赔偿舰只被编入民国政府海军,这其中就有一批曾经活跃于太平洋战争日军驱逐舰。此外,英国海军也将一艘亨特级驱逐舰租借给了民国海军。第二次国共内战后,民国政府退至台湾,开启了民国政府台湾时期,与北京的人民政府相对。之后,民国政府陆续从美国分批购入了数艘驱逐舰以充实民国海军。其于2005至2006年购入的基德级(民国海军称之为基隆级)是为旗下最新锐的驱逐舰只。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成立初期拥有数艘从民国海军哗变过去的舰艇,但其中并没有驱逐舰。直至20世纪50年代,人民海军才从苏联手中购得了一批二战时期建造的驱逐舰。此后,人民海军开始仿造、自建及引进驱逐舰,逐渐发展出导弹驱逐舰以及带有相控阵雷达的防空驱逐舰。2000至2004年引进的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为其最后引进的外购驱逐舰。2017年开始陆续下水的055型为其旗下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

概况

[编辑]
建造者 舰只的建造者名称
主炮 主炮数量和类型
鱼雷发射管
排水量 作战时舰只满载排水量[a]
推进器 传动轴的数量,推进系统的类型、可提供的最高航速和功率
成本 购买或者建造舰艇的费用
服役 舰只开建和结束建造的日期以及其最终结局
龙骨敷设 开始安放龙骨、开始舰体建造的日期
下水日期 舰只下水的日期
交付日期 舰只交付使用或正式入役的日期
服役部队
结局 舰只最终结局(例如沉没、拆解)

依照不同的文献和书籍的记载,同一舰只的分类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时期,同一舰只的用途分类也有所变化。其中大同级在清末建成时被归为鱼雷炮舰[2],但是到了民国时期经过改造后改称为轻巡洋舰[3]。在驱逐舰普及之前的19世纪末,以鱼雷为作战武器而广为人知的小型高速舰种被称为鱼雷炮艇,后来则被归类为驱逐舰[4]。而055型在人民海军宣传定义中为“大型导弹驱逐舰”[5],但在美国的报告中则被称为“巡洋舰”[6]

历史

[编辑]

1876年,以鱼雷为主要作战武装的舰只——鱼雷艇“闪电”号诞生在英国[7]。这种舰艇后来逐渐发展为具有高航速、长续航能力的主力舰艇,并按照排水量差异分为鱼雷炮舰鱼雷巡洋舰[8]。后者泛指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舰只,这其中就包含有福建船政自行建造的“广乙”号“广丙”号以及“广丁”号[9]。这一类以鱼雷为武装的舰艇对舰队巨大的威胁使得各国开始发展可以克制鱼雷艇的鱼雷猎舰来应对[9][10]。最终于1892年,英国的亚罗船厂建造出了被称为驱逐舰的新式军舰[11]。这一新型舰种以放大版的鱼雷艇船身配以更强的火力和动力系统来压制鱼雷艇的航速和火力[11]。这一设计之后为各国纷纷效仿[12]。而这一时期,正是经历甲午战争近乎全灭的惨败后,中国清朝政府试图重建海军[12]。为了改变以往大量装备鱼雷艇的作风,清政府开始将驱逐舰作为海军重建时的主力装备[12]。这一时期清政府引进了一系列驱逐舰,这其中包含了当时世界上各种主流的驱逐舰设计式样[12]

最初在1880年代后期,中国将“鱼雷猎舰”翻译为“猎船”;将鱼雷炮艇译作“猎船”或者“小快船”[13]。而后“鱼雷艇驱逐舰”出现后依然被称作“猎船”或者“灭鱼雷艇”[13]。但是同期的日本却将其翻译为“水雷艇驱击舰”,之后改称为“水雷艇驱逐舰”或者“驱逐舰”[13]。“驱逐舰”这一个词直到民国初年才传入并被逐渐接受[13]

武昌起义爆发后,部分新式海军舰艇在第一时间就哗变至民国政府成立的海军麾下[14]。这其中就包含几艘驱逐舰,以及几艘向国外订购还欠有款项的半成舰只[15]。最终,民国政府在补齐欠款后领回了部分舰只,剩余则被各承建国海军接收。在这期间,民国政府也曾通过贷款的形式新订购一批新型驱逐舰,但都随着各种原因而最终破灭。

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在对日战后赔偿事务中,分到了一部分日军舰只。这其中包含了几艘曾在太平洋战争中活跃的驱逐舰。差不多同一时间,美英两国基于战后对华政策的考量,将旗下部分舰只转让给了民国政府。这些舰艇构成了民国海军在战争中损失殆尽后重建的基础。

第二次国共内战后,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同时也将旗下海军舰只也随之迁台。在之后的岁月里,民国台湾政府从美国手中购入了数批退役二战舰艇以扩充海军实力,其中包括一批驱逐舰。最新的驱逐舰型号为21世纪初引进的原美国海军基德级——引进后更名为基隆级。而人民政府旗下海军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了一批苏联海军退役驱逐舰。此后以这批舰只为基础开始了仿制和自研之路,逐步发展出导弹驱逐舰、防空驱逐舰等。

新军

[编辑]

自1862年新军[16]

甲午战争后,新式海军几乎全军覆灭。为了重建海军,晚清政府改变以往大量装备鱼雷艇的思路,将驱逐舰作为鱼雷舰队的主要舰只[12]。这一时期,中国海军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主流的驱逐舰设计型号,其中包括标准英式驱逐舰的海龙级,英式改良版的“龙湍”号、“鲸波”号,也包括了德式设计的长风级[12]

辛亥革命后,新式海军中幸存下来的驱逐舰均被新成立的民国海军接收。而还未建造完成的舰只则因民国政府肇建时财政资源紧张而被迫搁置欠款支付,由承建国海军各自接收。

海龙级

[编辑]
1899年在海军年鉴中出现的海龙级。

海龙级是标准的英式驱逐舰设计[12]。这批军舰也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第一批外购舰只[17]。由清政府总理衙门主持,德国希肖船厂英语Schichau-Werke[b]承建[19]。1898年竣工后于翌年4月7、8日分别由两批德国船员驾驶送往中国,在同年6月9日抵达天津并完成交接工作[17]

这种舰只属于驱逐舰中较为早期的型号,其背景为放大版的鱼雷艇,并以其较高的航速以鱼雷追击敌方大中型舰只[20]。因其造价较为低廉攻击力却十分强大,而成为清朝政府在有限经费下确保自身海防需要的理想选择[20]。同时,该级舰只也是德国首次自行建造的驱逐舰型[21]

在1900年爆发的庚子事变中,八国联军于6月17日以大沽口炮台可能被义和团占领为由,而进攻大沽口炮台[17][22]。交战中,英国海军“声望”号英语HMS Fame (1896)[c]“牙鳕鱼”号英语HMS Whiting (1896)[d]沿着白河进入,在天津机器局附近发现了停泊中的本级四艘舰[17][25]。此时的四舰被两两相对系留在一起,没有防备[25]。仅稍作抵抗后,四舰的乘员就退避到岸上,留部分底舱舰员被登舰的英军俘获[26]。战斗中仅“海华”号管带饶鸣衢阵亡,随后该四舰悉数被俘[17][26]。被俘后,这四艘战舰作为战利舰分别被四家瓜分[26]。四家接手后,为纪念攻占大沽的功绩,以各自国家语言中对“大沽”的叫法分别给自己的战利舰命名[26]。被编入英国海军中国舰队的“海龙”号于1916年10月26日在香港被出售[17]。“海青”号被编入德军后仍旧驻扎在青岛,1914年9月28日在退役后被凿沉在青岛港口以阻止日军进攻[17]。被俄军接手后的“海华”号最初也被以大沽命名,后来更名为“博罗哥夫上尉”号并配属在当时被俄军占据的旅顺[27]日俄战争中,“海华”号被击伤并在撤退时搁浅,最终断为两截沉没[27]。“海犀”号被法军收编后驻扎西贡,1911年触礁后被报废拆解[27]

舰名
(英文名)
建造者 主炮 鱼雷发射管 排水量 推进器 成本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结局
“海龙”号
Hai Lung
 德国希肖船厂[28] 6门47毫米(2英寸)哈乞开司机关炮[29] 2具18英寸(457毫米)鱼雷发射管[30] 305公噸(300長噸)[28] 2具螺旋桨,4座燃煤锅炉驱动2座复合蒸汽机[31],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6,000匹指示馬力(4,500千瓦特)[28] 总计3689356马克[32] 1897年[33] 1898年[33] 1899年6月9日[34] 1900年6月17日被英国俘获,改名为“TaKu”,1916年10月26日在香港报废出售[26]
“海青”号德语SMS Taku
Hai Ching
1900年6月17日被英国俘获后分给德国,改名为“TaKu”,1914年6月13日在德军中被除役[26],同年9月28日在青岛自沉[27]
“海华”号俄语Лейтенант Бураков (миноносец)
Hai Hua
1900年6月17日被英国俘获后分给俄国,最初更名为“TaKu”,后更名为“博罗哥夫上尉”号,1904年7月23日的日俄海战中被击中,同年7月26日断裂后沉没[27]
“海犀”号
Hai Hse
1900年6月17日被英国俘获后分给法国,易名为“Tak-ou”,1911年2月22日在中国近海触礁,同年9月30日报废解体[27][35]

建威级

[编辑]

1896年,福建船政在身为船政大臣的裕禄的带领下参照法国“迪波威尔”号鱼雷炮舰法语D'Iberville (aviso colonial)[36]仿建了两艘鱼雷炮舰,分别命名为“建威”号和“建安”号[36]。两舰原本计划交付给北洋舰队,但最终在多方调拨下转由南洋舰队获得[36]。辛亥革命时,两舰也参加了起义军,并在民国建立后划归第二舰队[36][37]。1930年前后,两舰分别入坞改建,之后更改名为“自强”号和“大同”号[36]抗战开始后,两舰因性能老化而被自沉于江阴附近封堵航道[36]

舰名 建造者 主炮 鱼雷发射管 排水量 推进器 成本 服役
开建日期 下水日期 交付日期 结局
“建威”号
(“自强”号)[36]
 大清福州船政[38][39] 1门100毫米(4英寸)士奈德炮[38][40] 2具14英寸(356毫米)鱼雷发射管[38] 830公噸(817長噸)[38][e] 2具螺旋桨,4座水管锅炉,2台法国地中海船厂造四胀蒸汽机,23節(43公里每小時;26英里每小時)[f],7,000匹指示馬力(5,200千瓦特)[38][g] 63.7万两[39][43] 1898年4月7日[38][40][45] 1899年1月29日[38][43][40] 1902年12月[40][45][h] 辛亥革命后更名为“自强”号,1937年自沉于江阴江面[36][40]
“建安”号
“大同”号[36]
63.7万两[39][43] 1899年2月21日[40][45][i] 1900年3月3日[38][43][45] 1902年12月[45][j] 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大同”号,1937年自沉于江阴江面[36]

独级舰

[编辑]

“飞霆”号、“飞鹰”号被记载为鱼雷炮舰[46][47]。“飞霆”号原本是英国的伟德造船厂英语J. Samuel White[48]在争取英国海军订单中落选的概念型舰只“海蛇”号[48]。该舰长63.67米,吃水2.44米,由两座车用锅炉驱动两台贝利斯公司制造的三胀式蒸汽机输出3000马力的动力,最大航速可达20节[46]。因招标落选而长期闲置的“海蛇”号在1894年3月31日由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船厂购进并加以改造[48]。经过三个多月的工程作业,该舰于7月底被改造为鱼雷炮舰[48][49]。7月初,因中日在朝鲜附近海面的紧张态势,李鸿章委托时任驻英公使龚照瑗在英国寻求购买新舰[50]。8月10日时,龚照瑗告知李鸿章已以5.25万英镑的价格买下此舰[51]。然而就在同一个月内,英方以在中日关系中保持中立为由禁止该舰驶回中国[52]。直到中日马关条约签署后的1895年6月,“飞霆”号才启程驶往中国[53]。最后,“飞霆”号于9月下旬抵达天津大沽,并停泊在天津机器局西局的船坞内进行保养[54][55]

在1900年的义和拳运动中,“飞霆”号被占领机器局的俄军俘获,并拆卸其零件以维修俄军战舰[55]。直到1902年底才被中方收回,但直到清廷覆灭,“飞霆”号都没能完成修复[56]。辛亥革命中,推测“飞霆”号也在第一时间倒向了革命军[57]。1913年,该舰被出售给福建地方,成为盐务缉私船“公霆”号[58]。最终于1914年从香港大修改造结束返回后,在厦门驶往福州的龟山附近海域触礁沉没[58]

在订购“飞霆”号不久,“飞鹰”

舰名 建造者 主炮 鱼雷发射管 排水量 推进器 成本 服役
开建日期 下水日期 交付日期 结局
“飞霆”号  英国伟德造船厂、埃尔斯维克造船厂[46] 2门4.7英寸(119毫米)阿姆斯特朗炮[46] 3具14英寸(356毫米)鱼雷发射管[46] 349公噸(343長噸)[46][k] 2具螺旋桨,2座汽车式锅炉,2台梅斯贝利斯造三胀蒸汽机,20節(37公里每小時;23英里每小時),3,000匹指示馬力(2,200千瓦特)[46] 52500英镑[51] 1887年[46] 1887年[61] 1895年9月31日[48] 1914年在龟山附近触礁沉没[48]
“飞鹰”号  德国伏尔铿造船厂[47] 2门105毫米(4英寸)克虏伯炮[47] 3具14英寸(356毫米)鱼雷发射管[47] 850公噸(837長噸)[47] 2具螺旋桨,8座亚罗水管锅炉,2台立式蒸汽机,22節(41公里每小時;25英里每小時),5,500匹指示馬力(4,100千瓦特)[47] 200万两白银[62] —— 1895年8月17日[47][l] 1895年9月21日[62] 1932年7月6日被民国政府飞机炸沉于海口[64]

中华民国海军

[编辑]

辛亥革命末期,中华民国海军成立时[65]。1913年3月21日,时任民国政府海军总长刘冠雄呈交袁世凯的《海军第一次制舰计划案》中,首次提出了要购买22艘900吨级鱼雷猎舰以及50艘400吨级小型驱逐舰[66]。由于整个方案耗资巨大,虽然经国务院公议通过,但实际并未有进一步的拨款安排[67]。但财政部海军部实际在私下达成了协议,开始启动真正意义上的购舰活动[68]。这一系列向海外购买军舰的活动,就是最终没有成型的士他俾劳勉图制鱼雷猎舰以及伏尔铿制鱼雷猎舰[69]

在1934年的国防计划中,就有一个为期五年的造舰计划,其中包含16艘驱逐舰[70]林仙級輕巡洋艦英语Arethusa-class cruiser (1934)英國狩獵(Hunt)級護航驅逐艦英语Hunt-class destroyer

抗日战争结束前,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并通知国民政府其将赠送一批军舰[71]。这批舰艇被用于回复在战争中被毁灭殆尽的中国海军舰艇部队[71]。为此,国民政府在1944年底选派出部分青年前往美国的海军训练营学习,并最终于1946年初在林遵带领下带回一批美国赠予的舰只[71]。第一批8艘舰只中就有后来更名为“太康”号和“太平”号的1450吨级护航驱逐舰[72]。战后,英美两国站在对华态度的立场上,分别对民国政府提供了一部分海军装备援助[72]。英国赠送的13艘各类舰艇中,就包括两艘护航驱逐舰[72][73]。其中,“伏波”号(原名“皮图尼亚”号)于1947年3月在福建龟屿与轮船相撞沉没[74]

日本投降时,其留存的部分舰艇被拆除武装后分成四份,由中、美、英、苏四国分配[75]。最终经过四轮抽签后,中方分得34艘各类舰只,吨位总计3.6万吨[76][77]。这些舰只从1947年7月至10月分四批陆续抵达中国港口,其中就包含8艘驱逐舰[78]。由于部分舰只在接收时状态不佳,或者接收后保养不力以至不堪使用,最终民国海军仅启用了其中的28艘[76]。这些舰只中最终再次进入海军服役并寿终正寝,且历经大日本帝国海军时代、民国海军大陆时期以及台湾时期的有18艘[79]。其余,有4艘被中国共产党指挥的人民海军俘获接收,3艘因搁浅或者触礁而报废,其中就有原名“杉”号的“惠阳”号驱逐舰[80]。另有3艘驱逐舰在被民国海军接收后虽有命名,但并未实际启用服役,分别是改名为“汾阳”号的原“宵月”号日语宵月,更名为“华阳”号的原“茑”号以及重命名为“沈阳”号的原“波风”号[80]

20世纪70年代前后,民国海军陆续从美国海军手中接收已经退役的军舰,用来取代此前已经陈旧的日美舰只[81]。这其中有27艘驱逐舰,在民国海军中舷号分布在901至930之间[81]。因舷号916的“朝阳”号在从美国拖曳回台湾的途中因搁浅而报废,实际服役的驱逐舰有26艘[81]。这些驱逐舰都被以“阳”字结尾的县市地名命名,因此也被统称为“阳”字号驱逐舰[81]。这些阳字号驱逐舰实际分别是原属美军的4艘“弗莱彻”级[82][83]“艾伦·萨姆纳”级[82]以及“基林”级[82][81]

世纪之交时,中华民国海军又通过“光华七号”采购案向美国采购了4艘已经退役的基德级驱逐舰[84]

瑞记驱逐舰

[编辑]

1913年春,由德国政府居于幕后支持的德商瑞记洋行向正在寻求贷款购买军舰的民国北京政府表示可以提供借款[85]。此后民国政府财政部与瑞记洋行达成借款协议,拟分别以200万和120万英镑借款两笔,条件是中方必须通过瑞记洋行购买军舰[86]。其中200万英镑的贷款中的部分被用于购买12艘驱逐舰,120万英镑贷款中的部分被用于购买6艘鱼雷炮舰[86]。这12艘驱逐舰计划被用于部署到沿海各港口,以补足当时中国海岸线上缺乏新式军舰防守的缺口[87]

由于此时的民国政府海军部正在为了两艘清廷时期订购的驱逐舰尾款问题与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造船厂交涉中,因此对即将完工的“鲸波”、“龙湍”两舰印象深刻[87]。因此在购舰合同中明确瑞记洋行12艘驱逐舰均由奥匈帝国士他俾劳勉图船厂,也就是“龙湍”号的建造厂进行建造[87]。此外,海军部还明文要求这12艘驱逐舰的设计方案应采用“龙湍”号的方案[87]。然而在细节上,这12艘舰只的参数与“龙湍”号有不少区别,前者的排水量更高,舰身长度更短,武装配置更强,可以视作是后者的调整型[88]。除了舰只本身和舰载武器装备外,合同中还包含了每艘战舰配备的弹药等,每艘合计造价66150英镑,12艘总计接近80万英镑[89]。最终双方于1913年4月10日正式签订了合同[87]。然而到了8月,因合同变更,这批舰只最终未能开建[90]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炮 鱼雷发射管 排水量 推进器 成本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计划)
结局
(未定名舰1号)  奥匈帝国士他俾劳勉图船厂[87] 1门76毫米(3英寸)速射炮[89] 2具18英寸(457毫米)[89] 400公噸(394長噸)[87] 2具螺旋桨,4座亚罗水管锅炉驱动2座三涨蒸汽机,28節(52公里每小時;32英里每小時)[m],6,000匹指示馬力(4,500千瓦特)[92] 66150英镑[89] 合同未执行[93] (1914年)[89][91] 1913年8月26日因合同变更而取消,改为订购3艘穹甲巡洋舰[90]
(未定名舰2号) 66150英镑[89]
(未定名舰3号) 66150英镑[89] (1915年)[89][91]
(未定名舰4号) 66150英镑[89]
(未定名舰5号) 66150英镑[89]
(未定名舰6号) 66150英镑[89]
(未定名舰7号) 66150英镑[89]
(未定名舰8号) 66150英镑[89] (1916年)[89][91]
(未定名舰9号) 66150英镑[89]
(未定名舰10号) 66150英镑[89]
(未定名舰11号) 66150英镑[89]
(未定名舰12号) 66150英镑[89]

伏尔铿驱逐舰

[编辑]

作为瑞记洋行的贷款条件的一部分,120万英镑款项中的部分款项原计划用于购买6艘鱼雷炮舰[86]。然而,最终海军部还是指定将其用于购买驱逐舰[94]。1913年4月10日由时任北京政府海军总长刘冠雄在北京与北京瑞记洋行代表签订了120万英镑的造舰合同[91]。依照瑞记洋行要求所购舰只必须指定于德国和奥匈帝国两国的造船厂,因此这一计划所列全部6艘驱逐舰均由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设计并建造[87][94]。不同于向奥匈帝国订购的12艘,这6艘的设计方案并没有在合同中详细指定,而是被要求以最新样式进行[94]

这6艘的购舰合同同样包含有舰载武装以及配备的弹药,合计每艘造价达奥匈帝国造舰报价的一倍,6艘总价约87万英镑[95]。合同同时还规定了伏尔铿厂在中方首款付清后的18个月内交付首舰,并在之后以每两个月交付1艘的进度完成建造交付[95]

然而随着1913年4月26日北洋政府与五国银行签订了《中华政府善后借款合同》,英国政府以同样参与合同签订的德国在伏尔铿建造计划中独享了利益而向其施压,最终使得伏尔铿驱逐舰计划迫取消[96]。而在建的船体可能就是后来德国驱逐舰V25到V30号[97]

舰名 建造者 主炮
(设计)
鱼雷发射管 排水量 推进器
(设计)
成本 服役
开建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计划)
结局
V25(推测)  德国伏尔锵造船厂[94] 2门105毫米(4英寸)速射炮[95] 2具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管[95] 985公噸(969長噸)[98][99] 2具螺旋桨,3座燃油锅炉驱动2座伏尔铿透平蒸汽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n],24,500匹指示馬力(18,300千瓦特)[99][o] 145057英镑[95] 1913年到1914年[99] 在英国政府干涉下合同被取消,原本建造中的舰只交付德国海军[100][101]
V26(推测) 145057英镑[95]
V27(推测) 145057英镑[95]
V28(推测) 145057英镑[95]
V29(推测) 145057英镑[95]
V30(推测) 145057英镑[95]

长风级(建康级)

[编辑]
史料中的“伏波”号。

长风级是典型的德式长艏楼设计驱逐舰[12]。这三艘舰只最初是清政府在北洋水师覆灭后为重建海军而由时任海军大臣载洵和海军提督萨镇冰在访问欧洲各国时,在德国订购的[18]。1909年10月,交易双方签下订单[18]。因最早下水的是“豫章”号,因此这三艘也被称为豫章级[102]。因造价仅为北洋水师“定远”号的百分之一,这三艘舰对于当时的清政府而言性价比颇高[20]。然而三舰在完工时,清廷已经覆灭[103]。承继大统的民国政府以开具高额贴息国库券的方式将本级舰的订单保留。并在1912年11月7日将三舰编入海军[104]

护国战争后,三舰都被加装了德律風根无线电设备,因此被用作侦察通信[105]。“豫章”号和“同安”号在程璧光的号召下南下护法,并曾参加对广东军阀龙济光部的作战行动[105]。之后更牵涉进护法军政府于地方军阀的冲突中[106]。首舰“豫章”号因故在北归途中被中央海军拦截捕获,此后再无大事迹,1932年因大雾触礁而沉没[107]。“同安”号在抗日战争初期在青岛自沉后被日军打捞起,改名为“同春”号交给汪兆铭政府海军[108]。1944年该舰起义并加入八路军,之后下落不明[108]。“建康”号在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间参加了上海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109]。1937年被日军击沉,后被打捞起移交汪兆铭政府海军并更名为“海绥”,1945年后移交至中国人民海军,1947年7月退役后转为水警[110]

新军时期舰名
(民国时期舰名)
建造者 主炮 鱼雷发射管 排水量 推进器 成本[p]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结局
“长风”号
(“豫章”号)
 德国希肖船厂[111] 2门75毫米(3英寸)舰炮[111] 2具18英寸(457毫米)[20] 390公噸(384長噸)[111] 2具螺旋桨,4座水管锅炉驱动2座三缸双涨蒸汽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6,500匹指示馬力(4,800千瓦特)[111] 24.4717万两银(57965英镑)[112] 1910年[113] 1911年2月23日[103][q] 1912年11月7日[104] 1932年1月21日在南通天生港外青天礁触礁沉没[115]
“伏波”号
(“建康”号)
26.5839万两银(62965英镑)[112] 1911年[113] 1912年7月5日[103] 1945年后移交至中国人民海军,1947年7月退役后转为水警[110]
“飞云”号
(“同安”号)
24.4717万两银(57965英镑)[112] 1911年[113] 1937年12月18日自沉于青岛小港港口,后被日军打捞起更名为“同春”移交给汪兆铭政府海军,1944年11月5日“同春”舰起义加入八路军,其后下落不明[108]

独级舰

[编辑]

1909年载洵萨镇冰等人率团访问欧洲时,分别向意大利和奥匈帝国订购了一艘驱逐舰[116][117]。“鲸波”号是意大利士兵级驱逐舰英语Soldato-class destroyer[r]的改进型,“龙湍”号为奥匈帝国骠骑兵级驱逐舰的改进型,两者皆是英国30节型驱逐舰英语B-class destroyer (1913)的仿型[116][117],是英式驱逐舰设计的改良型[12]。两舰在建造完成时,作为原订购方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而新成立的民国政府因各种原因无法偿付剩余的造舰款项,因此两舰最终都被建造地国海军接收[116][117]

舰名 建造者 主炮 鱼雷发射管 排水量 推进器 成本 服役
开建日期 下水日期 交付日期 结局
“鲸波”号  意大利安些度造船厂[116] 4门75毫米(3英寸)舰炮[116] 3具450毫米(18英寸)[118] 414公噸(407長噸)[116] 2具螺旋桨,3座桑尼科洛夫特锅炉,2台三胀蒸汽机,28.5節(52.8公里每小時;32.8英里每小時),6,000匹指示馬力(4,500千瓦特)[116] 64500英镑[116] 1909年[116][119] 1912年[116] 1913年5月31日被意大利海军接收[116] 因民国政府无力偿付欠款,被意大利海军接收,更名为“艾斯伽罗”号(Ascaro[s],1930年5月31日报废[116]
“龙湍”号  奥匈帝国士他俾劳勉图船厂[117] 2门76毫米(3英寸)阿姆斯特朗炮[117] 2具450毫米(18英寸)[87] 389.4公噸(383長噸)[117] 2具螺旋桨,4座亚罗水管锅炉,2台三胀蒸汽机,30節(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6,000匹指示馬力(4,500千瓦特)[117] 63000英镑[117] 1909年[117][119] 1912年[117] 1914年被奥匈帝国海军接收[117] 因民国政府无力偿付欠款,被奥匈帝国海军接收,更名为“华兰士单亚”号(Warasdiner[t],一战结束后被意大利海军获得,1921年被拆解[117]

阳炎型

[编辑]
已经更名为“丹阳”号的原日本海军“雪风”号驱逐舰,舷号也变更为12,摄于1953年访问菲律宾时。[121]

作为丸三计划中预定建造的18艘“阳炎”级驱逐舰中的第8艘,“雪风”号于1937年8月2日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开工[122]。三年后的1月20日,“雪风”号竣工并配属到吴镇守府,与同级的“天津风”号“时津风”号以及“初风”号合编成为第16驱逐队[123]。在之后的三年多战斗中,“雪风”号参加了几乎所有大型作战,但舰体本身未有重大损伤,全舰阵亡人数也不超过10人[122]

[124]

1945年战争结束时,“雪风”号成为日本海军在开战时82艘主力战舰中唯一遗存的一艘[122]。1947年,作为日本战败后给中华民国的第一艘赔偿舰,“雪风”号于7月离开佐世保基地前往上海[125]。7月6日,中日双方完成交接工作,“雪风”号更名为“接1”号并成为民国海军一员[125]。然而,忙于内战的民国政府并没有时间将以在1945年就拆除武装的“接一”号重新武装[125]。直到1948年5月1日,该舰被重新命名为“丹阳”号,舷号编为DD-12,正式成为中华民国海军旗舰[125]

1948年国民政府在内战中节节失利,为了避免在没有武装的情况下被俘,“丹阳”号被拖到澎湖马公停泊。1949年8月,“丹阳”号遭台风袭击而搁浅,直到隔年8月才脱困。之后的丹阳号在基隆左营等地维修重整,但最后也只是装备了一门89式双联127毫米高射炮,最高航速也因动力系统缺乏保养而只能达到27.5节[125]。1956年,消耗完遗存的日式弹药后,“丹阳”号将舰上的日式武器全部拆除,换成美式武器,并参加了1958年9月2日的金门炮战[126]。此后,“丹阳”号还先后参加了1959年8月3日、1964年5月1日的对人民海军战事[127]

经过多年的运作后,老旧不堪的“丹阳”号最终于1965年12月停航并降旗[127]。之后于隔年11月16日退役成为港口训练舰[127]。虽然日本国内“雪风”号的老舰员努力使这艘退役舰返回日本,但最终遭到民国政府拒绝并将其解体[127]。该舰的舰钟和两只车叶目前都放置于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中,舵轮和被于1971年12月8日赠送给日本政府,分别收藏于江田岛海上自卫队术科学校教育参考馆以及校中庭院内[127]

舰名
(日本海军时期舰名)
建造者 主炮 装甲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接收日期
(民国海军)
结局
“丹阳”号
“雪风”号[79]
 日本佐世保海军工厂[128] 1门双联装127毫米(5英寸)舰炮[125] 10毫米(0.4英寸)[129] 2,000公噸(1,968長噸)[130][u] 2具螺旋桨,3座吕式重油水管锅炉驱动2座舰本式减速齿轮蒸汽轮机,27.5節(50.9公里每小時;31.6英里每小時)[v],52,000匹指示馬力(39,000千瓦特)[132] 1937年8月2日[129][w] 1939年3月24日[133] 1947年7月6日[128] 1966年11月16日退役后于1971年12月8日解体[134][135]

橘型

[编辑]

因战事扩大,为了将松型驱逐舰建造工期从原本的6个月压缩到3个月,定型名为“改丁型”的橘型驱逐舰采用了大量简化建造模式[136]。也因此,本级舰的用料较为低劣,工程中也多有偷工减料之处[137]。其中“初梅”号最初于1945年被列入造舰计划,由舞鹤造船厂承建[138]。该舰最终于1945年6月18日建成服役,因战争结束而最终于同年10月5日被从日本海军中除籍[138]。之后在1947年作为赔偿舰只交给中华民国政府[138]。同年7月6日,该舰抵达上海并临时命名为“接3”号,之后更名为“信阳”号[138][139]。1948年3月,该舰重新武装后参加了同中国共产党军队之间的战斗[140][141]。六年后,该舰使用其姊妹舰“华阳”号上拆卸下来的部件进行改装,并将武装改为美式武器[140][141]。 从1956年到1957年,该舰被编入南巡支队在金门岛附近的小规模冲突中巡逻,并经常与大陆方面军舰交战[140]。金门炮战期间,该舰参与台湾海峡巡逻任务[140]。1961年12月1日,“信阳”号被除籍,之后报废[141][142]

“茑”号则是在1944年就被列入了造舰计划,由横须贺造船厂负责建造并最终于1945年2月8日完工[143]。和“初梅”号一样,“茑”号于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10月5日从日本海军中除籍,两年后被赔偿给民国海军[143]。同年7月31日,“茑”号被民国海军接收后改编为“接9”号,之后更名为“华阳”号[143]。1949年5月,“华阳”号离开上海转驻马公[144]。第二年,本舰退役并拆解,部分零件被用于维修姊妹舰“信阳”号[144]

舰名
(日本海军时期舰名)
建造者 主炮 鱼雷发射管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接收日期
(民国海军)
服役部队 结局
“信阳”号
“初梅”号日语初梅 (駆逐艦)[138][145]
 日本舞鹤造船所[138] 1门双联装127毫米(5英寸)舰炮[136] 1座610毫米(24英寸)四联装鱼雷发射器[136] 1,580公噸(1,555長噸)[131] 2具螺旋桨,2座吕式重油水管锅炉驱动2台舰本式减速齿轮蒸汽轮机,27.3節(50.6公里每小時;31.4英里每小時)19,000匹指示馬力(14,000千瓦特)[136] 1944年12月8日[146] 1945年4月25日[146] 1947年7月6日[145] 海防第二舰队[147] 1961年12月1日除籍并报废拆解[142]
“华阳”号
“茑”号日语蔦 (橘型駆逐艦)[80][145]
 日本横须贺造船所[143] 1944年7月31日[146] 1944年11月2日[146] 1947年7月31日[145] 海防第二舰队[80] 1950年退役并拆解[144]

松型

[编辑]

[148]

松型驱逐舰中“杉”号于1944年被列入造舰计划,由藤永田造船厂负责建造[149]。当年9月30日就完成了建造并入役,一直服役到战争结束[149]。“枫”号也于1944年被列入计划,承建方为日本海军旗下对横须贺造船厂[150]。同年10月30日完工并一直服役到终战[150]

两舰在战争结束后同时于1945年10月5日被从日本海军中除籍,之后作为赔偿舰只转交给民国海军[149][150]。1947年7月6日,完成战后复员运输任务的“枫”号被移交给民国海军,并被临时命名为“接2”号[140]。之后,该舰被更名为“衡阳”号,因整体状态较好而于同年10月1日被编入练习舰队[150][140]。然而由于动力系统老化以及缺乏保养,该舰并未被重新武装,最终于1960年被除籍并解体[140]

1947年7月31日,完成战后复员运输任务的“杉”号被移交给民国海军,并被临时命名为“接10”号[144]。此后,编为“接10”号的“杉”号又被更名为“惠阳”号,但是并未被重新武装后编入现役[149][144]。1949年5月国共内战时期,该舰在离开上海前往台湾的中途,在淡水触礁,之后也未能得到修理,直至1951年被解体并除籍[144]

舰名
(日本海军时期舰名)
建造者 主炮 鱼雷发射管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接收日期
(民国海军)
服役部队 结局
“衡阳”号
(“枫”号)[151]
 日本横须贺造船所[150] 1门双联装127毫米(5英寸)舰炮[148] 1座610毫米(24英寸)四联装鱼雷发射器[148] 1,530公噸(1,506長噸)[131] 2具螺旋桨,2座吕式重油水管锅炉驱动2座舰本式减速齿轮蒸汽机,27.8節(51.5公里每小時;32.0英里每小時)[x],19,000匹指示馬力(14,000千瓦特)[148] 1944年3月4日[146] 1944年7月25日[146] 1947年7月6日[151] 海防第二舰队[153] 1960年解体[140]
“惠阳”号
(“杉”号)[154]
 日本藤永田造船厂[149] 1944年2月25日[155] 1944年7月3日[155] 1947年7月31日[154] 海防第二舰队[156] 1949年5月在淡水附近触礁,1951年被除籍并解体[144][y]

秋月型

[编辑]
已经更名为“汾阳”号的原日本海军“宵月”号驱逐舰(最右侧)[158]

“宵月”号于1941年被列入建造计划,由浦贺船渠承建,最终于1945年1月31日完成[159]。该舰为秋月级的第10艘舰只[160]。在设计定位上,该级舰只被作为航空母舰战队中的作防空力量的战舰[161]。入列日本海军后“宵月”号被编入第十一水雷战队,紧接着就参加了横须贺空袭中对美军的防御[159]。8月2日,该舰被加以伪装后系留于东能美岛以应对美军可能的登陆作战,并就此迎来了战争结束[159]

战后,该舰被作为第三批赔偿舰移交给民国海军,并于1947年8月25日从佐世保港出发,8月29日抵达青岛[162][163][z]。初到中国的“宵月”号被临时编号为“接17”号,之后才正式更名为“汾阳”号[162][165]。该舰曾是中华民国接收的吨位最大的赔偿舰只,但最终因动力系统状态较差,维护不善而一直系留在青岛,未被重新武装起来[165]国共内战期间,该舰从青岛移驻基隆并在1949年10月编入练习舰队作为练习用舰只[165]。在经历了延请浦贺船渠的技术人员维修未果后,该舰基本处于荒废状态,直至1954年最终被报废出售[159][166]

舰名
(日本海军时期舰名)
建造者 主炮 鱼雷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接收日期
(民国海军)
服役部队 结局
“汾阳”号
(“宵月”号)[80]
 日本浦贺船渠[167][aa] 8门100毫米(4英寸)舰炮[169] 1座610毫米(24英寸)九二式四联装鱼雷发射器[169] 标准:2,701公噸(2,658長噸)

公试:3,470公噸(3,415長噸)[169][ab]

2具螺旋桨,3座吕式重油水管锅炉驱动2座舰本式减速齿轮蒸汽轮机,33節(61公里每小時;38英里每小時),52,000匹指示馬力(39,000千瓦特)[170] 1943年8月25日[168] 1944年9月25日[168] 1947年8月29日[171] 海防第二舰队[147] 1954年7月31日报废出售,1955年3月16日除籍[166]

野风型

[编辑]
1947年9月的“波风”号。

“波风”号属于日本海军峯风级一等驱逐舰中的改型——野风型中的一艘[172]。该舰在建成后与“野风”号、“沼风”号以及“神风”号一同编入第一驱逐队驻扎在大凑[173]。在1945年日本投降时,“波风”号与“宵月”号一起在吴港内毫发无损[174]

1947年10月4日,“波风”号与其他共10艘舰只以最后一批日偿舰身份抵达青岛[164]。该舰与“宵月”号一起成为了中国获得的最后两艘日本赔偿驱逐舰[161]。交接给中方后,“波风”号临时更名为“接字第二十五号”,也简称“接25”号[175]。但是和“宵月”号一样,“接25”号没有进行维护和重新武装,就作为保管舰停泊在青岛港[175]。此后,“接25”号被上缴给行政院,由其转拨给交通部,之后又转由招商局领取[147]。然而该舰实际一直停泊在青岛直至1949年1月淮海战役结束后,民国政府才将其拖曳往台湾[166]

1949年10月,“接25”号被正式更名为“沈阳”号,被编入民国海军训练舰队内[166]。因其动力系统修复难度巨大,民国海军在1950年10月1日就将其作为无动力系留教学船,直至1953年报废除役[166]

舰名
(日本海军时期舰名)
建造者 主炮 鱼雷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接收日期
(民国海军)
服役部队 结局
“沈阳”号
(“波风”号)[80][176]
 日本舞鹤造船厂[177] 4门120毫米(5英寸)舰炮[172] 3座六年式双联装530毫米(21英寸)鱼雷发射管[173] 1,700公噸(1,673長噸)[178] 2具螺旋桨,4座吕号舰本式重油水管锅炉驱动2座三菱帕森斯式减速齿轮蒸汽轮机,39節(72公里每小時;45英里每小時),38,500匹指示馬力(28,700千瓦特)[179][ac] 1921年11月7日[173] 1922年6月24日[173] 1947年10月3日[177][ad] 训练舰队[166] 1953年8月16日报废除籍[166]

猎级

[编辑]
“门迪普”号时期的“灵甫”号[181]

[182]。为了接收该舰,民国海军将接舰人员派往英国参加了一年多训练,以学习各种在二战中发展起来的武器装备知识[183][184]

舰名
(英国海军时期舰名)
建造者 主炮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民国海军)
服役部队 结局
“灵甫”号
(“孟迪甫”号[185]
 英国斯旺·亨特船厂英语Swan Hunter[186] 3座四联装4英寸(102毫米)舰炮[187] 1,360公噸(1,339長噸)[187][ae] 2具螺旋桨,2座海军型锅炉驱动帕尔森型蒸汽轮机,27.5節(50.9公里每小時;31.6英里每小時),19,000匹指示馬力(14,000千瓦特)[187] 1939年8月10日[189] 1940年4月9日[189][af] 1948年[186] 1949年归还英国,后转给埃及,最后被以色列俘获,于1968年退役后作为靶舰击沉[186]

埃瓦茨级

[编辑]
“太康”号插图

抗战结束前,通过《租借法案》,美国将一批军舰转交中国政府[190]。为了接收这批舰只,民国海军组织一批军官在重庆接受海军训练后派往美国接受接舰相关的训练[190]。第一批8艘舰只由林遵于1946年带回国,包括2艘护航驱逐舰[190]。1946年7月16日,为与英国在对华态度上保持先机,美国通过了《第512号法案》授予总统最多可以赠送民国政府当局271艘各类舰只[191][192]。此前已经租借给民国海军的8艘军舰也被转为无偿转让,这其中就包含了原美军DE-6“威弗尔斯”号和DE-47“戴克尔”号护航驱逐舰[193]。这两艘埃瓦茨级[194]护航驱逐舰入役民国海军后分别改名为“太康”号和“太平”号[195]

“太康”号于1948年2月正式转让给中华民国海军,并于同年3月12日从美国海军除籍。该舰曾在1954年6月23日参与封锁特遣队,并在菲律宾附近海域捕获并扣押了装运煤油的苏联民用油轮“Tuapse”号。

舰名
(原美国海军舰名)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舰炮 鱼雷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民国海军)
服役部队 结局
“太康”号
“威弗尔斯”号英语USS Wyffels (DE-6)[196]
 美国波士顿海军造船厂英语Boston Navy Yard[197] 3门76毫米(3英寸)舰炮[198] 未装备[199] 1,140公噸(1,122長噸)[198][ag] 2具螺旋桨,4台通用电气GM16-278A型柴油机[202],21.5節(39.8公里每小時;24.7英里每小時)[198],2,500千瓦特(3,400匹馬力)[203] 1942年10月17日[197] 1942年12月7日[197] 1946年1月[203] 海防第一舰队第一队第二分队(1946年)[196]
第三舰队第九分队(1950年)

第一舰队十二战队(1954年)
驱逐舰队十二战队(1955年)
驱逐舰队十四战队(1970年)[204]

1975年5月1日除籍,作为靶舰[204]
“太平”号
“戴克尔”号英语USS Decker (DE-47)[205]
 美国费城海军造船厂[197] 1942年4月1日[197] 1942年7月24日[197] 1946年1月[203] 海防第二舰队(1946年)
海防第一舰队第一队第二分队(1947年)
海防第二舰队(1949年)
第一舰队(1950年)
大陈特种任务舰队(1954年)[204]
1954年11月14日被击沉[206]

坎农级

[编辑]
“太湖”号插图

太字舰

舰名
(原美国海军舰名)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舰炮 鱼雷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民国海军)

服役部队 结局
“太湖”号
“Breeman”号英语USS Breeman (DE-104)[207]
 美国德拉沃公司英语Dravo Corporation[208] 3门76毫米(3英寸)舰炮[209][ah] 6门12.75英寸(324毫米)鱼雷发射管[210] 1,620公噸(1,863長噸)[208][210] 2具螺旋桨,4台通用电气GM16-278A型柴油机,21節(39公里每小時;24英里每小時),6,000千瓦特(8,000匹馬力)[208][210] 1943年2月6日[208] 1943年8月30日[208] 1948年10月29日[207] 海防第一舰队(1949年)[211]

第二舰队五分队(1950年)[212]
巡防舰队三十一战队(1974年)[213]

1975年5月1日除籍[213]
“太和”号
“Thomas”号英语USS Thomas (DE-102)[207]
 美国德拉沃公司[208] 1943年1月16日[208] 1943年7月31日[208] 1948年10月29日[207] 海防第一艦隊(1949年)[211][214]第三舰队(1950年4月)
第一舰队十一战队(1950年6月)
驱逐舰队十二战队(1955年)
驱逐舰队十三战队(1970年)
巡防舰队三十一战队(1974年)[211]
1975年5月1日除籍,作为靶舰[211]
“太昭”号
“Carter”号英语USS Carter (DE-112)[215]
 美国德拉沃公司[208][215] 1943年11月19日[208] 1944年2月29日[208] 1948年11月[215] 海防第一舰队(1949年)[211]

第二舰队五分队(1950年)
第一舰队十二战队(1952年)
驱逐舰队十四战队(1955年1月)
驱逐舰队十二战队(1955年8月)[213]

1972年[215]
“太仓”号
“Bostwick”号英语USS Bostwick (DE-103)[216]
 美国德拉沃公司[208][216] 1943年2月6日[208] 1943年9月4日[208] 1948年12月[215] 海防第一舰队(1949年)[211]
第三舰队九分队(1950年)
驱逐舰队十四战队(1955年)[212]
1973年1月1日除籍[215][212]

本森级

[编辑]
“洛阳”号

本森级驱逐舰是美国海军第三代驱逐舰的开篇之作——希姆斯级的改进版[217][218]

在海峡对岸的人民海军于1953年起装备苏制驱逐舰后,美国也于1954年向民国政府提供了2艘二战时期建造的本森级驱逐舰[219]。而在此之前,出于维持海峡两岸实力平衡的考虑,美方向民国海军提供的只有护航驱逐舰[219]

舰名
(原美国海军舰名)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成本 服役
舰炮 鱼雷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民国海军)

服役部队 退役日期
“洛阳”号
(“本森”号)[220]
 美国弗河造船厂[221] 5门127毫米(5英寸)舰炮[218] 2座五联装533毫米(21英寸)鱼雷发射管[218] 2,515公噸(2,475長噸)[222] 4座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7.5節(69.5公里每小時;43.2英里每小時),50,000匹指示馬力(37,000千瓦特)[218] 1938年5月16日[221] 1939年11月15日[221] 1954年2月26日[223] 1974年11月1日
“汉阳”号
“希拉里·P·琼斯”号英语USS Hilary P. Jones (DD-427)[220]
 美国查尔斯顿海军造船厂[221] 1939年12月14日[221] 1940年3月8日[221] 1954年2月26日[223] 1975年1月5日[224]

格里维斯级

[编辑]
“南阳”号

格里维斯级

剩下的这些格里维斯级舰只在1955年被全部封存,之后被转售给其他国家或地区[225]。其中“罗德曼”号于1955年7月28日转入民国海军旗下,更名为“咸阳”号[226]。1969年“咸阳”号搁浅,其舰名和舷号由姊妹舰“马克姆”号继承[226][227]

1954年7月,“马克姆”号“另有来源译作“马孔”号[228]”转为预备役,之后和“艾丽森”号一起于1954年10月按照日美舰艇租借协定被转交给了日本防卫厅[228]。“马克姆”号一直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服役至1969年,此后又被归还给美方[226]。1970年该舰被转卖给民国海军以取代之前因搁浅而受损的姊妹舰“罗德曼”号,并承袭其在民国海军中的舰名“咸阳”号[228][226]。同一时间被转卖给民国海军的还有作为零件仓库的“艾丽森”号[228]。“咸阳”号最终于1972年退出民国海军现役,并一直被用作驻泊练习舰直至1978年[229]

舰名

(原美国海军舰名)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舰炮 鱼雷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民国海军)

服役部队 退役日期
“咸阳”号
(“罗德曼”号)[220]
 美国联邦造船厂[230] 4门127毫米(5英寸)Mk12单管舰炮[228] 2座五联装鱼雷发射管[231] 2,515公噸(2,475長噸)[232] 4座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7.5節(69.5公里每小時;43.2英里每小時),50,000匹指示馬力(37,000千瓦特)[231] 1940年12月16日[230] 1941年9月26日[230] 1955年7月28日[226] 1972年12月1日[233]
“南阳”号
“普朗科特”号英语USS Plunkett (DD-431)[220]
 美国联邦造船厂[230] 1939年3月1日[230] 1940年3月7日[230] 1959年2月16日[234] 1975年[234][ai]
“咸阳”号
“马克姆”号英语USS Macomb (DD-458)[220]
 美国巴斯钢铁厂[230] 1940年9月3日[230] 1941年9月23日[230] 1970年8月6日[226][aj] 1974年[228]
“艾丽森”号英语USS Ellyson (DD-454)[228]  美国联邦造船厂[230] 1940年12月20日[230] 1941年7月26日[230] 1970年8月接收,作为零件仓库而未正式服役[228] 1971年[228]

阿伦·M·萨姆纳级

[编辑]
“华阳”号

阿伦·M·萨姆纳级驱逐舰(简称萨姆纳级)是针对弗莱彻级驱逐舰的防空能力提升改进型舰只[237]

20世纪70年代,萨姆纳级驱逐舰开始逐步推出美国海军现役[238]。退役后的萨姆纳级驱逐舰中有29艘被出售给了十个国家和地区,中华民国海军购得了12艘[238]。最终在中华民国海军中正式服役的有7艘[239]。这其中“衡阳”号、“华阳”号和“岳阳”号历经精装案升级武装,“惠阳”号、“洛阳”号以及“南阳”号则通过武进一型升级计划改造升级[81]

舰名

(原美国海军舰名)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舰炮 鱼雷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民国海军)

服役部队 退役日期
“惠阳”号
“英吉利”号英语USS English (DD-696)[240][81]
 美国联邦造船厂[241] 6门127毫米(5英寸)舰炮[242] 三联装323毫米(13英寸)鱼雷发射管[238] 3,515公噸(3,459長噸)[242] 2具螺旋桨,4座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4節(63公里每小時;39英里每小時),60,000匹指示馬力(45,000千瓦特)[237] 1943年10月19日[241] 1944年2月27日[241] 1970年8月11日[243] 168舰队[244] 1999年8月16日[244]
“岳阳”号
“海恩斯沃”号英语USS Haynsworth (DD-700)[81][245]
 美国联邦造船厂[241] 1943年12月16日[241] 1944年4月15日[241] 1970年10月6日[246] 168舰队251战队[247] 1999年1月16日[245]
“鄱阳”号
“马多克斯”号[81][248]
 美国巴斯钢铁厂[241] 1943年10月28日[241] 1944年3月19日[241] 1972年7月6日[249] 1985年9月1日[248][ak]
“襄阳”号
“布罗什”号英语USS Brush (DD-745)[248]
 美国伯利恒钢铁厂[242] 1943年7月30日[242] 1944年4月17日[242] 1969年12月2日[250] 1985年9月1日[248]
“洛阳”号
“陶西格”号英语USS Taussig (DD-746)[81][238]
 美国伯利恒钢铁厂[242] 1943年8月30日[242] 1944年1月25日[242] 1974年5月6日[249] 2000年2月16日,改造成战舰博物馆[238]
“衡阳”号
“萨缪尔·N·摩尔”号英语USS Samuel N. Moore (DD-747)[81][251]
 美国伯利恒钢铁厂[242] 1943年9月30日[242] 1944年2月23日[242] 1970年4月25日 1994年4月1日
“南阳”号
“约翰·W·汤姆森”号英语USS John W. Thomason (DD-760)[81]
 美国伯利恒钢铁厂[242] 1943年11月21日[242] 1944年9月30日[242] 1974年5月6日[249] 2000年1月16日退役[252]
“华阳”号
“布里斯托尔”号英语USS Bristol (DD-857)[81][251]
 美国伯利恒钢铁厂[242] 1944年5月5日[242] 1944年10月29日[242] 1969年12月9日[243] 1994年4月25日退役并作为废品出售
“莱曼·K·史文森”号英语USS Lyman K. Swenson (DD-729)  美国巴斯钢铁厂[241] 1943年9月11日[241] 1944年2月12日[241] 1974年5月6日 作为备件仓库
“约翰·A·博莱”号英语USS John A. Bole (DD-755)  美国伯利恒钢铁厂[242] 1944年5月20日[242] 1944年11月1日[242] 1974年5月6日 作为备件仓库
“洛夫伯格”号英语USS Lofberg (DD-759)  美国伯利恒钢铁厂[242] 1943年11月4日[242] 1944年8月12日[242] 1974年5月6日 作为备件仓库

弗莱彻级

[编辑]

弗莱彻级,有4艘最终在中华民国海军旗下服役[239]。这4艘在1967年至1971年间被陆续先是租借,之后再以重金出售给民国海军[253][254]。起先是“安阳”号和“昆阳”号分别在1967和1968年被移交给民国海军[255]。之后,民国海军又于1971年买进了“贵阳”号与“庆阳”号[255]。最终,“安阳”号和“昆阳”号也在1974年被购买下来[255]。这四艘是民国海军中仅有装备单管127毫米舰炮的驱逐舰,因此也被叫做“单管阳”[82]

全部四艘舰只都在武进1号升级计划中被更新过舰载武装[81]。由于舰体状态较差,1999年时四舰都被退役[255][253]。其中“安阳”号在2003年被作为实验用靶舰击沉[253]

舰名
(原美国海军舰名)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舰炮 鱼雷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民国海军)
服役部队 结局
“安阳”号
(“金伯利”号)[81][253]
 美国伯利恒钢铁厂[256] 5座单装127毫米(5英寸)Mk12舰炮[257] 2座五联装鱼雷发射管[258] 2,500公噸(2,461長噸)[259] 2具螺旋桨,4台锅炉驱动2座通用电气减速齿轮蒸汽机38節(70公里每小時;44英里每小時)[260] 1942年7月27日[256] 1943年2月4日[256] 1967年6月2日[253] 146舰队268战队[247] 1999年9月16日退役[253][244]
“昆阳”号
“雅诺”号英语USS Yarnall (DD-541)[al][81][253][261]
 美国伯利恒钢铁厂[256] 1942年12月5日[256] 1943年7月25日[256] 1968年6月10日[253] 124舰队264战队[247] 1999年10月16日退役[244][253]
“贵阳”号
“特文宁”号英语USS Twining (DD-540)[am][81][253][261]
 美国伯利恒钢铁厂[256] 1942年11月20日[256] 1943年7月11日[256] 1971年10月[253] 146舰队[244]268战队[247] 1999年7月16日退役[244][253]
“庆阳”号
(“马拉尼”号[an][81][253]
 美国伯利恒钢铁厂[256] 1942年1月15日[256] 1942年10月10日[256] 1971年10月[253] 146舰队[244]124舰队264战队[247] 1999年7月16日退役[244][253]

基林级

[编辑]
退役后停放于安平港的“德阳”号

基林级也是弗莱彻级的改进放大型[262][263]。舰身更长以便容纳更多的燃料[263]。交付给到中华民国海军的原本有15艘,最终正式服役的有13艘[239]。其中的原美国海军“罗温”号在更名为“朝阳”号后于1977年8月22日在拖往台湾的途中搁浅报废[263]。首艘抵达台湾的“当阳”号是FRAM II型改良舰,另一艘基林级“富阳”号在FRAM II型改良基础上由于曾被用作雷达哨舰而额外加装了一具战术导航天线和一具变深声纳[264]。其余各舰均是FRAM I型改良舰[263]

“富阳”号和“绥阳”号改装升级武进一型作战系统,“当阳”号、“汉阳”号、“莱阳”号、“开阳”号则升级武进二型,“建阳”号、“辽阳”号、“沈阳”号、“德阳”号、“云阳”号、“正阳”号以及“邵阳”号最终接受了武进三型升级作战系统[265]

舰名
(原美国海军舰名和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舰炮 鱼雷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民国海军)
服役部队 结局
“云阳”号
“哈姆纳”号DD-718英语USS Hamner (DD-718))(另有来源记载为“绍阳”[266][220][267][268]
 美国联邦造船厂[267] 3座双联装127毫米(5英寸)Mk38高平两用炮[220] 2座五联装533毫米(21英寸)鱼雷发射管[220] 3,460公噸(3,405長噸)[220] 4台燃煤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2.5節(60.2公里每小時;37.4英里每小時)[ao],60,000匹指示馬力(45,000千瓦特)[220] 1945年4月25日[267] 1945年11月24日[267] 1980年12月[268][ap] 第146 驱逐舰队[268] 2003年12月16日退役[271],2005年作为靶舰击沉[220]
“当阳”号
“劳埃德·托马斯”号DD-764英语USS Lloyd Thomas (DD-764)[267][266]
 美国伯利恒造船厂[267] 1944年3月26日[267] 1945年10月5日[267] 1972年10月12日[249] 168舰队251战队[247] 1999年3月16日退役[272]
“开阳”号
“理查德·B·安德森”号DD-786英语USS Richard B. Anderson (DD-786)[266][267]
 美国托德太平洋造船厂[267] 1944年12月1日[267] 1945年7月1日[267] 1977年6月10日[249] 168舰队251战队[247] 1999年11月16日[272]
“建阳”号
“詹姆斯·E·凯斯”号DD-787英语USS James E. Kyes (DD-787)[267][268]
 美国托德太平洋造船厂[267] 1944年12月27日[267] 1945年8月4日[267] 1973年4月18日[273][268] 第146驱逐舰队[268]268战队[247] 2004年12月1日退役[273]
“莱阳”号
“谢尔登”号DD-790英语USS Shelton (DD-790)[266][267]
 美国托德太平洋造船厂[267] 1945年5月31日[267] 1946年3月8日[267] [249] 168舰队251战队[247] 1999年3月16日退役[272]
“正阳”号
“约翰斯顿”号DD-821英语USS Johnston (DD-821)[268][274]
 美国统一钢铁厂[274] 1945年3月26日[274] 1945年10月10日[274] 1981年2月27日[268][270] 第146驱逐舰队[268]226战队[247] 2003年12月16日退役[271]
“汉阳”号
“赫伯特·J·托马斯”号DD-833英语USS Herbert J. Thomas (DD-833)[266][274]
 美国巴斯钢铁厂[274] 1944年10月30日[274] 1945年3月25日[274] 1971年2月19日[249] 168舰队[244] 1999年8月16日退役[272]
“富阳”号
“恩内斯特·G·斯莫”号DD-838英语USS Ernest G. Small (DD-838)[220][274]
 美国巴斯钢铁厂[274] 1945年1月30日[274] 1945年6月14日[274] 1971年2月19日[249] 124舰队264战队[247] 1999年12月16日退役[246]
“朝阳”号
(“罗温”号DD-782)[248][267]
 美国托德太平洋造船厂[267] 1944年3月25日[267] 1944年12月29日[267] 1977年6月10日[249] 1977年8月22日拖往台湾途中搁浅沉没[267][248]
“资阳”号 1983年7月9日[250] 168舰队251战队[247] 1998年10月16日退役[250]
“绥阳”号 124舰队264战队[247] 2000年2月16日[252]
“云阳”号
“里奥纳德·F·梅森”号DD-852英语USS Leonard F. Mason (DD-852)[266][248][275]
 美国伯利恒造船厂[275] 1945年5月2日[275] 1946年1月4日[275] 146舰队226战队[247]
“霍金斯”号DD-873英语USS Hawkins (DD-873)[248][275]  美国统一钢铁厂[275] 1944年5月14日[275] 1944年10月7日[275]
“邵阳”号
“霍利斯特”号DD-788英语USS Hollister (DD-788)[267][276]
 美国托德太平洋造船厂[267] 1945年1月18日[267] 1945年10月9日[267] 1983年3月[277][aq] 第146驱逐舰队[276]226战队[247] 2004年6月1日退役[273][278]
“辽阳”号
“汉森”号DD-832英语USS Hanson (DD-832)[268][274]
 美国巴斯钢铁厂[274] 1944年10月7日[274] 1945年3月11日[274] 1973年4月18日[268][272] 第146驱逐舰队[268]226战队[247] 2004年6月1日退役[273][278]
“德阳”号
“萨斯菲尔德”号DD-837英语USS Sarsfield (DD-837)[268][274]
 美国巴斯钢铁厂[274] 1944年1月15日[274] 1945年5月27日[274] 1977年10月1日[273][268][270] 第146驱逐舰队[268]226战队[247] 2005年4月1日退役[273][279]
“沈阳”号
(“鲍威尔”号DD-839)[274][280]
 美国贝斯炼钢厂[274][280] 3座双联装127毫米(5英寸)[273] 3,460公噸(3,405長噸)[273] 4台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透平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36.8節(68.2公里每小時;42.3英里每小時)[273],60,000匹指示馬力(45,000千瓦特)[280] 1945年2月26日[280] 1945年6月30日[280] 1978年12月18日[280][ar] 146舰队226战队(1978年12月18日)

131舰队212战队(1997年10月1日)[280]

2005年11月26日退役[166][280]

基德级

[编辑]
并排停泊于中正港码头的基隆级“基隆”号(右)与“马公”号

作为美国海军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防空改进型,本舰级四艘军舰最初由亲美国的伊朗巴列维王朝政权订购用于伊朗海军建设[281]。伊朗方面将这一舰级称为赛勒斯级(Cyrus),也称为阿亚图拉级[281][282][283]。然而在建造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巴列维王朝于1979年被伊朗国内推翻[281][283]。新上台的政权推行反美政策,导致包括这四艘军舰在内的大批美国对伊朗军售案告吹[281]。本级舰于1981年到1982年间入役美国海军[281][283]。最初依照建造序列分别命名为“基德”号、“考拉汗”号、“斯考特”号和“钱德勒”号[281][284]。本级舰也是阿利·伯克级服役前美国海军旗下最强大的防空导弹驱逐舰[285]。在1998年至1999年,由于装备有宙斯盾系统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服役,基德级逐步提前在美国海军内退役封存[286]

最初澳大利亚海军想接手这批军舰,但因各种原因最终取消了交易[285]。2001年,原本已经退役的基德级出现在中华民国海军“光华七号”采购案中[287]。这批舰被用于取代过于老旧的武进三型“阳”字号驱逐舰[285]。最终在2004年预算案中得以通过并执行,由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对已经封存的四艘军舰进行启封、改良并训练民国海军接舰人员[287]

基德级受民国海军购入时最初依照舰艇命名传统改名为纪德级,四舰分别命名为“纪德”号、“明德”号、“同德”号和“武德”号[285][288]。然而2005年10月25日,民国海军依照立法院第六会期通过的海军军舰命名法案,新购军舰命名应为台湾相关地名与人名,将纪德级改为以重要军港命名[288][289]。首舰以基德级的首字谐音命名为“基隆”号,其余三舰则分别命名为“苏澳”号、“左营”号和“马公”号[289]。由此,纪德级变为基隆级[288]。头两舰“基隆”号和“苏澳”号于2005年8月完成启封改装作业以及随舰人员的训练,在同年11月启程返回台湾[289]。后两舰“左营”号和“马公”号于2005年1月4日开展启封和训练活动[289]。2006年11月“左营”号和“马公”号抵达台湾后被编入海军第168舰队第261战队,舰队母港为苏澳,依照任务停泊马公或者左营港[285]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成本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民国海军)

服役部队
“基隆”号
(1801)
 美国英格尔斯造船厂[283] 2具Mk-26双臂防空导弹发射器[290] 2座单管Mk 45 127毫米(5英寸)舰炮[290] 9,574公噸(9,423長噸)[281][291][as][at] 2具螺旋桨,4台LM 2500燃气轮机、3台501-K17燃气轮机(发电)[294],33節(61公里每小時;38英里每小時)[281][292][au],80,000匹指示馬力(60,000千瓦特)[292][295][av] 总计244亿新台币[298](8亿美元[299][aw] 1978年6月26日[293] 1979年8月11日[293] 2005年12月17日[297][ax] 第168舰队第261战队[285]
“苏澳”号
(1802)
1978年10月23日[293] 1979年12月1日[293] 第168舰队第261战队[285]
“左营”号
(1803)
1979年12月1日[293] 1980年3月1日[293] 2006年11月3日[301] 第168舰队第261战队[285]
“马公”号
(1805)
1979年5月7日[293] 1980年3月24日[293] 第168舰队第261战队[285]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编辑]

中国人民海军的驱逐舰装备史起自购买苏联海军舰只,期间经历了从仿制到自主研制的过程[303][304][305]

在1940年代后期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国国民党陆军在陆战中被击败并逃往台湾,而国民党海军则装备了驱逐舰“丹阳”号(原日本海军阳炎级驱逐舰“雪风”号,排水量2,033吨)、驱逐舰“信阳”号(原日本海军橘级驱逐舰“初梅”号,排水量1,262吨)、四艘坎农级护航驱逐舰(排水量1,240吨)和两艘埃瓦茨级护航驱逐舰(排水量1,140吨),外加旧式巡洋舰“逸仙”号(排水量1,650吨),保持着对中国大陆周围海域的控制。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海军舰队开始在黄海和台湾海峡游弋。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只有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苏制鱼雷艇和日本海防舰,无法与这些舰艇正面交锋,因此急需能够与之抗衡的水面舰艇。原本人民解放军海军打算购买英国的老旧舰艇,但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国家实施的制裁,只能转而以前所未有的单艘17吨黄金高价购买了四艘苏联舰艇。人民解放军海军在1950年代中期从苏联获得了4艘07型驱逐舰,并将其作为鞍山级驱逐舰进行使用,从而开始着手整备驱逐舰战力[306]。此后,这一级的驱逐舰长期以来成为人民解放军海军最大的水面战舰,但其活动范围大致仅限于渤海,外洋活动能力极为有限[307]。自1971年开始又陆续建成了7艘051型、6艘作为051定型舰的051D型以及2艘指挥舰051Z型[308]

自1980年代后半期以来,中国海军一直在探索使用西方技术的防空系统和巡逻直升机的操作,使用051型和051D型驱逐舰作为试验台[309]。两艘配备与这些翻新舰类似的西方设备的新造舰分别是1990年投入服役的051GI型“湛江”号(165)和1991年051GII型“珠海”号(166)[310]。051GII型改进了舰对舰导弹和反潜作战系统。这些舰艇均装备了HHQ-7,即Crotal的国产版本,作为单舰防空导弹系统,特别是在051GII型中,声纳改为弓装DUBV-23和可变深度DUBV-43[307]。此外,舰上还配备了基于意大利B515的三联鱼雷发射管,能够发射鱼-7鱼雷(山寨版的A244和Mk.46短鱼雷)。另外,051GII型在后桅杆上配备了381型雷达,与051Z型是同型三坐标雷达[311]

1990年开始建造的052型驱逐舰就是第一批基于中国新的海洋战略并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的大型远洋船舶[312]。在1995年的第三次台海危机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被美国海军的压倒性能力所展示,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国产驱逐舰的性能极限[313]。 为此,人民海军方面1996年引进了两艘未完工的956E型舰并分别命名为“杭州”号和“福州”号[314]。两舰建成后在1999年和2000年交付[314]。在此之后,大陆政府又同俄罗斯方面在2002年加购了两艘改进型,也就是956EM型,总价14亿美元[314]。后两舰分别命名为“泰州”号和“宁波”号,在武器和传感器方面有所增强[314]

从1997年起中共政府开始研发新一代舰只,包含051B型和051C型等少量过渡舰型[315]。051B型仅建造了一艘“深圳”号,入役时是当时人民海军建造的最大水面作战舰只[316]。在设计方面,该舰是052型驱逐舰的先进版本,但排水量大了1,500吨,并且还引入了隐身的需求[317]。这也是中国海军军舰首次采取这种设计[317]

考虑到未来的航空母舰建造计划,据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此时已经计划开发具有出色防空作战能力的导弹驱逐舰[318]。在1990年代中期导弹驱逐舰开发计划开始后,立即采取了建造少量多舰级的政策建造了多个舰级的舰只[318]。最终在1999年,即956E型开始调试的同一年,配备相同中程舰对空导弹系统的052B型驱逐舰也开始建造[313]。与此同时,高度赞赏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据信已着手研究和开发仿照这些驱逐舰的国产舰艇[313]。这是作为一项国家项目进行的,包括与宙斯盾舰有关的情报活动[313][318]。随后,在2002年开始建造装备国产远程舰对空导弹系统HHQ-9的052C型驱逐舰[319]。051C型被建造为装备俄制远程舰空导弹系统的国产导弹驱逐舰,用于052C型的备份和对比研究[317]。从2011年开始,作为全面发展型的052D型已经开始建造,此后的的装备重心逐步转移到后者[313][318]。一方面,人民解放军海军也在分析海外的战训,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关注到大型驱逐舰的强大火力[320]。此外,从1982年的福克兰战争中得出舰型较小则生存能力较低的分析[320]。当时,世界普遍指出过大的水面战舰在鱼雷和反舰导弹面前较为脆弱,但人民解放军海军判断大型化带来的火力增强和生存能力提升等优势更为显著[321]。基于这些分析,人民解放军海军开始规划比052D型更大型且技术上更先进的水面战舰,开发计划于2009年底正式批准,由此开始计划建造新型舰艇[320]。在2014年,《华盛顿时报》就发表文章称人民海军开始建造排水量达万吨的驱逐舰,代号为055型[322]

截止2022年,人民海军旗下新建导弹驱逐舰有约28艘[323]。而到了2023年已经有8艘055型、25艘052D型、6艘052C型、2艘052B型、2艘052C型、1艘051B型、2艘052型以及4艘956型等[324]

07型

[编辑]
退役后停泊于大连老虎滩的07型驱逐舰“太原”号(舷号104)

1953年,北京政府与苏联签订了《六四协定》,旨在向中方输出一批武器装备的同时协助中方建造新型舰只,这其中就包含4艘驱逐舰[303]。这些驱逐舰单舰售价等值于当时市价17吨黄金[325]。1954年至1955年,中国人民海军从苏联接收了4艘“自豪”级驱逐舰[304]。这些战舰由苏联建造于1936至1941年间,主要武装为鱼雷和火炮[326]。在作战布置上,这一型舰只在负责巡逻、警戒、布雷等任务的同时,主要用于对付敌方水面舰艇[327]

在中国人民海军系统内,因其苏联时代建造工程代号为“6607计划”,因此被称为07型。由于首舰被命名为“鞍山”号,因此该舰级也被称为鞍山级[304]。这四艘舰只在1954年和1955年分两批抵达青岛接受恢复整修[303][327]。在之后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这四艘军舰都是中国人民海军仅有的现代化驱逐舰,因此该四艘舰也被称为“四大金刚”[328][329]

该级最初装备了四门130毫米(5英寸)/50口径B13型1936式火炮,两门76.2毫米(3英寸)/55 34-K火炮,四门37毫米/63 70-K单装火炮,一门厄利孔20毫米/70自动加农炮和两座三管533毫米(21英寸)鱼雷发射管[330]。1969年,该级舰只被接受改装,将原有的鱼雷发射系统改为两座双联装反舰导弹发射架,使之成为中国人民海军最早的导弹化主力舰只[326]。这次改装以两座双联装海鹰二号地对地导弹发射器替换了原本的两座鱼雷发射管,用四门苏联制单装37毫米/63 70-K炮取代了四门中国产双联37毫米/63型61炮,并拆除了76毫米火炮和20毫米自动加农炮[331]。这些舰艇还配备了两个投射器和两个深水炸弹架,最多可携带60枚水雷[331]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该级舰成为解放军海军中规模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312]。但其作战范围主要局限于渤海,在公海作战的能力极为有限[307]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结局
“鞍山”号
(101)
 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202厂[332] 2座双联装“上游-1”反舰导弹[332] 4座单管130毫米(5英寸)舰炮[332][333] 2,040公噸(2,008長噸)[334][ay] 3部三筒式高压锅炉驱动两台GTZA-24齿轮减速蒸汽轮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az],48,000匹指示馬力(36,000千瓦特)[334] 1936年9月25日[336][337] 1940年[337][ba] 1954年10月14日[332] 北海舰队[339] 1992年4月24日退役[340]
“抚顺”号
(102)
 苏联共青城造船厂[341] 2座双联装“上游-1”反舰导弹[341] 2座单管100毫米(4英寸)舰炮[341] 2,451公噸(2,412長噸)[341] 2台12PA68TC柴油机,26節(48公里每小時;30英里每小時)[341] 1936年5月5日[336] 1940年4月29日[338] 1954年10月14日[341] 北海舰队[341] 1989年退役[341]
“长春”号
(103)
 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造船厂[342] 2座双联装“上游-1”反舰导弹[343] 2座单管100毫米(4英寸)舰炮[343] 2,451公噸(2,412長噸)[342] 2台12PA68TC柴油机,35節(65公里每小時;40英里每小時)[342] 1936年8月23日[336] 1940年4月30日[338][336][bb] 1955年6月28日[342] 北海舰队[342] 1990年退役[342]
“太原”号
(104)
 苏联共青城造船厂[345] 2座双联装“上游-1”反舰导弹[346] 2座单管100毫米(4英寸)舰炮[346] 2,451公噸(2,412長噸)[345] 2台12PA68TC柴油机,26節(48公里每小時;30英里每小時)[345] 1936年8月23日[336] 1939年9月27日[338] 1955年6月28日[345] 北海舰队[345] 1991年9月19日退役[345]

051型

[编辑]
退役后停泊于青岛海军博物馆的051型驱逐舰“济南”号(舷号105)

051型是中国第一代自行建造的导弹驱逐舰[326]。由于首舰的建造地位于当时的旅大市,因此该舰级在西方被称为“旅大级”[326]。该类型被开发为第一批能够作为解放军海军在太平洋作战的驱逐舰[307]

在接收4艘苏联制07型驱逐舰的同时,为了准备渤海造船厂的基础建设,海军舰船修造部从苏联方面取得了56型驱逐舰英语Kotlin-class destroyer的设计图纸[347]。这些图纸也成为了后来051型驱逐舰的技术蓝本之一[347]。由于1950年代末的中苏交恶,来自苏联的技术援助被切断,因此在设计上该级舰以一代前苏联海军的主力舰科特林型为蓝本[312]

作为1980年洲际弹道导弹(DF-5)试射计划的一部分,本级中许多艘被派往斐济海岸附近的南太平洋进行全面的远洋行动,一些人认为它们最初就是为这项任务而建造的[312]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结局
“济南”号
(105)[348]
 中國大连造船厂[349][350] 2座三联装“海鹰-2”[351] 1座双管130毫米(5英寸)舰炮[352][353][351] 3,670公噸(3,612長噸)[349][354][351][bc] 2具螺旋桨[351],4座73/64燃油蒸汽锅炉驱动2台453型齿轮减速蒸汽轮机[355],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72,000匹指示馬力(54,000千瓦特)[349][354][bd] 1968年12月24日[349][337] 1970年7月30日[349][356][357] 1971年12月31日[349][356] 2007年11月13日退役,在青岛海军博物馆展出[358][359][316]
“西安”号
(106)[348]
 中國大连造船厂[360][361] 2座三联装“海鹰”[361] 2座双联装130毫米(5英寸)舰炮[361] 3,670公噸(3,612長噸)[361] 2具螺旋桨,2台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361] 1970年3月7日[360][362] 1970年9月29日[362][361] 1974年11月28日[360][362] 北海舰队[361] 2007年9月29日退役[363][364],10月22日交付海军工程大学作为教具
“银川”号
(107)[348]
 中國大连造船厂[360] 2座三联装“海鹰-2”[365] 2座双联装130毫米(5英寸)舰炮[365] 3,670公噸(3,612長噸)[366] 2具螺旋桨,2台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366] 1970年6月19日[360][be] 1972年5月29日[362][bf] 1976年6月28日[367][362][bg] 北海舰队[366] 2012年10月18日退役[369],移交给银川市国防教育基地
“南京”号
(131)[348]
 中國上海中华造船厂[370] 2座三联装“海鹰-2”[371] 2座双联装130毫米(5英寸)舰炮[371] 3,670公噸(3,612長噸)[370] 2具螺旋桨,2台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371] 1970年12月20日[357][bh] 1973年12月11日[362][372] 1977年2月6日[362][373][370] 东海舰队[370] 2012年9月26日退役[369][bi],移交中国海监总队
“广州”号
(160)[348]
 中國广州造船厂[355] 2座三联装“海鹰”[374] 2座双联装130毫米(5英寸)舰炮[374] 3,960公噸(3,897長噸)[375][376] 2具螺旋桨,4台KW-41E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74],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375][376],53,000千瓦特(71,000匹馬力)[377] 1970年3月1日[362][378] 1971年4月28日[357][372] 1974年6月30日[362][372][375] 南海舰队 1978年3月8日在湛江附近爆炸沉没,134人死亡[379][bj]
“长沙”号
(161)[348]
 中國广州造船厂[365] 2座三联装“海鹰-2”[370] 2座双联装130毫米(5英寸)舰炮[370] 3,670公噸(3,612長噸)[365] 2具螺旋桨,2台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370] 1970年5月26日[362][365] 1973年6月28日[362][365] 1975年12月31日[365][381] 南海舰队[365] 2008年8月26日退役[364],成为北海舰队试验大队靶船
“南宁”号
(162)[348]
 中國广州造船厂[382] 2座三联装“海鹰”[382] 2座双联装130毫米(5英寸)舰炮[382] 3,670公噸(3,612長噸)[382] 2具螺旋桨,2台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6節(67公里每小時;41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382] 1970年12月26日[362][bk] 1975年10月27日[362][bl] 1979年3月23日[381][382] 南海舰队[382] 2012年9月退役[364][369][382],移交中国海监总队

051Z型

[编辑]
“大连”号(舷号110)在航行中

1977年中国人民海军决定研制051Z型舰(Z代表“指挥”),以配合作为将于1980年进行的洲际导弹飞行试验远洋测量船队护卫舰队的指挥舰[384]。该型舰的设计目标除了加强指挥通讯的能力之外,远海航行时所需的舰只油水补给设备也需要进行改进[385]。首舰由已经开工的132舰改进而来,在1980年交付东海舰队后成功完成了洲际导弹发射试验测量船队的护航任务[386]。次舰在1981年下水后由于多个设备未能按时交货而被搁置于码头,直至1984年12月交付北海舰队[386]

在051型舰研制之初就预定了要进行远程任务护航的需求,然而直到1975年才定下于1980年前后开展试验[387]。此次名为“五八〇任务”的远洋任务,其目的地为南太平洋[387]。051舰此时的角色不仅是护航,还要承担舰队指挥的任务[387]。1977年获准设计建造051指挥舰时,由于时间紧迫,最终定下在中华造船厂已经开建的第二艘舰132舰上进行改建的设计方案[387]

1980年7月,当时正在建设中的“大连”号(110舰)升级为ZKJ-1战术信息处理系统[309]。该系统由第709研究所(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和第724研究所(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以673-II型计算机为核心研制,被称为“海神一号”[309]。同之前设计建造的051型舰不同,132舰在设计阶段就首次将露天指挥所改为封闭的舰队指挥室以供指挥员进行编队指挥调度[388]。1980年3月132舰入役后,紧接着就于同年5月担任了五八〇任务的预备指挥舰[bm]率领以6艘驱逐舰作为主力护航战力的护卫舰队参加了支援在南太平洋图瓦卢岛以西进行回收舱打捞作业的打捞船和测量船队[390][391]。1983年,“合肥”号(132舰)又被加装了情报中心以及381甲型三坐标远程对空警戒雷达[388][390]。1986年,“大连”号(110舰)也加装了381甲型雷达[392]

两舰最终分别于2012年和2019年退出现役[379][393]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结局
“合肥”号
(132)
 中國江南造船厂[393] 2座四联装“海鹰-3”[393][394] 2座双联装120毫米(5英寸)舰炮[393][395] 3,960公噸(3,897長噸)[375][376][bn] 2具螺旋桨,4台KW-41E锅炉驱动2座齿轮减速蒸汽轮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bo],53,000千瓦特(71,000匹馬力)[377][394][bp] 1977年4月5日[389][bq] 1978年11月18日[372][389] 1980年3月18日[372][375][389] 东海舰队[393] 2012年10月20日退役[393][br]
“大连”号
(110)
 中國中华造船厂[398] 2座三联装“海鹰”[394][398] 2座双联装130毫米(5英寸)舰炮[395][398] 3,960公噸(3,897長噸)[375][376][bs] 2具螺旋桨,4台KW-41E锅炉驱动2座齿轮减速蒸汽轮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bt],53,000千瓦特(71,000匹馬力)[374][377][bu] 1979年6月25日[389][398] 1981年9月20日[389][398] 1984年12月26日[386][389][398][369] 北海舰队[398] 2019年5月16日退役[379][399]

051S型

[编辑]

1974年1月,人民海军在西沙海域与南越海军发生的冲突中暴露出了远海作战无空中支援的问题[400]。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了通过自研或者引进的方式解决051型舰的探查和指挥相关技术问题[401]。为此,研发部门在1979年6月完成英、法等国考察后提出引进国外先进装备对现有051型舰进行升级的方案[401]。同年10月由张爱萍等人签报的与英国合作改装051型驱逐舰的计划得到国务院批准[401]。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同时,六机部等单位也同步进行方案国产化的研讨[401]

自1980年10月起至1982年9月间,中英双方分别派遣了18和19批人员进行技术沟通[402]。1981年6月,国家机械委印发文件下达了引进在英国重海标枪配套系统基础上研发051S型驱逐舰的任务[401]。1982年11月,国防科工委主持评审认为051S工程对经济和军事两方面来说都有积极作用并建议批准与英国方面的合同签订[402]。由此在1982年11月10日,中方与英国沃桑造船公司以及宇航公司的代表签订了合同[402]。然而在1983年1月合同生效期将到的时候,国务院主持会议对051S的工程合同进行讨论,会上船舶总公司航天部都表示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和技术指标下以一半的合同金额完成051S的技术开发[402]。因此,同年2月,国家经委通过外经部告知沃桑和宇航公司合同因逾期而自动失效[403]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结局
—— —— 海标枪[403] —— 4,100公噸(4,035長噸)(常规)[403] 2具螺旋桨,2台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402] 实际未启动[403] (1988年第二季度)[402] 因合同逾期而未正式启动[403]
—— —— —— (1989年第二季度)[402]
—— —— 鹰击8号[403] 双联装100毫米(4英寸)舰炮[403] ——

051GI型

[编辑]

此外,从1988年开始建造的两艘新造舰艇也配备了与这些改装舰相似的欧美装备,其中051GI型的“湛江”号于1990年服役(G就是“改进”的意思)[404][405]。该舰型配备了354型3-D空中和水面搜索雷达[406][407]。四座双联鹰击-8发射器取代了海鹰-1/海鹰-2发射器[406]。苏联制声纳被法国DUBV-23搜索声纳和DUBV-43可变深度声纳(VDS)取代[408]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结局
“湛江”号
(165)
 中國大连造船厂[372][409][410] 2座三联装“海鹰”[411] 2座双联装130毫米(5英寸)舰炮[411] 3,960公噸(3,897長噸)[375][376] 2具螺旋桨,4台KW-41E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74],31節(57公里每小時;36英里每小時)[375][376],53,000千瓦特(71,000匹馬力)[377] 1986年8月[412][372] 1988年8月1日[372][412][bv] 1989年12月30日[372][413][412][bw] 北海舰队[369][bx] 2020年8月28日退役[379][414]

051GII型

[编辑]
“珠海”号(舷号166)在航行中

051G型的2号舰设计建造方案在1987年2月获审批通过[415]。该舰在1号舰的基础上主要对反潜系统以及舰舰导弹进行修改,将综合声呐系统与新型反潜指挥仪以及三联装17型鱼雷发射管等装备联动组合,并用鹰击8号A型导弹替换掉了1号舰装备的海鹰1号导弹及其发射装置[415]。051GII型还将声纳更改为船首装备的DUBV-23和可变深度式的DUBV-43组合[405],并搭载了基于意大利B515的三联装短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Yu-7轻型鱼雷(A244和Mk.46轻型鱼雷的仿制版)。此外,051GII型还在后桅上配备了与051Z型相同的381型三维雷达[311]。051GII型的“珠海”号于1991年服役[405]

作为人民海军驱逐舰研发史上的又一次尝试,本舰在依然装备对海导弹的基础上,尝试进一步加强了反潜能力[415]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结局
“珠海”号
(166)
 中國大连造船厂[409] 4座四联装CY-1[411] 2座双联装130毫米(5英寸)舰炮[411] 3,670公噸(3,612長噸)[416][by] 2具螺旋桨,4台KW-41E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1節(57公里每小時;36英里每小時),53,000千瓦特(71,000匹馬力)[417][418][bz] 1987年10月31日[419][420][415][ca] 1990年10月16日[389][415][369][cb] 1991年11月21日[389][cc] 北海舰队[369] 2020年8月28日退役[379][414]

051B型

[编辑]
“深圳”号(舷号167)在航行中

051B型驱逐舰(北约代号:旅海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造的一款驱逐舰,它仅由一艘船组成,即“深圳”号(167)[421]。1998年,深圳舰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水面部队时,是当时中国建造的最大的水面战舰[422]。它在很多方面类似于旅沪级驱逐舰的放大版,并且是解放军海军首批采用倾斜船体以减少雷达信号的舰艇之一。051B型驱逐舰的继任者是国产052B型驱逐舰。

入役后,本舰曾分别在2000年和2001年出访非洲和欧洲各国[316]。2003年和2005年又先后出访东南亚各国并在2007年成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艘访问日本的军舰[316]。2009年本舰加入护航索马里的编队[316]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深圳”号
(167)
 中國大连造船厂[409][423] 双联装100毫米(3.9英寸)舰炮[424] 6,600公噸(6,496長噸)[423][316][cd] 4座锅炉驱动2台453B蒸汽轮机[426],29節(54公里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ce],94,000匹指示馬力(70,000千瓦特)[425] 1995年10月[427][cf] 1997年10月[423][316] 1998年12月[427][cg] 南海舰队[326][316]

051C型

[编辑]
“沈阳”号(舷号115)在航行中

该级舰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安装了Rif-M舰队防空导弹系统。它是俄罗斯为其本国海军开发的 S-300FM“Fault-M”的出口版本[428]。主机采用CODOG系统,采用德国产MTU 12V1163 TB83柴油机和乌克兰产DT-59燃气轮机发动机,自052A型2号舰以来一直如此[319]。不过,也有一种理论认为主机是蒸汽轮机[317]。 此后,随着HHQ-9的研制取得进展,052C型和更先进的052D型开始批量生产,因此该级舰仅建造了两艘[318]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沈阳”号
(115)
 中國大连造船厂[409] 6具RIF-M防空导弹装置[429] 100毫米(3.9英寸)87式舰炮[430] 2具螺旋桨,4座锅炉驱动2台蒸汽轮机,29節(54公里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431][432] 2002年8月[427] 2004年12月28日[433][434] 2006年10月[427] 北海舰队[433]
“石家庄”号
(116)
 中國大连造船厂[409][431] 7,100公噸(6,988長噸)[431][ch] 2002年11月[427] 2005年7月26日[431][430] 2006年12月[427][ci] 北海舰队[433]

051D型

[编辑]
“开封”号(舷号109)在航行中

在完成051基本型的建造后,针对各类问题进行改进而成为了051D型(D就是定型舰的意思)[435]。该改型舰只分别在大连造船厂建造了4艘、广州造船厂建造了2艘[435]。该型对舰载电子设备进行了改进[436]

1991年,051D型“开封”号进行了改装,搭载了从法国进口的克罗塔尔8MS舰载防空导弹系统(8联装发射器和卡斯托尔II火控雷达)。为了充分利用该系统,“济南”号也搭载了同样的TAVITAC战术信息处理装置,同时其对空搜索雷达也更换为DRBV-15“海虎”,并进行了实用试验[309]。此外,高射机枪也由引入瑞典博福斯公司和意大利布雷达公司的技术的76A型37mm双联装机关炮更换为40mm连装机枪[307]。经过这些改装后,该舰被称为051DT型,同年051Z型的“大连”号也进行了类似的改装[307]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结局
“西宁”号
(108)
 中國大连造船厂[409][437] 2座三联装“海鹰”[438] 2座双联装130毫米(5英寸)舰炮[438] 3,670公噸(3,612長噸)[438] 2具螺旋桨,2台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6節(67公里每小時;41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438] 1976年10月31日[380][427] 1978年10月16日[362] 1980年1月29日[362][427] 北海舰队[427] 2013年9月25日退役[369][439]
“开封”号
(109)
 中國大连造船厂[409] 3,670公噸(3,612長噸)[440] 4座锅炉驱动2台齿轮减速蒸汽轮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72,000匹指示馬力(54,000千瓦特)[440] 1977年10月28日[362][427] 1979年11月3日[362] 1982年12月25日[362][427][369] 北海舰队[369] 2019年5月16日退役[399]
“重庆”号
(133)
 中國大连造船厂[427] 3,250公噸(3,199長噸)(标准)[384] 1978年5月23日[389][427] 1980年10月24日[389] 1983年12月30日[427][389] 东海舰队[427] 2014年9月26日退役[369]
“遵义”号
(134)
 中國大连造船厂[409] 1978年11月19日[389][427] 1983年11月25日[389] 1984年12月28日[427][389] 东海舰队[427]
北海舰队
2019年5月16日退役[399]
“南昌”号
(163)
 中國广州造船厂[438] 2座三联装“海鹰”[441] 2座双联装130毫米(5英寸)舰炮[441] 3,670公噸(3,612長噸)[438] 2具螺旋桨,2台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6節(67公里每小時;41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441] 1977年12月28日[438][442] 1979年12月22日[438][442] 1982年11月15日[438][442][443] 南海舰队(1982年)

北海舰队(2004年)[438][442]

2016年9月8日退役[369]
“桂林”号
(164)
 中國广州造船厂[441] 2座三联装“海鹰-2”[444] 2座双联装130毫米(5英寸)舰炮[444] 3,670公噸(3,612長噸)[441] 2具螺旋桨,2台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445] 1977年6月3日[389] 1984年6月20日[389] 1987年7月10日[446] 2019年5月16日退役[399]

052型

[编辑]
“青岛”号(舷号113)在航行中

052型驱逐舰是中国根据新形势海洋战略、大规模吸收西方技术建造的第一批大型远洋船舶,北约称为“旅沪级”[447][312]。本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旗下第一批采用燃气轮机作为主机的水面作战舰艇[312]

1983年进行新一代导弹驱逐舰论证时,总设计师潘镜芙提出新型驱逐舰研制分两步走的建议,先在现有的驱逐舰基础上进行改进型的研制,作为新系统的验证舰;再研制新一代驱逐舰[448]。前者就是051G系列,后者最终成为052型[449]。052型并未使用051型类似的狭长型船型,而是适当增加了舰体宽度,配合高干舷和新式减摇设计从而增大了航行稳定性[450]。由于获得了从美国引进的燃气轮机,本级舰改用柴燃交替推进方案(CODOG)[451]。虽然在建造期间经历了六四事件后西方的武器技术禁令,但在解决了零备件供应的问题后,两舰都安装了通用动力制造的燃气轮机[452][453]。然而部分来源推测由于武器技术禁令,实际只有首舰“哈尔滨”号安装了通用动力的燃气轮机,“青岛”号则是安装了功率差不多的乌克兰产燃气轮机[453][454]。该舰型搭载的防空系统以1991年051DT型“开封”号改装期间所安装的,随后又安装在051G型上的法国产品为基础开发而来,包括用于防空和反水面搜索和监视的363型雷达以及ZKJ-4战术信息处理单元,与海红旗-7舰载防空导弹系统相连接[309]

另有来源记载该型搭载的是基于意大利IPN-10或者IPN-20设计的ZKJ-6型舰载作战指挥系统[455]。该系统早在舰体建造之前的1983年就启动开发,并在1986年12月进行了陆基测试[456]

052型首舰于1989年9月8日由人民海军与船舶总公司签订建造合同并正式开始建造工作[457]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哈尔滨”号
(112)[316]
 中國江南造船厂[423] 4座鹰击8号[458][cj] 1座双联装100毫米(3.9英寸)舰炮[458][460] 4,200公噸(4,134長噸)[423][461][ck] 2具螺旋桨,2台LM2500燃气轮机(高速)[cl],2台MTU 12V1163 TB83柴油机(巡航)[464]组成CODOG[465],31節(57公里每小時;36英里每小時)[462] 1988年12月20日[457][cm] 1991年6月[467][cn] 1994年5月8日[463][467][co] 北海舰队[470]
“青岛”号
(113)[316]
 中國江南造船厂[423] 海红旗-7[471] 1座双联装100毫米(3.9英寸)舰炮[458][460] 4,500公噸(4,429長噸)[465] 1991年[472][cp] 1993年10月[465] 1996年5月28日[473][472][cq] 北海舰队[474]

052B型

[编辑]
“武汉”号(舷号169)在航行中

052B型为中国人民海军旗下一款防空型导弹驱逐舰,在北约阵营中代号为“旅洋I级”[475]。本舰级是中国第一款现代化设计驱逐舰,也是为人民海军所装备的首款具备区域防空能力对多用途驱逐舰[475][476][477]。因首舰名为“广州”号,也被称为“广州”级[475]。由于装备有升级自现代级的导弹系统和雷达系统,本舰级也被称为“中华现代”[478]。本舰级共两艘,均产自江南造船厂[475]

052B型以俄罗斯改进型海军版山毛榉(北约编号SA-N-12)地对空导弹为核心,首次真正形成中程防空能力[479]。舰炮等武器系统采用中国制造产品,并装摆在以051B型为基础设计,考虑隐身特性而特别进行外观简化的船体之上[480]。动力系统采用与052型相同的CODOG方式,搭载由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许可生产的V20气缸MTU20V956TB92,并采用乌克兰制UGT-25000系列燃气涡轮发动机[313]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广州”号
(168)[475]
 中國江南造船厂[433] SA-N-12[481] 1门单管100毫米(3.9英寸)87式舰炮[482][483][484] 7,500公噸(7,382長噸)[485][cr] 2具螺旋桨,CODOG[481],2台UGT-25000燃气轮机(高速),2台MTU-20 V956 TB92柴油机(巡航)[488],29節(54公里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485][489][cs] 2000年2月[433][478] 2002年5月23日[491][433][486][ct] 2004年7月15日[433][486][cu] 南海舰队[478]
“武汉”号
(169)[475]
 中國江南造船厂[490] 7,000公噸(6,889長噸)[490] 2000年[478] 2003年1月[486][cv] 2004年12月[478] 南海舰队[433][478]

052C型

[编辑]
“济南”号(舷号152)在航行中

052C型是中国人民海军第一代装备有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的舰只[493]。该型舰只所装备的是为人民海军自行研发的第一代垂直发射式防空导弹发射系统和相控阵雷达[494]。由于是人民海军首批采用数字化相控阵雷达配合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防空驱逐舰,因此也被称为“中华神盾”或“中华宙斯盾”[495][496]。在北约阵营中,本级的代号为“旅洋II级”[496][497]

在1990年代中期导弹驱逐舰整备计划开始后,中国海军立即并行建造了几个舰级,并在1999年,即 956E型开始调试的同一年,奠定了配备相同中程舰对空导弹系统的052B型驱逐舰[313]

与此同时,高度赞赏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据信已着手研究和开发仿照这些驱逐舰的国产舰艇[313]。 这是作为一项国家项目进行的,包括与宙斯盾舰有关的情报活动[313]。这导致了052C型的开发计划[313][318]。052C型的设计建造建立在在同厂建造的052B型的舰体以及动力装置的基础上,以模块化建造模式大幅减少建造成本与周期[498]。052C型的舰桥比052B型更高,舰桥的四面安装有固定的相控阵雷达天线[498]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兰州”号
(170)[496]
 中國江南造船厂[494] 8组六单元HHQ-9垂直发射系统[499][500] 1门单管100毫米(3.9英寸)舰炮[501] 7,500公噸(7,382長噸)[499] 2具变距螺旋桨,2台陕西柴油发动机与2台乌克兰DA80/DN80燃气轮机组成柴燃联合动力系统,30節(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48,600匹指示馬力(36,200千瓦特)[499][cw] 2001年6月[502] 2003年4月29日[485][491][494][503] 2004年7月4日[503][494][cx] 南海舰队[503][506]
“海口”号
(171)[496]
 中國江南造船厂[494] 1门单管100毫米(3.9英寸)舰炮[484] 7,000公噸(6,889長噸)[507][484] 2具螺旋桨,CODOG,2台UGT2500燃气轮机(高速),2台12V1163TB83柴油机(巡航),31節(57公里每小時;36英里每小時)[507][cy] 2001年6月30日 2003年10月23日[508][509][cz] 2005年12月26日[494][510] 南海舰队[506][509]
“长春”号
(150)[496]
 中國江南造船厂[494] 8组六单元HHQ-9垂直发射系统[511] 1门单管100毫米(3.9英寸)舰炮[511] 6,288公噸(6,189長噸)[512] 2具变距螺旋桨,2台陕西柴油发动机与2台乌克兰DA80/DN80燃气轮机组成柴燃联合动力系统[512],29節(54公里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513],48,600匹指示馬力(36,200千瓦特)[512] 2008年10月 2010年10月28日[514] 2013年1月31日[495][512] 东海舰队[506][512]
“郑州”号
(151)[496]
 中國江南造船厂[511] 7,500公噸(7,382長噸)[515] 两台MTU 20V 956TB92柴油发动机,两台乌克兰 DA80燃气轮机[516] 2008年12月16日 2011年6月25日[511][da] 2013年12月26日[511] 东海舰队[506]
“济南”号
(152)[496]
 中國江南造船厂[517] 8组六单元HHQ-9垂直发射系统[518] 1门单管100毫米(3.9英寸)舰炮[518] 6,288公噸(6,189長噸)[518] 2具变距螺旋桨,2台陕西柴油发动机与2台乌克兰DA80/DN80燃气轮机组成柴燃联合动力系统,29節(54公里每小時;33英里每小時)[518] 2011年[519] 2012年1月[514] 2014年12月22日[359] 东海舰队[506]
“西安”号
(153)[496]
 中國江南造船厂[517] 2011年[519] 2012年7月[514] 2015年2月9日[520] 东海舰队[506]

052D型

[编辑]
2021年10月正在通过津轻海峡的“昆明”号(舷号172)

在北约阵营中,本级的代号为“旅洋III级”[496][497]。052D型的设计是在052C型的基础上升级了武器装备[521]。2000年代开始现代化时,多个舰级被少量建造,但从201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海军开始大量集中建造052C型的发展型052D型[522]。然而,尽管中国海军方面认可该型的性能,但认为其技术先进性依然欠缺[320]

052D型配备了四面平板形的346甲型(北约报告中名称为:龙眼)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系统[523]。美国防务部门以及中国媒体非正式地称052D型为“中华神盾2.0”,将其描绘成当代美国海军中装备宙斯盾作战系统的舰艇的同行[524][525]。在052C型的基础上,052D以新型垂直发射系统代替了转轮式垂直发射系统[526]。052D的垂直发射系统和平板型雷达的出现,巩固了中国海军对于这一设计方案的进一步技术实用化[527]。不限于对空导弹运用的垂直发射系统也使得本级舰成为中国海军旗下第一款专门的多用途舰[528]

在基本型基础上,052D在第三批次建造中引入了一种加长型。其首艘舰就是“淄博”号[529]。这种加长型被非官方的称为052DL型,其舰尾飞行甲板被延长了4米,并加装了一具反隐形雷达。其加长的飞行甲板被认为是为直-20直升机而设计的[530]。截止2023年,已经有25艘052的型舰服役,另外预计还会再建造37艘[531]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昆明”号
(172)[496]
 中國江南造船厂[532] 8组八单元HHQ-9垂直发射系统[533] 130毫米(5英寸)舰炮[534] 7,500公噸(7,382長噸)[535][536] 2具螺旋桨,CODOG,2台QC-280燃气轮机(高速),2台MTU20V 956TB92柴油机(巡航),31節(57公里每小時;36英里每小時)[535][db],56,000匹指示馬力(42,000千瓦特)[537] 2010年[538] 2012年8月28日[539][dc] 2012年12月28日[532][540][dd] 南海舰队[532][541]
“长沙”号
(173)[526]
 中國江南造船厂[532] 2010年[538] 2012年12月28日[532] 2015年8月12日[532] 南海舰队[532][541]
“合肥”号
(174)[526]
 中國江南造船厂[532] 2010年[538] 2013年7月1日[532] 2015年12月12日[532][542] 南海舰队[532][541]
“银川”号
(175)[526]
 中國江南造船厂[532] 2012年[538] 2014年3月30日[532][de] 2016年7月12日[532] 南海舰队[532][541]
“西宁”号
(117)[526]
 中國江南造船厂[532] 2013年[538] 2014年8月26日[532] 2017年1月22日[532][544] 北海舰队驱逐舰十支队[544]
“乌鲁木齐”号
(118)[526]
 中國江南造船厂[532] 2013年[538] 2015年7月7日[532] 2018年1月[545] 北海舰队[526]
“贵阳”号
(119)[546]
 中國大连船舶重工[532] 2015年[538] 2015年11月27日[547][df] 2019年2月22日[545][546][dg] 北海舰队[545]
“成都”号
(120)[549]
 中國大连船舶重工[532] 2015年[538] 2016年8月3日[532] 2019年11月20日[549] 北部战区海军[549]
“齐齐哈尔”号
(121)[550]
 中國大连船舶重工[532] 2017年6月26日[550] 2020年8月14日[550] 北部战区海军[550]
“太原”号
(131)[551]
 中國江南造船厂[532] 2016年7月28日[532] 2018年11月29日[514] 东海舰队[514]
“厦门”号
(154)[552]
 中國江南造船厂[532] 2013年[538] 2014年12月30日[532] 2017年6月10日[553] 东海舰队[553]
“南京”号
(155)[548]
 中國江南造船厂[532] 2013年[538] 2015年12月28日[532] 2018年4月2日[514] 东海舰队[514]
“呼和浩特”号
(161)[554]
 中國江南造船厂[532] 2016年12月26日[532] 2019年1月12日[543][dh] 南海舰队[543]
“淄博”号
(156)[555]
 中國江南造船厂[556] 加长版 2014年[538] 2018年8月14日[556] 2020年1月12日[555] 东部战区海军[555]
“唐山”号
(122)
 中國江南造船厂[556] 加长版 2018年8月[550] 2020年8月14日[550] 北部战区海军[550]
“淮南”号
(123)[557]
 中國江南造船厂[556] 加长版 2019年4月15日[556] 2021年2月[557] 北部战区[558]
“苏州”号
(132)[558]
 中國江南造船厂[556] 加长版 2018年12月18日[556] 2021年1月15日[558] 东部战区[558]
“开封”号
(124)[557]
 中國大连造船厂[556] 加长版6 2019年5月10日[546] 2021年4月18日[557] 南部战区[557]
“桂林”号
(164)[559]
 中國江南造船厂[556] 加长版9 2019年9月26日[546][559] 2021年9月[556] 南部战区[556]
“湛江”号
(165)[546]
 中國大连造船厂[556] 加长版7 2019年5月10日[546] 2021年12月25日[556] 南部战区[556]
“南宁”号
(162)[558]
 中國江南造船厂[556] 加长版4 2019年2月23日[546] 2021年4月15日[557] 南部战区[557]
加长版5 2019年4月21日[546]
“包头”号
(133)[557]
 中國江南造船厂[556] 加长版8 2019年8月28日[549] 2021年4月30日[557] 南部战区[558]
“焦作”号
(163)[559]
 中國江南造船厂[556] 加长版 2019年8月[559] 2022年3月[560] 南部战区[556]
“绍兴”号
(134)
 中國大连造船厂[556] 加长版 2019年12月26日[561] 2022年2月[556] 东部战区[556]
“丽水”号
(157)
 中國大连造船厂[562] 加长版 2014年[538] 2020年8月30日[562] 2022年6月[556] 东部战区[556]

956E型

[编辑]
“杭州”号(舷号136)

在1995年的第三次台海危机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见识到了美国海军压倒性的力量,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国产驱逐舰的性能极限[313]。为此,从1999年到2000年,紧急引进了两艘俄制956E型驱逐舰[313]。同时也开始规划具备优秀防空作战能力的导弹驱逐舰,以便为航母建造计划铺平道路[522]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成本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杭州”号
(136)
 俄羅斯北方造船厂[563] 2具四联装SS-N-22[564][565] 2座双联装130毫米(5.1英寸)舰炮[564][565] 8,480公噸(8,346長噸)[431][566][di] 2具螺旋桨,4座锅炉驱动2台蒸汽轮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dj],100,000匹指示馬力(75,000千瓦特)[431][566] 总计8亿美元[567] 1988年10月4日[563] 1998年10月[565] 2000年2月16日[563] 东海舰队[568]
“福州”号
(137)
 俄羅斯北方造船厂[563] 1989年4月22日[563] 1999年4月[565] 2001年1月16日[563] 东海舰队[568]

956EM型

[编辑]
2014年12月正在从太平洋前往东海的“泰州”号(舷号138)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成本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泰州”号
(138)
 俄羅斯北方造船厂[569] 8,440公噸(8,307長噸)[569] 2具螺旋桨,4座锅炉驱动2台蒸汽轮机,32.7節(60.6公里每小時;37.6英里每小時),100,000匹指示馬力(75,000千瓦特)[570] 总计14亿美元[571] 2002年6月27日[569][dk] 2004年4月27日[573] 2005年12月28日[514] 东海舰队[514]
“宁波”号
(139)
 俄羅斯北方造船厂[569] 8,480公噸(8,346長噸)[570] 2002年11月15日[569] 2004年7月23日[573] 2006年9月28日[514] 东海舰队[514]

055型

[编辑]
“南昌”号(舷号101)航行中

最早的055型舰艇设计代号出自1968年2月的开发计划[574]。当时的开发目标是一款大型导弹驱逐舰[575]。1968年,中共中央军委将055型舰的设计任务交给上海成立的四三七厂以及七〇一所等单位联合研制[576]。而到了1974年7月,国防工办遣散研制组并开始补充论证设计方案,并在1976年7月成立协调领导小组以负责项目日常[401]。之后就确定了将要在1978年开始从英国罗·罗公司和瑞典卡米瓦英语Kamewa引进燃气轮机和可变桨等技术[401]。然而因价格等因素,合同始终没有达成[401]。055型的研制由此停滞并在1981年由正式型号研制转为预先研究[401][577]

2014年4月,网络上发布了一张照片,显示湖北省武汉市的航母工程模拟平台(全尺寸混凝土航母)旁正在建造的新型驱逐舰模型[578]。同年,055型首艘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开工,并于2017年6月28日以“南昌”号之名下水[320]。在北约,本级代号为“仁海”或者“刃海”,并被划分为巡洋舰[579][580]。该舰型采用高度隐身化的舰体设计,将各类装备设施都收纳入舷墙内或者以舱门遮蔽,天线系统采用共形设计被集成进一体化的隐身桅杆中[581][582]

2019年4月为纪念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尚未正式服役的“南昌”号就列队接受了检阅[583]。第一期建造合同以8艘舰结束,第二期据信已转向先进的055A型[584]

舰名
(舷号)
建造者 主要武器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导弹 舰炮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服役部队
“南昌”号
(101)
 中國江南造船厂[5] 2组64单元HHQ-9垂直发射系统[585] 1门130毫米(5.1英寸)单装炮[586] 13,200公噸(12,992長噸)[587][dl] 两轴[581],COGAG燃-燃联合动力,4台QC-280燃气轮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112,000,000瓦特(150,000匹馬力)[588] 2014年12月[5] 2017年6月28日[589] 2020年1月12日[5] 北部战区[590]
“拉萨”号
(102)
 中國江南造船厂[585] 12,000公噸(11,810長噸)[591] 2018年4月28日[592] 2021年3月2日[591][593] 北部战区[558]
“大连”号
(105)[557]
 中國大连造船厂[585] 2018年7月3日[863] 2021年4月23日[595] 南部战区[558]
“鞍山”号
(103)[559]
 中國大连造船厂 2019年9月12日[549] 2021年11月11日[559] 北部战区[558]
“延安”号
(106)[559]
 中國大连造船厂[585] 2018年7月3日[863] 2022年2月22日 南部战区[596]
“无锡”号
(104)[597]
 中國大连造船厂[585] 2018年3月[585] 2020年5月9日[598] 2022年3月10日[592] 北部战区[590]
“遵义”号
(107)
 中國大连造船厂 2019年12月26日[561] 2022年11月[592] 北部战区[592]
“咸阳”号
(108)
 中國大连造船厂[562] 2020年8月30日[562] 2022年12月[592] 南部战区[596]

脚注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历史学家埃里希·格鲁纳(Erich Gröner)指出,满载被定义为“(等于)排水量加上满载燃料油、柴油、煤、备用锅炉给水、飞机燃料和特殊设备”。[1]
  2. ^ 另有来源译为“朔效船厂”[18]
  3. ^ 译名参考自《英国驱逐舰全史 1919~2014》[23]
  4. ^ 译名参考自《英国驱逐舰全史 1919~2014》[24]
  5. ^ 另有来源记载为“871吨”[41]或者“850公噸(837長噸)”[42][43][40]
  6. ^ 另有来源记载为“18节”[41]
  7. ^ 另有来源记载为“6,500匹指示馬力(4,847.0千瓦特)”[42][43][44]
  8.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04年”[38]
  9. ^ 另有来源记载为“1899年3月3日”[38]
  10.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04年”[38]
  11. ^ 另有来源记载为“720吨”[59]、“323吨”或者“401吨”[60]
  12. ^ 另有来源记载为“1895年7月17日”[63]
  13. ^ 另有来源记载为“30節(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91]
  14. ^ 另有来源记载为“33.5節(62.0公里每小時;38.6英里每小時)”[98]
  15. ^ 另有来源记载为“24,800匹指示馬力(18,500千瓦特)”[97]
  16. ^ 另有来源记载为“总计115930英镑[111]
  17.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11年6月”[114]
  18. ^ 译名参考自《中国军舰图志 1855-1911》[116]
  19. ^ 译名参考自《中国军舰图志 1855-1911》[116],另有来源译作“东非战士”号[120]
  20. ^ 译名参考自《中国军舰图志 1855-1911》[117]
  21. ^ 另有来源记载为“2490吨”[131]
  22. ^ 另有来源记载为“35.5節(65.7公里每小時;40.9英里每小時)”[130]
  23.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38年8月”[133]
  24. ^ 另有来源记载为“28.8节”[152]
  25.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62年除籍”[157]
  26. ^ 另有来源记载为“8月28日抵达青岛”[164]
  27. ^ 另有来源记载为“先在九州三菱长崎造船厂建造,后改为浦贺造船厂建造”[168]
  28. ^ 另有来源记载为“3485吨”[131]
  29.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44年大修期间已经改为3座锅炉,29.5节,25000马力”[174]
  30.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47年10月13日”[180]
  31. ^ 另有来源记载为“940吨”[188]
  32.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40年2月”[186]
  33. ^ 另有来源记载为“1,430公噸(1,407長噸)”[200]或者“1,436公噸(1,413長噸)”[201]
  34. ^ 另有来源记载为“4门76毫米(3英寸)Mk22高射炮”[208]
  35.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73年4月30日”[235]
  36.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71年2月26日”[236]
  37.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84年6月30日”[250]
  38. ^ 另有来源译为“亚纳尔”号[253]
  39. ^ 另有来源译为“特维宁”号[256]
  40. ^ 另有来源译为“梅兰利”号[256]
  41. ^ “36.8节”[269]
  42.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81年2月27日”[270]
  43.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83年7月9日”[250]或“1983年4月17日”[270]
  44.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77年10月1日”[272]
  45. ^ 另有来源记载为“10,500公噸(10,334長噸)”[292]
  46. ^ 另有来源记载为“9783吨”[293]
  47.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节”[295]或“30节”[296]
  48. ^ 另有来源记载为“86000马力”[297]
  49. ^ 另有来源记载为“每艘超过5亿美元”[300]
  50.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05年12月15日”[301]或“2005年12月8日”[302]
  51. ^ 另有来源记载为“2581吨”[335]或者“2502吨”[332]
  52. ^ 另有来源记载为“34节”[335]或者“26节”[332]
  53.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39年4月6日”[338]
  54.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39年3月17日”[344]
  55. ^ 另有来源记载为“3800吨”[340][329]
  56. ^ 另有来源记载为“38节”[340][329]
  57.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72年1月15日”[366]
  58.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72年6月”[366]
  59.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74年9月25日”[368]
  60.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72年”[372]
  61.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12年2月”[370]
  62. ^ 另有来源记载为“因事故爆炸,由于修复难度过大而报废”[380]
  63.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74年”[372][383]
  64.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76年10月27日”[372]
  65. ^ 另有来源说是“指挥舰”[389]
  66. ^ 另有来源记载为“3,670公噸(3,612長噸)”[396][393]
  67. ^ 另有来源记载为“32.5節(60.2公里每小時;37.4英里每小時)”[396]
  68. ^ 另有来源记载为“72,000匹指示馬力(54,000千瓦特)”[396]或者“60000kM”[397]
  69.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76年”[372]
  70.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12年11月16日”[369]
  71. ^ 另有来源记载为“3,670公噸(3,612長噸)”[398]
  72. ^ 另有来源记载为“32.5節(60.2公里每小時;37.4英里每小時)”[396]
  73. ^ 另有来源记载为“2台锅炉驱动2座蒸汽轮机,36節(67公里每小時;41英里每小時),52,920千瓦特(70,970匹馬力)”[398]
  74.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90年”[369]
  75.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90年”[369]
  76. ^ 另有来源记载为“南海舰队”[412]
  77. ^ 另有来源记载为“3,960公噸(3,897長噸)”[375][376]
  78. ^ 另有来源记载为“32節(59公里每小時;37英里每小時),72,000匹指示馬力(54,000千瓦特)”[416]
  79.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84年”[372]
  80.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84年6月20日”[372]
  81.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91年”[369]
  82. ^ 另有来源记载为“6096吨”[425]
  83. ^ 另有来源记载为“30节”[316]
  84.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95年12月”[122]
  85.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99年2月”[326]、“1999年1月1日”[316]或者“1999年2月”[122]
  86. ^ 另有来源记载为“7112吨”[432]
  87.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07年3月”[431]
  88. ^ 另有来源记载为“1座八联装海响尾蛇”[459]
  89. ^ 另有来源记载为“4600吨”[462][463]或者“4,800公噸(4,724長噸)”[447]
  90. ^ 另有来源推测“青岛”号所装备的2台燃气轮机是乌克兰的UGT-25000[453]
  91.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86年”[466]、“1988年”[467]、“1989年9月8日”[420]、“1990年5月29日”[468]或者“1990年11月”[469]
  92.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91年8月28日”[468]或者“1991年10月”[469]
  93.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94年7月”[469]
  94.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93年1月”[469]
  95.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96年3月”[469]或者“1996年7月”[465]
  96. ^ 另有来源记载为“5850吨”[486]或者“7000吨” [487]
  97. ^ 另有来源记载“武汉”号为“30節(56公里每小時;35英里每小時)”[490]
  98.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02年5月25日”[492]
  99.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04年1月”[485]
  100.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02年10月”[490]
  101. ^ 另有来源记载为“29节”[485]
  102.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05年10月18日”或者“2004年10月”。[504][505]
  103. ^ 另有来源记载为“30节”[484]
  104.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03年10月30日”[494][484]
  105.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11年7月20日”[514]
  106. ^ 另有来源记载为“30节”[536]
  107.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12年8月29日”[532]
  108.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14年3月21日”[511]
  109.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14年3月28日”[543]
  110.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15年11月28日”[532]
  111.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19年6月15日”[548]
  112.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19年6月30日”[548]
  113. ^ 另有来源记载为“7970吨”[565]
  114. ^ 另有来源记载为“32.7节”[566]
  115. ^ 另有来源记载为“2002年7月3日”[572]
  116. ^ 另有来源记载为“13000吨”[588]

引文

[编辑]
  1. ^ Gröner (1990),第ix頁.
  2. ^ 陳悦 (2017),第70頁.
  3. ^ 刘传标 2011b,第769頁
  4. ^ Chesneau (1979),第401頁.
  5. ^ 5.0 5.1 5.2 5.3 陈曦 2020,第64頁
  6. ^ 江暢 (2018),第115頁.
  7. ^ 陈悦 (2015),第245頁.
  8. ^ 陈悦 (2015),第245-246頁.
  9. ^ 9.0 9.1 陈悦 2015,第246頁
  10. ^ 张黎源 (2020),第409頁.
  11. ^ 11.0 11.1 陈悦 2015,第246-247頁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陈悦 2015,第247頁
  13. ^ 13.0 13.1 13.2 13.3 张黎源 (2020),第412頁.
  14. ^ 姚开阳 (2018),第66頁.
  15. ^ 陈悦 (2013),第1-4頁.
  16. ^ 龚知栋 (2016),第40-41頁.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陈悦 2015,第210頁
  18. ^ 18.0 18.1 18.2 萨苏 2018,第264頁
  19. ^ 陈悦 (2015),第209-210頁.
  20. ^ 20.0 20.1 20.2 20.3 萨苏 2018,第265頁
  21. ^ 陈悦 (2012),第307頁.
  22. ^ 中国航海博物馆 (2017),第30頁.
  23. ^ 刘杨 (2014),第70頁.
  24. ^ 刘杨 (2014),第63頁.
  25. ^ 25.0 25.1 陈悦 2012,第77頁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陈悦 2012,第78頁
  27. ^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陈悦 2012,第81頁
  28. ^ 28.0 28.1 28.2 陈悦 2012,第74頁
  29. ^ 陈悦 (2012),第495頁.
  30. ^ 陈悦 (2015),第209頁.
  31. ^ 桑希臣 (2016),第217頁.
  32. ^ 陈悦 (2009),第60頁.
  33. ^ 33.0 33.1 Афонин, Балакин (2000),第32頁.
  34. ^ 陈悦 (2012),第76頁.
  35. ^ 桑希臣 (2016),第218頁.
  36. ^ 36.00 36.01 36.02 36.03 36.04 36.05 36.06 36.07 36.08 36.09 陈悦 2015,第217頁
  37. ^ 陈悦 (2011),第267-268頁.
  38. ^ 38.00 38.01 38.02 38.03 38.04 38.05 38.06 38.07 38.08 38.09 38.10 陈悦 2015,第216頁
  39. ^ 39.0 39.1 39.2 《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 1994,第937頁
  40.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 1994,第925頁
  41. ^ 41.0 41.1 凌翔 1996,第121頁
  42. ^ 42.0 42.1 李鑫 2015,第6頁
  43. ^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杜云 & 江峻任 2018,第210頁
  44. ^ 《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 (1994),第924頁.
  45. ^ 45.0 45.1 45.2 45.3 45.4 《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 1994,第936頁
  46. ^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陈悦 2015,第201頁
  47. ^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陈悦 2015,第204頁
  48. ^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陈悦 2015,第202頁
  49. ^ 陈悦 (2012),第13頁.
  50. ^ 陈悦 (2012),第9頁.
  51. ^ 51.0 51.1 陈悦 2012,第14頁
  52. ^ 陈悦 (2012),第16-17頁.
  53. ^ 陈悦 (2012),第17頁.
  54. ^ 陈悦 (2012),第21頁.
  55. ^ 55.0 55.1 陈悦 2012,第26頁
  56. ^ 陈悦 (2012),第27頁.
  57. ^ 陈悦 (2012),第28頁.
  58. ^ 58.0 58.1 陈悦 2012,第30頁
  59. ^ 《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 (1994),第624頁.
  60. ^ 陈悦 (2012),第7-8頁.
  61. ^ Chesneau (1979),第400頁.
  62. ^ 62.0 62.1 陈悦 2015,第205頁
  63. ^ Gardiner & Gray (1985),第396頁.
  64. ^ 陈悦 (2015),第208頁.
  65. ^ 中国航海博物馆 (2017),第227頁.
  66. ^ 陈悦 (2013),第4-5頁.
  67. ^ 陈悦 (2013),第5頁.
  68. ^ 陈悦 (2013),第6頁.
  69. ^ 陈悦 (2013),第9-14頁.
  70. ^ 李强华 (2022),第254-255頁.
  71. ^ 71.0 71.1 71.2 中国航海学会 1989,第503頁
  72. ^ 72.0 72.1 72.2 中国航海学会 1989,第504頁
  73. ^ 曲金良 (2017),第1805頁.
  74. ^ 中国航海学会 (1989),第504-505頁.
  75. ^ 《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 (1994),第1012頁.
  76. ^ 76.0 76.1 《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 1994,第1013頁
  77. ^ 李鑫 (2015),第161頁.
  78. ^ 中国航海学会 (1989),第505-506頁.
  79. ^ 79.0 79.1 周武 2015,第521頁
  80.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周武 2015,第522頁
  81. ^ 81.00 81.01 81.02 81.03 81.04 81.05 81.06 81.07 81.08 81.09 81.10 81.11 81.12 81.13 81.14 81.15 81.16 81.17 耕海 & 牧洋 2005,第60頁
  82. ^ 82.0 82.1 82.2 82.3 蔡伟 2001,第6頁
  83. ^ 吴大明 (2003),第28頁.
  84. ^ 胡元文 (2010),第119-120頁.
  85. ^ 陈悦 (2013),第7-8頁.
  86. ^ 86.0 86.1 86.2 陈悦 2013,第8頁
  87. ^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陈悦 2013,第9頁
  88. ^ 陈悦 (2013),第9-10頁.
  89. ^ 89.00 89.01 89.02 89.03 89.04 89.05 89.06 89.07 89.08 89.09 89.10 89.11 89.12 89.13 89.14 89.15 89.16 89.17 陈悦 2013,第10頁
  90. ^ 90.0 90.1 陈悦 2013,第488頁
  91. ^ 91.0 91.1 91.2 91.3 91.4 石源华 1996,第149頁
  92. ^ 陳悦 (2017),第54頁.
  93. ^ 陈悦 (2013),第16頁.
  94. ^ 94.0 94.1 94.2 94.3 陈悦 2013,第11頁
  95. ^ 95.00 95.01 95.02 95.03 95.04 95.05 95.06 95.07 95.08 95.09 陈悦 2013,第13頁
  96. ^ 陈悦 (2013),第13-14頁.
  97. ^ 97.0 97.1 Wright 2000,第133頁
  98. ^ 98.0 98.1 陈悦 2013,第12頁
  99. ^ 99.0 99.1 99.2 陳悦 2017,第56頁
  100. ^ 陈悦 (2013),第14頁.
  101. ^ 陳悦 (2017),第57頁.
  102. ^ 萨苏 (2018),第264-265頁.
  103. ^ 103.0 103.1 103.2 陈悦 2012,第314頁
  104. ^ 104.0 104.1 陈悦 2012,第315頁
  105. ^ 105.0 105.1 陈悦 (2012),第317頁.
  106. ^ 《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 (1994),第735-736頁.
  107. ^ 陈悦 (2012),第320-322頁.
  108. ^ 108.0 108.1 108.2 陈悦 (2012),第321頁.
  109. ^ 《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 (1994),第842-845頁.
  110. ^ 110.0 110.1 陈悦 (2012),第324-328頁.
  111. ^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陈悦 2012,第312頁
  112. ^ 112.0 112.1 112.2 《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 1994,第630頁
  113. ^ 113.0 113.1 113.2 陈悦 2012,第312、314頁
  114. ^ Gardiner & Gray (1985),第397頁.
  115. ^ 陈悦 2012,第322頁
  116. ^ 116.00 116.01 116.02 116.03 116.04 116.05 116.06 116.07 116.08 116.09 116.10 116.11 116.12 116.13 陈悦 2015,第222頁
  117. ^ 117.00 117.01 117.02 117.03 117.04 117.05 117.06 117.07 117.08 117.09 117.10 117.11 117.12 陈悦 2015,第223頁
  118. ^ 陈悦 (2012),第335頁.
  119. ^ 119.0 119.1 陈悦 2012,第338頁
  120. ^ 章骞 (2014),第1052頁.
  121. ^ 陈悦 (2021),第203頁.
  122. ^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49頁
  123. ^ 谢明 (2011),第95頁.
  124. ^ 潘越 (2014),第212頁.
  125. ^ 125.0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谢明 2011,第111頁
  126. ^ 谢明 (2011),第111-112頁.
  127. ^ 127.0 127.1 127.2 127.3 127.4 谢明 2011,第112頁
  128. ^ 128.0 128.1 潘越 2014,第217頁
  129. ^ 129.0 129.1 谢明 2011,第93頁
  130. ^ 130.0 130.1 潘越 2014,第211頁
  131. ^ 131.0 131.1 131.2 131.3 《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 1994,第1014頁
  132. ^ 陳悦 (2017),第260頁.
  133. ^ 133.0 133.1 倪海宁 2008,第44頁
  134. ^ 倪海宁 (2008),第45頁.
  135. ^ 刘怡 (2010),第237頁.
  136. ^ 136.0 136.1 136.2 136.3 潘越 2014,第271頁
  137. ^ 陳悦 (2017),第265頁.
  138. ^ 138.0 138.1 138.2 138.3 138.4 138.5 潘越 2014,第279頁
  139. ^ Jentschura, Jung & Mickel (1977),第153頁.
  140.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田村俊夫 2005,第138頁
  141. ^ 141.0 141.1 141.2 Dodson & Cant 2020,第237, 296頁
  142. ^ 142.0 142.1 田村俊夫 2005,第139頁
  143. ^ 143.0 143.1 143.2 143.3 潘越 2014,第272頁
  144. ^ 144.0 144.1 144.2 144.3 144.4 144.5 144.6 田村俊夫 2005,第140頁
  145. ^ 145.0 145.1 145.2 145.3 刘怡 2010,第251頁
  146. ^ 146.0 146.1 146.2 146.3 146.4 146.5 Stille 2013,第40頁
  147. ^ 147.0 147.1 147.2 现代舰船 2016,第76-77頁
  148. ^ 148.0 148.1 148.2 148.3 潘越 2014,第263頁
  149. ^ 149.0 149.1 149.2 149.3 149.4 潘越 2014,第266頁
  150.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潘越 2014,第269頁
  151. ^ 151.0 151.1 刘怡 2010,第249頁
  152. ^ 刘传标 (2008),第771頁.
  153. ^ 陈悦 (2016),第257頁.
  154. ^ 154.0 154.1 刘怡 2010,第248頁
  155. ^ 155.0 155.1 戦史叢書88 1975,第55頁第5487号艦(杉)
  156. ^ 陈悦 (2016),第260頁.
  157. ^ 片桐大自 (1993),第445頁.
  158. ^ 潘越 (2011),第69頁.
  159. ^ 159.0 159.1 159.2 159.3 潘越 2011,第67頁
  160. ^ 现代舰船 (2016),第72頁.
  161. ^ 161.0 161.1 现代舰船 2016,第70頁
  162. ^ 162.0 162.1 遠藤昭 1975,第218頁
  163. ^ 雑誌『丸』編集部 (1997),第31頁.
  164. ^ 164.0 164.1 上海市航海学会 1999,第237頁
  165. ^ 165.0 165.1 165.2 田村俊夫 1995,第141頁
  166. ^ 166.0 166.1 166.2 166.3 166.4 166.5 166.6 166.7 现代舰船 2016,第77頁
  167. ^ 潘越 (2014),第260頁.
  168. ^ 168.0 168.1 168.2 现代舰船 2016,第72頁
  169. ^ 169.0 169.1 169.2 现代舰船 2016,第71頁
  170. ^ 潘越 (2014),第250頁.
  171. ^ 刘怡 (2010),第244頁.
  172. ^ 172.0 172.1 现代舰船 2016,第73-74頁
  173. ^ 173.0 173.1 173.2 173.3 现代舰船 2016,第74頁
  174. ^ 174.0 174.1 现代舰船 (2016),第75頁.
  175. ^ 175.0 175.1 现代舰船 2016,第76頁
  176. ^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 (1997),第280頁.
  177. ^ 177.0 177.1 潘越 2014,第85頁
  178. ^ 《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 (1994),第1015頁.
  179. ^ 潘越 (2014),第83頁.
  180. ^ 刘怡 (2010),第215頁.
  181. ^ 陈悦 (2016),第224頁.
  182. ^ 《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 (1994),第1037頁.
  183. ^ 《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 (1994),第1038頁.
  184. ^ 《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 (1994),第1039頁.
  185. ^ 陳悦 (2017),第320頁.
  186. ^ 186.0 186.1 186.2 186.3 刘杨 2014,第89頁
  187. ^ 187.0 187.1 187.2 刘杨 2014,第86頁
  188. ^ 《近代中国海军》编辑部 (1994),第1040頁.
  189. ^ 189.0 189.1 陈悦 2016,第225頁
  190. ^ 190.0 190.1 190.2 曲金良 (2017),第1804頁.
  191. ^ 贺怀锴 (2018),第48-51頁.
  192. ^ 宋立志 (2005),第12頁.
  193. ^ 贺怀锴 (2018),第52-53頁.
  194. ^ 陈悦 (2016),第45頁.
  195. ^ 贺怀锴 (2018),第52頁.
  196. ^ 196.0 196.1 陳悦 2017,第330頁
  197. ^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陈悦 2016,第50頁
  198. ^ 198.0 198.1 198.2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207頁
  199. ^ 陈悦 (2016),第48頁.
  200. ^ Blackman (1961),第224頁.
  201. ^ 陈悦 2016,第45頁
  202. ^ 陈悦 (2016),第46頁.
  203. ^ 203.0 203.1 203.2 李巍 2009,第67頁
  204. ^ 204.0 204.1 204.2 陳悦 2017,第331頁
  205. ^ 冯文远 (2011),第96頁.
  206. ^ 冯文远 (2011),第95-98頁.
  207. ^ 207.0 207.1 207.2 207.3 Blackman 1973,第311頁
  208. ^ 208.00 208.01 208.02 208.03 208.04 208.05 208.06 208.07 208.08 208.09 208.10 208.11 208.12 208.13 208.14 陳悦 2017,第333頁
  209. ^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213頁.
  210. ^ 210.0 210.1 210.2 胡平生 & 周先俐 2020,第74頁
  211. ^ 211.0 211.1 211.2 211.3 211.4 211.5 陳悦 2017,第334頁
  212. ^ 212.0 212.1 212.2 陳悦 2017,第336頁
  213. ^ 213.0 213.1 213.2 陳悦 2017,第337頁
  214. ^ 金智 (2016),第91頁.
  215. ^ 215.0 215.1 215.2 215.3 215.4 215.5 施承志 2014,第13頁
  216. ^ 216.0 216.1 刘传标 2008,第841頁
  217. ^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5頁.
  218. ^ 218.0 218.1 218.2 218.3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6頁
  219. ^ 219.0 219.1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9頁
  220. ^ 220.00 220.01 220.02 220.03 220.04 220.05 220.06 220.07 220.08 220.09 220.10 220.11 何晓丽 2012,第60頁
  221. ^ 221.0 221.1 221.2 221.3 221.4 221.5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11頁
  222. ^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12頁.
  223. ^ 223.0 223.1 Gardiner & Chumbley (1995),第455頁.
  224. ^ 臧持新 (2008),第19頁.
  225. ^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28頁.
  226. ^ 226.0 226.1 226.2 226.3 226.4 226.5 Blackman 1973,第310頁
  227. ^ Gardiner & Chumbley (1995),第222頁.
  228. ^ 228.0 228.1 228.2 228.3 228.4 228.5 228.6 228.7 228.8 潘越 2014,第304頁
  229. ^ Moore (1977),第440頁.
  230. ^ 230.00 230.01 230.02 230.03 230.04 230.05 230.06 230.07 230.08 230.09 230.10 230.11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30頁
  231. ^ 231.0 231.1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20頁
  232. ^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32頁.
  233. ^ 臧持新 (2008),第22頁.
  234. ^ 234.0 234.1 史蒂芬·安布羅斯 2019,第十章
  235. ^ 臧持新 (2008),第25頁.
  236. ^ 臧持新 (2008),第23頁.
  237. ^ 237.0 237.1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128頁
  238. ^ 238.0 238.1 238.2 238.3 238.4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132頁
  239. ^ 239.0 239.1 239.2 戴自立 1999,第35頁
  240. ^ 趙伏雲 (1986),第113頁.
  241. ^ 241.00 241.01 241.02 241.03 241.04 241.05 241.06 241.07 241.08 241.09 241.10 241.11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134頁
  242. ^ 242.00 242.01 242.02 242.03 242.04 242.05 242.06 242.07 242.08 242.09 242.10 242.11 242.12 242.13 242.14 242.15 242.16 242.17 242.18 242.19 242.20 242.21 242.22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135頁
  243. ^ 243.0 243.1 姜来根 (1995),第194頁.
  244. ^ 244.0 244.1 244.2 244.3 244.4 244.5 244.6 244.7 244.8 蔡伟 2001,第20頁
  245. ^ 245.0 245.1 汪运河 2005,第49頁
  246. ^ 246.0 246.1 蔡伟 2001,第18頁
  247. ^ 247.00 247.01 247.02 247.03 247.04 247.05 247.06 247.07 247.08 247.09 247.10 247.11 247.12 247.13 247.14 247.15 247.16 蔡伟 (2001),第12頁.
  248. ^ 248.0 248.1 248.2 248.3 248.4 248.5 248.6 248.7 汪运河 2005,第50頁
  249. ^ 249.0 249.1 249.2 249.3 249.4 249.5 249.6 249.7 249.8 Gardiner & Chumbley (1995),第456頁.
  250. ^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耕海 & 牧洋 2005,第61頁
  251. ^ 251.0 251.1 風雲論壇社 1984,第44頁
  252. ^ 252.0 252.1 蔡伟 (2001),第10頁.
  253. ^ 253.00 253.01 253.02 253.03 253.04 253.05 253.06 253.07 253.08 253.09 253.10 253.11 253.12 253.13 253.14 253.15 清浪 & 星尘,第30頁
  254. ^ 晓轩 (2002),第70頁.
  255. ^ 255.0 255.1 255.2 255.3 姜来根 (1995),第195頁.
  256. ^ 256.00 256.01 256.02 256.03 256.04 256.05 256.06 256.07 256.08 256.09 256.10 256.11 256.12 256.13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71頁
  257. ^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57頁.
  258. ^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59頁.
  259. ^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75頁.
  260. ^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53頁.
  261. ^ 261.0 261.1 趙伏雲 1986,第114頁
  262. ^ 晓轩 (2002),第71頁.
  263. ^ 263.0 263.1 263.2 263.3 蔡伟 (2001),第6頁.
  264. ^ 蔡伟 (2001),第6-7頁.
  265. ^ 耕海 & 牧洋 (2005),第60-61頁.
  266. ^ 266.0 266.1 266.2 266.3 266.4 266.5 袁年清 (1984),第109頁.
  267. ^ 267.00 267.01 267.02 267.03 267.04 267.05 267.06 267.07 267.08 267.09 267.10 267.11 267.12 267.13 267.14 267.15 267.16 267.17 267.18 267.19 267.20 267.21 267.22 267.23 267.24 267.25 267.26 267.27 267.28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161頁
  268. ^ 268.00 268.01 268.02 268.03 268.04 268.05 268.06 268.07 268.08 268.09 268.10 268.11 268.12 268.13 268.14 王永寿 2001,第15頁
  269. ^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164頁.
  270. ^ 270.0 270.1 270.2 270.3 蔡伟 2001,第22頁
  271. ^ 271.0 271.1 绍维 & 张立德 2006,第68頁
  272. ^ 272.0 272.1 272.2 272.3 272.4 272.5 蔡伟 2001,第21頁
  273. ^ 273.0 273.1 273.2 273.3 273.4 273.5 273.6 273.7 273.8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A版》 2005,第11頁
  274. ^ 274.00 274.01 274.02 274.03 274.04 274.05 274.06 274.07 274.08 274.09 274.10 274.11 274.12 274.13 274.14 274.15 274.16 274.17 274.18 274.19 274.20 274.21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162頁
  275. ^ 275.0 275.1 275.2 275.3 275.4 275.5 275.6 275.7 江泓, 钱坤 & 张恩东 2014,第163頁
  276. ^ 276.0 276.1 王永寿 2001,第15-16頁
  277. ^ 王永寿 (2001),第16頁.
  278. ^ 278.0 278.1 退伍老兵 2004,第13頁
  279. ^ 苗鹤青 (2005),第74頁.
  280. ^ 280.0 280.1 280.2 280.3 280.4 280.5 280.6 280.7 兰宁利 2006,第28頁
  281. ^ 281.0 281.1 281.2 281.3 281.4 281.5 281.6 281.7 胡元文 2010,第115頁
  282. ^ 钱坤, 张恩东 & 董玮 (2014),第175頁.
  283. ^ 283.0 283.1 283.2 283.3 《新知识实用手册》编辑组 2005,第208頁
  284. ^ 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6),第47頁.
  285. ^ 285.0 285.1 285.2 285.3 285.4 285.5 285.6 285.7 285.8 林书豪 et al. (2013),第321頁.
  286. ^ 胡元文 (2010),第118頁.
  287. ^ 287.0 287.1 胡元文 2010,第119頁
  288. ^ 288.0 288.1 288.2 陈维浩 & 张立德 2006,第33頁
  289. ^ 289.0 289.1 289.2 289.3 胡元文 2010,第120頁
  290. ^ 290.0 290.1 胡元文 2010,第116頁
  291. ^ 叶卫平 (2002),第107頁.
  292. ^ 292.0 292.1 292.2 耕海 2007,第43頁
  293. ^ 293.0 293.1 293.2 293.3 293.4 293.5 293.6 293.7 293.8 钱坤, 张恩东 & 董玮 2014,第181頁
  294. ^ 田斌斌 2013,第83頁
  295. ^ 295.0 295.1 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6,第46頁
  296. ^ 海擘 (2021),第35頁.
  297. ^ 297.0 297.1 王平建 2006,第73頁
  298. ^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56頁.
  299. ^ Wertheim (2013),第709-711頁.
  300. ^ 钱坤, 张恩东 & 董玮 (2014),第180頁.
  301. ^ 301.0 301.1 田斌斌 2013,第82頁
  302. ^ 陈维浩 & 张立德 (2006),第30頁.
  303. ^ 303.0 303.1 303.2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5頁
  304. ^ 304.0 304.1 304.2 吴家鸣 2013,第127頁
  305. ^ 席龙飞 (2018),第320-321頁.
  306. ^ 海人社 (2001),第98-99頁.
  307. ^ 307.0 307.1 307.2 307.3 307.4 307.5 Bussert & Elleman (2011),第19-24頁.
  308. ^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6頁.
  309. ^ 309.0 309.1 309.2 309.3 309.4 陸易 (2011),第94-97頁.
  310. ^ Saunders (2015),第127, 140頁.
  311. ^ 311.0 311.1 Wertheim (2013),第118-119頁.
  312. ^ 312.0 312.1 312.2 312.3 312.4 312.5 梅野和夫 (2001),第98-99頁.
  313. ^ 313.00 313.01 313.02 313.03 313.04 313.05 313.06 313.07 313.08 313.09 313.10 313.11 Wertheim (2013),第115頁.
  314. ^ 314.0 314.1 314.2 314.3 《读者参考丛书》编辑部 (2011),第199頁.
  315. ^ 黃丞佑 (2022),第133頁.
  316. ^ 316.00 316.01 316.02 316.03 316.04 316.05 316.06 316.07 316.08 316.09 316.10 316.11 席龙飞 2018,第322頁
  317. ^ 317.0 317.1 317.2 317.3 海人社 (2015),第21-51頁.
  318. ^ 318.0 318.1 318.2 318.3 318.4 318.5 香田洋二 (2015),第88-91頁.
  319. ^ 319.0 319.1 Wertheim (2013),第114頁.
  320. ^ 320.0 320.1 320.2 320.3 320.4 Caldwell, Freda & Goldstein 2020,第3-5頁.
  321. ^ Caldwell, Freda & Goldstein 2020,第1-2頁.
  322. ^ 立文 (2014),第73頁.
  323. ^ 黃丞佑 (2022),第133-134頁.
  324. ^ 蘇育平 (2024),第40-41頁.
  325. ^ 陆乐 (2014),第277頁.
  326. ^ 326.0 326.1 326.2 326.3 326.4 326.5 吴家鸣 2013,第128頁
  327. ^ 327.0 327.1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4頁
  328. ^ 吴家鸣 (2013),第127-128頁.
  329. ^ 329.0 329.1 329.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2009,第299頁
  330. ^ Gardiner, Chumbley & Budzbon 1995,第60頁.
  331. ^ 331.0 331.1 Sharpe 1989,第102頁.
  332. ^ 332.0 332.1 332.2 332.3 332.4 332.5 高迎进 2017,第302頁
  333. ^ 洪亮 (2019),第83頁.
  334. ^ 334.0 334.1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140頁
  335. ^ 335.0 335.1 薛龙奎 2009,第118頁
  336. ^ 336.0 336.1 336.2 336.3 336.4 Rohwer & Monakov 2001,第233頁
  337. ^ 337.0 337.1 337.2 席龙飞 2013,第618頁
  338. ^ 338.0 338.1 338.2 338.3 Rohwer & Monakov 2001,第233頁
  339. ^ 孙秋英 & 孙昕光 (2010),第837頁.
  340. ^ 340.0 340.1 340.2 薛龙奎 2009,第119頁
  341. ^ 341.0 341.1 341.2 341.3 341.4 341.5 341.6 341.7 高迎进 2017,第303頁
  342. ^ 342.0 342.1 342.2 342.3 342.4 342.5 高迎进 2017,第304頁
  343. ^ 343.0 343.1 高迎进 2017,第305頁
  344. ^ 乳山市党史市志办公室 (2014),第148頁.
  345. ^ 345.0 345.1 345.2 345.3 345.4 345.5 高迎进 2017,第306頁
  346. ^ 346.0 346.1 高迎进 2017,第307頁
  347. ^ 347.0 347.1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13頁
  348. ^ 348.0 348.1 348.2 348.3 348.4 348.5 348.6 席龙飞 2018,第321頁
  349. ^ 349.0 349.1 349.2 349.3 349.4 349.5 顾一中 2013,第20頁
  350. ^ 《大连造船厂史》编委会 (1998),第240頁.
  351. ^ 351.0 351.1 351.2 351.3 高迎进 2017,第308頁
  352. ^ 洪亮 (2019),第90頁.
  353. ^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148頁.
  354. ^ 354.0 354.1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150頁
  355. ^ 355.0 355.1 银河 2010,第38頁
  356. ^ 356.0 356.1 席龙飞 2013,第619頁
  357. ^ 357.0 357.1 357.2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46頁
  358. ^ 杨立敏 (2011),第36頁.
  359. ^ 359.0 359.1 席龙飞 2016,第29頁
  360. ^ 360.0 360.1 360.2 360.3 360.4 《大连造船厂史》编委会 1998,第241頁
  361. ^ 361.0 361.1 361.2 361.3 361.4 361.5 361.6 高迎进 2017,第309頁
  362. ^ 362.00 362.01 362.02 362.03 362.04 362.05 362.06 362.07 362.08 362.09 362.10 362.11 362.12 362.13 362.14 362.15 362.16 362.17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269頁
  363. ^ 邹德涛, 肖建平 & 周巍 (2018),第58頁.
  364. ^ 364.0 364.1 364.2 Bussert & Elleman 2011,第19-24頁
  365. ^ 365.0 365.1 365.2 365.3 365.4 365.5 365.6 365.7 高迎进 2017,第311頁
  366. ^ 366.0 366.1 366.2 366.3 366.4 高迎进 2017,第310頁
  367. ^ 邹德涛, 肖建平 & 周巍 (2018),第51頁.
  368. ^ 《大连造船厂史》编委会 (1998),第242頁.
  369. ^ 369.00 369.01 369.02 369.03 369.04 369.05 369.06 369.07 369.08 369.09 369.10 369.11 369.12 369.13 369.14 369.15 Saunders 2015,第127, 140頁
  370. ^ 370.0 370.1 370.2 370.3 370.4 370.5 370.6 370.7 高迎进 2017,第312頁
  371. ^ 371.0 371.1 371.2 高迎进 2017,第313頁
  372. ^ 372.00 372.01 372.02 372.03 372.04 372.05 372.06 372.07 372.08 372.09 372.10 372.11 372.12 372.13 372.14 Zawadzki 2020,第41頁
  373. ^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232頁.
  374. ^ 374.0 374.1 374.2 374.3 374.4 Zawadzki 2020,第42-43頁
  375. ^ 375.0 375.1 375.2 375.3 375.4 375.5 375.6 375.7 375.8 Dąbrowski 2019,第86頁
  376. ^ 376.0 376.1 376.2 376.3 376.4 376.5 376.6 Malinowski 1999,第39頁
  377. ^ 377.0 377.1 377.2 377.3 Saunders 2004,第127頁
  378. ^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45頁.
  379. ^ 379.0 379.1 379.2 379.3 379.4 Zawadzki 2020,第48頁
  380. ^ 380.0 380.1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50頁
  381. ^ 381.0 381.1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228頁
  382. ^ 382.0 382.1 382.2 382.3 382.4 382.5 382.6 382.7 高迎进 2017,第314頁
  383. ^ Malinowski (1999),第42頁.
  384. ^ 384.0 384.1 邰丰顺 2018,第168頁
  385. ^ 邰丰顺 (2018),第168-169頁.
  386. ^ 386.0 386.1 386.2 邰丰顺 2018,第169頁
  387. ^ 387.0 387.1 387.2 387.3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23頁
  388. ^ 388.0 388.1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24頁
  389. ^ 389.00 389.01 389.02 389.03 389.04 389.05 389.06 389.07 389.08 389.09 389.10 389.11 389.12 389.13 389.14 389.15 389.16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270頁
  390. ^ 390.0 390.1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158頁
  391. ^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9頁.
  392. ^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149頁.
  393. ^ 393.0 393.1 393.2 393.3 393.4 393.5 393.6 高迎进 2017,第319頁
  394. ^ 394.0 394.1 394.2 Zawadzki 2020,第43頁
  395. ^ 395.0 395.1 Zawadzki 2020,第42頁
  396. ^ 396.0 396.1 396.2 396.3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160頁
  397. ^ Sharpe (1991),第112頁.
  398. ^ 398.0 398.1 398.2 398.3 398.4 398.5 398.6 398.7 398.8 高迎进 2017,第320頁
  399. ^ 399.0 399.1 399.2 399.3 覃俞盛 (2020),第70頁.
  400. ^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36頁.
  401. ^ 401.0 401.1 401.2 401.3 401.4 401.5 401.6 401.7 401.8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11頁.
  402. ^ 402.0 402.1 402.2 402.3 402.4 402.5 402.6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193頁.
  403. ^ 403.0 403.1 403.2 403.3 403.4 403.5 403.6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32頁
  404. ^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62頁.
  405. ^ 405.0 405.1 405.2 Saunders (2015),第127、140頁.
  406. ^ 406.0 406.1 Faulkner (1999),第76頁.
  407. ^ Saunders (2009),第140頁.
  408. ^ Undersea dragon: Chinese ASW capabilities advance (PDF). Jane's. 2017 [24 May 2019]. 
  409. ^ 409.0 409.1 409.2 409.3 409.4 409.5 409.6 409.7 邹德涛, 肖建平 & 周巍 2018,第115頁
  410. ^ Dąbrowski (2019),第94頁.
  411. ^ 411.0 411.1 411.2 411.3 Zawadzki 2020,第47頁
  412. ^ 412.0 412.1 412.2 412.3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33頁
  413. ^ Dąbrowski (2019),第93頁.
  414. ^ 414.0 414.1 覃俞盛 (2021),第25頁.
  415. ^ 415.0 415.1 415.2 415.3 415.4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35頁
  416. ^ 416.0 416.1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168頁
  417. ^ Zawadzki (2020),第43, 47頁.
  418. ^ Saunders (2004),第128頁.
  419. ^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58頁.
  420. ^ 420.0 420.1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39頁
  421. ^ 宋博 (2023),第15頁.
  422. ^ 肖建平 (2021),第225-226頁.
  423. ^ 423.0 423.1 423.2 423.3 423.4 423.5 顾一中 2013,第21頁
  424. ^ 洪亮 (2019),第103頁.
  425. ^ 425.0 425.1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172頁
  426. ^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49-50頁.
  427. ^ 427.00 427.01 427.02 427.03 427.04 427.05 427.06 427.07 427.08 427.09 427.10 427.11 427.12 427.13 427.14 427.15 427.16 427.17 邹德涛, 肖建平 & 周巍 2018,第83頁
  428. ^ 野木恵一 (2008),第104-109頁.
  429. ^ 洪亮 (2019),第116頁.
  430. ^ 430.0 430.1 邰丰顺 2018,第202頁
  431. ^ 431.0 431.1 431.2 431.3 431.4 431.5 431.6 顾一中 2013,第23頁
  432. ^ 432.0 432.1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180頁
  433. ^ 433.0 433.1 433.2 433.3 433.4 433.5 433.6 433.7 张湖北 2015,第179頁
  434. ^ 邰丰顺 (2018),第201頁.
  435. ^ 435.0 435.1 银河 2010,第39頁
  436. ^ Saunders (2009),第139頁.
  437. ^ 高迎进 (2017),第315頁.
  438. ^ 438.00 438.01 438.02 438.03 438.04 438.05 438.06 438.07 438.08 438.09 高迎进 2017,第316頁
  439. ^ 邹德涛, 肖建平 & 周巍 (2018),第62頁.
  440. ^ 440.0 440.1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162頁
  441. ^ 441.0 441.1 441.2 441.3 441.4 高迎进 2017,第317頁
  442. ^ 442.0 442.1 442.2 442.3 顾伟欣 2018,第92頁
  443. ^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53頁.
  444. ^ 444.0 444.1 高迎进 2017,第318頁
  445. ^ 高迎进 (2017),第317-318頁.
  446. ^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57頁.
  447. ^ 447.0 447.1 万维 2003,第29頁
  448. ^ 钧石 (2013),第16頁.
  449. ^ 钧石 (2013),第16-17頁.
  450. ^ 钧石 (2013),第17頁.
  451. ^ 钧石 (2013),第17-18頁.
  452. ^ 钧石 & 2013B,第16-17頁.
  453. ^ 453.0 453.1 453.2 Collins & Grubb (2008),第36頁.
  454. ^ Wertheim (2013),第117-118頁.
  455. ^ Kirchberger (2015),第188頁.
  456. ^ Kirchberger (2015),第186頁.
  457. ^ 457.0 457.1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36頁
  458. ^ 458.0 458.1 458.2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37頁
  459. ^ 万维 (2003),第30頁.
  460. ^ 460.0 460.1 洪亮 2019,第99頁
  461. ^ 席龙飞 (2016),第120頁.
  462. ^ 462.0 462.1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184頁
  463. ^ 463.0 463.1 胡国荣 2012,第151頁
  464. ^ 席龙飞 (2016),第120-121頁.
  465. ^ 465.0 465.1 465.2 465.3 李江 2003,第36頁
  466. ^ 席龙飞 (2016),第119-120頁.
  467. ^ 467.0 467.1 467.2 洪亮 2019,第94頁
  468. ^ 468.0 468.1 胡国荣 2012,第150頁
  469. ^ 469.0 469.1 469.2 469.3 469.4 Saunders (2005),第141頁.
  470. ^ 黃丞佑 (2022),第114頁.
  471. ^ 洪亮 (2019),第96-97頁.
  472. ^ 472.0 472.1 洪亮 2019,第95頁
  473. ^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61頁.
  474. ^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81頁.
  475. ^ 475.0 475.1 475.2 475.3 475.4 475.5 席龙飞 2018,第324頁
  476. ^ Kirchberger (2015),第195頁.
  477. ^ McDevitt (2017),第57頁.
  478. ^ 478.0 478.1 478.2 478.3 478.4 478.5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67頁
  479. ^ Schwartz (2015),第26頁.
  480. ^ 海人社 (2005),第80-81頁.
  481. ^ 481.0 481.1 洪亮 2019,第109頁
  482. ^ 洪亮 (2019),第110頁.
  483. ^ 邰丰顺 (2018),第189頁.
  484. ^ 484.0 484.1 484.2 484.3 484.4 郭锐 2009,第172頁
  485. ^ 485.0 485.1 485.2 485.3 485.4 顾一中 2013,第22頁
  486. ^ 486.0 486.1 486.2 486.3 邰丰顺 (2018),第186頁.
  487. ^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192頁.
  488. ^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68頁.
  489. ^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196頁.
  490. ^ 490.0 490.1 490.2 490.3 郭锐 (2009),第171頁.
  491. ^ 491.0 491.1 台风 2004,第20頁
  492. ^ 吴健 & 张艳明 (2004),第20頁.
  493. ^ 吴家鸣 (2013),第129頁.
  494. ^ 494.0 494.1 494.2 494.3 494.4 494.5 494.6 494.7 于凯 & 常欣 2014,第87頁
  495. ^ 495.0 495.1 雷炎 2018,第19頁
  496. ^ 496.00 496.01 496.02 496.03 496.04 496.05 496.06 496.07 496.08 496.09 席龙飞 (2018),第325頁.
  497. ^ 497.0 497.1 江暢 (2018),第112頁.
  498. ^ 498.0 498.1 于凯 & 常欣 (2014),第88頁.
  499. ^ 499.0 499.1 499.2 于凯 & 常欣 2014,第89頁
  500. ^ 洪亮 (2019),第111-112頁.
  501. ^ 于凯 & 常欣 (2014),第90頁.
  502. ^ 郭兰英 (2010),第A04頁.
  503. ^ 503.0 503.1 503.2 席龙飞 2016,第33頁
  504. ^ 《现代舰船》编辑部 (2018),第72頁.
  505. ^ 邰丰顺 (2018),第193頁.
  506. ^ 506.0 506.1 506.2 506.3 506.4 506.5 邰丰顺 2018,第199頁
  507. ^ 507.0 507.1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196頁
  508. ^ 王通化, 孙伟帅 & 陈国全 (2019),第5頁.
  509. ^ 509.0 509.1 席龙飞 2016,第34頁
  510. ^ 悬崖 (2014),第24頁.
  511. ^ 511.0 511.1 511.2 511.3 511.4 511.5 席龙飞 2016,第37頁
  512. ^ 512.0 512.1 512.2 512.3 512.4 席龙飞 2016,第36頁
  513. ^ 席龙飞 (2016),第36-37頁.
  514. ^ 514.00 514.01 514.02 514.03 514.04 514.05 514.06 514.07 514.08 514.09 514.10 514.11 黃丞佑 (2022),第113頁.
  515. ^ 罗斌 (2014),第6頁.
  516. ^ Saunders (2009),第137頁.
  517. ^ 517.0 517.1 Alex & Henjum (2023),第142頁.
  518. ^ 518.0 518.1 518.2 518.3 席龙飞 2016,第30頁
  519. ^ 519.0 519.1 Saunders (2015),第137頁.
  520. ^ 席龙飞 (2016),第127頁.
  521. ^ 蘇育平 (2024),第69頁.
  522. ^ 522.0 522.1 香田 2015.
  523. ^ Tate (2017),第4頁.
  524. ^ 萧晓 (2017),第18-19頁.
  525. ^ Holmes (2018),第4頁.
  526. ^ 526.0 526.1 526.2 526.3 526.4 526.5 526.6 席龙飞 2018,第326頁
  527. ^ McDevitt (2017),第62頁.
  528. ^ Li (2017),第44頁.
  529. ^ 赵建国 & 徐杰 (2022),第24頁.
  530. ^ 军武 (2022),第11頁.
  531. ^ 蘇育平 (2024),第68-69頁.
  532. ^ 532.00 532.01 532.02 532.03 532.04 532.05 532.06 532.07 532.08 532.09 532.10 532.11 532.12 532.13 532.14 532.15 532.16 532.17 532.18 532.19 532.20 532.21 532.22 532.23 532.24 532.25 532.26 532.27 532.28 532.29 532.30 532.31 532.32 532.33 Saunders 2017,第144頁
  533. ^ 邰丰顺 (2018),第208-209頁.
  534. ^ 洪亮 (2019),第121頁.
  535. ^ 535.0 535.1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202頁
  536. ^ 536.0 536.1 席龙飞 2016,第38頁
  537. ^ 萧晓 (2017),第19頁.
  538. ^ 538.00 538.01 538.02 538.03 538.04 538.05 538.06 538.07 538.08 538.09 538.10 538.11 Saunders (2015),第138頁.
  539. ^ 张湖北 (2015),第180頁.
  540. ^ 韩雨江 (2014),第142頁.
  541. ^ 541.0 541.1 541.2 541.3 田剑威 2019,第17頁
  542. ^ 高毅 (2016),第25頁.
  543. ^ 543.0 543.1 543.2 黃丞佑 (2022),第111頁.
  544. ^ 544.0 544.1 萧晓 2017,第18頁
  545. ^ 545.0 545.1 545.2 黃丞佑 (2022),第115頁.
  546. ^ 546.0 546.1 546.2 546.3 546.4 546.5 546.6 546.7 覃俞盛 (2020),第72頁.
  547. ^ 余岸木 (2019),第73頁.
  548. ^ 548.0 548.1 548.2 覃俞盛 (2019),第22頁.
  549. ^ 549.0 549.1 549.2 549.3 549.4 覃俞盛 (2020),第73頁.
  550. ^ 550.0 550.1 550.2 550.3 550.4 550.5 550.6 覃俞盛 (2021),第22頁.
  551. ^ 覃俞盛 (2019),第22-23頁.
  552. ^ 陈光文 (2019),第79頁.
  553. ^ 553.0 553.1 覃俞盛 (2018),第71頁.
  554. ^ 覃俞盛 (2020),第71頁.
  555. ^ 555.0 555.1 555.2 覃俞盛 (2021),第21頁.
  556. ^ 556.00 556.01 556.02 556.03 556.04 556.05 556.06 556.07 556.08 556.09 556.10 556.11 556.12 556.13 556.14 556.15 556.16 556.17 556.18 556.19 556.20 556.21 556.22 Alex & Henjum (2023),第140頁.
  557. ^ 557.00 557.01 557.02 557.03 557.04 557.05 557.06 557.07 557.08 557.09 覃俞盛 (2022),第63頁.
  558. ^ 558.0 558.1 558.2 558.3 558.4 558.5 558.6 558.7 558.8 覃俞盛 (2022),第65頁.
  559. ^ 559.0 559.1 559.2 559.3 559.4 559.5 559.6 覃俞盛 (2022),第64頁.
  560. ^ 徐明 & 吉怀儒 (2022),第193頁.
  561. ^ 561.0 561.1 覃俞盛 (2020),第74頁.
  562. ^ 562.0 562.1 562.2 562.3 银河 (2021),第20頁.
  563. ^ 563.0 563.1 563.2 563.3 563.4 563.5 罗山爱 & 张韶华 2010c,第50頁
  564. ^ 564.0 564.1 洪亮 2019,第106頁
  565. ^ 565.0 565.1 565.2 565.3 565.4 唐涛 2005,第139頁
  566. ^ 566.0 566.1 566.2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206頁
  567. ^ 罗山爱 & 张韶华 (2010c),第49-50頁.
  568. ^ 568.0 568.1 黃丞佑 (2022),第112頁.
  569. ^ 569.0 569.1 569.2 569.3 569.4 罗山爱 & 张韶华 2010c,第52頁
  570. ^ 570.0 570.1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214頁
  571. ^ 罗山爱 & 张韶华 (2010c),第51頁.
  572. ^ Saunders (2015),第139頁.
  573. ^ 573.0 573.1 罗山爱 & 张韶华 2010c,第53頁
  574. ^ 贲德 (2019),第137頁.
  575. ^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10頁.
  576. ^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10-11頁.
  577. ^ 《驱逐舰史料集》编纂组 (1993),第190頁.
  578. ^ Navyrecognition.com. China May Have Started Construction of Next Generation Destroyer Type 055 for the PLAN. Navyrecognition.com. 2014年12月30日 [29 May 2015] (英语). 
  579. ^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44頁.
  580. ^ 馬吉蓼 & 杜建明 (2020),第55頁.
  581. ^ 581.0 581.1 席龙飞 (2018),第327頁.
  582. ^ 李国斌 (2018),第109頁.
  583. ^ 苏丹 (2021),第9頁.
  584. ^ 小原 2020.
  585. ^ 585.0 585.1 585.2 585.3 585.4 585.5 石江月 2018,第21頁
  586. ^ (2021),第11頁.
  587. ^ 田中三郎 (2019),第182頁.
  588. ^ 588.0 588.1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第46頁
  589. ^ 立文 (2017),第76頁.
  590. ^ 590.0 590.1 张强 & 莫小亮 (2023),第6頁.
  591. ^ 591.0 591.1 凡一 2021,第76頁
  592. ^ 592.0 592.1 592.2 592.3 592.4 蘇育平 (2024),第76頁.
  593. ^ 郭媛丹 (2021),第008頁.
  594. ^ 863.0 863.1 曹云珍 (2018),第32頁.
  595. ^ 天鹰 (2021),第41頁.
  596. ^ 596.0 596.1 李强, 郭媛丹 & 刘扬 (2023),第008頁.
  597. ^ 顾光耀 (2022),第191頁.
  598. ^ 覃俞盛 (2021),第23頁.

参考书籍

[编辑]

报刊来源

[编辑]
  • 陈光文. 巨人崛起——中国海军阅兵新舰艇. 知识就是力量 = Knowledge is Power. 2019, (5): 76-79. doi:10.3969/j.issn.0529-150X.2019.05.028 (中文(中国大陆)). 
  • 陈维浩. 张立德. 老舰新传追踪台湾海军基隆级驱逐舰. 国际展望 = WORLD OUTLOOK. 2006, (9): 30–35 (中文(中国大陆)). 
  • 陈悦. 夭亡的猎手——清末海军"海龙"级驱逐舰. 现代舰船 = MODERN SHIPS. 2009, (22): 59-64.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国大陆)). 
  • 曹云珍. 大连造船厂的前世今生. 东北之窗 = Window of the Northeast. 2018, (15): 32-33 (中文(中国大陆)). 
  • 《现代舰船》编辑部. 人民海军驱逐舰史. 现代舰船 = MODERN SHIPS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ISBN 9787559621771.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国大陆)). 
  • 现代舰船杂志社. 人民海军舰艇全谱 Fighting Ships of the Chinese PLA Navy 1949-2017. 现代舰船 = MODERN SHIPS (现代舰船杂志社). 2017. ISBN 9771003233177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国大陆)). 
  • 耕海. “基隆”级导弹驱逐舰战力透视. 当代海军. 2007, (6): 41-43. ISSN 1006-6071 (中文(中国大陆)). 
  • 何晓丽. "云阳"号导弹驱逐舰. 现代舰船 = MODERN SHIPS. 2012, (6).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国大陆)). 
  • 立文. 中国将建造万吨级导弹驱逐舰. 中国经贸导刊. 2014, (22): 73-75 (中文(中国大陆)). 
  • 立文. 中国蓝水海军的希望——055型驱逐舰. 中国经贸导刊. 2017, (14): 76-79 (中文(中国大陆)). 
  • 陈曦. 中国航母的“带刀侍卫长”——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 知识就是力量. 2020, (7): 64-67 (中文(中国大陆)). 
  • 凡一. 拉萨舰,入列. 金桥=Golden Bridge. 2021, (5): 76-79 (中文(中国大陆)). 
  • 高毅. 新型导弹驱逐舰“合肥”舰加入海军战斗序列. 兵器知识. 2019, (2): 25 (中文(中国大陆)). 
  • 郭媛丹. 国防部:第二艘万吨大驱拉萨舰入列. 环球时报. 2021-03-26 (中文(中国大陆)). 
  • 陈悦. 风消月隐——抗战胜利后的日偿驱逐舰“汾阳”、“沈阳”. 现代舰船 = MODERN SHIPS. 2016, (5): 69-83.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国大陆)). 
  • 耕海. 牧洋. 台海军“阳”字号驱逐舰退役. 当代海军 = MODERN NAVY. 2005, (9): 60-62 (中文(中国大陆)). 
  • 顾光耀. 新“无锡舰”命名成功. 无锡年鉴. 2022-03-01, (2021): 191 (中文(中国大陆)). 
  • 顾伟欣. 赣江之滨的“老兵”-人民海军“南昌”号导弹驱逐舰. 兵器. 2018, (11): 92-93 (中文(中国大陆)). 
  • 郭兰英. 我市将为“兰州舰”修建“家乡园”. 兰州晚报. 2010-07-30. A04 [2022-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中文(中国大陆)). 
  • 龚知栋. 流产的大清第一支新式海军舰队. 科学大观园. 2016, (9): 39-41. ISSN 1003-1871 (中文(中国大陆)). 
  • 写真特集 今日の中国軍艦.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15-05, (816) (日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naid= (帮助)
  • 贺怀锴. 美英援助与战后国民政府海军重建. 历史教学 下半月刊. 2018, (11): 48-58. ISSN 0457-6241 (中文(中国大陆)). 
  • 江暢. 中共海軍艦艇命名原則與例外 (PDF). 海軍學術雙月刊. 2018, 52 (3): 106-120. ISSN 2076-9067 (中文(臺灣)). 
  • 金智. 〈綏靖戡亂時期中國海軍的建軍發展〉. 《軍事史評論》 (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2016年6月, 第23期 [2020-08-15]. ISSN 1994-1943. OCLC 11307332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中文(臺灣)). 
  • 钧石. 052型导弹驱逐舰的研制. 现代舰船 = MODERN SHIPS. 2013, (11B): 15-21.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国大陆)). 
  • 钧石. 052型导弹驱逐舰的建造与服役. 现代舰船 = MODERN SHIPS. 2013, (12B): 16-21. ISSN 1003-2339 (中文(中国大陆)). 
  • 军武. 舰载型直-20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生命与灾害. 2022, (4) (中文(中国大陆)). 
  • 李江. 中国“青岛”号导弹驱逐舰. 中国西部科技. 2003, (3): 36-38. ISSN 1671-6396 (中文(中国大陆)). 
  • 李强; 郭媛丹; 刘扬. 解放军海军节亮点纷呈. 环球时报. 2023-04-24 (中文(中国大陆)). 
  • 李巍. 击沉“太平”号. 现代兵器. 2009, (8): 67-69 (中文(中国大陆)). 
  • 清浪. 星尘. 美利坚海上轻骑兵——美国海军“弗莱彻”级驱逐舰通览(下). 战舰 = BATTLESHIPS. 2011-10, (16). ISBN 9787900763952. ISSN 1671-1645 (中文(中国大陆)). 
  • 退伍老兵. 台湾海军“辽阳”、“邵阳”军舰退役.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A版. 2004, (9): 13 (中文(中国大陆)). 
  • 兰宁利. 超期服役台海军中的美国二战型驱逐舰. 国际展望 = WORLD OUTLOOK. 2006, (9) (中文(中国大陆)). 
  • 雷炎. 日刊关注“中华神盾”快速成军. 坦克装甲车辆 = Tank & Armoured Vehicle. 2018, (20): 19–23.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18.20.003 (中文(中国大陆)). 
  • 罗斌. 百舸争流千帆竞 借海扬帆奋者——记2014年“中国航海日”上海宣传和纪念活动. 航海 = Navigation. 2004, (4) (中文(中国大陆)). 
  • 罗山爱; 张韶华. 一切为了进攻(现代级驱逐舰全传).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2010, (10): 23–39 (中文(中国大陆)). 
  • 罗山爱; 张韶华. 再展红旗(现代级驱逐舰全传 下). 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2010, (12): 48–57 (中文(中国大陆)). 
  • 馬吉蓼; 杜建明. 中共海軍驅逐艦造艦發展及意涵. 海軍學術雙月刊. 2020-10-01: 55-68 [2023-07-29]. doi:10.6237/NPJ.202010_54(5).0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9) (中文(臺灣)). 
  • 苗鹤青. 基德服役,“阳”字号寿终正寝——台海军二战旧舰退役. 国际展望 = World Outlook. 2005, (20): 74-75 (中文(中国大陆)). 
  • 梅野和夫. ソ連式から西側志向へ 中国駆逐艦の変針.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01-10, (587) (日语). 
  • 倪海宁. 日舰“雪风”创出二战奇闻. 环球军事 = Global Military. 2008, (5): 44-45. ISSN 1009-9816 (中文(中国大陆)). 
  • 潘越. 集结18 日本驱逐舰全史图鉴(下). 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2011. ISSN 1086-0029 (中文(中国大陆)). 
  •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A版》编辑部. 纵横四海一甲子 老兵沈阳已忘年——“阳”字级 “沈阳”号驱逐舰.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A版. 2005, (7): 6-13 (中文(中国大陆)). 
  • 石江月. 2025年 中国航母舰队有多强大?. 坦克装甲车辆 = Tank & Armoured Vehicle. 2018, (18): 18–21 (中文(中国大陆)). 
  • 苏丹. 盘点大国重器. 生命与灾害. 2021, (9): 9 (中文(中国大陆)). 
  • 台风. 中国“神盾”传说. 舰载武器 = Shipborne Weapons. 2004, (11): 20–23. ISSN 1671-3273 (中文(中国大陆)). 
  • 覃俞盛.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2017年中国海军装备发展回顾. 舰船知识= Naval & Merchant Ships (舰船知识杂志社). 2018, 2 (461): 62-73.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国大陆)). 
  • 覃俞盛. 我们又服役了一支舰队!-2018年中国海军舰船装备发展. 舰船知识= Naval & Merchant Ships (舰船知识杂志社). 2019, 2 (473): 21-28.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国大陆)). 
  • 覃俞盛. 尽早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2019年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发展回顾. 舰船知识= Naval & Merchant Ships (舰船知识杂志社). 2020, 2 (485): 69-77.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国大陆)). 
  • 覃俞盛. 稳健前行-2020年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发展回顾. 舰船知识= Naval & Merchant Ships (舰船知识杂志社). 2021, 2 (497): 20-28.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国大陆)). 
  • 覃俞盛. 加快建设高质量海军装备体系-2021年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发展回顾. 舰船知识= Naval & Merchant Ships (舰船知识杂志社). 2022, 2 (509).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国大陆)). 
  • 田斌斌. 台湾海军基德级驱逐舰. 舰船知识= Naval & Merchant Ships. 2013, (7): 82-84. ISSN 1000-7148 (中文(中国大陆)). 
  • 田剑威. 七十年的奋进征程——中国海军舰艇是这样“井喷”. 坦克装甲车辆 = Tank & Armoured Vehicle. 2019, (12): 15–19 (中文(中国大陆)). 
  • 天鹰. 从055型驱逐舰看中国海军大型水面战舰未来发展 [The Type 055 Destroyer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LA-Navy's Large Surface Combafant]. 舰载武器 = Shipborne Weapons. 2021, (12): 41-48. ISSN 1671-3273 (中文(中国大陆)). 
  • 萧晓. 外媒关注中国海军再度入列052D型驱逐舰. 坦克装甲车辆 = Tank & Armoured Vehicle. 2017, (6): 18–21.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17.06.003 (中文(中国大陆)). 
  • 谢明. 祥瑞御免 旧日本海军“雪风”号驱逐舰的幸运故事. 战舰. 2011, (14): 92-111. ISSN 1671-1645 (中文(中国大陆)). 
  • 悬崖. 052C收官 [The Ending Work of Type 052C Destroyer]. 舰载武器 = Shipborne Weapons. 2014, (12): 24-27. ISSN 1671-3273 (中文(中国大陆)). 
  • 薛龙奎. 海博赏舰. 文物天地. 2009, (4) (中文(中国大陆)). 
  • 万维. 解放军走向远洋的第一步:旅沪级导弹驱逐舰. 世界航空航天博览:B版. 2003, (12B): 29-30 (中文(中国大陆)). 
  • 王平建. 台军"基德"级驱逐舰及作战能力分析. 国防 = NATIONAL DEFENSE. 2006, (8): 73–75. ISSN 1002-4484. doi:10.3969/j.issn.1002-4484.2006.08.036 (中文(中国大陆)). 
  • 王永寿. 台湾海军舰艇装备概况. 飞航导弹 = WINGED MISSILES JOURNAL. 2001, (3): 14-22. ISSN 1009-1319. doi:10.3969/j.issn.1009-1319.2001.03.007 (中文(中国大陆)). 
  • 汪运河. 台湾海军阳字号舰队. 航空档案. 2005, (9): 49-50 (中文(中国大陆)). 
  • 吴大明. “三世同堂”的 台湾海军驱逐舰. 当代海军. 2003, (2): 28-29 (中文(中国大陆)). 
  • 绍维. 张立德. 借尸还魂台军诺克斯级护卫舰改进内幕. 国际展望 = WORLD OUTLOOK. 2006, (5): 68-71 (中文(中国大陆)). 
  • 吴健. 张艳明. 四杀手 新闻综述/外刊评析中华盾驱逐舰. 国际展望 = World Outlook. 2004, (20): 20-23 (中文(中国大陆)). 
  • 徐明; 吉怀儒. 全省首支052DL驱逐舰“焦作舰”命名列装. 焦作年鉴. 2022-08, (8) (中文(中国大陆)). 
  • 银河. 详解051型驱逐舰 [Minute Description of the Type 051 Missile Destroyer]. 舰载武器 = SHIPBORNE WEAPONS. 2010, (3). ISSN 1671-3273 (中文(中国大陆)). 
  • 银河. 055型万吨大驱后续发展方向 [Succeeding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Type 055 Heavy Destroyer]. 舰载武器 = Shipborne Weapons. 2021, (2): 20-36. ISSN 1671-3273 (中文(中国大陆)). 
  • 余岸木. 站在贵阳舰甲板上. 文史天地. 2019, (9): 71–73 (中文(中国大陆)). 
  • 予阳. 经典战舰:日本秋月型驱逐舰. 舰载武器 = Shipborne Weapons. 2017, (4). ISSN 1671-3273 (中文(中国大陆)). 
  • 张强; 莫小亮. 挺进深蓝,看人民海军的强军航迹. 科技日报: 006 (中文(中国大陆)). 
  • 赵建国; 徐杰. 2020年大事记. 淄博年鉴. 2022-06, (6): 24–37 (中文(中国大陆)). 
  • 梅野和夫. ソ連式から西側志向へ 中国駆逐艦の変針. 世界の艦船. 2001-10, (587): 98-99 (日语). 
  • 田中三郎. 習近平が観閲、巨艦055A型「南昌」. 軍事研究. 2019, 54 (7): 182-193 (日语). 
  • 陸易. 中国軍艦のコンバット・システム. 世界の艦船 (東京: 海人社). 2011-10, (748): 94-97 (日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naid= (帮助)
  • 香田, 洋二, 艦隊防空能力 (特集 中国海軍 2015), 世界の艦船 (東京: 海人社), 2015-05, (816): 88–91 (日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naid= (帮助)
  • 野木恵一. 新型艦艇の搭載兵器 (特集・中国海軍の新型艦艇).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08年2月, (686) (日语). 
  • 052B型駆逐艦 (注目の中国新型艦艇).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05-09, (647) (日语). 
  • 小原, 凡司, 大洋の覇権を目指す中国海軍 その現況と将来 (特集 増強急ピッチ! 中国海軍),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20-02, (917): 70–77 (日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naid= (帮助)
  • Caldwell, Daniel; Freda, Joseph; Goldstein, Lyle J. China's Dreadnought? The PLA Navy's Type 055 Cruis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Maritime Security Environment. China Maritime Report (U.S. Naval War College). 2020, (No.5) (英语).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英语). 
  • Zawadzki, Wojciech. Piękne kopie – niszczyciele typu 051. Morze, Statki i Okręty (Magnum-X). 2020, (Nr 11-12 (201)). ISSN 1426-529X (波兰语). 
  • Dąbrowski, Krzysztof. Niszczyciele Typu 051 „Luda” – niegdysiejsza wizytówka chińskiej floty. Okręty Wojenne (Wydawnictwo Okręty Wojenne, Tarnowskie Góry). 2019, (Nr specjalny 71). ISSN 1231-014X (波兰语). 
  • Holmes, James R. Fleet Desig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DF) (报告). United State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2018-02-15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7-07) (英语). 
  • Kirchberger, Sarah. Assessing China's Naval Powe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conomic Constraints,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Global Power Shift. Springer. 2015. ISBN 978-3-662-47127-2. 
  • Li, Nan. Why Is the Surface Fleet Gaining Importance?. CSMI Red Book (United States Naval War College). 2017, 14: 43–54 [2019-04-28]. ISBN 978-1-935352-4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英语). 
  • Malinowski, Jarosław. Niszczyciele rakietowe typu „Luda” (proj. 051). Okręty Wojenne (Wydawnictwo Okręty Wojenne, Tarnowskie Góry). 1999, (Nr 3 specjalny). ISSN 1231-014X (波兰语). 
  • McDevitt, Michael. The Modern PLA Navy Destroyer Force. CSMI Red Book (United States Naval War College). 2017, 14: 55–65 [2019-04-28]. ISBN 978-1-935352-45-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英语). 
  • Schwartz, Paul. Russia's Contribution to China's Surface Warfare Capabilities: Feeding the Dragon. Global Power Shift. Rowman & Littlefield. August 2015. ISBN 978-1-4422-5879-2. 
  • Tate, Andrew. China heads for a step change in naval capabilities (PDF) (报告). Jane's 360. 2017 [2019-04-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7-13) (英语). 
  • Афонин Н. Н., Балакин С. А. «Внимательный» и другие (порт-артурские миноносцы зарубежной постройки). Морская Коллекция (приложение к журналу) (М.: Моделист-Конструктор). 2000, 5 (俄语). 

另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