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蹬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蹬镇
坐标:32°55′38″N 111°34′27″E / 32.92723°N 111.57426°E / 32.92723; 111.57426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上级行政区淅川县
人口
 • 總計4.5万2,008年
时区北京时间UTC 8
行政区划代码41 13 26 111
邮政编码474450
电话区号 86 (0)0377

马蹬镇河南省淅川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县域东南部,丹江口水库北岸。地处浅山、丘陵地区,是一个融丹江库区、山区为一体的典型林业、农业大镇,全镇总面积约为240平方公里。马蹬古镇位于今马蹬镇曹湾村附近,丹江与鹳河交汇处东侧,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1]

历史

[编辑]

镇名由来

[编辑]

后汉光武帝刘秀起兵讨伐王莽,被王莽追赶于此地,刘秀为摆脱追兵,巧施一计,故意将“马蹬子”丢于此地,而后自岔道而去,终于得以脱险。刘秀称帝后,就封此地为马蹬。

历史沿革

[编辑]
  • 唐代时,官府在古镇设驿站,为古时咸阳长安通往南阳的重要站点,后为历代所用。
  • 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南宋名将孟珙在马镫山大破金将武仙,俘获金军七万余人,断绝了金军从襄阳入蜀,占领南宋四川作为立足之地的希望,消灭了金国最后一只有生力量,金国随后迅速灭亡。
  • 明代成化六年,从内乡县分置出淅川县,治所即在马蹬古镇,翌年,建新城,县治地迁至马蹬镇西北约10公里丹江右岸。
  • 20世纪60年代前,该镇一直是淅川五大古镇之一,是淅川通往内乡、镇平的重要水旱码头。古镇有六座寨门,呈十字形布局,有房舍2000余间,居民2000余人。
  • 1969年,建黄庄公社。
  • 1983年,改黄庄乡。
  • 2001年7月,撤黄庄乡改马蹬镇。

名胜古迹

[编辑]

马蹬古城遗址:位于马蹬镇高庄村,丹江与鹳河交汇处,地理位置重要。该古城系南朝宋时期淅川老县城遗址,约有1500年历史。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该处为兵家必争之地,《淅川县志》中也有“南朝宋置淅川县于此,旋废”的记载。古城遗址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400多米,城垣凸显,护城河环绕四周,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2]

龙巢寺:位于马蹬古镇北侧、鹳河西岸的马引山上,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兴建“马引山寺”,北宋时术士发现此地有龙巢,故改名“龙巢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幼年家贫,跟随舅父曾在龙巢寺读书,历史名篇《秋声赋》即作于此。书堂侧建有“欧阳文忠公祠堂”,曾几度废兴。明代礼部侍郎彭凌霄曾主持重建,并留有“重建欧阳文忠公祠”一诗,立有“欧阳修读书处”大型碑刻。殿堂馆舍气宇轩昂,为旧时淅川县一大名胜。1971年,因丹江口水库蓄水,寺院被拆除。

马蹬古战场:位于向阳村和崔湾村,现存有西周古城遗址、龙巢寺遗址和明成化三年淅川县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秦、楚著名的丹阳之战发生于此。南宋名将孟珙大破金将武仙十万大军的战役也发生于此。

另外,丹江口水库附近的丹江小三峡(云岭、太白、雁口三峡)、淅川八仙洞丹江大观苑景区都位于马蹬镇境内。


相关文学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马蹬镇简介. 马蹬镇政府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8). 
  2. ^ 淅川马蹬古城遗址 有1500年历史. 河南一百度. 2011-07-18 [201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