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能高隧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能高隧道
能高山是能高隧道興建預定地,現在保有原始環境,未來計畫國道六號在其山腹穿過。
概览
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状况計畫中
道路 水沙連高速公路
贯穿能高山
起点南投縣仁愛鄉
终点花蓮縣秀林鄉
运营数据
業主中華民國交通部
运营单位交通部高速公路局
通行类别汽車
技术数据
长度约15.1公里(9英里)

能高隧道,又稱能高山隧道,為臺灣一座計畫中公路隧道,預定國道六號計畫路線將會橫跨南投縣仁愛鄉花蓮縣秀林鄉,途中會行經中央山脈,預估會貫穿能高山的山腹達15.1公里長[1][2][3]

目前,國道六號埔里花蓮段仍處計畫中,故能高隧道尚未正式動工興建[4][5]。由於能高隧道在計畫路線中,預估開挖長度達15.1公里,未來一旦完工通車後,其長度將會超越雪山隧道,屆時便會成為臺灣最長的公路隧道[1][2]

歷史

[编辑]

緣起

[编辑]

最早源自於1986年1月,由臺灣省公路局研擬中橫快速公路之路線,計畫自埔里往東,以長隧道穿過能高山,抵達花蓮銅門[4][6]。這條路線完成於1990年3月《中橫快速公路可行性研究(埔里-花蓮)》報告,是為平衡臺灣東部臺灣西部的發展,突破花東地區在地形上封閉[4][6]。1991年8月,中華民國交通部則將該份報告由原本計畫埔里延長至草屯,與第二高速公路銜接,即為國道六號的雛型[4]

1996年8月,交通部臺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完成《中橫快速公路第二階段可行性研究》,對於埔里至花蓮之路廊可行性做了探討,發現該路廊的地質皆存在著危險,不僅要通過梨山斷層,還得穿過廬山地熱區,以及加上深處高山的氣候影響,午後濃霧危及行車安全也是一大工程問題[4][7]。1998年1月,行政院將該計畫分成「霧峰至埔里段」、「埔里至花蓮段」辦理,唯埔里至花蓮段受到地質、氣候及通風等工程問題,因而使這項工程計畫截至2012年為止,仍停留在評估階段,未被核准辦理[4][5]

近況

[编辑]

2012年5月,時任花蓮縣縣長傅崑萁提出將國道六號霧社到花蓮間打通,認為阿爾卑斯山58公里長的聖哥達基線隧道都能打通,完成這28公里長的山區隧道已非技術難題,對此交通部持過去的研究報告回應,通過中央山脈的隧道群有地熱、斷層、岩爆、湧水、通風及濃霧等障礙,闢建可行性不高[4][8]

2019年6月8日,宣佈參選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時任高雄市市長韓國瑜,於花蓮縣總統造勢大會以此為口號,引起社會一番討論,但遭專家及時任南投縣縣長林明溱否定此計畫的可行性[9]

簡介

[编辑]

埔里至花蓮段共有20座長隧道,這些隧道預估總合長度有47.4公里[註 1],其中在「第13號隧道」須通過能高山,光是地質探勘之用的導坑就有15.1公里長,一旦貫通,預估工程費用將耗資新台幣50億元[來源請求],其長度將超過雪山隧道,其工程難度更甚。第13號隧道隧道計畫在海拔高1,200公尺處左右穿過海拔3,000餘公尺高的能高山之山腹,其地質存在著地熱斷層岩爆湧水等不確定因素,而其中最大的工程問題在於岩爆,受到隧道上方的地層被覆擠壓,其壓力隨岩覆之增而增,在海拔1,200公尺處開挖隧道,其岩覆將至少有1,500公尺,因此岩爆深危工程人員的安全,也會摧毀工程機具而難以進行。此外,長隧道還存有通風問題,因深入山腹作業,淤積的熱氣在隧道內,不利於工程人員在高溫環境下作業,更因穿過廬山地熱區,開挖作業過程中隨時會有高壓水蒸氣噴出,加遽了隧道內高溫環境[註 2],也危及工程人員的安全。[10][11]

相關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埔里至花蓮段仍處於研選路線階段,全線長度預估90公里[3]
  2. ^ 據國道新建工程局在廬山地熱區做過鑽勘,指出溫度超過攝氏150度,預估隧道內作業環境將會有攝氏100度,因此「降溫」是一大工程難題[5][8]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李文儀. 〈交部擬建能高山隧道 比雪山難〉. 《自由時報》. 2005-04-16 (中文(臺灣)). 
  2. ^ 2.0 2.1 陳民峰. 〈中橫高能高隧道長度 冠全台〉. 《聯合報》. 2005-04-16 (中文(臺灣)). 
  3. ^ 3.0 3.1 陳啟吉. 中橫快速公路請加速興建,以剌激景氣,均衡地區發展案. 臺灣省諮議會 議事業務. 臺灣省諮議會. 2002-06-12 [201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6)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田德財. 〈霧社到花蓮28公里山區隧道 傅崑萁促打通〉. 《更生日報》. 2012-05-22 (中文(臺灣)). 
  5. ^ 5.0 5.1 5.2 林佳穎. 從求證「能高隧道」消息 看通過資訊公開法的重要性.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05-05-07 [2014-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中文(臺灣)). 
  6. ^ 6.0 6.1 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梨山風景區整體觀光發展計畫:參山國家風景區暨桃竹苗及脊樑山脈旅遊線整體觀光發展規劃》. 交通部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2003年. ISBN 957-01-6379-8 (中文(臺灣)). 
  7. ^ 羅文明. 〈中橫公路探地質 能高山下建導坑〉. 《中國時報》. 1997-05-27 (中文(臺灣)). 
  8. ^ 8.0 8.1 打通⑥到花蓮 縣府鍥而不捨爭取東西部新幹線 (PDF). 南投福報. 南投縣政府. 2005-05-14 [2014-01-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1-06) (中文(臺灣)). 
  9. ^ 韓國瑜拋國道六號延伸花蓮 林明溱:不可行. 聯合新聞網. 2019-06-09 [2019-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10. ^ 呂紹煒. 龜笑鱉無尾─綠營痛罵韓國瑜的國6計劃. 風傳媒. 2019-06-19 [2023-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7) (中文(臺灣)). 
  11. ^ 賴明煌. 國道橫貫中央山脈之困難. 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技師報. 2019-07-09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