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石油局明园住宅楼群

坐标43°49′02.122″N 87°35′27.172″E / 43.81725611°N 87.59088111°E / 43.81725611; 87.59088111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油局明园住宅楼群
石油局明园住宅楼群1号楼
乌鲁木齐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
坐标43°49′02.122″N 87°35′27.172″E / 43.81725611°N 87.59088111°E / 43.81725611; 87.59088111
时代20世纪50年代
认定时间1994年3月10日
地图
石油局明园住宅楼群在乌鲁木齐市的所在地

石油局明园住宅楼群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明园院内修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住宅楼群。最初是苏联援华的石油地质专家的住宅,后为中国石油职工的家属区。2004年3月被列为乌鲁木齐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编辑]

明园最早是清代乌鲁木齐都统明亮修建的明慧园。明慧园荒废后,在清末时期成为了因桃树而闻名的石家园子。不过到了盛世才主政新疆时期,此地又成为盛世才岳父邱宗浚的府邸所在地。邱宗浚将此地命名为明园[书 1]。当盛世才离开新疆,邱宗浚亦随之离开。离开前邱宗浚将明园毁坏[书 2]。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经历过多次商讨后,两国合营的中苏石油股份公司[a]第一次股东大会在迪化召开,中苏石油股份公司于1950年10月在新疆省迪化市[b]成立,总经理部临时设在独山子[c][书 3][新 1][网 1]。大批援华的苏联专家和技术工人前往独山子,开始勘查石油的工作。1953年,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总经理部迁往迪化市明园[d][新 1][新 2]

在二十世纪50年代,迪化盛行苏式风格建筑[e][刊 1]。1952年,石油局明园住宅楼1号楼、2号楼和3号楼修建了起来。这几栋苏式风格的楼最初是苏联专家的住房,于是人们习惯称这几栋楼为“专家楼”。当时大多的石油职工还居住在平房之中,明园住宅楼1号楼、2号楼和3号楼条件较好,不仅房间宽敞明亮,卫生间有水,还配有大阳台,并铺设有木楼梯和木地板。几年后在这3栋楼的周边又修建起了7栋建筑风格相仿的建筑,即明园住宅楼4到10号楼。到了二十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之时,苏联专家被撤走。文化大革命期间,1号楼、2号楼和3号楼的每套房被分配给了3户职工[新 1]。此后,明园的住宅楼主要成为了石油职工的家属区[书 4]。2004年11月,明园住宅楼1号楼、2号楼和3号楼以“石油局明园住宅楼群”的名称被列为第四批乌鲁木齐市文物保护单位[书 5]

现状

[编辑]

石油局明园住宅楼群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2号的明园院内。其中1号楼到3号楼为乌鲁木齐市文物保护单位,4号楼到10号楼为乌鲁木齐市不可移动文物。住宅楼群的每栋楼设计风格几乎一致,均为人字屋架的砖木结构两层房屋,均为铁皮屋顶。楼群均设有通风窗、木桃檐,在通风窗、木桃檐和房屋两端有花式。楼道内楼梯为实木楼梯,拐角处则开3米高的窗,使得楼道采光较好。每栋建筑两侧有突出阳台,每栋有三个单元,单元门均在突出部分,与之相对的背面也为突出部分。这两面两端有花纹,花纹部分与突出部分之间每层各有一扇窗户,而突出部分之间每层有四扇窗,其中上下两层中间两扇有阳台。居民因居住需要对内外墙面进行过改动和装修,门窗亦有所改动。但没有改变楼群的主体建筑结构,苏式风格明显[新 1][书 6][书 7]

图片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955年改为新疆石油公司,1956年改为新疆石油管理局。二十世纪末重组分立,主要被分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2. ^ 乌鲁木齐市
  3. ^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
  4. ^ 1962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机关迁至克拉玛依市,明园则成为新疆油田对外联络办事机构的办公地点[网 2]
  5. ^ 一般指在苏联援华时期受到苏联建筑风格影响或模仿苏联建筑风格的建筑,具有左右对称,平面规矩,拥有高耸主楼和宽缓的回廊,且由屋檐、墙身和勒脚三部分构成三段式结构的特点。不过并不是严格的定义。和斯大林建筑的定义有一定的区别[刊 1][网 3]

参考文献

[编辑]
书目
  1. ^ 刘荫楠. 乌鲁木齐掌故(二).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 61. ISBN 7-228-07539-0. 
  2. ^ 昝玉林. 乌鲁木齐史话.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3: 17–19. 
  3. ^ 独山子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独山子区志.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 29–30. ISBN 7-228-08090-4. 
  4. ^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党史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志.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597. ISBN 7-228-08390-3. 
  5. ^ 雪克莱提·扎克尔. 乌鲁木齐年鉴, 2005.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5: 287. ISBN 7-228-09271-6. 
  6.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编). 不可移动的文物·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 石河子市 阿拉尔市 图木舒克市 五家渠市卷. 乌鲁木齐: 《新疆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5: 529–530. ISBN 978-7-5469-6641-0. 
  7.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乌鲁木齐市卷克拉玛依市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1: 141. ISBN 978-7-03-032493-1. 
期刊
  1. ^ 1.0 1.1 谢洋. 新中国成立后乌鲁木齐现代建筑创作的民族地域特色之路. 城市建筑. 2013, (19): 113–116. doi:10.19892/j.cnki.csjz.2013.19.025. 
网站
  1. ^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办公室遗址 中国石油从慢慢起步到自力更生.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2015-08-24 [202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2). 
  2. ^ 新疆石油、石化工业发展概况. 新疆地情网. 2017-08-24 [202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3. ^ 任瑞恩. 北京“苏式建筑”的前世今生. 新华社. 2016-08-11 [202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2). 
报纸
  1. ^ 1.0 1.1 1.2 1.3 王素芬. 庭院深处家园情明园. 乌鲁木齐晚报 (第24版:地理). 2013-07-11. 
  2. ^ 王素芬. 明园深处有故事. 乌鲁木齐晚报 (第B04版: 四版). 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