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忠
張志忠 | |
---|---|
中国共产党台湾省工作委员会副書記 | |
任期 1946年8月—1954年3月16日 | |
省委书记 | 蔡孝乾 |
前任 | 首任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張梗 1910年 日治臺灣嘉義廳打貓支廳新港區新港街 |
逝世 | 1954年3月16日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古亭區馬場町 | (43—44歲)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10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1954年)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学历 | 集美大學 |
閩南語名稱? | |
---|---|
全漢 | 張志忠 |
全羅 | Tiuⁿ Chì-tiong |
臺羅 | Tiunn Tsì-tiong |
張志忠(1910年—1954年),本名張梗,化名楊春霖、老吳、老鍾,嘉義新港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其妻季澐,亦為中共黨員。1946年擔任中共台湾省委副书记兼武裝部長。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在嘉義參與組織台灣自治聯軍反抗國民政府,兵敗轉入地下,1950年與其妻一同被捕,中華民國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蔣經國多次勸降無效,於1954年遭到槍決[1]。
生平
[编辑]本名張梗,出生在台灣嘉義廳打貓支廳新港區新港街(今嘉義縣新港鄉福德村)的貧農家。新巷公學校畢業後到合隆商號工作。
廈門求學時期
[编辑]受新港仕紳林維朝資助,赴廈門就讀集美大學。當時中國大陸學運影響下,1924年以廈門大學李思禎(嘉義人)、集美中學翁澤生、洪朝宗(台北人)等人組成「閩南台灣學生聯合會」,創設「共鳴社」,發刊《共鳴》,以莊泗川(嘉義人)與張梗為負責人。該會後與上海台灣學生聯合會有所聯絡[2]。
反抗日本统治
[编辑]1923年廈門集美學校留學生翁澤生、洪朝宗等數十人,在接受文化協會幹部蔣渭水、王敏川指導籌組「台北青年會」、「台北青年讀書會」研究左翼思想與舉辦社會運動。 1926年無政府主義運動在台灣拓展,台灣黑色青年聯盟成立。1927年1月王萬得與蔡孝乾等人在彰化倡組「台灣無產青年會」,莊泗川與張梗被推舉為嘉義負責人(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誤記張棟),2月日警全面檢舉台灣黑色青年聯盟,大舉逮捕有關人員。張梗等人判決「豫審免訴」後釋放。1929年去中國大陸參加閩南台灣學生聯合會的社會科學研究活動[3]。
參加中国共产党
[编辑]1929年張梗參加由留集台灣學生會、同文台灣學生會、留漳台灣學生會與上海林木順、翁澤生聯絡,以學生會幹部詹以昌(彰化人)、曹烔樸、王溪森(台中豐原人)等人組成閩南學生聯合會學習共產主義。該會組織社會科學研究會由侯朝宗(嘉義人)主持,會員有王燈財(台中豐原人)、董文霖、王天強、張梗等。1931年發生台灣共產黨大檢舉事件,翁澤生指派人員在廈門訓練台灣青年,準備日後回台工作,張梗約在這時加入中國共產黨[2]。
1932年張梗返台後便受到「上海台灣反帝同盟」檢舉事件的牽連而被捕,張梗後來在保釋中逃至中國大陸。張梗逃走有幾種傳奇說法,据坊間說法,张志忠为人很聪明,当时在狱中使用装疯卖傻的方法才逃过一劫,甚至别人拿铁丝要刺他眼睛都无所畏惧,更是靠吃鸡粪鸭粪骗过日本人。次年,等到日本人对他的看管松了,他才逃亡大陆。妻子季澐家書中提到張梗離家後從日本逃往大連,大連至青島。
參加抗日戰爭
[编辑]中國抗日戰爭爆发后,1939年前往山東加入十八集團軍(八路軍)。轉赴延安,就讀中共所辦之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獲派至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二九師劉伯承的「冀南敵區工作部」日軍工作科任職,化名張光熙,對敵軍做統戰工作。曾與「日軍士兵覺醒聯盟」冀南支部的日本反戰士兵秋山良照接觸。戰後,他于1946年返台,后任中共台湾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兼武工部长。
二二八事件與地下黨人工作
[编辑]二戰結束,張志忠奉派返台組織台灣反國民黨活動,任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委員兼武裝部長[4]。二二八事件爆發,張志忠在嘉義聯繫地方反抗人士台南李媽兜、斗六的陳篡地,與嘉義的許分等人,組成「台灣民主聯軍嘉南縱隊」,任司令職,由簡吉任政委,陳篡地、許分擔任副司令,轄朴子、北港、新港等八個支隊。1947年3月4日參與圍堵嘉義水上機場,並擬與台灣中部的二七部隊會師。因國民政府軍整編二十一師抵達,戰況不利,轉入山區,縱隊改稱「台灣自治聯軍」,其後人員化整為零,張志忠轉至鶯歌活動[1][3]。
被捕與槍決
[编辑]1949年底,張志忠妻子季澐被捕。1950年1月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被中華民國政府破獲,省委書記蔡孝乾等被捕,張志忠等奉命進行組織重整,但工作日益困難[5]。5月,張等13人被國防部保密局逮捕。1950年11月季澐遭槍決。1951年3月張被判處死刑。 由於台共黨人二次重組省工委由陳福星領導逃竄,政府對共黨勢力改剿為撫,先後招降台共四大金剛中的蔡孝乾、陳澤民及洪幼樵,唯獨張志忠寧死不屈,蔣經國曾數度遊說張志忠認罪招供,張志忠都不願合作,1954年3月16日執行槍決[6]。
主要領導人遭捕後,陳福星於1949年重整省工委會成為省工委首腦,退入苗栗三義山區持久對抗[7][8]。
家庭
[编辑]張志忠與季澐留有一子一女。
其獨子張思中(小名楊揚),在台北市長沙街星光旅社自殺身亡,时年21歲,留下一封遺書給柏楊,請他轉交给台灣華南銀行董事長劉啓光。
其女張素梅于高雄工專畢業後,因罹患大腸癌病故,年仅26岁。
身後
[编辑]1968年1月,柏楊在《自立晚報》「挑燈雜記」專欄連續發表三篇文章,描述張志忠其子楊揚自殺事件的處理過程。
1998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組織部追贈張志忠、季澐「革命烈士」稱號[10]。
2007年,台灣左翼歷史傳記作家藍博洲發表「孤墳下的歷史:張志忠及其妻兒」一文,收於聯經出版雜誌書《思想》第5期《轉型正義與記憶政治》,記述其事[11]。
外部連結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藍博洲. 台共黨人的悲歌:張志忠、季澐、楊揚. 印刻. 2012-07-02.
- ^ 2.0 2.1 陳小沖. 廈台關係史料選編(1895-1945). 九州出版社. 2013-04-05.
- ^ 3.0 3.1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史研究中心. 日據時期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九州出版社. 2010-11-01.
- ^ 陳正茂. 臺灣早期政黨史略(一九○○─ 一九六○). 秀威資訊. 2009-03-01.
- ^ 國防部軍事情報局. 蔡孝乾、陳澤民、洪幼樵、張志忠、許敏蘭等履歷書. 國家檔案管理局. 1950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30).
- ^ 國防部後備司令部、臺灣省保安司令部. 張志忠叛亂案. 國家檔案管理局. 1953-10-02~1954-11-13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30).
- ^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陳福星案.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 ^ 藍博洲. 《紅色客家人》. 晨星. 2003-12-15.
-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季澐之墓】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數位典藏計畫.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30).
- ^ 吳克泰、藍博洲. 〈隱蔽戰線的傳奇英雄—張志忠烈士〉. 《軍事歷史》第2期. 2002.
- ^ 思想編輯委員會. 《轉型正義與記憶政治》. 聯經出版. 200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