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定
冯定(1902年9月25日—1983年10月15日),男,浙江慈溪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开创者。
生平
[编辑]1902年9月25日,生于浙江慈溪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年幼时在布政房前宅串堂旁的一间房子中度过。[1]
1921年于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曾任会计于一家交易所,一年后离职。1925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和函授部教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并致力于地下工作,以“贝叶”等笔名在上海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著有著名的《青年应当怎样修养》,引起巨大反响。1938年,任皖南新四军政治部宣传教育科科长。1940年,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副校长,当时陈毅兼任校长。1947年,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解放后继任该职。1952年6月,由上海调往北京,出任中共中央马列主义学院一分院副院长。1957年,毛泽东提名冯定调往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后兼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文革前冯定是北京大学唯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授。文革中,冯定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受到严重迫害。文革后,出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和哲学系主任。
1983年10月15日在北京逝世。10月27日,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会由北京大学校长张龙翔主持,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邓力群致悼词。遵照其遗愿,部分骨灰撒于北京大学校园。[2]
任职
[编辑]冯定历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委,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哲学研究》编委,全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和全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北京市哲学学会会长等职务。
著作
[编辑]冯定著作繁富,代表性的有:
20世纪30年代,《青年应当怎样修养》
1948年,《平凡的真理》,为冯定此前在大连养病期间写下的多篇哲学普及短文结集而成。
1955年,重写《平凡的真理》,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实践论。发行约50万册。
1956年,《共产主义人生观》,第一版发行57万册。
文革后,出版《人生漫谈》,重印了《平凡的真理》,写了多篇总结学术经验教训的文章。
家庭
[编辑]- 妻子:袁方
- 长子:冯贝叶(1946年5月27日-),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 次子:冯宋彻(1947年12月-),1981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教授。
- 三子:冯方回(1949年-),曾任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总监。
参考资料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教育職務 | ||
---|---|---|
前任: 郑昕 |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 1978年-1981年 |
繼任: 黄楠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