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科夫大公國
外观
克拉科夫大公國 Großherzogtum Krakau Wielkie Księstwo Krakowskie | |||||||||
---|---|---|---|---|---|---|---|---|---|
奧地利帝國及奧匈帝國的大公國 | |||||||||
1846—1918 | |||||||||
坐标:50°4′N 19°56′E / 50.067°N 19.933°E | |||||||||
國家 | 奧地利帝國及奧匈帝國 | ||||||||
首府 | 克拉科夫(德語:克拉考) | ||||||||
面积 | |||||||||
政府 | |||||||||
克拉科夫大公 | |||||||||
• 1846–48 | 斐迪南一世 | ||||||||
• 1848–1916 |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 ||||||||
• 1916–18 | 卡爾一世 | ||||||||
歷史時期 | 中世紀 | ||||||||
• 自由市 | 1815年5月3日 | ||||||||
• 被兼併 | 1846年11月16日 | ||||||||
• 奧匈折衷 | 1867年 | ||||||||
• 奧匈帝國瓦解 | 1918年10月31日 | ||||||||
• 聖日爾曼條約 | 1919年9月10日 | ||||||||
| |||||||||
1 Also the Emperor of Austria |
系列条目 | ||||||||||
波兰历史 | ||||||||||
---|---|---|---|---|---|---|---|---|---|---|
史前 | ||||||||||
史前时期的波兰 | ||||||||||
中世纪 | ||||||||||
中世紀早期 · 波蘭的基督教化 · 第一王国 · 第二王国 · 皮雅斯特王朝 · 雅盖隆王朝
|
||||||||||
近代早期 | ||||||||||
第一共和國 / 波蘭立陶宛聯邦 · 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 · 五三宪法
|
||||||||||
近代 | ||||||||||
華沙公國 · 會議王國 / 克拉科夫自由市→大公國 / 波森大公國→普屬波森省 · 摄政王国 · 第二共和国 · 流亡政府 / 波蘭地下國 · 人民共和国
|
||||||||||
当代波兰 | ||||||||||
|
||||||||||
主题 | ||||||||||
克拉科夫大公國[1][2](德語:Großherzogtum Krakau;波蘭語:Wielkie Księstwo Krakowskie)是在1846年11月16日克拉科夫自由市併入奧地利後創建的。從1846年到1918年,該領地的名號為克拉科夫大公,它是奥地利皇帝官方頭銜的一部分。
克拉科夫自由市是維也納會議的產物,它是華沙公國殘餘的自由市,並已成為了一個保護國,但在功能上是獨立的。它一直受到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三方的影響,直到克拉科夫起義失敗後,它於1846年被奧地利帝國吞併[3]。
同時,包含大約加利西亞及其以西的一些波蘭地區的奧地利行政實體的正式名稱改為了“加利西亞王國和洛多梅里亞王國以及克拉科夫大公國和奧斯威辛和扎托公國”(德語:Königreich Galizien und Lodomerien mit dem Großherzogtum Krakau und den Herzogtümern Auschwitz und Zator。
參考資料
[编辑]- ^ Frederic Austin Ogg: The Governments of Europe, Volume 2, 2009 p. 89
- ^ Google Books search: "Grand Duchy of Cracow" used in many English language books.
- ^ 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 1972- Volume 16 - Page 537 By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gress of Vienna (1815) it became the Republic of Krakow, a protectorate of Russia, Prussia, and Austria, but in 1846 it reverted to Austria as the Grand Duchy of Krak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