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法
外观
習慣法(也稱习俗法或法律習慣)一般是不成文、不經頒布、約定俗成的法則[1],但法學學者對習慣法無統一定義[1]。習慣法可以指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固有的習俗或生活方式,又可以是指原住民和當地社區的法律、規則實踐和習俗[2]。習慣法必須是因長期採用而構建的關於行為、義務、責任方面的規則,並且在其規則範圍內必須是帶有強制性的。有效的習俗法必須古遠、確定且合理、具有強制性、不能牴觸成文法[3]。
而在國際法中,習慣法是指由於既定的國際慣例引起的國際義務,而且這種國際義務並非是由正式的書面公約或條約所引起的。[4]
地區
[编辑]在香港,習慣法是源至1843年的《大清律例》及傳統習俗,經修訂後實行。
根據1910年通過的《新界條例》,除了部份與香港成文法例有衝突的條文外,在新界鄉村內可依照清朝律法及習俗去辦事,例如承繼財產、丁權等。條例亦訂明,有關土地的傳受,只有男性才能承繼,女性只有在遺囑及土地承辦書所授權才能繼承。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生效,按基本法第8條規定,香港原有普通法和習慣法,除抵觸基本法或經香港特別行政區之立法機關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5]。
《中華民國民法》第一條規定:「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而執行習慣法之要件有[6]:
- 在社會上有反覆實施之事實
- 一般人確信其有法律效果
- 須為現行法律未規定之事項(沒有或未有明文條例)
- 須與現行法律規定不牴觸
- 須不背於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1.0 1.1 Bederman, David J. Anthropology: Custom in preliterate societies. Custom as a source of law. 英國牛津: 劍橋大學出版社. 2010: 3–15. ISBN 9780521897044 (英语).
- ^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nization. Customary Law,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 Outline of the Issues (PDF) (报告). 2013 [2021-03-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4-19) (英语).
- ^ Osborne’s Concise Law Dictionary 9. Sweet and Maxwell. 2001.
- ^ Cornell Law School.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ion. [202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Act of . of &rft.genre=bookitem&rft_id=https://www.basiclaw.gov.hk/pda/tc/basiclawtext/chapter_1.html&rft_val_fmt=info:ofi/fmt:kev:mtx:book" class="Z3988">
- ^ 存档副本 (PDF). [2008-08-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4-02-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楊君仁:民法概要(Introduction to Civil Law)(PDF),頁 13–14
来源
[编辑]- Hund, John. 'Customary law is what people say it is', ARSP Vol 84 1998, 420–433.
- J. Comaroff and S. Roberts. Rules and Processes: The Cultural Logic of Dispute in an African Context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