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

用作食品成分和营养素的氯化钠(NaCl)

食鹽是一種調味劑,能產生人類能感知的鹹味,常在烹飪和享用食物時用作調味。常見的餐桌鹽是一種含有97至99%的氯化鈉的精製鹽[1][2],另外還有未經提純的粗鹽、以氯化鉀取代氯化鈉的低鈉鹽、加入了化合物以防止使用者出現碘缺乏碘鹽等。

餐桌鹽
產於巴基斯坦的紅色岩鹽
死海旁邊的鹽礦床

鹽中的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之一,可作為人體所需的電解質滲透溶質,但過度食用食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3][4][5],例如兒童成人高血壓症狀。早有以鹽對健康的影響英語Health effects of salt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根據這些研究的結果,世界許多衛生機構及已開發國家專家們都建議人們少吃些常見的高鹽食物[5][6]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應攝取少於2,000毫克的鈉,相當於5公克食鹽[7]

鹽主要從鹽礦提取,自然結晶成礦的鹽稱作「岩鹽」或「石鹽」。鹽也可由海水和富含礦物溫泉蒸發而成。鹽是海水最主要的礦物成分,含量較高,稱為海鹽。在海洋的浮游生物界,每公升海水含有約35克(1.2盎司)鹽分,鹽度是35‰[8]動物組織含有的鹽分相較植物組織為多。

在全球,鹽的年產量約2億噸,其中只有6%供人類食用(食鹽),其餘用途包括水處理公路除冰農業用途等。不少加工食品亦含有食鹽[9]。鹽也用於保存食品[10]。由於食鹽稀少、而且人們對鹽有廣泛需求,因此歷史上有國家開徵鹽稅,以提高稅收

歷史

編輯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鹽的取得便是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此過程中提取的鹽可能和最初人口增長有直接的關係[11]。這是由於遊牧民族以牛羊肉為主食,不用鹽,因為肉類血液乳汁等動物組織裡含鹽量通常比植物組織多[12];而以穀物和蔬菜為主食的農耕民族則需在膳食中補充鹽份[13]

生產

編輯
 
1670年時德國哈雷安哈特州的鹽生產過程。

有證據顯示最早在公元前6050年的新石器時代克克塔尼文化的人會使用陶器英語briquetage煮沸含鹽的泉水,以提取其中的鹽[14];而中國大約在同一時期也已有鹽業存在[15]:18–19。在中國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和羅馬尼亞皮亞特拉-尼亞姆茨鹽泉附近的波亞納斯拉蒂納(Poiana Slatinei)考古遺址中,是目前可查證最古老鹽場之一[15]:18–19;另在保加利亞索爾尼特歷史英語Solnitsata,可以追溯至公元前5400年,曾一度被認作是歐洲最早提供鹽礦的城市[16]。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人的陵墓中有鹽、鹽漬魚和鳥等祭品[15]:38

 
秘魯馬拉什附近的鹽池,以礦泉水灌溉自印加帝國時用以生產鹽。

貿易

編輯

鹽可能早已在新石器時代安那托利亞黑曜岩交易中用作以物易物[17]。隨著文明的傳播,鹽成為了世界主要貿易商品之一。大約在公元前2800年,埃及人開始以鹹魚交易腓尼基人的杉木、玻璃以及骨螺紫的染料。腓尼基人同時也和夥伴們交易埃及的鹹魚、北非的鹽等商品。他們的貿易王國遍布整個地中海[15]:44。在公元前1000年期間,凱爾特人的社區透過與古希臘古羅馬交易鹽和鹹肉致富,並與它們換取葡萄酒和其他奢侈品[18]希羅多德在公元前5世紀描寫了穿越利比亞的食鹽貿易路線。羅馬帝國早期修建了從奧斯提亞鹽盤到首都的撒拉里道,以運送食鹽[19]。在古代,鹽巴對於希伯來希臘羅馬、拜占庭、西臺埃及等人來說皆是珍品。食鹽成為一項重要的貿易品,當時的人們會把食鹽經地中海船運,運經特地為食鹽而建的道路,再以駱駝隊英語Camel train穿過撒哈拉[20]。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鹽曾作為貨幣使用,例如在衣索比亞岩鹽磚曾被用作硬幣[13]。在6世紀的摩爾商人手裡,鹽可以與等質量的黃金交換[19]。傳統上,圖瓦雷克人維護著一條橫越撒哈拉沙漠的路線,特別是鹽馬幫英語Azalai用以運輸鹽的路線。雖然現今在尼日南部的馬幫們往返比爾馬時依然會穿越沙漠,但是大部分的貿易都是以卡車運輸。每隻駱駝前往比爾馬時帶著兩捆飼料和兩份貿易品,返回時則馱著對方用來交換的鹽柱和海棗[21]

稅收與戰爭

編輯

據說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的航海活動就是用西班牙南部的鹽稅資助的[22]。而在貿易路線以陸路為主的城市會徵收關稅[22]利物浦等城鎮也會通過出口從柴郡的鹽礦中提取的鹽以帶動經濟的發展[23]。鹽也引發了不少衝突與戰爭。有些國家之間為了食鹽而動起干戈。威尼斯便曾與熱那亞為鹽而戰,並贏得勝利[22]。鹽在美國革命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國的抗爭積極分子中便有製鹽者;英國的一部分戰略是否認來自美國的反叛者帶了鹽過去[24]。高昂的鹽稅也是法國大革命的起因之一。但在法國大革命鹽稅廢除不久後,拿破崙一世便成為了皇帝,並宣布重新課徵鹽稅以應對對外戰爭的開支。直到1945年法國鹽稅才被再度廢除[22]。1930年,為了抗議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食鹽專營制度英語History of the British salt tax in India聖雄甘地率領了100,000名以上的支持者舉行了名為「鹽進軍」的抗議活動。他們走至海邊,將海水煮沸以取得鹽類。這種公民不服從的精神激勵了成千上萬的普通百姓,並讓印度獨立從精英人士的主張變為了全國性的運動[25]

成分與作用

編輯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而其他成分則來源於生產過程中的殘留物質,或是有意添加的,如防止結塊的抗結劑

氯化鈉

編輯

鈉離子是一種在人體中有重要作用的電解質,為神經和肌肉正常活動之所需,還能維持體內的滲透壓[26]。人類膳食中大多數的鈉來自食鹽[5][27]

食鹽中鈉的質量分數略低於40%,所以6克(1勺)鹽中含鈉2,300毫克[28]。西方國家每人每天攝入約10克食鹽,而東歐和亞洲國家攝入量較低[29]。很多加工食品含鈉量較高,攝取後會顯著增加鈉的攝入量[9]。美國人攝入的鈉中有75%來自加工食品和飯店菜餚,11%來自家庭烹飪和調味,其餘則是食物中天然存在的[30]

因為鈉攝入過多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腎病的風險[4][5][29],衛生機構普遍建議人們降低膳食中食鹽的攝入量[5][31][32][33]。有研究建議,限制食鹽攝入的長期目標應為每天3克[32]。每天少攝入1,000毫克鈉,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就降低30%[3][5]。沒有急性疾病的成人和兒童減少日常鈉的攝入能降低血壓[32][34]。低鈉膳食還能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病情[35][36]。然而,也有研究稱沒有足夠證據表明每天鈉攝入量低於2,300毫克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4]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天鈉的攝入量應少於2,000毫克(相當於5克食鹽)[31]。美國建議一般人每天鈉的攝入量應小於2,300毫克[5],而非裔美國人、高血壓、糖尿病和慢性腎病患者以及51歲以上人士每天鈉的攝入量應不超過1,500毫克[37]

是人類需要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碘缺乏可能導致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不足),或令成人出現甲狀腺腫、兒童出現克汀病[38]。1924年起,為了解決前述這些病症,人們在一般食鹽中摻入碘化鉀碘化鈉碘酸鈉製得混合物,稱為「碘鹽」。有時亦會加入右旋糖來穩定碘質[39][40]。其中碘缺乏病智能障礙最大的可避免原因[41]。在使用碘鹽的國家,碘鹽顯著降低了碘缺乏導致的病症[42]。各國碘鹽中的碘含量和加入碘化合物的種類不盡相同,例如美國碘鹽含碘量為百萬分之46至77,而英國的建議標準為百萬分之10至22,中國衛生部則規定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碘鹽含碘量,平均值在20-30毫克/千克,允許上下有30%的浮動[43][44][45]

氟化物

編輯

膳食中缺可導致齲齒發病率大幅增加[46]。食鹽中添加氟化物可減少蛀牙的發生,對尚未實行牙膏加氟和飲水加氟的國家尤為有益,因此在這些國家也更為常見。例如法國有35%的市售食鹽添加了氟化鈉[47]

抗結劑

編輯

食鹽中通常會添加矽鋁酸鈉英語Sodium aluminosilicate碳酸鎂等抗結劑以防結塊。磷酸鈣碳酸鈣脂肪酸酸式鹽氧化鎂二氧化矽矽酸鈣矽鋁酸鈣英語Calcium aluminosilicate有時亦會被用作抗結劑。歐盟美國的食品藥物管理機構均准許在上述兩種含化合物中使用鋁[48]亞鐵氰化鈉有時亦會被採用[49][50]

在食鹽加入抗結劑的做法最早始於1911年,當時使用的抗結劑是碳酸鎂,可以令鹽粒更自由地流動[51]。1988年,英國的食品化學成分、消費性產品與食品之毒性委員會英語Committee on Toxicity認為亞鐵氰化鈉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暫時可接受」[49]

乾燥劑

編輯

有些人會自行在鹽瓶中加上生稻米或蘇打餅等乾燥劑[52],用來吸收水份及防止鹽粒結塊[53]

其他

編輯

在低鈉鹽中,將部分氯化鈉氯化鉀取代,可在攝取量不變的情況下,減少鈉及增加鉀的攝取各約50%[54]

在「雙營養強化鹽」中,同時添加了碘酸鹽和鐵鹽,後者有助於緩解缺鐵性貧血[55]。據估計,缺鐵性貧血影響了40%出生於開發中國家的新生兒的心智發育。鹽中常用的鐵源為延胡索酸亞鐵[55]。另一種添加劑為葉酸(即維生素B9),孕婦在懷孕前期和懷孕中補充足夠的葉酸能夠降低神經管畸形英語neural tube defect唇裂胎兒的出生率[47]。添加了葉酸的鹽通常呈黃色[47]

用途

編輯

食鹽的鹹味是人類能感知的基本味道之一[56]。全球很多菜式皆有使用食鹽,也常常裝在餐桌上的鹽瓶中供食客調味,同時還是很多加工食品的添加物質之一。許多東亞國家的傳統調味品並非食鹽[57]。在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裡,食鹽的功能被醬油魚露蠔油一類的調味品取代,且主要用於烹調,很少用作餐桌上的佐料[58]

食鹽可以為食物提供防腐提香等功能,所以它存在於大多數的加工食品中(如罐裝食品鹽藏食品英語Salting (food)醃製食品和即食食品等),然而在青菜、水果等天然的食物裡卻幾乎不存在。生產黃油奶酪製品的過程中要用到乳製品用鹽[59]。在電製冷技術出現前,食品保存的主要方法就是用鹽醃製。如新鮮鯡魚每100克中含有67毫克的鈉,而醃製以後則含990毫克的鈉;豬肉每100克含63毫克鈉,而煙肉含1,400毫克鈉;馬鈴薯每100克含7毫克鈉,但馬鈴薯片每100克含800毫克鈉[12]。飲食中食鹽的主要來源除了氯化鈉之外,還有麵包和穀物製品、肉類製品和奶製品[12]。雖然人們從20世紀起已逐漸能使用罐裝和人工製冷的方式來保存肉類,但肉類仍是各類型食品中添加鹽較多的[60]

製鹽工藝

編輯
泰國楠府磨格縣的鹽農正在透過把從鹽井來的鹽滷煮沸內產井鹽

製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化學工藝之一[61]。根據來源,鹽可分為海鹽、湖鹽、井鹽、石鹽等幾大類[62]

如今在世界的鹽產來源中,岩鹽佔41%、地下滷水及鹽湖占29%、海鹽佔26%[63]。其中海鹽和石鹽是最主要的兩個來源。

海鹽

編輯

海水的鹽度約為3.5%[64],儲鹽量是所有鹽產資源之冠,是食鹽取之不盡的來源[65][66],海鹽可自然或者加工技術生成,可分成海水蒸發和離子交換膜電透析英語Electrodeionization(EDI)。海水蒸發是傳統工法,受日照或降雨因素影響產量,需佔地廣大的鹽田。[67]而離子交換膜電透析是海水淡化技術的一種[68],需消耗大量能源,但比較可以有穩定的產量。在蒸發量大、降雨量小的海洋國家,海水蒸發是製鹽的首選方法。先讓鹽田內充滿海水,等到海水蒸發後就能從中獲得鹽晶。由於一些海藻和微生物在高鹽度的環境下生長良好,因此有時這些鹽田會有非常鮮艷的顏色[69]。中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原鹽年產量240多萬噸,占中國全國原鹽總產量的7%和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70]

井鹽

編輯

中國井鹽生產肇始於戰國末年,李冰是其生產創始人[71]其他地方的食鹽則是透過開採巨大的沉積礦藏而得,這些礦藏是數以百萬年前的海洋和湖泊蒸發而成。這些鹽礦英語Salt mine可能會直接開採作岩鹽,也有可能會將水泵進礦床中,溶成溶液後再提煉。上述二種情形採集的食鹽都可以透過鹽卥的機械蒸發來純化。傳統上,這個工序是在敞口平底鍋英語Open pan salt making上進行,通過加熱來增加蒸發率。近來這製程會在真空狀態的平底鍋中進行[72]

石鹽

編輯

石鹽是內流盆地中封閉的湖泊蒸發沉積下的礦物質,為現時最為廣泛的採鹽方式。石鹽的岩床可以在地下廣大的區域裡延伸,最多達350米厚。在美國加拿大地下有一片巨大的岩床,從紐約州西部的阿巴拉契亞盆地起,通過安大略省地下,覆蓋大部分密西根州的地下區域。英國的柴郡地下和伍斯特郡周圍有石鹽礦。奧地利的薩爾茲堡因鹽礦而馳名,被稱為「鹽城」。[73]中國江蘇省淮安市地下有厚度為100-200米的鹽礦,儲存量在世界鹽礦首位。

樹鹽

編輯

巴拉圭格蘭查科平原北部的原住民會從印度鹽樹(學名為Maytenus vitis-idaea)及其他樹燃燒後所得的灰燼中取得鹽[74]

原鹽可以通過精煉來純化,以改進它在貯藏及處理的特性。鹽精煉一般都會經過重結晶,鹽鹵在經過化學處理後可以析出大部份的雜質(主要是鎂鹽和鈣鹽)。然後使用多級蒸發來收集純氯化鈉結晶,再在中進行乾燥處理[75]。有些食鹽則是以阿柏格法英語Alberger process製成,即是在溶液內播入立方晶體並以直空平底鍋加熱,成品是細粒狀的薄片[76]。此外,由離子交換的透析方式將海水經過純化處理,過濾雜質,可得到氯化鈉含量99%以上的精鹽

特種

編輯
 
形狀不規則的海鹽晶體

各地的天然鹽有各自獨特的礦物風味。粗海鹽含有少量鹵化物硫酸鹽,還有極少量藻類、耐鹽細菌和沉積物等。其中的鈣和鎂使粗海鹽略帶苦味,且容易潮解(露置保存時會慢慢吸收空氣中的水汽)。藻類則帶有輕微的「魚腥味」和「海風味」,後者來源於有機溴化合物英語Organobromine compound。另外海鹽中或多或少含有沉積物,所以會帶有一點暗灰色。因為這些有著特殊味道和氣味的化合物含量很低時就能被人類感知,所以海鹽撒在食物上時會帶來比較複雜的味道,而若在烹飪過程中加入,食物的調料就很可能蓋過這些味道[77]

法國鹽之花英語Fleur de sel是一種在鹽結晶體沉積至鹽田的底部之前,馬上刮除表面最乾淨的結晶,就是所謂的鹽之花,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生產的鹽之花風味都不相同,各有特色。鹽花是春天時最初的結晶鹽,重量稍輕,會漂浮在水面上,台灣早期因傳統上認為鹽花的鈉含量太低,不夠純正,鹽工會把鹽花都敲碎使其與其它礦物質一起沉澱,衛生福利部近年將低鈉鹽列入特殊營養品。台灣也有本土鹽花生產,如採傳統的天日曬鹽法的台灣最古老鹽田台南市北門區井仔腳瓦盤鹽田與嘉義縣布袋鎮的洲南鹽場。

晉朝葛洪發明「竹鹽」,海峽兩岸目前均有生產,如新竹縣農會使用尖石鄉孟宗竹,以松木為材窯燒成無碘鹽。

傳統的韓國料理中將粗鹽裝入兩端用黃土封口的筒中煅燒得到竹鹽[78]。竹鹽吸收了竹和黃土中的礦物質,據稱能增加大醬(一種發酵豆制調料)的抗突變功效[79]

猶太鹽英語Kosher salt雖然也經過精煉,但不含碘,顆粒也比多數精製鹽要大。這種鹽的烹調特性也有所不同,可用於烹飪猶太教肉品英語kosher meat。有些猶太鹽經過認證英語hechsher符合猶太教教規,但並非所有標稱猶太鹽的產品都是如此[80]。如泡菜鹽英語Pickling salt的顆粒很細[81],可加速制鹵時的溶解過程。

經濟

編輯
 
2005年各國鹽產量

鹽業專賣一般指食鹽銷售統由政府壟斷、限於政府授權私人經營、或者由公家統一收購等壟斷制度。曾於世界多處實施,為強勢政府控制財源的絕佳方式之一。不過也因為鹽業專賣容易造成市場供需不均及價格爭議,因此常引起糾紛。


2013年全球鹽總產量有2.64億公噸,產量最高的五個國家分別是中國(7,100萬)、美國(4,000萬)、印度(1,800萬)、德國(1,200萬)和加拿大(1,100萬)[82]。在發達國家中,食用鹽產量占鹽總產量的比例很小。歐洲的大部分地區食鹽僅佔鹽總產量的7%[83],但是全球鹽的產量卻佔了全球鹽總產量的17.5%[84];荷蘭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跨國製鹽公司(阿克蘇公司)和先進制鹽技術[85]

碘鹽的普及使得中國鹽業在2009年已成為亞洲鹽業排名之首,但對於看法各界不一[86]。巴基斯坦的克烏拉鹽礦英語Khewra Salt Mine是世界最大的採鹽英語Salt mining工場之一,2003年產量38.5萬噸[87]。該鹽礦共有19層,其中11層為地下礦場,通道總長度達400公里。以「房柱採礦法英語room and pillar」的方式開採,並留下一半的材料來支撐上層;此外,喜馬拉雅鹽若以每年平均35萬公噸的開採速度開採,350年後被採盡[88]

文化

編輯

語言文字

編輯

工資的英語「salary」起源於拉丁文的「salarium」,意指支付給羅馬軍隊的士兵的金錢會花費在購買鹽這一件事上[89]沙拉英語「salad」的意思是鹽漬的(salted),源於古羅馬人習慣把綠葉蔬菜醃漬的做法[15]:64。在英國,地名名稱後綴「-wich」表明該地曾經產鹽,如桑威治(Sandwich)、諾維奇(Norwich)等。而位於東非大裂谷納特龍湖的山谷也以鹽的命名方式取名。薩爾察赫河(Salzach)流經奧地利中部薩爾茨堡哈爾施塔特哈萊因的河段長度為17公里,其具有廣泛的鹽沉積物。薩爾察赫河(Salzach)的意思是「鹽河」;薩爾茨堡(Salzburg)的意思是「鹽堡」,都以德語命名,其中「Salz」指的是鹽。[90]

宗教習俗

編輯
 
俄羅斯婚禮的麵包和鹽

鹽被用於宗教儀式,亦有其他文化意義[91]。鹽在宗教及文化上的地位一直都很高。在古吠陀宗教英語Historical Vedic religion的獻祭、西臺人的儀式、閃米特人節慶,以及希臘人在新月時,均會將鹽灑到火中,發生劈裡啪啦的聲音[91]。古埃及人、希臘人及羅馬人都會帶著獻給神的鹽和水向其神祇祈求,有些人認為這是基督教聖水的起源[92]

近東地區,在戰爭時期的一個古老傳統是在土地上撒鹽英語salting the earth,在敵人的土地上撒鹽,讓土地上長不出莊稼。在中東,鹽可以在儀式上用來締結協定,並用於與神定下鹽約英語covenant of salt(或譯不可背棄的盟約),人們還會在他們的供品撒鹽以示對神的信任[93]

猶太教中,安息日吉都什英語Kiddush儀式會建議用鹹麵包,若沒有鹹麵包,則在麵包上加鹽,習慣上,在吉都什儀式後會在麵包上灑一點鹽,或是用麵包蘸一點鹽[94]。猶太人為了保護神和人之間的立約,會用安息日麵包蘸鹽[92];英國和美國的威卡教中,鹽是代表土元素的符號,威卡教也認為鹽可以潔淨一個地區,去除有害的或是負面的能量,其祭壇上常會放一盤水及一盤鹽,在許多的儀式及節慶中都會用到鹽[95]天主教脫利騰彌撒中,一定會用到鹽[96]凱爾特基督教的奉獻禮中,第三項就是鹽,也用鹽來驅魔;羅馬天主教的聖水禮儀中,依各地習俗不同,也會將鹽加入水中[96]

印度教將鹽視為非常吉祥的物質,會用在喬遷火供(house-warmings)及婚禮等宗教儀式中[97][98]耆那教的信徒會在神祇貢獻有加少許鹽的生米,以表示信徒的虔誠。在耆那教的喪禮中,骨灰埋葬之前也會在上面灑鹽[99]大乘佛教認為鹽可以辟邪,當參加葬禮返家的路上,會灑鹽避免煞氣進入屋內[100]。日本神道教中會在對地點及對人的淨化儀式英語ritual purification)中使用鹽。在場所的入口也會放一小盤鹽,除了辟邪以外,也有招徠客人的目的,相撲比賽時也會在土俵撒鹽淨化埸地[101]

阿茲特克神話中,烏伊斯托希瓦托是生育之神,主管鹽和鹽水[102]

其他記載

編輯

舊約聖經有35次提到鹽英語Salt in the Bible[103],在創世紀中,所多瑪與蛾摩拉被毀滅時,天使帶羅得和其家人逃離所多瑪,交代他們不能回頭,而羅得之妻英語Lot's wife回頭看,就變成鹽柱(創世記 19:26);士師亞比米勒英語Abimelech (Judges)在拆毀示劍城後,也在其中灑鹽英語salting the earth[104],可能是咒詛未來要重建此城的人(士師記 9:45);聖經在約伯傳中首次提到鹽為調味料:「淡而無鹽的食物,豈能下咽?蛋白能有什麼滋味?」(約伯傳6:6)[103]。而在新約聖經有6次提到鹽,耶穌山上寶訓中,曾提到祂的門徒是鹽和光使徒保羅也鼓勵基督徒:「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歌羅西書4:6)[103]

有書籍聲稱迦太基於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6年)被打敗後,羅馬共和國小西庇阿的耕地和在迦太基的首都迦太基市散播食鹽[105]

文化遺產

編輯

哈爾施塔特(奧地利)於1997年以它的鹽礦文化歷史成了世界文化遺產[106][107][108],是世界上第一個鹽礦的所在地[90]。該鎮命名自身為哈爾施塔特文化的原因是該地區在公元前800年開始採鹽。大約公元前400年,鎮上的居民用鶴嘴鋤鏟子開始製作敞鍋鹽英語open pan salt making

位於波蘭克拉科夫附近的維利奇卡鹽礦,是一個從13世紀起就開採的鹽礦英語Salt mining,目前已基本停產[109]。鹽礦有327米深,超過300公里長[110]。鹽礦中有房間、禮拜堂和地下湖泊等,宛如一座地下城市。1978年,維利奇卡鹽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109]

文學作品

編輯
  • 散文詩作家瘂弦著名的散文詩「」,批判諷刺當時社會未關心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為一首著名的諷刺散文詩。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擬?』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含鹽商品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Tesco Table Salt 750g. Tesco. [201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1). Nutritional analysis provided with Tesco Table Salt states 38.9 percent sodium by weight which equals 97.3 percent sodium chlorid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The international Codex Alimentarius Standard for Food Grade Salt (PDF). [2011-07-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3-14). The content of NaCl shall not be less than 97% on a dry matter basis, exclusive of additiv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3.0 3.1 Scientific Report of the 2015 Dietar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 (PDF). 美國農業部. 2015: 7 [2016-08-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4-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4.0 4.1 4.2 Strom, Brian L.; Yaktine, Ann L.; Oria, Maria (編). Sodium intake in populations: assessment of evidence. 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2013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9)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Most Americans should consume less sodium. Salt.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EFSA provides advice on adverse effects of sodium.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2005-06-22 [2016-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30)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 ^ WHO issues new guidance on dietary salt and potassium. 世界衛生組織. 2013-01-31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0)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 ^ Talley, Lynne D., Salinity patterns in the ocean, MacCracken, Michael C.; Perry, John S. (編), Encyclopedia of global change, Volume 1: the earth system: physical and chemical dimension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629–640, 2002, ISBN 0-471-97796-9 
  9. ^ 9.0 9.1 减鹽. 世界衛生組織. [2016-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5) (中文(中國大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 ^ Weird Science: Salt is Essential to Life. manoa.hawaii.edu. [2016-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1. ^ Weller, Brigand & Nuninger 2008,第225-230頁.
  12. ^ 12.0 12.1 12.2 Buss, David; Robertson, Jean. Manual of Nutrition.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1973: 37–38. ISBN 0112411126. 
  13. ^ 13.0 13.1 Wood, Frank Osborne. Salt (NaCl).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13-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4. ^ Olivier Weller; Gheorghe Dumitroaia. The earliest salt production in the world: an early Neolithic exploitation in Poiana Slatinei-Lunca, Romania.. Antiquity. December 2005, 79 (306) [2016-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Kurlansky, Mark. Salt: A World History. New York: Walker & Co. 2002. ISBN 0-8027-1373-4. OCLC 48573453. 
  16. ^ Thomas H. Maugh II. Bulgarians find oldest European town, a salt production center. LA Times. 2012-11-01 [2016-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7. ^ Golbas, Alper; Basobuyuk, Zeynel. The role of salt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Anatolian culture. Batm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2, 1 (1): 45–54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8. ^ Barber 1999,第136頁.
  19. ^ 19.0 19.1 A brief history of salt. Time Magazine. 1982-03-15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 ^ Pierre Laszlo. Salt: Grain of Life. Harper Perennial. 2002-06-04: 22 [2016-11-10]. ISBN 978006008468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 
  21. ^ Paolinelli, Franco. Tuareg Salt Caravans of Niger, Africa. Bradshaw Foundation. [2013-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2. ^ 22.0 22.1 22.2 22.3 Cowen, Richard. The Importance of Salt. 1999-05-01 [2013-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3. ^ Smith, Mike. Salt. Goods & Not So Goods: Lineside Industries. 2003 [2013-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4. ^ History Of Salt. SaltWorks.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5. ^ Gandhi, Mahatma; Dalton, Dennis. Gandhi: Selected Political Writings. Hackett Publishing. 1996-01-01: p. 72. [2016-09-06]. ISBN 0872203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0)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6. ^ Dietary sodium. MedLinePlus. [2016-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7. ^ 减少膳食中的钠盐有助于控制血压. 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2014-01-06 [2016-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8. ^ National Nutrient Database for Standard Reference, Basic Report: 02047, Salt, table.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National Nutrient Database for Standard Reference, Release 27. 美國農業部. [2015-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9. ^ 29.0 29.1 Strazzullo, Pasquale; D』Elia, Lanfranco; Kandala, Ngianga-Bakwin; Cappuccio, Francesco P. Salt intake, strok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09, 339 (b4567): b4567. ISSN 0959-8138. PMC 2782060 . PMID 19934192. doi:10.1136/bmj.b4567. 
  30. ^ Sodium and food sources. Salt.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1. ^ 31.0 31.1 WHO issues new guidance on dietary salt and potassiu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01-31 [2013-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2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2. ^ 32.0 32.1 32.2 He, FJ; Li, J; Macgregor, GA. Effect of longer term modest salt reduction on blood pressure: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2013-04-03, 346: f1325. PMID 23558162. doi:10.1136/bmj.f1325. 
  33. ^ Sodium and salt.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6 [2016-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4. ^ Aburto, Nancy J.; Ziolkovska, Anna; Hooper, Lee; et al. Effect of lower sodium intake on health: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13, 346 (f1326): f1326. doi:10.1136/bmj.f1326. 
  35. ^ Graudal, NA; Hubeck-Graudal, T; Jurgens, G. Effects of low sodium diet versus high sodium diet on blood pressure, renin, aldosterone, catecholamines,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1-11-09, (11): CD004022. PMID 22071811. doi:10.1002/14651858.CD004022.pub3. 
  36. ^ Adler, AJ; Taylor, F; Martin, N; Gottlieb, S; Taylor, RS; Ebrahim, S. Reduced dietary salt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4-12-18, 12 (12): CD009217. PMID 25519688. doi:10.1002/14651858.CD009217.pub3. 
  37. ^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010 (PDF).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10: 24 [2015-04-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9-01). African Americans, individuals with hypertension, diabetes, 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individuals ages 51 and older, comprise about half of the U.S. population ages 2 and older. While nearly everyone benefits from reducing their sodium intake, the blood pressure of these individuals tends to be even more responsive to the blood pressure-raising effects of sodium than others; therefore, they should reduce their intake to 1,500 mg per da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8. ^ Vaidya, B.; Chakera; Pearce. Treatment for primary hypothyroidism: Current approaches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 Dru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herapy. 2011, 6: 1–11. PMC 3267517 . PMID 22291465. doi:10.2147/DDDT.S12894. 
  39. ^ Canning and Pickling salt. Penn State University.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0. ^ Markel, H. "When it rains it pours": endemic goiter, iodized salt, and David Murray Cowie, MD..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987-02-01, 77 (2): 219–229 [2016-09-06]. ISSN 0090-0036. PMC 1646845 . PMID 35416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1. ^ McNeil, Donald G. Jr. In Raising the World's I.Q., the Secret's in the Salt. The New York Times. 2006-12-16 [2008-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2. ^ Iodized salt. Salt Institute. 2009 [201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3. ^ CFR -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Title 21. 2015-04-01 [2016-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4. ^ Discussion Paper on the setting of maximum and minimum amounts for vitamins and minerals in foodstuffs (PDF). Directorate-General Health & Consumers. [2010-12-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11-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5. ^ 食盐含碘量全国不再一刀切. 中國網食品頻道. 2012-03-18 [2016-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5). 去年9月,衛生部發布食用鹽碘含量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此次調整對食用鹽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計),由原來加工水平的35毫克/公斤下調至產品水平20毫克/公斤至30毫克/公斤。新標準縮小了食用鹽碘含量的允許波動範圍,由原來的35毫克/公斤±15毫克/公斤調整為食用鹽碘含量平均水平的±30%。此外,新標準規定各地可結合本省人群碘營養水平供應一種、兩種或三種碘含量的碘鹽。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6. ^ Selwitz, R. H.; Ismail, A. I.; Pitts, N. B. Dental caries. The Lancet. 2007, 369 (9555): 51–9. PMID 17208642. doi:10.1016/S0140-6736(07)60031-2. 
  47. ^ 47.0 47.1 47.2 Westphal, G.; Kristen, G.; Wegener, W.; Ambatiello, P.; Geyer, H.; Epron, B.; Bonal, C.; Steinhauser, G.; Götzfried, F. Sodium Chloride.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10. ISBN 3527306730. doi:10.1002/14356007.a24_317.pub4. 
  48. ^ Burgess, Wilella Daniels; Mason, April C. What Are All Those Chemicals in My Food?. School of Consumer and Family Sciences, Purdue University. [2011-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9. ^ 49.0 49.1 Discussions of the safety of sodium hexaferrocyanate in table salt. Hansard.millbanksystems.com. 1993-05-05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0. ^ Potassium- and sodium ferrocyanides (PDF). European Commission. 2001: p. 3 [2016-09-0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6-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1. ^ Morton Salt FAQ. Morton Salt. [2007-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2. ^ Rice in Salt Shakers. Ask a Scientist. [2008-07-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3. ^ Food Freshness. KOMO News. [2011-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2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4. ^ 認識食用鹽 (PDF). 國泰綜合醫院.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8-24) (中文(臺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5. ^ 55.0 55.1 Westphal, G.; Kristen, G.; Wegener, W.; Ambatiello, P.; Geyer, H.; Epron, B.; Bonal, C.; Steinhauser, G.; Götzfried, F. Sodium Chloride.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10. ISBN 3527306730. doi:10.1002/14356007.a24_317.pub4. 
  56. ^ The sense of taste. 2013-03-16 [2013-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7. ^ The Salt of Southeast Asia. The Seattle Times. 2001 [201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8. ^ Asian diet. Diet.com. [201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9. ^ Pieters, A.J.; Flint, D.; Garriott, E.B.; Wickson, E.J.; Lamson-Scribner, F.; Brackett, G.B.; Atwater, H.W.; Alvord, H.E.; Withcombe, J.; Howard, L.O. Experiment Station Work. Bread and the Principles of Bread Making. USDA. 1899: 28–30 [2015-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0. ^ Barber, Elizabeth Wayland. The Mummies of Ürümchi. New York: W.W. Norton & Co. 1999. ISBN 0-393-32019-7. OCLC 48426519. 
  61. ^ Salt made the world go round. Salt.org.il. 1997-09-01 [201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2. ^ 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 中國經濟網. [2016-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3. ^ 李蕙蓉. 认识食用盐 (PDF). 《營養通訊》. [2016-09-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8-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4. ^ Millero, F. J.; Feistel, R.; Wright, D. G.; McDougall, T. J. The composition of Standard Seawater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ference-Composition Salinity Scale. Deep Sea Research Part I: Oceanographic Research Papers. 2008, 55: 50. doi:10.1016/j.dsr.2007.10.001. 
  65. ^ Sodium chloride. IHS Chemical. 1 December 2008 [12 March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6. ^ Kostick 2011.
  67. ^ 鹽的故鄉-製鹽過程. 國立臺灣大學 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201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8. ^ 章日行、張淑貞. 1-1-1 探討電透析技術於海水淡化處理的特點及其處理效能 (PDF). 南台科技大學知識分享平台. [2016-09-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9. ^ Salt Ponds, South San Francisco Bay. NASA Visible Earth. NASA. [2015-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0. ^ 蘇莉鵬. 老照片中的天津盐业变迁. 城市快報. 2013-08-06 [2015-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1. ^ 生生不息的中国盐业. 中國鹽業總公司. 2006-07-02 [2016-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2. ^ Kostick, Dennis S. Salt (PDF). 2010 Minerals Yearbook (U.S. Geological Survey). 2011 [2016-09-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3. ^ Kurlansky, Mark. Salt: A World History. Penguin Books, 2003 ISBN 0-14-200161-9
  74. ^ G. Schmeda-Hirschmann. Tree ash as an Ayoreo salt source in the Paraguayan Chaco. Economic Botany. 1994: 159–162 [2016-09-06]. doi:10.1007/BF02908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5. ^ About salt: Production. saltsense.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6. ^ Alberger process. Manufacture of salt: Usesㄜㄟㄜㄙㄧ˙ㄗㄕˊㄕ˙ of artificial heat.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13-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7. ^ McGee, Harold. On Food and Cooking: The Science and Lore of the Kitchen. Simon and Schuster. 2007-03-20: p. 642 [2016-09-06]. ISBN 978141655637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5)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8. ^ Livingston, James V. Agriculture and Soil Pollution: New Research. Nova Publishers. 2005-01-01: p. 45. ISBN 9781863543104 (英語). 
  79. ^ Shahidi, Fereidoon; Shi, John. Asian functional foods. Boca Raton: CRC Press. 2005: p. 575. ISBN 0-8247-5855-2. 
  80. ^ Kosher Salt Guide. SaltWorks. [2016-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1. ^ What Is Pickling Salt? Do You Really Need It? — Ingredient Intelligence. [2016-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8). In addition, pickling salt has fine granules that make it easy to dissolve in a br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2. ^ Salt (PDF). US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14-02 [2016-06-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6-3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3. ^ Salt Uses. European Salt Producers' Association. [2015-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4. ^ Roskill Information Services. Roskill.com. 2011-03-30 [2011-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6-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5. ^ 世界盐业概况. 安康鹽業網. 安康市鹽務局. 2007-05-11 [2016-09-15]. [永久失效連結]
  86. ^ 陳融雪. 中国盐业:被表彰并被质疑. 新浪網. 2014-01-06 [2016-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7. ^ Kogan Page. Asia & Pacific Review 2003/04 21st. World of Information. 1 August 2003: 279 [8 April 2012]. ISBN 978-0-7494-406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7). 
  88. ^ Pennington, Matthew. Pakistan salt mined old-fashioned way mine. The Seattle Times. 2005-01-24 [2016-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9. ^ 參見以下辭典:
  90. ^ 90.0 90.1 Lopez, Billie Ann. Hallstatt's White Gold: Salt. Virtual Vienna Net. [2013-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1. ^ 91.0 91.1 Research article: Salt. Encyclopedia of Religion. [2013-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2. ^ 92.0 92.1 10 1 Things you may not know about Salt. Epikouria. 2006,. Fall/Winter (3)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3. ^ Suitt, Chris. Covenant of salt. Rediscovering the Old Testament. Seed of Abraham Ministries. [201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4. ^ Naftali Silberberg Yehuda Shurpin. Why is the Challah dipped in salt before it is eaten?. Chabad.org. [2016-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5. ^ Cunningham, Scott. Wicca: A Guide for the Solitary Practitioner. Llewellyn Worldwide. 1989: 60, 63, 104, 113. ISBN 9780875421186. 
  96. ^ 96.0 96.1 Wikisource:Catholic Encyclopedia (1913)/Salt
  97. ^ Traditional Use of the Housewarming Blessing: A Look at Various Housewarming Traditions. www.brighthubeducation.com. 2011-06-30 [2021-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5)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8. ^ Gray, Steven. What Lies Beneath. Time Magazine. 2010-12-07 [2013-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9. ^ The Final Journey: What to do when your loved one passes away. [201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0. ^ Religion: Chasing away evil spirits. History of salt (Cagill).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1. ^ Can you pass the salt, please?. [2016-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2. ^ Quipoloa, J. The Aztec Festivals: Toxcatl (Dryness). The Aztec Gateway. 2007 [2013-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3. ^ 103.0 103.1 103.2 Dictionary and Word Search for '"salt"' in the KJV. Blue Letter Bible. Sowing Circle. 1996–2013 [2013-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4).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4-14
  104. ^ Gevirtz, Stanley. Jericho and Shechem: A Religio-Literary Aspect of City Destruction. Vetus Testamentum. 1963, 13 (1): 52–62. JSTOR 1516752. doi:10.2307/1516752. 
  105. ^ Ripley, George; Dana, Charles Anderson. The New American Cyclopædia: a Popular Dictionary of General Knowledge 4. 1863: 497 [2016-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7). 
  106. ^ Hallstatt, Austria: Spend a weekend in this fairytale town. Travel. 2019-10-30 [2021-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5)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7. ^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Hallstatt-Dachstein / Salzkammergut Cultural Landscap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1-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9)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8. ^ Austrian Village That Inspired 'Frozen' Is Dealing With Overtourism. KTLA. 2020-01-09 [2020-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0)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9. ^ 109.0 109.1 Awards - “Wieliczka” Salt Mine - tourist attractions of Malopolska. wieliczka saltmine.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10. ^ The Wieliczka Salt Mine - Tourist Route. krakow.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延伸閱讀

編輯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鹽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延伸閱讀

編輯
  • Multhauf, Robert. Neptune's Gift: A History of Common Salt.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0801854699. 
  • 饒玖才. 香港舊風物 (M). 香港: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3年: 10–17. 
  • 呂烈. 大嶼山 (M). 香港: 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2005年: 90–97. 
  • 林書顏。《香港自然學家》第10期1號。1938年。
  • 張復明、方俊育. 台灣的鹽業. 台北縣新店市: 遠足文化. 2008年11月: 48-73頁. ISBN 978-986-67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