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區

中国重庆市的市辖区

渝北區重慶市市轄區,原為江北縣,南端比鄰江北區,北端與四川省華鎣市接壤,區人民政府駐雙鳳橋街道。渝北區幅員面積14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13萬公頃,綠地2萬公頃,2009年常住人口97.62萬人。渝北區依華鎣,挾兩江,素有山城北大門之稱。渝北區是全國文明城區和國家級衛生城區,亦是國內馳名的山水園林城區和優秀旅遊城區,是全國首批命名的「武術之鄉」。

渝北區
市轄區
重慶新光天地
地圖
渝北區的地理位置
紅色部分為重慶市渝北區範圍
紅色部分為重慶市渝北區範圍
坐標:29°42′29″N 106°37′04″E / 29.70797°N 106.61783°E / 29.70797; 106.61783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重慶市
政府駐地雙鳳橋街道
下級行政區
30
政府
 • 區委書記常斌
 • 區長廖紅軍
面積
 • 總計1,457.08 平方公里(562.58 平方英里)
 • 陸地1,344 平方公里(519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2,191,493人
 • 密度1,504人/平方公里(3,895人/平方英里)
 • 城鎮1,951,652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 8
郵政編碼400020
電話區號23
行政區劃代碼500112
國內生產毛額¥677億人民幣/人均 62260元(2011年)
網站www.ybq.gov.cn

歷史沿革[2]

編輯

江北廳

編輯

清初為巴縣江北鎮。乾隆十九年(1754年)置江北廳隸重慶府,廳治設江北城(今重慶市江北區江北嘴江北舊城)。乾隆二十四年擴大廳域,將巴縣仁里上六甲、義里十甲、禮里十甲劃歸江北廳,隸屬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以府州廳縣直隸省政。民國二年廢府廳州,統改為縣,以道統縣,江北廳更名江北縣,隸四川省川東道。

江北縣

編輯
  • 民國24年6月全川劃為18個行政督察區,江北縣隸於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永川縣永昌鎮。
  • 1949年11月30日,屬巴縣專區轄,12月20日專署移駐璧山縣,更名璧山專區,仍轄江北縣。
  • 1951年4月20日,專署移駐江津縣,更名江津專區,仍轄江北縣,駐水土坨。
  • 1952年,劃歸重慶直轄市[3]
  • 1953年,江北縣劃歸四川省江津專區[4]
  • 1965年11月19日,江北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水土鎮遷至兩路公社[5]
  • 1977年9月24日,江津地區的江北縣劃歸重慶市[6]
  • 1994年12月17日,撤銷江北縣,設立渝北區[7]

行政區劃

編輯

渝北區下轄19個街道辦事處、11個[8]

雙龍湖街道、​回興街道、​鴛鴦街道、​翠雲街道、​人和街道、​天宮殿街道、​龍溪街道、​龍山街道、​龍塔街道、​大竹林街道、​悅來街道、​兩路街道、​雙鳳橋街道、​王家街道、​禮嘉街道、​寶聖湖街道、​金山街道、​康美街道、​仙桃街道、​玉峰山鎮、​龍興鎮、​統景鎮、​大灣鎮、​興隆鎮、​木耳鎮、​茨竹鎮、​古路鎮、​石船鎮、​大盛鎮洛磧鎮

其中,龍溪街道、龍山街道、龍塔街道、雙鳳橋街道、雙龍湖街道、回興街道、悅來街道、人和街道、鴛鴦街道、天宮殿街道、翠雲街道、大竹林街道、禮嘉街道、木耳鎮、龍興鎮、石船鎮、古路鎮、玉峰山鎮由重慶市兩江新區代管。

江北縣 渝北區
撤區並鄉前

13個區\3個鎮\74個鄉鎮

撤區並鄉後
46個鄉鎮
21個鎮\14個鄉
人和區 人和鎮 人和鎮 人和鎮
鴛鴦鄉 鴛鴦鎮 鴛鴦鎮
翠雲鄉 (併入鴛鴦鎮)
禮嘉鄉 禮嘉鎮 禮嘉鎮
大竹林鄉 大竹林鎮 大竹林鎮
兩路區 沙坪鄉 沙坪鎮 沙坪鎮
回興鄉 回興鎮 回興鎮
石坪鄉 石坪鎮 石坪鎮
龍門橋鄉 (併入石坪鎮)
木耳區 木耳鎮 木耳鎮 木耳鎮
白雲鄉 (併入木耳鎮)
王家鄉 王家鎮 王家鎮
多寶鄉 (併入王家鎮)
古路鄉 古路鄉 古路鄉
草坪鄉 (併入古路鄉)
仁睦鄉 (併入兩路鎮)
興隆區 興隆鎮 興隆鎮 興隆鎮
杜家鄉 (併入興隆鎮)
廣佛鄉 (併入興隆鎮)
石鞋鄉 石鞋鄉 石鞋鄉
永慶鄉 永慶鄉 永慶鄉
高嘴鄉 高嘴鄉 高嘴鄉
茨竹區 茨竹鎮 茨竹鎮 茨竹鎮
寨坪鄉 (併入茨竹鎮)
兩岔鄉 (併入茨竹鎮)
大壪鄉 大壪鎮 大壪鎮
金安鄉 (併入大壪鎮)
中河鄉 中河鎮 中河鎮
同仁鄉 (併入中河鎮)
華秦鄉 華秦鄉 華秦鄉
魚嘴區 魚嘴鎮 魚嘴鎮 (劃入江北區)
龍膽鄉 (併入魚嘴鎮)
復盛鄉 復盛鎮 (劃入江北區)
旱土鄉 (併入關興鄉)
龍興區 龍興鎮 龍興鎮 龍興鎮
普福鄉 (併入龍興鎮)
天寶寨鄉 天寶寨鄉 天寶寨鄉
舒家鄉 舒家鄉 舒家鄉
關興鄉 關興鄉 關興鄉
洛磧區 洛磧鎮 洛磧鎮 洛磧鎮
沙地鄉 (併入洛磧鎮)
太洪鄉 (併入洛磧鎮)
張關鄉 張關鄉 張關鄉
五寶鄉 五寶鄉 (劃入江北區)
石船區 石船鎮 石船鎮 石船鎮
梅溪鄉 (併入石船鎮)
馬鞍鄉 (併入石船鎮)
麻柳沱鄉 麻柳沱鎮 麻柳沱鎮
青棡林鄉 (併入麻柳沱鎮)
統景區 統景鎮 統景鎮 統景鎮
興發鄉 (併入統景鎮)
中坪鄉 (併入統景鎮)
大盛鄉 大盛鎮 大盛鎮
隆仁鄉 (併入大盛鎮)
東山鄉 (併入大盛鎮)
明月鄉 明月鄉 明月鄉
黃印鄉 黃印鄉 黃印鄉
大安鄉 大安鄉 大安鄉
白岩鄉 白岩鄉 白岩鄉
復興區 復興鎮 復興鎮 (劃入北碚區)
龍王鄉 (併入復興鎮)
兩口鄉 (併入復興鎮)
悅來鄉 悅來鄉 悅來鄉
仙桃鄉 (併入兩路鎮)
靜觀區 靜觀鎮 靜觀鎮 (劃入北碚區)
集真鄉 (併入靜觀鎮)
陡梯鄉 (併入靜觀鎮)
灘口鄉 (併入水土鎮)
柳蔭區 柳蔭鎮 柳蔭鎮 (劃入北碚區)
明通鄉 (併入柳蔭鎮)
偏岩鄉 偏岩鎮 (劃入北碚區)
三聖鄉 三聖鎮 (劃入北碚區)
石壩鄉 石壩鄉 (劃入北碚區)
皮家山鄉 皮家山鄉 (劃入北碚區)
直轄鎮 水土鎮 水土鎮 (劃入北碚區)
龍溪鎮 龍溪鎮 龍溪鎮
兩路鎮 兩路鎮 兩路鎮

縣域沿革[9]

編輯
  • 民國十年(1921年),江北城內外7廂(城內弋陽、石梁、寶蓋、金沙、落伽5雁;城外鶯花、上關2廂),及附近密集居民區,劃歸重慶商務督辦公署管轄。
  • 民國二十二年,沿嘉陵江、長江岸上自香國寺起,經沙灣、陳家館、劉家台、簡家台、廖家台、江北城至同德堂、溉瀾溪劃歸重慶市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
  • 民國二十五年4月1日,北碚成立嘉陵江三峽鄉村建設實驗區,江北縣西部南段二岩、東陽鎮、黃葛、文星4鄉鎮劃歸北碚,但國稅、省稅、地方稅的征解催收,仍由江北縣巡督各鄉辦理;縣立教育機關,亦未經明令劃出,仍由縣政府管理,北碚實驗區負監督之責,民國30年始正式劃界。
  • 民國二十九~三十年,先後將石馬河、貓兒石、觀音橋、寸灘及恆興鎮(唐家沱)2個保,人和鎮4個保,回龍鎮8個保,石馬鄉8個保,龍溪鄉14個保劃歸重慶市。
  • 1950年3月19日,江北縣唐家沱鄉鐵山村和郭家沱魚嘴鄉第二十一村劃歸重慶市[10]
  • 1950年4月18日,川東區行政公署同意,將江北縣所屬的郭家沱自藥鋪經十字埡口、牌坊、梅子嵐埡至賈家溝一帶西南地區劃歸重慶市第六區管轄。
  • 1951年3月1日,川東行署、重慶市人民政府聯合發出命令,將江北縣唐家沱、郭家沱均劃歸重慶市。3月16日舉行交接會議,對界線作出決議:唐家沱建設村屬江北縣,鐵山村歸重慶市;郭家沱、魚嘴鄉第二十一村全部劃入重慶市[11]
  • 1951年7月23日,江北縣西部第七(八?)區天府礦區附近大田坎一地劃歸北碚市[12]
  • 1951年12月7日,江北縣紅土地鄉居民劃歸重慶市[13]
  • 1952年10月,大石、人和、龍溪3個鄉劃歸重慶市第二區(今江北區)。1953年5月,原屬江北縣第一區的大石、人和、龍溪3個鄉,由重慶市劃還江北縣,但留有龍溪鄉東南部嘉樂溪(今龍塔村南)地片未劃還。
  • 1953年2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決定:將鄰水縣高興鄉第五村(大面村)劃歸江北縣茨竹鄉和中興鄉各管一部分[14];6月6日,省府批覆:江北縣洛磧鎮杜家村(第五村)劃歸長壽縣沙溪鄉管轄[15];11月10日省府批准:將長壽縣稱沱鄉第八村四、五、六、七4個組及九村一組,永興鄉第七村的八、九組,分別劃歸江北縣大壪鄉、東山鄉、明月鄉管轄[16]
  • 1954年3月9日,省人民政府批准,將長壽縣沙坪鄉(千盞鄉)全部和稱沱鄉第十村的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4個組劃歸江北縣第十二區(後為統景區);稱沱鄉第十村的第五、八、九、十4個組劃歸江北縣大壪鄉。其中以千盞鄉面積較大,有8個村,人口3882人,田土山林和公房地產共6468.29畝(4.31平方公里)[17]
  • 1955年8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轉國家內務部函,為加速礦區建設,對江北縣境西部與重慶市第六區(北碚)和合川縣接壤地區的行政區划進行較大調整:將江北縣第十區(靜觀區)橋亭鄉的清風村;第九區(土主區)大田鄉的黃葛、大田,龍塘、市坪4個村;土主鄉的新農、石佛2個村;石家鄉全部(2710人)劃歸重慶市第六區(北碚)。江北縣第九區劃歸重慶市部分外,清平、治平、川心、壩子、楊柳5個鄉和土主鄉的青桐、寨子、埡口、花院、河堰5個村以及大田鄉的瓦店、新房2個村,共7個鄉,40個村(2.68萬人)劃歸合川縣。調整後,江北縣地域減少103.1平方公里。其中:土主鄉15平方公里,石家鄉13.1平方公里,清平鄉75平方公里[18]
  • 1957年12月江津專署向省人民委員會報告,將偏岩鄉桃子村、七星村和田坎村的一個社劃歸合川,得到批准,並於1958年3月27日向江北縣通知,但一直未辦接交手續,經1958年7月1日江北縣向江津專署呈請《關於不將我縣偏岩鄉桃子、七星村劃歸合川管轄的報告》,得到認可。

區域經濟

編輯

渝北區歷史上為重慶的兩個母縣之一的江北縣,隨著重慶的快速發展和城市擴張,1991年改為渝北區。渝北區南部的部分區域,如鴛鴦街道等逐漸成為重慶主城區9區組成部分之一,但渝北區原駐地兩路鎮距離主城區較遠,依靠著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長安集團兩個巨大的消費群體,一直保持著類似縣城一樣相對獨立的經濟環境,走上了自成體系的產業發展道路。

渝北區自2001年以來經濟發展迅速。在設立北部新區早期的2003年,全年GDP67.52億元。[19]此後,渝北區掀起了大規模發展工業的大潮,2010年渝北區GDP達573.8億元,在短短六年時間內,經濟產值翻了近7倍。2011年突破670億元人民幣大關。[20]渝北區在2004年基本實現小康,並提出2014年進入全民社會保障統籌的全面小康目標。2010年,中國國務院批覆設立中國內陸唯一的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兩江新區,渝北區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自然與旅遊資源

編輯

渝北區不僅工業發達,自然和旅遊資源也很豐富,名山勝水、古蹟園林、民俗風情匯萃而成獨具魅力的旅遊勝景。東部有盛名遠播的「武陵仙境」統景風景區,是重慶「十佳」風景名勝之一,以「統景峽猿」居古巴渝十二景之首,統攬山、水、林、泉、峽、洞、瀑,被譽為「自然博物館」,同時也是西南最大的亞健康溫泉理療保健中心。鄰近的張關大型溶洞群體,星羅棋布,其河戀河2000米的地下陰河如海底潛龍,與御臨洞相連而形成全長5000多米的地下宮殿。白岩鄉境內的天險洞內起伏跌宕、鍾乳叢生,附近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白蓮教遺址、懸棺、棧道等古蹟;排花洞又稱「水晶龍宮」,以飛珠濺玉的排花飛瀑幽深怪異的鐘乳洞天而著稱。北部的兩岔湖尤如水上曲廊,綺麗如畫。西部嘉陵江畔有南宋抗元名城——多功城,與合川釣魚城為姊妹名城。城區附近有花果如山的鹿山觀光農業示範區、玉峰山森林公園及「農家樂」旅遊熱點。城區有展示川東婚、喪、嫁、娶系列民俗的巴渝民俗文化村,城南有休閒旅遊的碧津公園、雙龍湖公園、寶聖湖和九龍湖、金龜島度假村。

人口

編輯

2009年末,渝北區常住人口97.6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7.43萬人,城鎮化率69.1%;戶籍人口98.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8.39萬人,農業人口50.08萬人。[21]

交通

編輯
 
重慶北站北廣場

渝北區交通便捷。重慶市域的最大民用機場之一 江北國際機場座落於此。 渝懷鐵路橫貫全區,有客運特等站重慶北站  210國道  319國道在渝北區交匯,  內環高速G5001,  繞城高速,  外環繞城, 機場高速G210, 渝鄰高速G319,渝宜高速,渝武高速經過渝北區。區政府所在地距重慶朝天門碼頭和鐵路重慶站20公里,有公交快車608路直達往返,到各旅遊景點均有旅遊專線車接送。區內通訊發達,全境於2007年早於全國近2年首先開通國內外程控3G直撥無線電話。旅行社、賓館、娛樂場所、購物商場配套,形成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優質服務。

工業

編輯

渝北區工業非常發達,第二產業總產值占全區經濟產值60%以上。坐落有世界500強企業91家,其中投資最大的即為長安汽車福特合資組成的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總投資超過80億美元。除此之外,渝北區投資超過100億人民幣的企業還有富士康科技集團、仁寶電腦、和艦科技、惠普力帆工業三星電子ABB、廣達電腦、中興通訊華為通信、宗申控股、隆鑫集團、嘉陵集團等。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重慶市渝北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江北縣誌》.重慶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67頁
  3. ^ 四川省的北碚市及綦江、長壽、江北3縣劃歸重慶市直轄。1952年9月27日西南軍政委員會【會民令字第0033號】命令,1953年1月16日內政部【內民字第32號】批復
  4. ^ 重慶市的巴縣、綦江縣、江北縣劃歸四川省江津專區;長壽縣劃歸四川省涪陵專區。1953年1月16日內務部【內民字第32號】批准
  5. ^ 江北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水土鎮遷至兩路公社。1965年11月19日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批准
  6. ^ ★1977年9月24日國務院【國發104號】批復:江津地區的江北縣劃歸重慶市。
  7. ^ 1994年12月17日國務院【國函138號】批復:同意撤銷江北縣、巴縣,設立渝北區、巴南區。
  8. ^ 2023年渝北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9. ^ 重慶市渝北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江北縣誌》.重慶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74-75頁
  10. ^ 1950年3月19日川東行署【署民行字62號】批復
  11. ^ 1951年6月2日內務部【年民字第74號】批准:4.江北縣郭家沱地區、唐家沱地區分別劃歸重慶市第六區、第七區。
  12. ^ 江北縣第八區大田坎一地劃歸北碚市。1951年7月23日川東行署民政廳【民行字第138號】批復
  13. ^ 1951年12月7日川東行署民政廳【民政字第304號】批復
  14. ^ 鄰水縣第四區高興鄉第五村(大面村)全部劃歸江北縣第十三區茨竹、中興2兩分管。1953年2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府民字第0207號】批復
  15. ^ 江北縣第五區洛磧鎮杜家村劃歸長壽縣。1953年7月2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府民字第0957號】批復
  16. ^ 1953年11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府民字第1192號】批復:2.長壽縣稱沱鄉八村的四、五、六、七組及九村一組,永興鄉的七、八、九組劃歸江北縣。
  17. ^ 長壽縣沙坪鄉(即千盞鄉)全部、稱沱鄉第十村的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等4個小組劃歸江北縣十二區;稱沱鄉第十村的五、八、九、十等4個小組劃歸江北縣大壪鄉第五村;鄰水縣所轄的稱沱鄉全部劃歸長壽縣第七區;長壽縣黎礄鄉全部及花坪鄉十七村與東風鄉第十村的半個小組劃歸鄰水縣。1954年3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府民密字第0098號】批復
  18. ^ 1955年6月22日內務部【內戶字第418號】批復:1.江北縣第十區橋亭鄉的清風村,第九區大田鄉的黃桷、大田、龍塘、市坪4個村和土主鄉的新農、石佛2個村及石家鄉的全部劃歸重慶市。2.重慶市的梧桐鄉劃歸合川縣。3.江北縣的清平、治平、川心、壩子、楊柳等5個鄉和土主鄉的青槓、寨子、埡口、河堰5個村及大田鄉的瓦店、新房2個村,共7鄉40村劃歸合川縣。
  19. ^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政府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失效連結]
  20. ^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21. ^ 2009年渝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編輯

Template:老重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