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鼐

中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

夏鼐(1910年2月7日—1985年6月19日),原名國棟,字作銘,男,浙江省溫處道溫州府永嘉縣(今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人,中國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社會活動家。被稱為「新中國考古學奠基人」[1]

夏鼐
1935年夏鼐於安陽
出生(1910-02-07)1910年2月7日
 大清浙江省溫處道溫州府永嘉縣(今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
逝世1985年6月19日(1985歲—06—19)(75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公民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
母校燕京大學
清華大學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獎項
  • 英國不列顛學院通訊院士
  • 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訊院士
  • 瑞典皇家文學歷史考古科學院外籍院士
  • 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義大利中東和遠東研究所通訊院士
  •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
  • 中國科學院院士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商周考古、中西交通史、中國科技史
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博士導師蘭威爾教授

生平

編輯

夏鼐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少年時在溫州上學,1927年,赴上海光華大學附屬中學高中[2]。1930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學。1931年,轉學入讀清華大學歷史系。1934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獲得文學士學位

1934年10月上旬,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考古學部門的資格。1935年春季,在河南省安陽參加殷墟的考古發掘工作,期間得到李濟梁思永吳金鼎等考古學者指導。1935年夏季,經更改批准,在8月7日登船前往英國學習考古學,他在義大利登陸,經過法國,最後在9月3日抵達倫敦。他最初是到科陶德藝術學院隨沃爾特·葉茲(Walter Perceval Yetts)學習中國考古學,但學習中卻對未來產生了懷疑,他說:[3]

他一度想轉學到愛丁堡大學跟隨戈登·柴爾德學習,也曾想追隨弗林德斯·皮特里學習埃及學,但當時皮特里已經退休到耶路撒冷養老。1936年3月11日,夏鼐到倫敦大學學院見過史蒂芬·格蘭維爾,後者推薦他讀莫蒂默·惠勒的碩士。同年7月8日,他辦理好了轉學手續,7月21日參加了惠勒主持的梅登城堡發掘工作,此後才開始轉向研究埃及學。1937年12月8日,他隨英國調查團赴埃及阿爾曼特參加發掘工作,後來又前往巴勒斯坦的特爾拉基士發掘。[3]

1938年4月8日,他在亞歷山大港乘船經那不勒斯回到倫敦。同年5月1日,他開始對皮特里串珠進行編目。格蘭維爾欣賞他的工作,表示願意推薦他讀博士,他也決定選擇埃及串珠為題進行博士研究。[3]

1939年秋季,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爆發,倫敦大學學院停辦,但格蘭維爾為他申請到了一筆去埃及研究的經費。因此,夏鼐由英國出發途經埃及,在埃及開羅滯留,期間在開羅博物館從事考古及文物研究工作一年多。1940年5月9日,他去信聯繫皮特里,收到回信後在12月7日抵達耶路撒冷,9日終於見到了病重的皮特里。之後,他於1941年1月24日取道西亞、印度、緬甸臘戌,2月3日抵達雲南昆明。1943年9月14日,他完成了博士論文《古埃及串珠》,並將其寄回英國。1946年倫敦大學學院複課,7月給夏鼐頒發了埃及考古學哲學博士畢業證書。[3]

1941年至1942年,夏鼐在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擔任專門委員之職。1943年至1949年,夏鼐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任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考察中國西南、西北多地,通過地層學證據證明了仰韶文化早於齊家文化,駁斥安特生的「中華文明西來說」,傅斯年赴美治病期間由夏鼐任史語所代理所長。[4][5]

1947年10月,夏鼐以「史語所代理所長」的身份列席中央研究院評議會,與胡適持同樣立場發言,力主評選院士以學術立場為主,對政黨不同者從寬,通過郭沫若提名。[6][7]

1949年秋季至1950年9月,夏鼐在位於杭州浙江大學任考古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夏鼐歷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即後來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夏鼐也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委員會主任委員。1954年,中國史學會公布第一屆理事會名單,郭沫若擔任主席,吳玉章范文瀾擔任副主席,他擔任理事[8][9][10]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夏鼐被考古研究所中戰鬥小組要求進行自我檢查,隨後遭遊街批鬥,在牛棚中強制勞動學習。1970年被下放至五七幹校。因考古所接受委託,協助阿爾巴尼亞修復古代羊皮書,夏鼐得以返回北京。1972年,考古所其他人員由五七幹校返回北京,夏鼐正式恢復在考古所中的工作。

1979年,夏鼐被推選為中國考古學會的理事長。1982年,夏鼐出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併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名譽所長,任內多次阻止中外聯合考古。1985年,夏鼐被任命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的委員和《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的編委會主任。

社會兼職

編輯

曾任第二、三、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主持發掘

編輯

夏鼐曾先後主持多次重要考古發掘,主要有:

學術榮譽

編輯

夏鼐曾並先後被中國英國德國瑞典美國義大利等多國國家科學院授予榮譽,被稱為「七國院士」。

著作

編輯

主編並參加編寫:

  • 《輝縣發掘報告》
  • 《長沙發掘報告》
  • 《新中國的考古收穫》
  • 《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

主要著作:

  • 《考古學論文集》
  • 《考古學與科技史》
  • 《中國考古學研究》(日文
  • 《中國文明の起源》(日文)
  • 《碳-14測定年代和中國史前考古》
  • Jade and Silk of Han China》 (英文)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夏鼐先生. 新華網. [2011-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2). 
  2. ^ 档案春秋︱考古学家夏鼐的光华附中求学岁月_私家历史_澎湃新闻-The Paper. 澎湃新聞. [2024-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1) (中文). 
  3. ^ 3.0 3.1 3.2 3.3 李水城,埃及串珠:連接夏鼐博士與皮特里爵士的精神紐帶,《大眾考古》2017年第8期
  4. ^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實習生夏鼐 |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museum.sinica.edu.tw. [2023-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4) (中文(臺灣)). 
  5. ^ 夏鼐:学神与巨人—— 旷世的考古学家. www.kaogu.cn. [2023-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9). 
  6. ^ 宋廣波. 胡适与夏鼐. 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 bnuhh.bnu.edu.cn. 2012-03-15 [2024-10-22]. 
  7. ^ 羅豐. 夏鼐与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 考古與文物. 2004, (4): 84-89. 
  8. ^ 錢蓉主編. 观点 历史2004.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06: 6. ISBN 7-211-05020-9. 
  9. ^ 戴學稷,徐如編. 邵循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续编. 2009.11: 301. 
  10. ^ 張蓬舟張儀鄭編輯. 1955人民手册. 大公報社. 1955.01: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