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松CBEJP(英文名:Rayson Huang,1920年9月1日—2015年4月8日),[1]祖籍广东揭阳榕城区渔湖镇塘埔村,华人化学家,专长为自由基化学。1972年至1986年间任香港大学校长。

Professor
黄丽松
Rayson Huang
CBE JP 教授
第9任香港大学校长
任期
1972年9月11日—1986年6月30日
前任乐品淳教授
继任王赓武教授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20-09-01)1920年9月1日
 中华民国广东省澄海县
逝世2015年4月8日(2015岁—04—08)(94岁)
 英国英格兰伯明翰
配偶李威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活

编辑

黄丽松的父亲黄映然为香港民生书院创办人,由小学至中学皆就读于该校。黄丽松3岁时随父亲到香港生活[2],1926年至1938年间就读民生书院小学及民生书院[1]。他在1937年原本要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念书,但因日本发动芦沟桥事变而没有起行;1938年考获奖学金入读香港大学[1],主修化学,舍堂属圣约翰堂(今圣约翰学院前身),在校时活跃于学生活动,尤精于演奏小提琴,1942年完成大学课程[1]

1941年日军侵港,黄丽松曾短暂参加英军辅助队,负责侦察化学武器。

学术生涯

编辑
 
黄丽松像

1942年,香港沦陷前夕港大颁授战时学位,其后港大旋即停办,黄丽松辗转抵达内地,在广西大学当化学系助教。香港重光后于1945年得到奖学金,到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研究所念书,三年后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其后1948年负笈芝加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于芝加哥期间结识其妻李威女士,不久共偕连理。

1951年起,黄丽松任教于新加坡马来亚大学化学系,1959年转职吉隆坡马来亚大学,先后任化学系教授、理学院院长(1962年至1965年)及署理副校长(1965年至1966年)。1969年转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1972年被推征成为香港大学第一位华人校长,其间与学生关系良好,曾平息英女皇访港学生会示威风波。此外他曾任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等多项公职,1975年获委任为太平绅士[3],1976年获颁授司令勋章[3]

退休生活

编辑

1994年退休,黄丽松与其妻随儿子赴英国定居,并定期返港。1999年前后,黄丽松、李威伉俪回港时,其妻李威患有老人痴呆症,于港大校园走失,遍寻不获,数月后方于港大后山发现其遗体,疑因一时失足堕山失救至死。黄丽松为了记念其爱妻,特设立“黄李威基金”,并撰有回忆录《风雨弦歌—黄丽松回忆录》,将其收益拨作基金用途。

黄丽松其他嗜好包括学习制作小提琴,生前依然定期返港。目前港大有黄丽松讲堂以他命名,马来西亚则以其化学方面的贡献设立了“黄丽松基金”。

逝世

编辑

2015年4月8日,黄丽松在英国伯明翰逝世[4] ,享年94岁。[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Kevin Sinclair (编). Who's who in Hong Kong 4. Who's Who in Hong Kong Ltd.、Asia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Ltd. 1988: 171. 
  2. ^ 邢凤炳. 香港名人錄. 香港文教出版社. 1997: 66. 
  3. ^ 3.0 3.1 香港议员名人录编辑委员会 (编). 香港議員 名人錄. 新报. 1984: 132. 
  4. ^ 校友之聲 (PDF). 民生书院. 2018 [2021-06-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29). 
  5. ^ 港大首位華人校長黃麗松逝世. 香港苹果日报. 2015-04-12 [2015-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外部链接

编辑
学术机关职务
前任:
乐品淳
香港大学校长
1972年-1986年
继任:
王赓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