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突厥主义(又称大土耳其主义)是由十九世纪的鞑靼知识分子萌发的文化和政治统一民族主义运动。泛突厥主义最初是用来抵抗泛斯拉夫主义,主张通过教育和文化自治,团结使用突厥语的民族。当时在欧洲也兴起了民族主义浪潮,这极大地刺激了鞑靼知识分子。泛突厥主义的主要目标是在政治、文化、语言上统一突厥民族,建立一个西起亚得里亚海、东至中国新疆、甘肃和青海的“大突厥国”[1]

突厥语民族分布
突厥语国家(深蓝色)和地区

最早的泛突厥主义在1804年由一个鞑靼神学家库萨维提出,呼吁伊斯兰教的现代化建设,这是扎吉德。1843年开始了世俗教育改革。1880年代,在伏尔加河,发展了新伊斯兰运动。泛突厥主义者认为由土耳其到阿尔泰山有一突厥带,生活很多突厥人。

泛突厥主义与图兰主义相似。图兰低地是在伊朗的东北,咸海以东、以南的一块平原。传说这里是一切突厥人的发源地。他们指图兰人是突厥人的后代。曾有一阵子,土耳其帝国为缩小与欧洲臣民的差距,提出图兰雅利安人的说法,就是指突厥人是图兰人后人。图兰是菲尔多西列王纪中提到的与伊朗相对立的另一方,大致相当于伊朗东北的广大区域。匈牙利人提出的图兰的范围则更大,甚至包括蒙古芬兰

俄罗斯帝国境内的鞑靼民族知识分子利用文化认同意识,激发民族主义的团聚力,通过教育和语言改革,试图将操突厥语的各民族团结成为一个统一的“突厥民族”,以抵制帝俄政府。克里米亚鞑靼人加斯普林斯基于1883年明确提出:俄罗斯的突厥人应该“在语言上,在思想上和在行动上联合起来”,他是泛突厥主义之父。其继承人优素福·阿克楚拉提出把所有突厥民族合并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而在土耳其,有一重要人物齐亚·格卡尔普,写了一本书,名为《突厥主义原理》,提出突厥主义的三阶段,第一阶段统一使用乌古斯语支土耳其人土库曼人阿塞拜疆人,第二阶段是使用钦察语支的突厥民族,远期理想是图兰。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人尝试建立一个突厥人帝国,取代在欧洲的失地。1917年十月革命后,哈斯皮拉里等流亡土耳其。于是,“泛突厥主义”被一些奥斯曼帝国的知识分子接手,改变成恢复奥斯曼帝国昔日强大辉煌的民族复兴运动的精神支柱,并向世界传播。其中一个特别提倡泛突厥主义的人物是恩维尔·帕夏,奥斯曼的战争部长和署理总司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成为在中亚发生的巴斯马奇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反抗俄罗斯帝国和苏联的统治。

在苏联时代与凯末尔时代,泛突厥主义受压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又被提出,纳粹党人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曾经想在中亚设一突厥斯坦总督辖区,分割苏联。

泛突厥主义在中国新疆有一定影响,泛突厥主义者一直称新疆为东突厥斯坦

现时许多新的泛突厥主义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建立一个经济一体化的突厥联盟,由各个突厥裔国家组成,希望形成一个类似欧洲联盟的经济及政治联盟。2000年,土耳其主管中亚经贸事务的部长提出仿效阿拉伯国家联盟体制建立一个突厥国家联盟,受到俄罗斯的严重警告和反对。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所长潘志平认为,泛突厥主义有文化与政治两种,政治上失败了,但文化上仍在进行[2]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泛突厥主义:一个需要警惕的土耳其幻梦. 辽宁党校报. 2009-07-30 [2016-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2. ^ 潘志平. 论土耳其与泛突厥主义. 史学集刊. 2004, (04): 60–68. 

来源

编辑
  • 伯纳德·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中亚的民族关系-历史、现状与前景〉
  • Jacob M. Landau. 《Pan-Turkism: From Irredentism to Cooperation》. Hurst, 1995. ISBN 1-85065-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