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井,又称绮井天井方井复海斗八等,台湾匠师也称之为结网台湾话kiat-bóng),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天花板结构及顶部装饰手法,将建筑物顶棚向上凹进如井状,四壁饰有藻饰花纹,故而得名,其目的是突出主体空间。[1][2]

新竹都城隍庙三川殿藻井

藻井一般由多层斗拱组成,由下而上不断收缩,形成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外层方形或多边型,顶心一般圆形,称为“明镜”。

藻井至少从汉代开始[2]佛教石窟的洞顶装饰,以莫高窟的藻井较为有名。[2]现存最早的木制藻井,是位于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上的藻井,建于公元984年。

敦煌的藻井

编辑
 
敦煌石窟的藻井

敦煌石窟图案中,藻井是颇具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敦煌石窟中,藻井位于石窟顶部,受风沙及恶劣自然环境的损坏较少,也免除了许多人为的损坏,故大部分保存得很好。

在敦煌石窟中,有400多顶藻井,都绘制十分精致。根据方井结构和中心纹样,可分为五类:

  • 方井套叠藻井
  • 盘茎莲花藻井
  • 飞天莲花藻井
  • 双龙莲花藻井
  • 大莲花藻井

图片集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结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家文化资产网,中华民国文化部
  2. ^ 2.0 2.1 2.2 2.3 2.4 藻井. 全国宗教知识网. 中华民国内政部. [202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