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祠

澎湖馬公朝陽祠,主祀清代兵勇洪鑑堂

朝陽祠,臺灣澎湖馬公市祠廟,主祀洪先生公,或稱洪真君,由於祠廟鄰近清末興建澎湖廳城的朝陽門(東門),故名「朝陽祠」。[1]

朝陽祠
基本資訊
位置 臺灣澎湖縣馬公市重慶里民權路88-2號
座標23°34′01″N 119°34′04″E / 23.566942°N 119.567907°E / 23.566942; 119.567907
宗教台灣民間信仰
主神洪先生公
例祭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
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
農曆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聖誕)
農曆三月廿九(洪先生公生)
農曆七月廿七(普渡)
農曆十二月十六(尾牙)
建立時間1889至1896年間
地圖
地圖

沿革

編輯

據傳朝陽祠主祀的「洪先生公」乃清代兵勇,本名洪鑑堂,因略通醫理時常替民眾免費治病,洪氏過世之後,媽宮居民為表感念洪氏恩德,即在洪鑑堂住處附近搭建祠廟,又因鄰近朝陽門牆角,時人遂以「朝陽祠」稱之。[2]

朝陽祠建立確切時間不詳,一般推估為光緒15年(1889年)之後;另外根據澎湖鄉紳吳克文之訪談,相傳乙未戰爭爆發之際,日軍發動澎湖之役,1895年3月登陸澎湖本島,洪鑑堂當時藏匿於自宅中,不慎被入城的日軍發現蹤跡而遭砍殺身亡,若此一說法屬實,則朝陽祠建立時間應在清日政權交替的1895年或1896年之間。[2]

昭和12年(1937年),朝陽門遭風災傾毀,朝陽祠也遭受牽連;媽宮居民翁寬裕、朱再二人遂將「洪先生公」的牌位移祀於松島公園(今篤行十村旁的中山堂附近)。[2]同年十月,澎湖廳政府推動填海造港等都市計劃,陸續拆除媽宮城各處城牆,東門朝陽門亦於昭和13年(1938年)拆除[3],令原本簡陋的朝陽祠更顯破敗,之後翁寬裕另塑「洪先生公像」,重新迎奉回新修的朝陽祠內。[2]

1950年代馬公市行政區重劃,朝陽祠所在的民權路因道路拓寬,只得二度喬遷;今朝陽祠已移置於民權路上二樓民房之內,樓下承租予店家。[1]

朝陽祠信眾多來自周遭住民,「洪先生公」也成為單一地方專祀意味濃厚的神祇,意即凡出祭祀圈之外,便無有祭拜「洪先生公」之習俗。[2]

軼聞

編輯

據聞昭和12年(1937年)移祀之際,翁寬裕等因另作新的「先生公像」神像,原本欲將舊像毀棄,媽宮北甲的謝姓居民卻將舊的神像安請回去,便在媽祖館(清代班兵會館之一,位於今銅山武聖殿[4])的照牆外另搭建木頭小屋奉祀,吸引不少信徒參拜,信徒之中又另雕塑「洪先生媽像」,同奉於木屋之內。[2]

此媽祖館外的小木屋在1940年代被日本政府拆除,洪先生公、先生媽兩尊神像只得一度暫祀於北甲北辰宮中;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舊洪先生公、先生媽像迎奉回朝陽祠內,未久卻雙雙遭竊,不知所終。[2]

圖輯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林, 文鎮; 高, 錦煇. 《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第二輯.馬公東甲:啟明里、重慶里》. 澎湖縣: 馬公市公所. 2006: 30–31 [2018-09-28]. ISBN 9789860038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1) (中文(臺灣)).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余, 光弘. 《媽宮的寺廟:馬公市鎮發展與民間宗教變遷之研究》 (PDF).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88: 90–93 [2018-09-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9-25) (中文(臺灣)). 
  3. ^ 陳, 英俊; 高, 啟進; 林, 文鎮; 郭, 金龍. 《2010澎湖縣文化資產手冊》. 澎湖縣: 澎湖縣文化局. 2010: 32–34. ISBN 9789860262797 (中文(臺灣)). 
  4. ^ 林文鎮. 銅山館.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6 [2018-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