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
中國神話一般指的是關於上古傳說、歷史、宗教和儀式的集合體,通常它會透過口述、寓言、小說、儀式、舞蹈或戲曲等各種方式在上古社會中流傳。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話會被假定是歷史真實的一部份[1],關於中國神話的最初文字記載可以在《山海經》、《水經注》、《尚書》、《九歌》、《史記》、《禮記》、《楚辭》、《呂氏春秋》、《國語》、《左傳》、《列子》、《淮南子》等古老的漢族典籍中發現[2]。
何謂中國神話
編輯與其他民族的神話一樣,中國上古神話源自原始社會時,人類試圖透過推理和想像,對各種自然現象作出合理解釋,但是由於當時的知識水平低下,因此經常籠罩着一層神秘的色彩。
另一方面,上古神話也是上古社會的縮影,神話中的人物大多來自原始人類的自身形象。如狩獵發達的部落,所創造的神話大多與狩獵有關;農耕發達的部落,所創造的神話多與農業有關。
中國神話不同於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及古道教等宗教的神話,原因是跟產生了希臘神話的希臘等國相比,「中國」一詞所指的範圍較大,且境內民族及宗教眾多,類似於產生了耆那教及印度教等宗教的印度,故「中國神話」一詞一般只被用以指先秦時期 華夏族民族宗教的神話,但常與道教神話及漢傳佛教神話被混為一談。
來源
編輯以下是學者對神話來源提出的一些見解:
- 神話雜說 - 神話是古代民間互相轉述的故事,在經過歷代的添加和改造,故事內容變得更豐富,也可能變得面目全非[3];
- 傳說的延續 - 神話記載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經驗,對所感知的事物的主觀看法,當中反映了社會的發展[4];
- 神聖的神話 - 神話發展自一個知識水平較低的原始社會,所以對大自然的事物作出神聖的解讀[5]。
分類
編輯根據中國神話學者袁珂的分類,現在所說的中國神話可分為「神話」、「傳說」和「仙話」三種[6][7]:
- 神話的背景是在秦漢以前,主要是描述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萬物有靈論及上古宗教,神話中的主角是神或半人神,樣貌、能力和功績多異於常人,同時神話敘述是一個超乎想像的時空或事件;
- 傳說是一些口耳相傳的故事,這些故事可能會隨着人口的遷移,在相隔數百里的地方,有着同樣人物的傳說,卻又因地方的不同而有所偏差,傳說中的主角是人,樣貌、能力和功績雖被誇張描述,但並非不可接受,內容也較貼近現實世界;
- 仙話是神話的變種,也可以說是「神仙故事」。大約起源自戰國時代之後,隨着道教的興盛而出現,主要是宣揚神仙思想和道家文化,描述仙人的生活、成仙的經歷等。
雖然學者把中國神話細分為以上三類,但歷代以來的道士把他們的信仰和想像加入在神話當中,民間普遍也把三者混為一談[8]。
文學特點
編輯關於中國神話的特點,不同領域的學者會把各自的焦點放自己熟悉的領域上,並以此發展出不同的觀點。而中國文學者一般會把焦點放在它的文學性上,認為它是[9]:
- 想像力豐富、內容樸素卻真實生動;
- 故事性強,具有浪漫主義色彩;
- 主角性格形象鮮明。
影響力
編輯由道教開始在中原興盛以後,道士們為了能有效地把教務向四方推動出去,便在上古神話或其他宗教的信仰基礎上,添加自己的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漸發展出了三清尊神、玉皇、三官大帝等的神仙體系。如今的道教修持法門,除了有屬於道教本身的觀念和方法外,也遺傳了上古時代的萬物有靈、祖先崇拜和圖騰崇拜信仰。
在晉代至明清時期,中國文學史上又出現了一種被稱為「志怪小說」或「神魔小說」的類別,主要講述「神」、「鬼」、「仙」、「妖」、「精」、「怪」、「佛」、「魔」的故事,當中很多是參考了神話、傳說和仙話,其中有名的當屬《封神演義》、《西遊記》、《鏡花緣》及《聊齋志異》等[6]。
上古漢族神話時代
編輯創世神話
編輯漢族的創世神話結合了儒家文學、道家文學和民間信仰而成一體,然而不同版本之間的敘述往往會有衝突的情況出現,對於誰是中國神話中的「第一人」,根據時代的先後就出現了皇天上帝、皇皇帝天、女媧、盤古和玉皇大帝等幾種說法:
- 皇天上帝:關於皇天上帝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書經中,關於祂的神話故事可能在西元前700年或更早以前的文字記載的歷史就已經存在;文獻對於皇天上帝「人性」的詮釋,比如孔子曾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噫!天喪予!」等,莊子中記載的混沌、倏和忽算是最具備「人」的形象,祂主要的職責是向民間傳達「敬天地」的概念。
- 天也稱為皇皇帝天:關於天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書經中,在儒教教義中也稱為昊天上帝;雖然普遍上認為皇皇帝天和皇天上帝屬於同一概念,但漢學家顧立雅的研究表明關於皇天上帝的神話故事的出現更早於關於皇皇帝天的神話故事。一些歷史學家認為當時周族人大多崇信皇皇帝天,而商族人大多崇信皇天上帝,在大商王國被推翻後,西周王國為了確立其正統性,把二者的形象合而為一,是為昊天上帝,其後成為儒教所崇信的神靈。在民間, 皇皇帝天的形象也比皇天上帝更加「人性化」;中國古代帝皇自譽為「天之子」,北京天壇既是明清兩代君王祭天的所在地。
- 女媧、伏羲:關於女媧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列子和楚辭的天問中,祂可能在西元前350年或更早以前的文字記載的歷史就已經存在;在傳說中,祂的形象是半人半蛇,和伏羲同為人類的始祖,在共工致使天塌陷的時候,曾煉五色石補天。
- 盤古:目前關於混元老祖盤古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出自於三國時徐整的三五曆紀;傳說中,祂用一把利斧破開天地,在祂死後用自己的身體變化出世間萬物。《枕中書》(元始上真眾仙記)稱盤古為真人(道教神仙),其名號為元始天王。
氏族的形成
編輯上古神話時代中的人物按照母系的血統凝聚成為以氏為族的早期部落。
中國漢族傳說時代
編輯三皇五帝
編輯在女媧以後到來統治世間的是三皇和五帝,年代約是西元前29世紀至前22世紀,這些領袖被後世認為是聖明和道德的典範;歷代以來,各造學者對於三皇五帝的確實身份都存在分歧,最為普遍所接受的是來自史記與尚書中記載的:
- 五帝:
大禹治水
編輯相傳在帝堯的時代,天下洪水氾濫,堯命令鯀治水九年無功而返;當舜繼位後,處死了鯀並命令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禹在檢討鯀失敗的原因以後,與益和后稷一起改革了治水的方法,經過了十三年的時間,終於治理了大水。禹成功治水以後,帝舜封禹為伯,以夏(今河南)為其封國;帝舜在位三十三年後,把天子之位禪讓給禹,由於他治水的偉大功績,後世遂把他稱為大禹。
夏朝
編輯關於夏朝的成立,在典籍中流傳着幾個不同的說法,而最普遍被接受的一個是:相傳帝禹在位的時候,原本有意選東夷部落的首領皋陶作為繼位人,然而皋陶卻比帝禹先逝世,帝禹又立皋陶的兒子益為繼承人。帝禹死後不久,禹的兒子啓在各部落首領的支持下推翻了益自立為王,同時打破了過往的禪讓制度,開啟了中國的第一個世襲王朝。
夏朝被神話學者認為是一個半神話的時代,雖然在史記和竹書紀年中記載了夏朝17位帝王的名號,然而考古學者後來在二里頭(今河南偃師)發現了完整的宮殿遺址,稱為二里頭遺址。
然而目前至今尚未發現能正式證明是夏朝的遺址。
商朝
編輯相傳夏朝的最後一位帝王桀是位嗜殺成性的暴君,商部落的首領湯聯合其他部落的首領推翻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的統治時間約是在西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初期多次遷都;到盤庚繼位時,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商朝的最後一位帝王紂在位時施行暴政,約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其他部落首領進攻朝歌討伐商紂,帝紂自焚於鹿台,商朝自此滅亡。
考古學家發現的殷墟遺址能夠證明商朝文明的存在;然而,夏商周年表依然有許多爭論的地方。商朝的滅亡和周朝的建立構成了封神演義的主要內容。商朝人所祭祀的天帝就是東方人形象/體系的神,繼承自上古中國文化的信奉。
評價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神话与历史的纠缠. [2008-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20).
- ^ 奇幻世界-中國神話. [2010-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3).
- ^ 神话的起源和各家说法-历代的不断加添和改编. [2008-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07).
- ^ 神话的起源和各家说法-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投射. [2008-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08).
- ^ 神话的起源和各家说法-初民对大. [2008-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08).
- ^ 6.0 6.1 中国神话-光明顶. [2008-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4).
- ^ 神话、传说和仙话. [2008-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30).
- ^ 仙话入侵神话. [2008-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31).
- ^ 中国神话的特点. [2008-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31).
- ^ 周非/著,《非議歷史──中國歷史的正動與逆動》,遠流出版社,2010年8月初版,第19~21頁。
研究書目
編輯- 袁珂:《中國古代神話》(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
- 袁坷:《中國神話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3).
- 王孝廉:《嶺雲關雪——民族神話學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
外部連結
編輯- 張學明:《中西神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小南一郎 著,辛如意 譯:〈神話思考的基本構造——以中國神話為中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王孝廉:〈王權交替與神話轉換(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李豐楙:〈先秦變化神話的結構性意義 —— 一個「常與非常」觀點的考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李福清:〈中國古代神話與章回小說(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楊利慧:〈中國神話學的現狀與未來〉.
- 神明的類別與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