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王子是對擁有皇帝國王頭銜君主的兒子的稱謂。作為皇族王室成員,通常會授予他們國內的最高爵位。此外,擁有王爵皇族的兒子亦可稱為王子。皇孫王孫則泛指君主的孫子和後代。

明代宮廷畫師描繪的明憲宗的皇子

東亞

編輯

中國

編輯

漢朝開始,皇子、皇帝兄弟封王爵,後世的皇子一般亦會封王(親王郡王),因此中國古代正式文獻當中很少會稱皇子為某某皇子,而通常會稱「某王」(「某」為封地或封號),其則稱王妃。被選為繼承皇位的皇子稱為皇太子。(多半是嫡長子優先,也就是皇后所生長子)從漢朝開始,實行不同程度的分封制,皇子到一定年齡後,被封為諸侯王,擁有食邑,修建王府。諸侯王死後,他們的爵位世襲罔替,由子孫繼承。宋朝、元朝則未分封。明朝分封諸王。清朝未分封。

明朝

編輯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鑑於「宋元不建藩屏、王室孤立」,先後三次分封兒子和子侄。朱元璋二十六子,除太子朱標和夭折的么子朱楠外,均封親王。日後,皇子分封逐漸制度化。各地藩王成為代表皇帝監控地方軍政的人物,以企永保明朝江山[1]:90

通常皇子成年受封親王,15歲時離開京城到封地居住,稱「就藩」。同時,明朝政府對藩王進京入朝、徒國有相當的控制權。爵位世襲罔替。親王歲祿一萬石;親王諸子除世子外,一律封郡王,歲祿二千石(個別早殤的除外)。終明一朝,諸皇子受封親王(藩王)者62人,建有50個藩王府。除因罪奪爵、無子除封外,有29個王府沿襲至明朝滅亡[1]:90、91

清朝

編輯

清朝的皇子又稱「阿哥」(滿語ᠠᡤᡝ轉寫age),一般只用於口語,官方文獻則稱「皇某子」(某為兄弟中的排行)。同時並不是所有的成年皇子都可獲封王爵,如康熙帝二十二子胤祜被封為貝勒。康熙帝嚴格要求皇子皇孫的教育制度,《養吉齋叢錄》記載:「我朝家法,皇子、皇孫六歲,即就外傅讀書。……寅刻至書房,先習滿洲、蒙古文畢,然後習漢書。師傅入直,率以卯刻。幼稚課簡,午前即退直。遲退者,至未正二刻,或至申刻。」趙翼在《簷曝雜記》中說:「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

日本

編輯

日本天皇之子,可通稱為皇子,不論是封為親王

近現代皇子取二字名,名字第二個字為「仁」字,並有幼名宮號。例如上皇明仁次子秋篠宮文仁親王,「秋篠宮」是宮號,幼名「禮宮」。

朝鮮

編輯

古代朝鮮半島多個朝代均為中國的附屬國,因此君主之子一般稱王子而非皇子。朝鮮王朝時期,國王之嫡子稱為大君,庶子為,大君和君都有封號(某某大君或某某君)。

歐洲

編輯

英語prince有多重意思,常常被譯作皇子王子,即皇帝或王的兒子,但有時prince只是一個封給君主家庭成員、或君主父親家族成員的爵位,而擁有該種爵位的人稱為親王。女王的配偶多稱為Prince Consort(王夫)(由於大部份君主制國家皆為父系社會,有不同程度的男尊女卑觀念,男性和女性即使擁有相同的位階,男性依然比同位階的女性地位高。當女性為君主時,為了維持女性君主的權威,往往把女性君主的丈夫冊封為較其妻低階的位號),用作稱謂時一般會譯作親王,如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的丈夫菲臘親王。Prince也代表非君主直系親屬而被封為親王的人。親王可以統治一塊封邑或名義上擁有一塊封地(Principality / Princedom)。Principality 在中文並無對應的爵位或名稱,有時被譯作親王國,但更常被譯為公國,和 Dukedom 混淆。在中世紀至近代法國及德意志地區,Prince只是擁有封地的貴族,並不一定是王位的繼承人。而在西班牙葡萄牙法國,Prince為爵位,並不等同王子。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王子稱為「Infante」,而法國的王子英語Fils de France則稱為Fils de France。在俄羅斯帝國初期,沙皇的兒子皆稱沙皇子(Царе́вич),後來改稱大親王(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但常被不準確地譯為大公。皇太子則稱為沙皇太子英語Tsesarevich(Цесаре́вич)。

中東

編輯

中東某些伊斯蘭國家裏,王子稱為Sahibzada,「zada」是波斯語代表「兒子」的後綴。同樣來源於波斯語的米爾扎,則演變成貴族頭銜。

私生子及非血親皇子

編輯

歐洲國家自基督化後,奉行一夫一妻制,但歐洲王室情婦卻是常見的情況。君主擁有眾多的私生子女,亦為平常,私生子沒有王位繼承權。近代私生子獲得繼承權的特殊例子是,摩納哥親王路易二世無婚生子女,在法國政府壓力下,摩納哥承認其私生女夏洛特為王室成員,有權繼承摩納哥王位。夏洛特的孫子阿爾貝二世有兩名公開承認的私生子女,但皆無王位繼承權。因此,君主的婚生子女如被認為是私生子女,就會剝奪他們的繼承權。如英格蘭歷史的上愛德華五世伊利沙伯一世曾因父母的婚姻被宣佈無效,而失去繼承權。在歐洲國家,繼子女與私生子女同樣沒有王位繼承權。

東亞君主由於擁有龐大的妾室,私生子較不常見,而情婦、姬侍所生之子與正式妾室所生之子同為庶子,並沒有明顯差異。有子女的已婚女性成為君主後宮亦不常見,君主有繼子女是少見的情況。五代十國時期,政局混亂,政權興亡不斷。君主有兒子,但收養異姓繼子並不罕見。後唐皇帝李從珂後周世宗柴榮即是這種情況。

東亞君主如果無法生育男嗣或養育成年,通常依習俗過繼宗室之子為己子,以繼承帝位,成為名義上的皇子。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1.0 1.1 薛正昌. 《明代藩王庆府宗室考》. 社會科學戰線 (吉林省長春市: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 2014, (2014年第7期): 90—97. ISSN 0257-0246 (簡體中文). 

來源

編輯
  • 郭晶、易帆:《紫禁城的學堂:一部明清皇子教育經典之作》

延伸閱讀

編輯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皇子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