嗪草酮
化合物
嗪草酮(英語:Metribuzin) 學名:4-氨基-6-(1,1-二甲基乙基)- 3-(甲硫基)-1,2,4-三嗪-5-(4氫)-酮,化學式:C8H14N4OS。為內吸選擇性三氮苯酮類除草劑,1971年由聯邦德國拜耳公司開發[3]。其通過破壞植物的光合作用來達到除草效果,適用於大豆、馬鈴薯、甘蔗、咖啡等作物播種前和出苗前防治一年生闊葉雜草及禾本科雜草,對多年生草基本無效,同時也能防治水藻[4]。
嗪草酮 | |
---|---|
IUPAC名 4-氨基-6-(1,1-二甲基乙基)- 3-(甲硫基)-1,2,4-三嗪-5-(4氫)-酮[1] 3-Amino-5-tert-butyl-2-(methylsulfanyl)-1,2,4-triazin-5(4H)-one | |
別名 | 賽克津、賽克、Sencor、立克除、Lexone、特丁嗪 |
識別 | |
CAS號 | 21087-64-9 |
PubChem | 30479 |
ChemSpider | 28287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FOXFZRUHNHCZPX-UHFFFAOYAI |
ChEBI | 34846 |
性質 | |
化學式 | C8H14N4OS |
摩爾質量 | 214.29 g·mol−1 |
外觀 | 白色晶體粉末[2] |
密度 | 1.31 g/cm3 |
熔點 | 125 °C(398 K) |
溶解性(水) | 0.1% (20 °C)[2] |
蒸氣壓 | 4 × 10-7 mmHg (20 °C)[2] |
危險性 | |
PEL | 資料暫缺[2]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性質與作用機制
編輯嗪草酮為白色無色晶體,微溶於水,易溶於甲醇、甲苯等有機溶劑。對稀酸和強鹼穩定。對人、畜和魚類低毒,大鼠口服LD50為1100~2300 mg/kg[3]。可滲透至地下水[5]。
嗪草酮可通過植物的根、莖和葉面吸收輸導,主要通過抑制對其敏感植物的水 - 質體醌氧化還原酶[6],使得光合作用受阻,造成雜草萎黃枯死[3]。
製備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農業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編). 农业大词典.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8: 1310.
- ^ 2.0 2.1 2.2 2.3 NIOSH Pocket Guide to Chemical Hazards. #0430. NIOSH.
- ^ 3.0 3.1 3.2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農藥卷編輯委員會.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編輯部 , 編.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农药卷. 北京: 農業出版社. 1993年: 305.
- ^ 農業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編). 农业大词典.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8: 1310.
- ^ Undabeytia, T. S.; Recio, E.; Maqueda, C.; Morillo, E.; Gómez-Pantoja, E.; Sánchez-Verdejo, T. Reduced metribuzin pollution with phosphatidylcholine-clay formulations.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1, 67 (3): 271–278. PMID 21308953. doi:10.1002/ps.2060 .
- ^ Terence Robert Roberts; David Herd Hutson. Metabolic Pathways of Agrochemicals: Herbicides and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17 July 1998: 662– [25 May 2012]. ISBN 978-0-85404-494-8.
- ^ Thomas A. Unger. Pesticide synthesis handbook. 1996: 672. ISBN 978-0815514015.
外部連結
編輯- 嗪草酮 in the Pesticide Properties DataBase (PP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