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力量車隊

52°04′33″N 1°01′46″W / 52.07583°N 1.02944°W / 52.07583; -1.02944

印度印度力量車隊
Force India
全名印度力量一級方程式車隊
(2008-2011)
撒哈拉印度力量一級方程式車隊
(2012-2018)
總部所在地英國英國北安普敦郡銀石
創辦人維傑·馬爾雅英語Vijay Mallya
米歇爾·摩爾英語Michiel Mol
著名職員安德魯·格林
奧特瑪·薩夫瑙爾英語Otmar Szafnauer
著名車手沙治奧·佩雷斯[1]
艾斯特賓·奧干[2]
雲加羅·費斯卓拿
尼科·霍肯貝加
先前名稱世爵F1車隊
後繼名稱賽點印度力量車隊
參與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歷史
引擎法拉利(2008)
梅斯特斯(2009-2018)
首次參賽2008年澳洲大獎賽
完賽次數203
車隊
世界冠軍
0
車手
世界冠軍
0
奪冠次數0(最佳完賽成績:2009年比利時大獎賽第2名)
頒獎台次數6
積分987
桿位次數1
最快圈數5
最後一次參賽2018年匈牙利大獎賽

印度力量車隊(英語:Force India Formula One Team Limited,簡稱Force India)是一支於2008年至2018年參與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車隊,前身為2006年成立的世爵F1車隊

2007年10月,由印度富商,翠鳥航空總裁維傑·馬爾雅英語Vijay Mallya與世爵車隊前任執行長米歇爾·摩爾英語Michiel Mol牽頭的財團以8,80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世爵車隊[3]。該車隊在同年10月24日取得國際汽聯認可,並正式更名為印度力量車隊,其總部設立於英國銀石,並以印度賽照參加F1賽事,同時也是第一支代表印度參加F1賽事的車隊。

2011年10月,印度企業撒哈拉家族集團英語Sahara India Pariwar以1億美元收購了印度力量車隊42.5%的股權,車隊也由2012賽季起更改冠名為「撒哈拉印度力量一級方程式車隊」(英語:Sahara Force India Formula One Team),直至2018年車隊被裁定代管為止[4]

2018年,在車隊創始人維傑·馬爾雅英語Vijay Mallya被指控欺詐和拖欠貸款後,車隊陷入財務危機,並於當年7月27日被倫敦高等法院裁定代管,進而進入轉售流程[5]。最終印度力量車隊的資產在2018年8月23日被加拿大商人勞倫斯·史杜爾英語Lawrence Stroll牽頭的財團收購[6],而接手印度力量車隊資產的新車隊在以賽點印度力量車隊名義參加2018賽季下半季比賽後,於2019賽季更名為賽點車隊繼續征戰F1賽事。

隊史

編輯

建隊背景

編輯

印度力量車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由埃迪·佐敦在1991年成立的佐敦車隊,該車隊在征戰F1的15年歷史中,共取得4場比賽的勝利,甚至在1999賽季取得年度車隊季軍。然而,與其它小車隊一樣,佐敦車隊也面臨着資金拮据的問題,並在進入21世紀後未能複製1999賽季的輝煌,而埃迪·佐敦也在2005年初將佐敦車隊售予米德蘭集團英語Midland Group

在以「佐敦車隊」的名義征戰2005年的比賽後,米德蘭車隊將佐敦車隊更名為米德蘭車隊,繼續參加2006年的比賽。但米德蘭車隊在運營車隊的兩個賽季之中依然長時間在隊尾徘徊。2006年9月,米德蘭集團以約1億美元的價格將車隊售予荷蘭跑車製造商世爵汽車,並即時退出對米德蘭車隊的管理[7]

世爵汽車接手後,新車隊以「世爵米德蘭車隊」的臨時名稱參加2006賽季最後三場比賽,並在2007賽季將車隊更名為世爵F1車隊。該賽季世爵車隊取得了1個積分,並一度領跑歐洲站比賽,但車隊卻再度陷入財政危機[8],世爵汽車也於2007年8月宣佈將售出車隊的全部或部分股權。最終,時任印度聯合釀酒集團英語United Breweries Group主席維傑·馬爾雅英語Vijay Mallya和前世爵車隊賽事主管米歇爾·摩爾英語Michiel Mol牽頭的財團以8,800萬歐元的價格買下世爵車隊。

隨後,車隊被更名為印度力量車隊,基地沿用世爵車隊設於英國銀石的設施,但改用印度賽照參加比賽,並留用原世爵車隊領隊科林·科勒斯英語Colin Kolles及首席技術官邁克·加斯科因

 
2008年1月駕駛印度力量VJM01賽車測試的阿德里安·舒杜,賽車使用測試塗裝

2008賽季

編輯

2008年1月,印度力量車隊宣佈,在留用原世爵車隊車手阿德里安·舒杜的同時,離開雷諾車隊的意大利車手雲加羅·費斯卓拿加盟車隊並成為2008賽季車隊的一號車手[9]。有趣的是,由於費斯卓拿曾先後兩次為車隊的最初前身佐敦車隊效力,此番加盟是他第三次為這支以英國銀石為基地的車隊效力。而離開紅牛二隊的車手維坦東尼奧·廖施與費斯卓拿同時加盟車隊,成為2008賽季車隊的試車手。

 
2008年馬來西亞大獎賽上駕駛印度力量VJM01賽車的舒杜

2008年2月,車隊在印度孟買印度之門前發佈了新賽季的賽車VJM01,其中的VJM為車隊創始人維傑·馬爾雅名字的縮寫(Vijay Mallya)[10] [11] 。該台賽車是在前一個賽季世爵車隊的F8-VII英語Spyker F8-VII B版賽車基礎上升級而來,雖然繼續使用法拉利所提供的引擎,但與前一個賽季的世爵車隊類似的是,由於成本原因,車隊使用的引擎是2007賽季規格的法拉利客戶引擎。最初測試時,VJM01賽車使用白色、紅色和金色搭配的塗裝,但在正賽所使用的賽車上改用金色、鎢色和白色相間的塗裝。而伴隨着可用預算增加、來自印度的贊助商支持以及空中巴士公司提供的風洞支持,車隊將新賽季的目標設定為擊敗前一個賽季曾排名世爵車隊之前的超級亞久里車隊[12]。而在2008賽季中期,車隊則提前將目標轉向2009賽季,希望藉由2009賽季F1的新規的引入取得更好的成績[13][14]

 
2008年加拿大大獎賽上駕駛VJM01賽車的費斯卓拿

車隊在處子秀及賽季揭幕戰澳洲站上表現不佳,兩台賽車雙雙在比賽初期退賽;但在隨後的馬來西亞站上,費斯卓拿取得第12名,這是印度力量的賽車首次在F1正賽中完賽。接下來的巴林、西班牙和土耳其站上,費斯卓拿和舒杜均未能取得積分,最好成績是費斯卓拿在西班牙站取得的第10名(當時的積分制度為前8名取得積分);然而在摩納哥站的雨戰上,舒杜一度排名第4位,有望為印度力量車隊取得賽季首個積分,但在比賽臨近結束階段,法拉利車隊車手基米·拉高倫的賽車突然失控,並追尾了舒杜的賽車,導致舒杜因賽車後懸掛受損被迫退賽,未能取得積分。雖然邁克·加斯科因要求賽會對拉高倫的碰撞做出處罰,但賽會最終沒有做出任何判罰,相反賽後舒杜因在黃旗下超車,而在賽後被賽事幹事調查,同時被給予警告——假如舒杜順利完賽,他將被給予25秒的罰時處罰,無緣取得積分[15]。同樣在該場比賽上,費斯卓拿成為第9名在F1完成至少200場比賽的車手。

賽季中期,車隊對賽車可靠性及性能做出了持續升級,進而縮小了與領先集團的差距,但由於超級亞久里車隊在賽季中期的退出,費斯卓拿和舒杜在大多數比賽中只能排名隊尾起步。而在歐洲站帶來的無縫換檔變速箱升級是車隊在賽季中期的最後一次升級,此時車隊創始人馬爾雅也意識到,車隊在此前幾個賽季中的預算缺乏及所有權的頻繁更改是導致車隊成績落後的主要原因[16]

雖然歐洲站後VJM01賽車不再進行任何升級,但費斯卓拿還是在意大利站排位賽上取得第12位,這是印度力量車隊該賽季的最佳排位名次,然而在正賽中他卻因事故退賽[17] 。隨後在新加坡站和巴西站上,他又先後在兩場比賽的中途憑藉戰略優勢和豐富的經驗一度排名第2位及第5位,然而新加坡站進站前的安全車出動和巴西站的變速箱故障使他未能在兩場比賽中取得積分。

最終,該賽季印度力量車隊未能獲得任何積分,排名積分榜第10位,僅高於賽季中期退出的超級亞久里車隊[18]

2009賽季

編輯
 
2009年日本大獎賽練習賽上駕駛印度力量VJM02賽車的維坦東尼奧·廖施

印度力量車隊在其第二個F1賽季留用了舒杜及費斯卓拿搭檔的正賽車手陣容,廖施繼續成為車隊測試車手[19] 。2008年11月,印度力量車隊與梅斯特斯-平治簽訂了為期5年的引擎供應協議,同時不再使用法拉利客戶引擎[20]。除引擎供應協議之外,印度力量車隊還與以平治廠商車隊身份運營的邁凱輪車隊簽訂了變速箱、液壓系統和KERS系統的供應協議。

該賽季車隊的新車VJM02英語Force India VJM02於2009年3月1日發佈,賽車的配色同時改為與印度國旗配色相同的白色、橙色和綠色相間塗裝[21]。但在賽季開始前卻有着一段小插曲:由於本田車隊在2009賽季前退出,布朗車隊收購了本田車隊的資產。然而由於布朗車隊屬於新成軍車隊,因此按照F1規定,其車號必須列在最後順位,於是國際汽聯原定將印度力量車隊兩位車手的編號前移至原本預留給本田車隊的18及19號位置,而布朗車隊則使用原屬於印度力量車隊的20及21兩個車號。不過,由於印度力量車隊已經依據原本的20及21兩個車號完成了各項周邊銷售商品與推廣的物料準備,因此國際汽聯將印度力量車隊的車號恢復為20及21號,布朗車隊的車號則向後順延至22及23號,而18和19兩個車號不再啟用[22]

該賽季印度力量車隊的賽車相較上賽季有着重大的進步。中國站上,舒杜在比賽還剩6圈時,成功防守身後的路易斯·咸美頓添模·葛克,接近得到車隊在F1的首個積分,然而由於受到水漂的影響,舒杜發生側滑,衝出賽道,未能獲得積分;德國站上,舒杜從第7位起步,並一度排名第2位,但在出維修站通道後與基米·拉高倫發生碰撞,前翼受損,不得不再次進站更換前翼,最終只在比賽中取得第15位。

印度力量車隊的高光時刻在比利時站到來:該場比賽中,印度力量車隊帶來了技術升級,而費斯卓拿先是在周六排位賽上取得印度力量車隊建隊史上的首個杆位[23] ,又在第二天的正賽之中以不足1秒的劣勢位居基米·拉高倫之後,取得比賽亞軍,為印度力量車隊取得了在F1的首個積分及首個領獎台完賽。由於VJM02賽車未裝載KERS系統,因此在面對裝載系統的法拉利賽車時,費斯卓拿無法還擊。費斯卓拿在該場比賽取得的杆位是印度力量車隊在F1取得的唯一一個杆位,而亞軍完賽也是車隊F1史上的最佳完賽名次。

由於費斯卓拿在比利時站的良好表現,當周即有流言指出他已被法拉利車隊選中,以替代在菲利比·馬沙在匈牙利站嚴重受傷後表現不佳的代打車手盧卡·巴多爾[24]。2009年9月3日,印度力量車隊宣佈與費斯卓拿提前解約,以允許費斯卓拿前往法拉利車隊[25]。四天後的9月7日,試車手維坦東尼奧·廖施被任命為費斯卓拿離隊後的替代車手,將代表車隊出賽2009賽季的剩餘比賽[26]

意大利站上,舒杜在排位賽取得第2位,而首次駕駛印度力量賽車出戰正賽的廖施則取得第7;正賽中舒杜取得第4名,同時取得正賽最快圈速,這也是印度力量車隊取得的首個全場最快圈速,而一度排名第4位的廖施則因變速箱故障退賽。

最終,印度力量車隊在該賽季以13分在車隊積分榜上排名第9位,位居紅牛二隊之前。

2010賽季

編輯
 
2010年巴林大獎賽上駕駛印度力量VJM03賽車的維坦東尼奧·廖施

2009年11月27日,印度力量車隊宣佈車隊在2010賽季將繼續留用舒杜及廖施兩位正賽車手[27];而在英國車手保羅·迪·雷斯達和美國車手小約翰·蘭德爾·希爾德布蘭德英語J. R. Hildebrand先後代表車隊參加測試後,迪·雷斯達的成績更好,因此他成為車隊2010賽季的試車手[28]。2010年2月,車隊也正式發佈了新賽季的賽車VJM03英語Force India VJM03

揭幕戰巴林站上,廖施取得第9名,為車隊取得了新賽季的首個積分;而舒杜雖然以第10名起步,但在第一圈與雷諾車隊羅拔·古碧沙相撞,最終以第12名完賽;澳洲站上,舒杜再度進入第三節排位賽,但正賽卻因引擎故障退賽;在排位賽取得第13位的廖施則在正賽排名第7位,再度取得積分;馬來西亞站上,舒杜在排位賽取得個人最佳的排位成績第4位,正賽上又取得第5名,該賽季首次取得積分,廖施則由於油門故障退賽。中國站上,廖施由於在煞車時失控而與小林可夢偉施巴斯坦·布美的賽車相撞,連續第二場比賽退賽,而舒杜排名第11位,距離得分僅一步之遙[29]

此後的6場比賽之中,印度力量車隊的兩位車手繼續着穩定的得分節奏:舒杜連續6場比賽取得積分,而廖施也有着兩次第9名的完賽記錄。其中,在摩納哥站加拿大站上,舒杜和廖施均取得積分,這是印度力量車隊史上首次和第二次取得雙積分完賽。但在賽季後半部分的比賽之中,車隊的兩位車手均僅僅取得兩次積分區完賽,其中舒杜在比利時站上取得一次第5名,而廖施則在第一屆韓國站上取得第6名。

賽季中期,車隊的多位高層人員離開車隊:效力車隊多年的技術總監詹姆斯·基離隊加盟沙巴車隊,而車隊首席設計師劉易斯·巴特勒,高級空氣動力學工程師瑪麗安·辛森和商業總監伊恩·菲利普斯也同樣選擇離隊[30]

該賽季印度力量車隊取得68個積分,在車隊積分榜上排名第7位,進一步向中游集團靠攏。

2011賽季

編輯
 
2011年馬來西亞大獎賽練習賽上駕駛印度力量VJM04賽車的保羅·迪·雷斯達

2011年1月26日,印度力量車隊宣佈,上賽季車隊的預備車手保羅·迪·雷斯達轉正成為2011賽季車隊的正式車手[31],而舒杜也繼續留隊,預備車手的席位則被上賽季效力於威廉士車隊的德國車手尼科·霍肯貝加得到[32]。車隊的新車VJM04英語Force India VJM04也在同年2月8日以在線發佈的形式首次亮相,該賽車也是車隊新技術總監安德魯·格林就任後監督設計和研發的首部賽車,而車隊多年的合作夥伴邁凱輪應用技術和梅斯特斯-平治也繼續為車隊提供了技術支持,平治的自然吸氣V8引擎可提供約900馬力的動力,這為該賽季車隊的成績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33]

揭幕戰澳洲站上,舒杜和迪·雷斯達以第11和12位衝線,但由於沙巴車隊的兩部賽車均使用了違反技術規定的尾翼而在賽後被取消成績,舒杜和迪·雷斯達的成績最終被提升為第9位和第10位[34]。下一站馬來西亞站上,迪·雷斯達再度取得第10位,舒杜則以第11位衝線,未能取得積分。

中國站上,舒杜和迪雷斯塔均未能取得積分。但在中國站賽後,舒杜在上海的一家夜店中與蓮花車隊所有人兼基尼資本行政總裁艾瑞克·路克斯發生衝突。該次衝突中,舒杜曾打碎了一個香檳酒杯,並用打碎後的酒杯擊打路克斯,導致路克斯頸部受傷,傷口處接受了24針的縫針治療。雖然此後舒杜表示了歉意,並稱這次事故為無意間發生的事故[35],但路克斯的律師事後仍以人身攻擊和重傷他人的罪名向舒杜提起刑事訴訟[36]。針對這一訴訟,印度力量車隊老闆維傑·馬爾雅英語Vijay Mallya也表示,在案件未有進一步進展前,將不會對舒杜採取任何行動[37]

迪·雷斯達在馬來西亞站後的連續8場比賽中均未能取得積分,相反舒杜在摩納哥站歐洲站德國站上三次取得積分。隨後,迪·雷斯達在匈牙利站取得第7名,在意大利站新加坡站又先後取得第8名和第6名,舒杜則在比利時站取得第7名,新加坡站取得第8名。兩位車手在日本站均未能取得積分,而後迪雷斯塔在韓國站阿布扎比站巴西站上各取得第10、第9和第8名,舒杜則在印度站、阿布扎比站和巴西站連續三場比賽取得積分,其中巴西站取得的第6名也是他在該賽季最高的完賽名次。

最終,印度力量車隊憑藉着更加穩定的完賽表現,以69分排名車隊積分榜第6位,僅落後第5名雷諾車隊4分[38]

2012賽季

編輯
 
2012年馬來西亞站駕駛印度力量VJM05賽車的霍肯貝加

2011年12月16日,印度力量車隊宣佈,尼科·霍肯貝加保羅·迪·雷斯達將在2012賽季為車隊出賽[39] ,舒杜則因2011賽季中國站賽後衝突事件的原因被車隊解僱。隨後,祖利斯·比安基被任命為車隊的預備車手,將為車隊在部分分站出賽周五練習賽[40]。2012年2月3日,車隊在英國銀石的總部發佈了2012賽季的VJM05英語Force India VJM05賽車[41],這也是印度撒哈拉家族集團英語Sahara India Pariwar收購印度力量車隊股權後的首輛賽車,而車隊全名也自該賽季起更名為「撒哈拉印度力量車隊」。

揭幕戰澳洲站上,迪雷斯塔即為車隊取得了第10名,成功取得積分;而在馬來西亞站上,迪雷斯塔和霍肯貝加分別獲得第7名和第9名,而霍肯貝加也拿到了代表印度力量車隊的首個積分。中國站上,兩位車手均未能取得積分。而由於2011年巴林反政府示威的原因,印度力量車隊曾計劃退出巴林站比賽[42],也因此與F1主席伯尼·艾利史東發生衝突[43],但最終印度力量車隊依然正常參加了該場比賽,迪雷斯塔也在正賽中取得第6名。

該賽季車隊的兩位車手發揮穩定,多次取得積分:全賽季的比賽中,迪雷斯塔共9次取得積分,並在新加坡站上取得個人F1職業生涯最佳的第4名;而霍肯貝加則11次取得積分,在比利時站上取得第4名,在新加坡站上取得全場最快圈速,甚至一度在收官戰巴西站上領跑,最終在與路易斯·咸美頓發生事故並被罰通過維修區後,他以第5名完賽。

兩位車手在該賽季共取得109個積分,幫助車隊在車隊積分榜上排名年度第7位。

2013賽季

編輯
 
2013年馬來西亞大獎賽上駕駛印度力量VJM06賽車的阿德里安·舒杜

該賽季印度力量車隊選擇連續第三個賽季留用迪雷斯塔[44],同時舒杜在賦閒一年後回歸車隊,取代離隊加盟沙巴車隊的霍肯貝加[45]。而車隊的新車VJM06英語Force India VJM06則在2013年2月1日於車隊總部發佈[46]

揭幕戰澳洲站上,迪雷斯塔和舒杜分別取得第7和第8位,這是車隊建隊史上最佳的揭幕戰成績[47]。然而全賽季之中,兩位車手的表現不如上賽季穩定,迪雷斯塔雖然在中國站至英國站期間連續6場比賽取得積分,甚至在巴林站取得第4名,距離積分區僅一步之遙,但他在英國站後卻連續7場比賽未能得分,直到印度站及阿布扎比站才再度取得積分。而舒杜更是除揭幕戰外,全賽季只有7次取得積分,最好成績是在摩納哥站取得的第5名。

最終,該賽季印度力量車隊共取得77分,但車隊積分榜排名相比上賽季提升一位,以第6名作收。

2014賽季

編輯
 
2014年巴林大獎賽上駕駛印度力量VJM07賽車的沙治奧·佩雷斯

該賽季印度力量車隊將兩名正賽車手全部更換,沙治奧·佩雷斯麥拿倫車隊轉會而來並取代回歸DTM賽事的迪雷斯塔的席位,而舒杜則與霍肯貝加互換席位,霍肯貝加也在時隔一個賽季後再度回歸車隊,車隊的預備車手則更換為西班牙車手丹尼爾·真卡迪拿[48][49]。該賽季車隊的新賽車VJM07英語Force India VJM07使用了梅斯特斯提供的全新1.6升V6渦輪增壓引擎,而賽車塗裝顏色也由此前賽季的白色主色調更改為黑色主色調[50]

揭幕戰澳洲站上,佩雷斯和霍肯貝加即雙雙取得積分,前者在丹尼爾·列卡度因賽車違反燃油限制而取消成績後遞補至第10位,取得了代表印度力量車隊的首個積分,而後者取得第6名,F1職業生涯中首次在亞厘畢公園賽道完賽。在巴林站上,佩雷斯取得季軍,首次代表印度力量車隊登上領獎台的同時,也為印度力量車隊取得了2009年比利時站後的首次登台,這同時也是佩雷斯職業生涯的第4次領獎台完賽[51]。此後在奧地利站上,佩雷斯又取得了個人F1生涯及印度力量車隊的第三次全場最快圈速。

該賽季VJM07賽車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得到加強,令佩雷斯和霍肯貝加成為積分區常客,最終車隊以155分在車隊積分榜上連續第二個賽季排名第6位。

2015賽季

編輯
 
2015賽季季前測試上駕駛印度力量VJM07賽車的柏斯高·韋蘭,賽車使用2015賽季塗裝

2014年10月19日,印度力量車隊宣佈霍肯貝加將在2015賽季留隊[52];同年11月4日,車隊宣佈佩雷斯也將於2015賽季留隊,但佩雷斯方面稱關於進一步延長合同的合同談判「正在進行中」,最終車隊也在收官戰阿布扎比站前宣佈佩雷斯將續約兩年,為車隊效力至2016賽季結束[53][54]

 
2015年馬來西亞大獎賽上駕駛印度力量VJM08初版賽車的霍肯貝加

2015年1月21日,車隊在墨西哥城索馬亞博物館公佈了2015賽季的新車塗裝,但車隊並未同時發佈新車,而是使用一台改款的VJM07賽車來揭曉新塗裝[55]。隨後在西班牙赫雷斯賽道進行的2015賽季第一輪季前測試上,車隊未能參加測試。雖然車隊官方給出的原因是新車研發出現挫折,但有消息人士稱新車未能發佈以及車隊未能參加測試的原因是車隊存在財政問題,甚至資不抵債,無法為車隊的供應商進行付款,進而導致賽車無法得到足夠的備件[56]。隨後車隊副領隊羅伯特·弗恩利承認,車隊可能錯過該賽季全部三次季前測試,而真正導致新車研發進度延後的原因是車隊在空氣動力學測試上使用了前豐田車隊設置在德國科隆的風洞[57]

最終,印度力量車隊在加泰羅尼亞賽道舉行的2015賽季第二次季前測試上,使用2014賽季的VJM07賽車進行測試,以獲得2015賽季新配方輪胎的相關數據[58]。而新賽季的賽車VJM08英語Force India VJM08直到第三次測試的第二天才由霍肯貝加完成首航[59]

VJM08賽車本質上是上賽季VJM07賽車的升級版,並且在實戰中保持了極強的可靠性。揭幕戰澳洲站上,霍肯貝加獲得第7,佩雷斯取得第10。然而接下來的馬來西亞和中國站上兩位車手均未能取得積分,直到巴林站才由佩雷斯獲得第8名,再次取得積分。摩納哥站上佩雷斯取得第7,加拿大站上霍肯貝加取得第8,而奧地利站上霍肯貝加和佩雷斯分別取得第6和第9,賽季第二次雙車取得積分。

 
2015年日本站上駕駛印度力量VJM08賽車的尼科·霍肯貝加,此台為升級後的B版賽車

英國站開始,車隊推出了經過升級的B版賽車,新賽車鼻翼相比初版賽車更短,同時設置有兩個開口。最初,鼻翼上的開口被認為違反F1技術規定,但車隊在賽車底盤下方引入了一個勺形面板,改善賽車的氣流的同時,也使賽車符合技術規定[60][61]。隨後車隊也在B版賽車的基礎上對前翼、尾翼、後懸掛等陸續進行了升級[62][63]

B版賽車也取得了相比上半個賽季更好的成績:比利時站上,佩雷斯在第一圈接近取得領先,並最終以第5名完賽;意大利站和新加坡站上佩雷斯又分別取得了第6名和第7名,為車隊穩定取得積分。但在9月,車隊以F1管理公司違反競爭法為由向歐盟提起正式投訴[64]。隨後在俄羅斯站上,佩雷斯取得季軍,這是車隊在2014年巴林站後首次登上領獎台。墨西哥站上霍肯貝加取得第7名,佩雷斯則在主場取得第8名。

隨着巴西站霍肯貝加取得第6名,以及收官戰阿布扎比站上霍肯貝加和佩雷斯分別取得第7名和第5名,印度力量車隊最終在該賽季取得136分,在車隊積分榜上排名第5位,第5位也是印度力量車隊至此的最佳年度排名[65]

2016賽季

編輯
 
2016年馬來西亞站上駕駛印度力量VJM09賽車的沙治奧·佩雷斯

該賽季車隊繼續留用霍肯貝加和佩雷斯的車手搭檔,而該賽季的VJM09英語Force India VJM09賽車則延續了上賽季的良好表現,成為積分區中上游常客。

該賽季的摩納哥站上,佩雷斯取得季軍,這是印度力量車隊史上(包含各個前身)在內首次在摩納哥登上領獎台。而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的歐洲站上,佩雷斯再次取得季軍[66]比利時站上,霍肯貝加取得第4名,佩雷斯取得第5名,這是印度力量車隊繼巴林站之後,再次有兩位車手在同一場比賽中取得前5名完賽的成績[67]。雖然霍肯貝加該賽季未能登上領獎台,但他在中國站上取得全場最快圈速,這是印度力量車隊取得的第4個全場最快圈速,也是霍肯貝加職業生涯的第二個全場最快圈速。

最終,印度力量車隊以173個積分取得車隊積分榜第4位,超越威廉士車隊的同時,也取得隊史最佳的車隊年度排名。

2017賽季

編輯
左圖:2017賽季季前測試上佩雷斯駕駛的印度力量VJM10賽車,使用車隊常規塗裝
右圖:2017年馬來西亞站上奧干駕駛的VJM10賽車,使用倍世淨水標誌性的粉色塗裝

該賽季是印度力量車隊征戰F1的第10個賽季,車隊也迎來了兩個重要的變動:車手陣容上,效力車隊三個賽季的霍肯貝加選擇轉投雷諾車隊,他的席位最終被上個賽季曾在馬諾車隊效力的艾斯特賓·奧干取代,而奧干也迎來他的第一個完整F1賽季[68][69]。佩雷斯則繼續留隊,迎來為印度力量車隊效力的第四個賽季。車隊贊助商方面,曾贊助多個賽車項目及車隊的德國倍世淨水英語BWT (company)自該賽季起成為印度力量車隊的主贊助商,而新賽季車隊的VJM10英語Force India VJM10賽車也因倍世淨水的贊助原因使用粉色主色調的塗裝,粉色塗裝的賽車也被車迷、賽事評論員以及車隊社交媒體稱為「粉紅豹」(暱稱來源於美國動畫)[70][71][72]

該賽季的VJM10賽車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得分勢頭,多次進入積分區中上游的位置:賽季的前5場比賽中,佩雷斯和奧干均同時取得積分,印度力量車隊也是2017賽季前5場比賽中唯一能夠做到雙車取得積分的車隊,特別在西班牙站上,佩雷斯和奧干分別取得第4名和第5名,奧干的第5名完賽也是他2016賽季加入F1以來所取得的個人最佳成績。然而這一得分節奏在摩納哥站戛然而止,雖然佩雷斯取得了全場最快圈速,但他和奧干均未能取得任何積分。

奧干和佩雷斯也在該賽季多次發生賽道上的直接競爭,甚至發生事故:阿塞拜疆站上兩位車手發生碰撞,導致佩雷斯賽車的左前懸掛和前翼受損並最終退賽,而奧干則以第6名完賽;比利時站上,兩位車手在爭奪位置時再次發生碰撞,最終奧干賽車的前翼受損,但仍以第9名完賽,佩雷斯的賽車發生爆胎,並因爆胎引發的賽車受損而最終退賽。

此賽季除摩納哥站外,印度力量車隊在其它分站均有積分入賬,奧干和佩雷斯各只有2次及3次未能取得積分,而車隊也以187個積分的成績,連續第二個賽季排名車隊積分榜第4位,而187個積分也是車隊史上所取得的單賽季最多積分。

2018賽季夏休期前

編輯
 
20185賽季季前測試上駕駛印度力量VJM11賽車的尼基塔·馬士鞭,VJM11也是印度力量的最後一台F1賽車

該賽季車隊留用了佩雷斯和奧干的車手陣容[73],同時倍世淨水繼續以主贊助商身份贊助車隊,因此該賽季車隊的VJM11英語Force India VJM11賽車繼續以象徵倍世淨水的粉色塗裝參賽,而車隊也隨後宣佈加拿大車手尼古拉斯·拿迪菲成為新賽季車隊的預備車手及試車手[74]

揭幕戰澳洲站上兩位車手均未能進入積分區,車隊直到巴林站才由奧干取得第10名,拿下新賽季的首個積分。而在中國站兩位車手再次未能取得積分後,佩雷斯在阿塞拜疆站上取得季軍,時隔一年再次代表印度力量車隊登上領獎台,這也是印度力量車隊取得的最後一個領獎台完賽成績。夏休期前,雖然奧干和佩雷斯的得分節奏不如2017賽季,但他們還是憑藉相對穩定的發揮,為車隊取得了59個積分。

收購及更名(2018賽季夏休期)

編輯

由於印度力量車隊創始人維傑·馬爾雅英語Vijay Mallya陷入欺詐和拖欠貸款的指控並可能被引渡至印度,印度力量車隊陷入財務危機,並於匈牙利站前被倫敦高等法院裁定代管。此份代管令由包括佩雷斯在內的部分債權人發起,以保證原印度力量車隊的團隊在等待新買家接手的過渡階段能夠正常運作,避免車隊因無人管理直接解散[75]。最終,以加拿大商人勞倫斯·史杜爾英語Lawrence Stroll牽頭的財團以「英國賽點公司(Racing Point UK)」的名義收購了印度力量車隊的資產。

雖然英國賽點公司最初有意收購印度力量車隊的股權,然而由於收購車隊股權需要與車隊母公司的債權人(包括對母公司資產持有凍結令的13家銀行)達成協議,因此賽點公司最終只能以收購車隊資產並重新組隊的形式參賽。最終,以原印度力量車隊的資產為基礎成立的新車隊使用英國賽照,並由比利時站起以「賽點印度力量車隊」名義繼續參加該賽季餘下的比賽。由於賽點印度力量車隊屬於新車隊,原印度力量車隊的賽季積分不能夠被新車隊所繼承。[76]

隨後,國際汽聯在F1參賽名單中對印度力量車隊進行移除,但新車隊允許保留2017賽季印度力量車隊所獲得的獎金,印度力量車隊也就此結束了其在F1中的10個半賽季歷史,起源自1991年佐敦車隊的F1參賽資格也就此終止。

2019賽季起,賽點印度力量車隊正式更名為賽點車隊,並在2021賽季再次更名為雅士頓·馬田車隊繼續在F1賽事征戰。

成績

編輯

成績總覽

編輯
賽季 隊名 賽車 引擎 輪胎 車號 車手 積分 車隊排名
2008年  印度力量F1車隊 VJM01英語Spyker F8-VII 法拉利 056 2.4 V8 B 20
21
  阿德里安·舒杜
  雲加羅·費斯卓拿
0 第10
2009年  印度力量F1車隊 VJM02英語Force India VJM02 梅斯特斯 FO 108W 2.4 V8 B 20
21
21
  阿德里安·舒杜
  雲加羅·費斯卓拿
  維坦東尼奧·廖施
13 第9
2010年   印度力量F1車隊 VJM03英語Force India VJM03 梅斯特斯 FO 108X 2.4 V8 B 14
15
  阿德里安·舒杜
  維坦東尼奧·廖施
68 第7
2011年  印度力量F1車隊 (1–15)
  撒哈拉印度力量F1車隊 (16–19)
VJM04英語Force India VJM04 梅斯特斯 FO 108Y 2.4 V8 P 14
15
  阿德里安·舒杜
  保羅·迪·雷斯達
69 第6
2012年   撒哈拉印度力量F1車隊 VJM05英語Force India VJM05 梅斯特斯 FO 108Z 2.4 V8 P 11
12
  保羅·迪·雷斯達
  尼科·霍肯貝加
109 第7
2013年   撒哈拉印度力量F1車隊 VJM06英語Force India VJM06 梅斯特斯 FO 108F 2.4 V8 P 14
15
  保羅·迪·雷斯達
  阿德里安·舒杜
77 第6
2014年   撒哈拉印度力量F1車隊 VJM07英語Force India VJM07 梅斯特斯 PU106A Hybrid 1.6 V6t P 11
27
  沙治奧·佩雷斯
  尼科·霍肯貝加
155 第6
2015年   撒哈拉印度力量F1車隊 VJM08英語Force India VJM08
VJM08B英語Force India VJM08
梅斯特斯 PU106B Hybrid 1.6 V6t P 11
27
  沙治奧·佩雷斯
  尼科·霍肯貝加
136 第5
2016年   撒哈拉印度力量F1車隊 VJM09英語Force India VJM09 梅斯特斯 PU106C Hybrid 1.6 V6t P 11
27
  沙治奧·佩雷斯
  尼科·霍肯貝加
173 第4
2017年   撒哈拉印度力量F1車隊 VJM10英語Force India VJM10 梅斯特斯 M08 EQ Power 1.6 V6t P 11
31
  沙治奧·佩雷斯
  艾斯特賓·奧干
187 第4
2018年   撒哈拉印度力量F1車隊 VJM11英語Force India VJM11 梅斯特斯 M09 EQ Power 1.6 V6t P 11
31
  沙治奧·佩雷斯
  艾斯特賓·奧干
0[a] Ex

各賽季分站成績

編輯

(圖例)

賽季 底盤 引擎 輪胎 車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積分 車隊排名
2008年 VJM01英語Spyker F8-VII 法拉利 056 2.4 V8 B AUS MAL BHR ESP TUR MON CAN FRA GBR GER HUN EUR BEL ITA SIN JPN CHN BRA 0 第10
  阿德里安·舒杜 Ret Ret 19 Ret 16 Ret Ret 19 Ret 15 Ret Ret 13 19 Ret Ret Ret 16
  雲加羅·費斯卓拿 Ret 12 12 10 Ret Ret Ret 18 Ret 16 15 14 17 Ret 14 Ret 17 18
2009年 VJM02英語Force India VJM02 梅斯特斯 FO 108W 2.4 V8 B AUS MAL CHN BHR ESP MON TUR GBR GER HUN EUR BEL ITA SIN JPN BRA ABU 13 第9
  阿德里安·舒杜 9 17 17 16 Ret 14 17 17 15 Ret 10 11 4F Ret 13 Ret 17
  雲加羅·費斯卓拿 11 18 14 15 14 9 Ret 10 11 14 12 2P
  維坦托尼奧·廖施 Ret 14 14 11 15
2010年 VJM03英語Force India VJM03 梅斯特斯 FO 108X 2.4 V8 B BHR AUS MAL CHN ESP MON TUR CAN EUR GBR GER HUN BEL ITA SIN JPN KOR BRA ABU 68 第7
  阿德里安·舒杜 12 Ret 5 11 7 8 9 10 6 8 17 Ret 5 16 9 Ret Ret 12 13
  維坦托尼奧·廖施 9 7 Ret Ret 15 9 13 9 16 11 16 13 10 12 Ret Ret 6 Ret Ret
2011年 VJM04英語Force India VJM04 梅斯特斯 FO 108Y 2.4 V8 P AUS MAL CHN TUR ESP MON CAN EUR GBR GER HUN BEL ITA SIN JPN KOR IND ABU BRA 69 第6
  阿德里安·舒杜 9 11 15 13 13 7 Ret 9 11 6 14 7 Ret 8 11 11 9 8 6
  保羅·迪·雷斯達 10 10 11 Ret 12 12 18 14 15 13 7 11 8 6 12 10 13 9 8
2012年 VJM05英語Force India VJM05 梅斯特斯 FO 108Z 2.4 V8 P AUS MAL CHN BHR ESP MON CAN EUR GBR GER HUN BEL ITA SIN JPN KOR IND ABU USA BRA 109 第7
  保羅·迪·雷斯達 10 7 12 6 14 7 11 7 Ret 11 12 10 8 4 12 12 12 9 15 19
  尼科·霍肯貝加 Ret 9 15 12 10 8 12 5 12 9 11 4 21 14F 7 6 8 Ret 8 5
2013年 VJM06英語Force India VJM06 梅斯特斯 FO 108Z 2.4 V8 P AUS MAL CHN BHR ESP MON CAN GBR GER HUN BEL ITA SIN KOR JPN IND ABU USA BRA 77 第6
  保羅·迪·雷斯達 8 Ret 8 4 7 9 7 9 11 18 Ret Ret 20 Ret 11 8 6 15 11
  阿德里安·舒杜 7 Ret Ret 13 13 5 10 7 13 Ret 9 16 10 20 14 9 10 Ret 13
2014年 VJM07英語Force India VJM07 梅斯特斯 PU106A Hybrid 1.6 V6 t P AUS MAL BHR CHN ESP MON CAN AUT GBR GER HUN BEL ITA SIN JPN RUS USA BRA ABU 155 第6
  沙治奧·佩雷斯 10 DNS 3 9 9 Ret 11 6F 11 10 Ret 8 7 7 10 10 Ret 15 7
  尼科·霍肯貝加 6 5 5 6 10 5 5 9 8 7 Ret 10 12 9 8 12 Ret 8 6
2015年 VJM08英語Force India VJM08 梅斯特斯 PU106B Hybrid 1.6 V6 t P AUS MAL CHN BHR ESP MON CAN AUT GBR HUN BEL ITA SIN JPN RUS USA MEX BRA ABU 136 第5
  沙治奧·佩雷斯 10 13 11 8 13 7 11 9
  尼科·霍肯貝加 7 14 Ret 13 15 11 8 6
VJM08B英語Force India VJM08   沙治奧·佩雷斯 9 Ret 5 6 7 12 3 5 8 12 5
  尼科·霍肯貝加 7 Ret DNS 7 Ret 6 Ret Ret 7 6 7
2016年 VJM09英語Force India VJM09 梅斯特斯 PU106C Hybrid 1.6 V6 t P AUS BHR CHN RUS ESP MON CAN EUR AUT GBR HUN DEU BEL ITA SIN MAL JPN USA MEX BRA ABU 173 第4
  沙治奧·佩雷斯 13 16 11 9 7 3 10 3 17 6 11 10 5 8 8 6 7 8 10 4 8
  尼科·霍肯貝加 7 15 15F Ret Ret 6 8 9 19 7 10 7 4 10 Ret 8 8 Ret 7 7 7
2017年 VJM10英語Force India VJM10 梅斯特斯 M08 EQ Power 1.6 V6 t P AUS CHN BHR RUS ESP MON CAN AZB AUT GBR HUN BEL ITA SIN MAL JPN USA MEX BRA ABU 187 第4
  沙治奧·佩雷斯 7 9 7 6 4 13F 5 Ret 7 9 8 17 9 5 6 7 8 7 9 7
  艾斯特賓·奧干 10 10 10 7 5 12 6 6 8 8 9 9 6 10 10 6 6 5 Ret 8
2018年 VJM11英語Force India VJM11 梅斯特斯 M09 EQ Power 1.6 V6 t P AUS BHR CHN AZB ESP MON CAN FRA AUT GBR DEU HUN BEL ITA SIN RUS JPN USA MEX BRA ABU 0* Ex*
  沙治奧·佩雷斯 11 16 12 3 9 12 14 Ret 7 10 7 14
  艾斯特賓·奧干 12 10 11 Ret Ret 6 9 Ret 6 7 8 13
來源:[77]
備註
  • *2018賽季夏休期前,印度力量車隊已得到59個積分,但自比利時站起,車隊雖然仍以「印度力量-梅斯特斯」名稱出賽,但實際主體為賽點印度力量車隊,接手後的新車隊被視為獨立主體,不可繼承積分。[78]
  • – 車手未能完賽,但由於完成了90%及以上的比賽里程,可計入成績。

外部連結

編輯

備註

編輯
  1. ^ 新車隊接手前,原印度力量車隊已得到59個積分,但按照F1規定,接手後積分將清零

註釋

編輯
  1. ^ Sergio Perez joins Sahara Force India with multi-year deal. Sahara Force India F1 Team (Sahara Force India F1 Team). 2013-12-12 [2013-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0). 
  2. ^ Force India signs Ocon on multi-year deal. Motorsport.com. 2016-11-10 [2017-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6) (英語). 
  3. ^ Mallya and Mol set for Spyker takeover.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Ltd.). 2007-09-03 [2010-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4). 
  4. ^ Sahara buys 42% stake in Mallya's Force India F1 team. The Times of India (The Times Group). 2011-10-12 [2011-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5). 
  5. ^ Andrew Benson. Hungarian Grand Prix: Force India put into administration by High Court. BBC. 2018-07-28 [2018-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6. ^ Lance Stroll's father agrees Force India takeover deal to save all 405 jobs. The Independent. 2018-08-08 [202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6). 
  7. ^ Midland sells MF1 Racing to Spyker. grandprix.com (Inside F1, Inc.). 2006-09-09 [2010-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4-26). 
  8. ^ Spyker considers selling F1 tea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07-08-14 [2010-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5). 
  9. ^ Lostia, Michele; Noble, Jonathan. Mallya confirms Fisichella at Force India.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08-01-10 [2008-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7). 
  10. ^ Force India usher in a new era at Mumbai launch.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Ltd.). 2008-02-07 [2010-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2-10). 
  11. ^ Joseph, Noah. Force India blings out the VJM01. Autoblog (Weblogs, Inc.). 2008-02-11 [2010-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8). 
  12. ^ Batra, Ruhi. Force India's first target will to beat Aguri. The Times of India (Bennett, Coleman & Co. Ltd.). 2008-02-09 [2010-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9). 
  13. ^ Noble, Jonathan. Force India set to switch focus to 2009.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08-07-15 [2008-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4. ^ The 2008 newcomers – Force India.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Ltd.). 2008-03-10 [2010-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3). 
  15. ^ Simon Strang. Sutil reprimanded for passing under yellow. Autosport (Haymarket Publishing). 2008-05-25 [2009-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6). 
  16. ^ Seamless shift Force India's last major '08 development.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Ltd.). 2008-08-11 [2010-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13). 
  17. ^ Italy Sunday quotes: Force India.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08-09-14 [2010-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8. ^ 2008 Team Review – Force India.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Ltd.). 2008-11-24 [2010-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06). 
  19. ^ Force India keep drivers for 2009. BBC Sport. 2008-10-17 [2008-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7). 
  20. ^ Force India confirm Mercedes deal.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08-11-08 [2008-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3). 
  21. ^ VJM 02 to be revealed on Sunday. IndianGrandPrix.net (WordPress). 2009-02-24 [2010-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8). 
  22. ^ FIA revises final 2009 entry list. autosport.com. 2009-03-26 [202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29). 
  23. ^ Spa-Francorchamps results: qualifying. BBC Sport. 2009-08-29 [2009-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30). 
  24. ^ Fisichella retains Ferrari 'dream'. PlanetF1.com. 2009-08-27 [2009-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31). 
  25. ^ Force India releases Fisichella to Ferrari. Autosport. 2009-09-03 [2009-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7). 
  26. ^ Liuzzi replaces Fisichella at Force India. Reuters India. 2009-09-07 [2009-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2). 
  27. ^ ESPN F1 | Formula 1 news and live F1 coverage. En.f1-live.com. [2010-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30). 
  28. ^ Elizalde, Pablo. Force India signs di Resta as reserve.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10-02-02 [201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1). 
  29. ^ Orlovac, Mark. Chinese Grand Prix as it happened. BBC Sport. 2010-04-18 [201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2). 
  30. ^ Collantine, Keith. Mark Smith leaves Force India for Lotus. F1 Fanatic (Keith Collantine). 2010-06-02 [2010-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31. ^ Scot Paul di Resta gets F1 drive with Force India. BBC Sport (BBC). 2011-01-26 [2011-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3). 
  32. ^ Elizalde, Pablo. Di Resta confirmed at Force India. Autosport. 2011-01-26 [2011-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33. ^ Online launch for Force India's 2011 car.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2011-02-08 [201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0). 
  34. ^ Saubers disqualified over technical infringement – updated.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2011-03-27 [2011-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7). 
  35. ^ Noble, Jonathan. Sutil to face criminal complaint. Autosport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11-05-16 [2011-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8). 
  36. ^ Cary, Tom. Force India driver Adrian Sutil faces assault charge from Renault owner Eric Lux. The Daily Telegraph. 2011-05-16 [2011-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9). 
  37. ^ Pugmire, Jerome. Force India owner Mallya calm over Sutil's future despite threat of charges. The Canadian Press (Canadian Press Enterprises Inc.). Associated Press. 2011-05-28 [2011-06-03]. 
  38. ^ Webber posts first win of 2011 at final round.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2011-11-27 [2011-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8). 
  39. ^ Hulkenberg joins Di Resta in Force India's 2012 line-up.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2011-12-16 [2011-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5). 
  40. ^ Jules Bianchi joins Sahara Force India as reserve driver for 2012. ForceIndiaF1.com (Force India). 2012-01-27 [2012-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5). 
  41. ^ Paul Weaver. Paul Di Resta ushers in 2012 F1 season with Force India drive. The Guardia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2012-02-03 [2012-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9). 
  42. ^ Alan Baldwin. F1 teams rattled by Bahrain petrol bombs. 2012-04-20 [2022-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9). 
  43. ^ Young, Byron. Bahrain Grand Prix: Force India come close to withdrawing. 2012-04-21 [2012-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9). 
  44. ^ Paul di Resta. Force India. [2016-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0). 
  45. ^ Adrian Sutil. Force India. [2016-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3). 
  46. ^ Anderson, Ben; Tremayne, Sam. Force India VJM06 launch: New car a total rethink. Autosport.com (Haymarket Media Group). 2013-02-01 [2013-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6). 
  47. ^ Force India off to best ever start at Melbourne. CNN-IBN (Turner International India). Indo-Asian News Service. 2013-03-17 [2013-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0). 
  48. ^ Perez joins Hulkenberg at Force India for 2014 F1 season.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13-12-12 [2013-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31). 
  49. ^ Nico Hülkenberg returns to Sahara Force India with multi-year deal. Sahara Force India F1 Team (Sahara Force India F1 Team). 2013-12-03 [2013-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8). 
  50. ^ Noble, Jonathan. McLaren believes switch to Honda engines will not compromise 2014.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13-05-16 [2013-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8). McLaren believes its world championship challenge with Mercedes next year will not be compromised by its planned switch to Honda engines for 2015. 
  51. ^ F1 Bahrain: Hamilton wins, Force India on podium. Autocar India. 2014-04-06 [2014-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2. ^ Nico Hülkenberg retained by Force India for 2015 F1 season. The Guardian. Press Association. 2014-10-21 [2014-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7). 
  53. ^ Sergio Perez: Force India driver to stay with Formula 1 team in 2015. BBC Sport (BBC). 2014-11-07 [2014-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54. ^ Sergio Perez: Force India driver signs up for 2016 season. BBC Sport (BBC). 2014-11-22 [2014-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2). 
  55. ^ Force India unveils VJM08 livery. ESPN (ESPN). 2015-01-21 [2015-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0). 
  56. ^ Force India facing uncertain future – report. Motorsport.com. Motorsport.com, Inc. 2015-01-28 [2015-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2). 
  57. ^ Force India: Wind tunnel move behind car delay. GPUpdate (GPUpdate). 2015-01-22 [2015-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58. ^ Esler, William. Force India will use their 2014 car at the first Barcelona test next week. Sky Sports. 2015-02-13 [2015-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1). 
  59. ^ Barretto, Lawrence. Force India's VJM08 2015 Formula 1 car makes track debut in test. autosport.com. [2016-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60. ^ Barretto, Lawrence; Parkes, Ian. Force India duo preach caution about new B-spec F1 car. autosport.com. 2015-07-02 [2015-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4). 
  61. ^ Force India VJM08 - nosecone 'nostrils'. FIA. 2015-07-05 [2015-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6). 
  62. ^ Force India VJM08 - rear suspension updates. [2022-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63. ^ Parkes, Lawrence Barretto and Ian. Force India to introduce more new B-spec parts for Singapore F1 GP. [2022-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3). 
  64. ^ Force India and Sauber lodge complaint against F1 with European Union. [2015-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1). 
  65. ^ Podium for Checo in Russia, fifth in his F1 history. [2022-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66. ^ Bradley, Charles. European GP: Rosberg wins as Hamilton toils to fifth. motorsport.com. 2016-06-19 [2016-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3). 
  67. ^ Spa love affair continues with double Top Five finish. Sahara Force India F1 Team. 2016-08-28 [2016-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2). 
  68. ^ Esteban Ocon joins Sahara Force India for 2017 and beyond. Sahara Force India F1 Team.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3). 
  69. ^ Nico Hülkenberg joins Renault Sport Formula One Team. Renault Sport F1. [2016-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4). 
  70. ^ Force India unveil startling new pink livery for 2017.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 Ltd. 2017-03-14 [2017-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2). 
  71. ^ Sahara Force India Formula One Team. www.facebook.com. [2017-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30) (英語). 
  72. ^ Instagram post by Sahara Force India F1 • Sep 2, 2017 at 3:58 pm UTC. Instagram. [2017-09-04]. (原始內容 存檔於2020-05-30) (英語). 
  73. ^ Force India. Formula1.com. [2018-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1) (英語). 
  74. ^ Nicholas joins Sahara Force India as reserve and test driver. nicholaslatifi.com. 2018-01-05 [2020-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5). 
  75. ^ Perez explains Force India's financial position. 2018-07-29 [2022-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9). 
  76. ^ FIA allows new entry to save Force India – Speedcafe. speedcafe.com. 2018-08-24 [2018-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4). 
  77. ^ Force India – Grands Prix started. StatsF1. [2020-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2). 
  78. ^ Noble, Jonathan. New Racing Point Force India team granted official F1 entry. Autosport. Motorsport Network. 2018-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