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縣蒙古語ᠦᠴᠤᠸᠠᠨ
ᠰᠢᠶᠠᠨ
西里爾字母Үчуань шянь)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所轄一個縣。縣人民政府設於可可以力更鎮(Köke ergi,簡稱可鎮)。

武川縣
ᠦᠴᠤᠸᠠᠨ
ᠰᠢᠶᠠᠨ
武川中心
武川中心
武川縣在呼和浩特市的位置
武川縣在呼和浩特市的位置
呼和浩特市的地理位置
呼和浩特市的地理位置
坐標:41°05′28″N 111°27′03″E / 41.09116°N 111.45091°E / 41.09116; 111.45091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政府駐地可可以力更鎮
下級行政區
8
面積
 • 總計4,682.31 平方公里(1,807.85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95,869人
 • 密度20.5人/平方公里(53人/平方英里)
 • 城鎮53,034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 8
郵政編碼011700
電話區號471
車輛號牌蒙A
行政區劃代碼150125
網站武川縣政府網

歷史

編輯

北魏時期設武川鎮。該縣名「武川」得名於此。

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置武川廳。設廳後,又將歸化城廳北部、四子部落旗茂明安旗喀爾喀右翼旗的部分地區劃歸武川廳。

民國元年(1912年),武川廳更名武川縣,寄治歸化城(現呼和浩特市舊城)。民國四年(1916年),縣治北遷一里至河邊村。同年歸綏縣可可以力更鎮劃歸武川,縣治遷於可鎮。民國8年(1919年),將境內原茂明安旗地域劃歸固陽設治局

民國26年(1937年),日本軍隊占領武川,武川屬蒙疆政府,縣公署亦設於可可以力更鎮。民國34年(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管武川。

1949年9月19日,綏遠和平解放,次年設武川縣人民政府,縣治於可可以力更鎮。1949年時,全縣總面積2萬多平方千米。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將烏蘭花、河子上、旗下營、大灘等地劃歸四子王旗、龍勝縣、武東縣等。1958年將二里半、腮忽洞、點素不浪鄉等劃歸達茂旗,並將原達茂旗轄紅山子劃歸武川縣。後再無變動。

人口

編輯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武川縣常住人口為95869人。[2]

武川縣境內的漢語方言主要屬於晉語大包片

地理

編輯

武川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西部,陰山山脈大青山北麓。全境在北緯40°47′至41°23′,東經110°31′至111°53′間。東西長110千米,南北寬60千米。縣南於土默特左旗回民區新城區接壤,西於土默特右旗固陽縣相連,北交達茂旗四子王旗,東接卓資縣。全縣總面積4885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編輯

武川縣下轄3個、6個[3]

可可以力更鎮、​哈樂鎮、​西烏蘭不浪鎮、​大青山鄉、​上禿亥鄉、​得勝溝鄉、​二份子鄉、​哈拉合少鄉、​耗賴山鄉、​內蒙古武川經濟開發區和武川金三角開發區。

交通

編輯

公路

編輯

武川至呼和浩特自古有一條「白道」,民國時期俗稱「歸武大道」,1954年更名「呼武公路」。

武川縣第一條公路始於民國十五年的「蜈蚣壩工程」,即同年歸武大道通車。後又修葺多條土路。日軍占領期間,強徵修築公路,至民國二十九年,縣內有通車土路17條。

1986年底,全縣幹線公路五條,總長235.6千米,縣鄉公路9條,總長206.9千米。縣內公路總里程442.5千米,路網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09千米,每萬人27千米。

鐵路與民航

編輯

武川縣境內無鐵路通過,縣城距呼和浩特站約40千米。

武川縣距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約70千米。

軍事

編輯

據史料記載,自秦至清,武川地區歷代均有駐軍。廟溝,大青山地區亦有秦漢時古堡。北魏時武川鎮設司馬、鎮將、都督、大將並駐軍,其中鎮將為刺史級。清朝置廳後,宣統元年(1909年),歸綏道巡警總局駐一旗於鎮北。

1912年,土默特騎兵營王祿率隊駐防武川。1914年年王祿轉防包頭。1916年,淮軍蕭漢傑率騎兵800人駐守武川,次年成立縣保安團。由於地勢險要,武川駐軍調動頻繁。

1937年,日軍占領武川縣城,後有日本平和中隊約300人駐紮可鎮,同時又憲兵隊、特工隊等人數不一。1937年,國民黨「綏遠民眾抗日自衛軍」稱「第八戰區第五縱隊」,駐紮在武川郊外的山區。又有八路軍120師385旅715團及地方武裝組成的「大青山支隊」,在李井泉姚喆等率領下挺進大青山,直至抗戰結束。

抗戰結束後,原國民黨第五縱隊編為綏遠省保安騎兵師,入駐縣城。隨後,綏遠省保安四團、警察大隊同駐城內。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騎1師駐武川剿匪,原國軍整編第12旅,起義後改編為解放軍騎4師,後換防至河北。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編輯

1912年(民國元年)武川設縣後,下轄8個行政區,每區建區兵,由區長統領,負責地方安全。1916年(民國5年)成立保安團,全縣約300人。1921年(民國10年),改稱保安隊。1930年(民國19年),改稱保衛團。縣內九區分別建造一座土堡。

日治時期,於1938年(民國27年)公布保甲制度,依次編保甲自衛團。

1946年(民國35年),國民黨縣政府設軍事科,組民眾自衛隊。次年,修築碉堡和城圍。1948年(民國37年),縣政府會同參議會和駐軍組成「三角碉堡」營建委員會,由軍事科主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

1950年4月,成立縣人民武裝委員會,負責發展地方武裝、建設民兵組織和維護地方治安,1951年改名縣人民武裝部,雖名稱屢次變動,但是發揮維護地方安全和和平的職責。該縣在人武部的負責下向部隊輸送大批優秀官兵,因此,縣人民政府被評為「全國徵兵工作先進單位」,受到國防部通報表揚[4]

自人民武裝委員會建立伊始,便在各區組織建設民辦組織,到1952年時,全縣民兵已達13347人。1958年縣政府響應毛澤東主席「全民皆兵」和「大辦民兵師」的號召,對民兵部隊加以整頓和擴編,當年民兵數便到達51794人。1979年,遵上級「減少數量,提高質量,抓好重點,打好基礎」的方針,進行整編。1981年時,縣民兵數為19758人。

特產

編輯

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武川土豆、武川莜麥

參考書目

編輯
  • 《武川縣誌》編纂委員會; 石應蕙 白征夫. 武川县志.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82號: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8年. ISBN 7-204-00542-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中國: 内蒙古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18]. 
  3. ^ 2023年武川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4. ^ 1987年8月20日《解放軍報》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