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涌之戰是林則徐奏報於1839年11月發生的清朝大英帝國之間的武裝衝突事件,依英軍記載則英軍並未參戰。清軍為了防範英軍的侵犯,於尖沙咀以北官涌山佈防。清道光十九年九月廿九日至十月初八日 (1839年11月4-13日) ,林則徐奏稱英艦於10天內向清軍進行海陸攻擊6次,但是未能攻克官涌。[1]

官涌之戰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一部分

官涌附近地圖(1845年)
日期1839年11月4日-1839年11月13日
地點
參戰方
清朝 未知
指揮官與領導者
林則徐
鄧廷楨
關天培
陳連升
未知

背景

編輯
 
查理·義律乘坐的路易莎號(圖中)

道光十九年(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兩廣總督鄧廷楨和水師提督關天培商議,為了控制外洋海面,在尖沙嘴和官涌山崗一帶駐軍。關天培調陳連升防守。官涌營盤居高臨下,可以俯擊英船。英軍不斷派人到此偷襲。 1839年6月20日,九龍尖沙咀村發生林維喜案英國水兵在村內醉酒鬧事,打死村民林維喜,林則徐要求英國商務總監義律交出兇手,義律卻自己輕判了事。此事因而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為香港被割讓埋下伏筆。同年11月,中英隨即爆發穿鼻之戰,林則徐下令軍隊駐在官涌山。

據林則徐奏,英軍在旬日之內,連續向官涌清軍進攻六次,皆被擊退,其中參戰的有「嘚格喇𠱊」(Douglas是艦長,艦名「劍橋」英語Porcher (1799 ship))、「哆唎」等英船。而英方對此卻全無記載,反稱泊於香港一帶的英船移往銅鼓時,於11月13日在九龍一帶(即官涌)遭到清軍的炮擊。此時英國在廣東海面僅有巡防艦窩拉疑號英語HMS Volage (1825)及新到的風信子號英語HMS Hyacinth (1829),以及官船路易莎號,從林則徐奏摺來分析,此三艦並未參戰。因此可以肯定官涌之戰不是英軍與清軍之間的戰事。[1]

第一次

編輯

官涌營盤守軍在參將陳連昇和遊擊伍通標率領下截擊偷襲的英兵,打傷英軍士兵並繳獲了槍械,英軍逃跑。[2]

第二次

編輯

九月廿九日(11月4日)夜,英兵艦數艘,對準官涌營盤一字排開,猛烈仰攻,但目標太高,不好命中。清軍居高臨下,向英兵艦進行俯擊,英艦撤退。[2]

第三次

編輯

十月初三日(11月8日)英兵艦以大艦正面對官涌營盤開炮,同時派小船側面包抄,乘海潮衝擊靠近岸邊,百餘人乘隙搶上山崗,把總劉明輝率眾截擊,擊傷英軍數十名,死亡數人,其餘滾下山崗。[2]

第四次

編輯

十月初四日(11月9日),英軍在胡椒角(今海逸豪園附近)開炮試探,營盤守軍游擊德連大炮抬炮一齊還擊,英艦被擊中,潛逃。

林則徐、鄧廷楨和關天培,增調水師官兵二百人,添置大炮六座,並調派候補知府余保純、候補縣丞張鵾新安縣知縣梁星源、駐守大鵬灣參將賴恩爵都司洪名香、宋王臺參將張斌就近帶兵往官涌通力合作,準備夾攻來犯英軍。[2]

第五次

編輯

十月初六日(11月11日)晚,清軍按五個山梁分五路用大炮主動出擊,英軍逃跑。[2]

第六次

編輯

十月初八日(11月13日)下午,英艦來犯,清軍仍以五個山梁,五路大炮疊轟,擊退英艦。[2]

影響

編輯

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為防英軍再犯,在尖沙嘴、官涌添置炮台,經余保純賴恩爵梁星源等實地勘察,於尖沙嘴山麓、官涌之南山上各建炮台一座,由內地調配大炮五十多門,還將大鵬灣營改為協,派副將駐守。[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茅海建. 第二章骤然而至的战争·四林则徐的制敌方略. 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再硏究.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5年 [2022-06-28]. ISBN 710800757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6).  英文版見Haijian Mao. The Qing Empire and the Opium Wa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6年10月18日: 114–115. ISBN 9781107069879. 
  2. ^ 2.0 2.1 2.2 2.3 2.4 2.5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編). 702 欽差兩江總督林則徐等奏報砯次擊退阻撓該國貨船具結進口並各處滋擾之英國兵船摺. 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二). [2022-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透過澳門基金會. 
  3. ^ 霍啟昌. 香港與近代中國: 霍啟昌香港史論. 香港: 三聯書店: 39. 2019年9月16日 [2022年6月28日]. ISBN 97896204450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6月28日) –透過Google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