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

中国剧作家(1900年-1995年)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男,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劇作家[1]

夏衍
出生(1900-10-30)1900年10月30日
 大清浙江省杭州府餘杭縣
逝世1995年2月6日(1995歲—02—06)(94歲)
 中國北京市
職業劇作家編劇
語言國語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母校浙江大學
九州工業大學
創作時期1935-1995
代表作《上海屋檐下》
《法西斯細菌》
配偶蔡淑馨 (1930年結婚-1984年去世)
子女沈寧(女兒)
沈旦華(兒子)
親屬沈學詩(父親)
徐繡笙(母親)

生平

編輯

夏衍1915年入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今浙江大學工學部)染色科。1919年受五四運動激發,和同學共同組織杭州五·八遊行。1920年夏畢業,秋被保送赴日本留學。1921年2月考入日本九州明治專門學校(今九州工業大學)電機專業,期間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

1924年孫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國是」途經日本,夏衍和同學前去迎接,受到孫中山熱情對待,介紹其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底夏衍從學校獲得工學學士學位,擔任國民黨駐日支部常委兼組織部部長。1927年因駐日支部被支持南京國民黨的人搗毀,夏衍於4月下旬回國向武漢國民黨總部請示。在上海得知負責海外工作的彭澤民已離開武漢去香港,無從聯繫,滯留上海,後被開除國民黨黨籍。

1927年6月夏衍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從事翻譯和工運工作。1929年翻譯了馬克西姆·高爾基的《母親》,並和鄭伯奇錢杏邨等人發起並領導了上海藝術劇社,從此與戲劇結緣。1930年他參與左翼作家聯盟的組建工作,並當選為「左聯」執行委員。1932年他和鄭伯奇、阿英等人進入明星影片公司。1933年中共上海文委電影組成立,夏衍任組長,阿英等為委員,從此夏衍開始涉足電影劇本創作。

1934年,夏衍為躲避國民黨搜捕,在一公寓躲藏三個月,並創作出多幕劇《賽金花》,諷刺國民黨當局的外交政策。1936年首演,不久被禁。1935-1937年這段時間夏衍完成兩個獨幕劇,一個歷史劇《秋瑾傳》和中國報告文學的開山作《包身工》。1937年他完成了代表劇作之一的《上海屋檐下》。

抗日戰爭爆發後,夏衍輾轉各地開展救亡運動,創辦《救亡日報》並堅持了3年多的時間。1940年完成多幕劇《心防》,描寫劉浩如為首的進步新聞和戲劇工作者,為保衛精神防線進行的鬥爭。1941年因皖南事變發生,夏衍抵達香港,和鄒韜奮范長江等人籌辦《華商報》。後太平洋戰爭爆發,輾轉到達重慶,負責主持中國共產黨在當地的文化活動,並完成另一代表劇作《法西斯細菌》,寫三個知識分子不同的性格和人生道路,人物刻畫生動。

1944年起,夏衍擔任《新華日報》代總編輯。一年後將《救亡日報》以《建國日報》的名字復刊,但不久就被查禁。1946年起,夏衍在周恩來領導下在南京、香港等地進行統戰工作。1949年5日,夏衍跟隨陳毅進入上海,任上海軍管會文管會副主任,負責上海文教單位的接收工作,後任上海市委宣傳部長等職務。

 
1962年百花獎最佳編劇獎得主夏衍、張水華

1954年夏衍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分管電影與外事工作,1955年7月到任。此後他寫出了劇本《考驗》,表現了黨的領導幹部面對新形勢的兩種不同思想和作風。他將《祝福》《林家鋪子》《紅岩》等小說改為電影劇本,受到廣大群眾歡迎。1962年他獲得第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編劇。

1965年夏衍被免去文化部副部長職務,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投入監獄八年。1977年後復出,1979年當選為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1982年進入中央顧問委員會。1985年文化部為表彰夏衍對中國電影事業的貢獻特頒發榮譽獎狀。1994年在95壽辰之際,被國務院授予「國家有傑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稱號。1995年病逝於北京,骨灰撒入錢塘江

筆名

編輯

筆名夏衍沈端先沈宰白徐佩韋黃子布余伯約司馬牛丁依丁一之一之丁叔之丁謙之丁謙平丁謙吾丁君吾王老吉蔡叔聲一芹子布子平子揚子培等。[2]

作品

編輯

代表作有《野草》、《包身工》、《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等等。

紀念

編輯

2019年3月23日,位於上海烏魯木齊南路178號的夏衍舊居對外開放[3]

參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4册.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 317–319. 
  1. ^ 夏衍生平. 杭州夏衍中學. 2010-09-17 [2019-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2. ^ 周家珍編著. 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03628320. 
  3. ^ 一个院落两处老宅,三五成群感知文脉. [2019-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