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蒂特·韦希

(重定向自Talk:季特·韦希
微肿头龙在话题“建議更名:“蒂特·韦希”→“季特·韦希””中的最新留言:5个月前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爱沙尼亚专题 (获评未评級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爱沙尼亚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爱沙尼亚相关主题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建議更名:“蒂特·韦希”→“季特·韦希”

编辑

蒂特·韦希” → “季特·韦希”:见新华社历史资料库。--The3moboi留言2024年2月25日 (日) 17:49 (UTC)回复

@The3moboi:因为有新华社的译名,所以暂时我不提异议。但我的感觉是爱沙尼亚语的音译表之前受到俄语的影响,ti和di腭音化为“季”。这种例子在辞典上好像也不多。我找到一个Sindi爱沙尼亚地名在《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里是译为“辛迪”。留待以后在观察吧.--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2月26日 (一) 08:43 (UTC)回复
@The3moboi:1996年人民日报上用的是“蒂特”,新华社历史资料库里也有新闻稿用“蒂特”的。谷歌搜索结果“季特”数量不多。如果您同意的话,我觉得应该移回原名。--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6月14日 (五) 12:59 (UTC)回复
@TuhansiaVuoria新华社搜索“蒂特”的结果只有一个,即“爱沙尼亚内阁”。不过在我看来应该可以作为又译名表记的。--The3moboi留言2024年6月14日 (五) 13:04 (UTC)回复
谷歌搜索“季特·韦希”只有7个结果,且都是维基输出的。“蒂特·韦希”有2000多个结果,包括人民日报及百度百科。既然两者都有权威来源,就应该选用更符合原语读音且更广泛使用的译名,即“蒂特·韦希”。--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6月14日 (五) 13:40 (UTC)回复
@TuhansiaVuoria新华社历史资料库搜索“Tiit”的第一个结果就是人名“季特 [爱沙/新增]”。再之前还有几位爱沙尼亚政治人物的译名也有“季特”。--The3moboi留言2024年6月23日 (日) 07:04 (UTC)回复
我不否认新华社历史资料库的新增译名,但我也指出了1996年人民日报上的译名。在这种权威来源有冲突时,我的选择是应该符合原语读音的译名。从这个网站上可以听到音节tii是发“蒂”的音,不是“季”。所以我觉得维基里应该使用“蒂特”的译名,其他前名相同的人物也应该使用“蒂特”的译名。--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6月23日 (日) 20:27 (UTC)回复
从新华社历史资料库来看爱沙尼亚语的ti音节大多被翻做“季”。不过如果此人物的确“蒂特”更常见的话也可用它。但不建议类推到所有人物。
上面提到的Sindi,地名大词典好像和人名大词典有点冲突?乌克兰人地名的就是一大例子。之前还发现法语人名Martin在人名大词典是“马丁”,结果在地名大词典是“马丹”。--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6月23日 (日) 23:36 (UTC)回复
地名大辞典和人名大辞典是采用了不同的音译方式。芬兰语人名地名也按照不同的方式来翻译,印象中如后缀-mies:人名辞典好像为了缩短译名译为“梅斯”,但地名辞典则按照读音译为“米埃斯”。但多数时候一个地名有可能是姓氏。由此可见,即使是人名地名辞典这样的权威来源,还是需要持批判性态度去参考。--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6月24日 (一) 06:41 (UTC)回复
@微肿头龙但上面提示了如果该专题不存在的话是可以移除的。--The3moboi留言2024年7月5日 (五) 09:44 (UTC)回复
已建专题模板--微肿头龙留言2024年7月5日 (五) 10:28 (UTC)回复

建議更名:“季特·韦希”→“蒂特·韦希”

编辑

季特·韦希” → “蒂特·韦希”:参见上面的讨论。--万水千山留言2024年6月25日 (二) 06:11 (UTC)回复

(+)支持--Коля留言2024年6月26日 (三) 15:45 (UTC)回复
@TuhansiaVuoria 完成。——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4年6月27日 (四) 06:17 (UTC)回复
返回到“蒂特·韦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