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能力

(重定向自隱身

隱形能力,或稱隱身能力,是指人能夠將自己變成透明人的超能力,這是奇幻科幻作品常見的題材之一。

隱形的理論

常見設定

编辑

透明人的身體是看不見的,但透明人本身仍然可以看見其它的物體。有些透明人即使透明也能觸碰得到,有些則不行。隱形通常被認為是最高形式的偽裝 ,因為它不顯示任何一種重要的視覺、也沒有任何頻率的電磁波譜,如無線電、紅外線、紫外線等。

在影視作品中出現時,通常會讓透明人呈現半透明的狀態,以免閱聽者完全看不到該名角色。

科學技術

编辑

隱形概念最早來自於John Pendry和Andrew Ward在1996年的一篇論文。2006年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物理學家乌尔夫·雷昂哈特(Ulf Leonhardt)曾写了一篇题为《Optical conformal mapping》的论文稱“一个隐形装置应该能使光线绕过一个物体,使这个物体看起来根本不在那里。”[1][2]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葛林利夫 (Allan Greenleaf) 提出電磁蟲洞,光線會經由別的管道傳輸,在某處消失然後在別處出現。

目前,實用的隱形裝置不存在[3][4],但仍有不少科學家致力於隱形技術。2006年开始,就陆陆续续的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实验。2006年,英國倫敦帝國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约翰·彭德里和美國杜克大學的David Smith 、助理教授David Schurig等人提出隱形斗篷,他們以超穎材料(metamaterial, 硅纳米材料) 製造出一個可以讓微波彎曲繞道的圓柱[5][6]。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员Xiang Zhang透過分散光的视觉效果。

低可偵測性技術(Stealth technology),俗稱“匿蹤技術”,是通過特殊設計、表面材質或裝置,降低物體被偵測到的機會或縮短其可被偵測距離的科技。

流行文化

编辑

古籍

编辑
  • 據《龍樹菩薩傳》載,龍樹未出家前,曾學隱身法,潛入國王後宮性侵侍女

大眾小說

编辑

漫畫

编辑
  • 驚奇四超人
  • ONE PIECE
  • 我的英雄學院
  • 魔法零蛋
  • 鐵甲奇俠(iron man)中,主角東尼·史塔克(Tony Stark)有部分裝甲具有隱形功能,即stealth armor,使敵人在目視下無法見到。然而,在其第二集的手機遊戲的設定中,裝甲仍然在雷達上可被偵測出來。這一點與現實科技並不相符。軍事科技上,有隱形戰機能避開雷達偵測而對敵方進行伏擊轟炸,如f-117a隱形轟炸機及之後的其他更先進型號的戰機。以他的財力及科技絕對可以做出比美軍戰機更出色的戰甲。

動畫

编辑
  • 日本2012年SF機器人動畫创圣的亚库艾里翁EVOL》之中,其中一位女角色柚葉·蘇爾的Element能力是「光學透化」,經常因害羞的緣故而把自己變透明才活動,只有青蛙形狀的絨毛玩具可讓旁人看見。

電影

编辑
  • 科幻電影《铁血戰士》,其續集及其系列,外星人的隱身裝置可以令光線透過其身體。
  • 電影《G.I. Joe義勇群英》中,有特種士兵穿上一件光學迷彩的外套裝備,同樣可以令光線穿透人體,或將身後事物及光線等顯現於身體前面,從而使自身變成隱形,但仍能被觸摸。而且,可以用某些方法使其迷彩功能失效,如將有顏色的物料,即墨汁,油污等散佈於衣物上, 現出人形。然而,與第一集其他極先進裝備一樣,於續集幾乎完全無再出現,令續集中特種部隊與一般士兵接近無異。
  • 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中,神盾局飛行母艦(helicarrier)具備隱形功能,同樣是以光學迷彩形式出現。當然戲劇效果上,在敵人(被邪神洛基操控的鷹眼(Clint Barton)和其攻擊隊員)要攻擊母艦時,及其他有關艦上的場景時是可見的。基於要令觀眾看到,之後的現形是自然的。然而鷹眼攻擊艦隻時能夠見到母艦是存疑的,因為飛行船可能因系統某種連結可見到母艦是正常,但以人來說,鷹眼理應見不到艦隻,更莫說瞄準某一點進行射擊。

電視劇

编辑

遊戲

编辑
  • 維爾福推出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军团要塞2》之中,支援類的職業間諜裝備了隱形用手錶作為其中一種匿蹤裝置。
  • 終極動員令系列的隱形坦克:Nod兄弟會高級裝甲單位,發射兩發飛彈攻擊任何目標

注釋

编辑
  1. ^ Pendry, J. B.; D. Schurig, and D. R. Smith. Controll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 Science. June 2006, 312 (5781): 1780−1782 [2006-08-01]. Bibcode:2006Sci...312.1780P. PMID 16728597. doi:10.1126/science.1125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5). 
  2. ^ Leonhardt, Ulf. Optical Conformal Mapping. Science. June 2006, 312 (5781): 1777–1780 [2006-08-01]. Bibcode:2006Sci...312.1777L. PMID 16728596. doi:10.1126/science.11264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13). 
  3. ^ Nachman, Adrian I. Reconstructions From Boundary Measurements (GIF). Annals of Mathematics (Annals of Mathematics). November 1988, 128 (3): 531–576 [2006-08-01]. JSTOR 1971435. doi:10.2307/1971435. 
  4. ^ Wolf, Emil; Tarek Habashy. Invisible Bodies and Uniqueness of the Inverse Scattering Problem. Journal of Modern Optics. May 1993, 40 (5): 785–792 [2006-08-01]. Bibcode:1993JMOp...40..785W. doi:10.1080/09500349314550821. 
  5. ^ themoneytimes.com,Scientists Turn Fiction Into Reality, Closer to Make Objects "Invisible"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8-08-16.
  6. ^ mirror.co.uk, Secrets of invisibility discovered. [2011-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19). 

]]Category:隐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