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臀目
蜥臀目(學名Saurischia)也稱為龍盤目或蜥盤目。名稱源自希臘文中的σαυρος(sauros;「蜥蜴」之意)與ισχιον(ischion;「髖關節」之意)。是恐龍之下所屬兩目中的其中一目。哈利·絲萊(Harry Seeley)在1888年根據恐龍的骨盆結構,將恐龍分類成為兩大目,分別是蜥臀目與鳥臀目(Ornithischia)[1]。兩者的差異在於蜥臀目的骨盆型態比較接近早期的恐龍,蜥臀目恐龍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與鳥臀目演化支分開個別演化,牠們所生存的時代一直延續到白堊紀結束為止。
蜥臀目 | |
---|---|
始盗龙的骨架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Seeley, 1887 |
演化支 | |
蜥臀目之下的獸腳亞目包含了所有的肉食性恐龍,而蜥腳形亞目則是體型龐大的植食性動物演化支;兩者和鳥臀類最大的不同就是“幾乎沒有裝甲或者角”,體型簡單的由頭、頸部、身體、四肢、尾巴組成,就算有也不會像鳥臀目一樣有誇張的裝飾或者防禦特征。某些蜥臀目中的獸腳亞目大約在侏儸紀時期演變成為鳥類的祖先(雖然鳥臀目也擁有類似鳥類的骨盆結構,但是這是趨同演化的結果,並非鳥臀目進化為鳥類)。除了已經演變成為鳥類的分支之外,白堊紀晚期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使蜥臀目恐龍完全消失。依據系統發生學的分類法,現代鳥類是蜥臀目中獸腳亞目的一個次演化支。
敘述
编辑蜥臀目恐龍具有三叉的骨盆結構,恥骨往前。鳥臀目恐龍演化出新的臀部結構,恥骨往後轉到與坐骨平行,並有一個往前的突起,形成四叉的骨盆結構。
鳥臀目的臀部結構類似鳥的臀部結構,這成為牠們的名稱來源,但牠們並不是現代鳥類的直系祖先。近年的研究多認為,蜥臀目(手盜龍類)在侏羅紀時期演化出鳥類。某些手盜龍類的先進物種改變骨盆結構,形成類似鳥臀目骨盆的平行排列,這是種平行演化的結果。
分類歷史
编辑哈利·絲萊在在恐龍分為蜥臀目、鳥臀目之前,曾經參考過其他古生物學家提出的恐龍分類方案。哈利·絲萊傾向於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8年的分類法,馬什將恐龍分為四目:蜥腳目(Sauropoda)、獸腳目(Theropoda)、鳥腳目(Ornithopoda)、以及劍龍目(Stegosauria)[1]。
哈利·絲萊希望能夠根據有效的特徵,以更系統的方式將恐龍分類。他根據骨盆的形狀,將上述四目分為兩個群體;新建立的鳥臀目包含鳥腳亞目、劍龍亞目,而蜥臀目包含獸腳亞目、蜥腳亞目。哈利·絲萊認為這兩種骨盆的差異大,代表恐龍並非一個天然演化支,而是主龍類的兩個獨自演化的目[1]。哈利·絲萊的恐龍複系群理論相當有影響力,長期被科學文獻、大眾讀物沿用。直到1960年代,科學界才發現蜥臀目、鳥臀目具有最近共同祖先,而恐龍是個單系群。
另一方面,哈利·絲萊的分類法經過長時間的考驗,近年的親緣分支分類法更支持此一分類法[2]。羅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曾對此分類法提出異議,他在《The Dinosaur Heresies》一書中,將獸腳亞目獨立為個別的目,並將蜥腳形亞目與鳥臀目集合為另一個目「Phytodinosauria」(意為「植物恐龍」)或是「Ornithischiformes」[3]。羅伯特·巴克根據慢龍類同時具有鳥臀目與原蜥腳類的特徵,而認為鳥臀目、原蜥腳類是近親,而鳥臀目演化自原蜥腳類恐龍[4]。但近年的研究發現,慢龍類其實是群獨特的植食性獸腳類恐龍,而且是鳥類的近親。因此,巴克的分類方案已不被採用。
分類
编辑-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另外,巴西大龍(Teyuwasu)與Agnosphitys可能代表早期蜥臀目恐龍,或是更原始的非恐龍動物。
種系發生學
编辑Müller & Garcia, 2020[5] | Novas et al., 2021[6] | |||||||||||||||||||||||||||||||||||||||||||||||||||||||||||||||||||||||||||||||||||||||||||||||||||
---|---|---|---|---|---|---|---|---|---|---|---|---|---|---|---|---|---|---|---|---|---|---|---|---|---|---|---|---|---|---|---|---|---|---|---|---|---|---|---|---|---|---|---|---|---|---|---|---|---|---|---|---|---|---|---|---|---|---|---|---|---|---|---|---|---|---|---|---|---|---|---|---|---|---|---|---|---|---|---|---|---|---|---|---|---|---|---|---|---|---|---|---|---|---|---|---|---|---|---|---|
|
| |||||||||||||||||||||||||||||||||||||||||||||||||||||||||||||||||||||||||||||||||||||||||||||||||||
擬議的鳥腿龍類, 傳統上分類為蜥臀目的分類單元顯示為綠色. | ||||||||||||||||||||||||||||||||||||||||||||||||||||||||||||||||||||||||||||||||||||||||||||||||||||
Baron et al., 2017[7] | Cau, 2018[8] | |||||||||||||||||||||||||||||||||||||||||||||||||||||||||||||||||||||||||||||||||||||||||||||||||||
|
|
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Seeley, H.G. (1888).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fossil animals commonly named Dinosauria."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43: 165-171.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weishampel2004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Bakker, R.T. (1986). The Dinosaur Heresies.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p. 203. ISBN 0-14-010055-5.
- ^ Paul, G.S. (1988). Predatory Dinosaurs of the World, a Complete Illustrated Guide.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464 p.
- ^ Müller, R.T.; Garcia, M.S. A paraphyletic 'Silesauridae' as 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for the initial radiation of ornithischian dinosaurs. Biology Letters. 2020, 16 (8): 20200417. PMC 7480155 . PMID 32842895. S2CID 221298572. doi:10.1098/rsbl.2020.0417.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novas2021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baron2017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cau2018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holtz2017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