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宮

中國最早的國立高等學府
(重定向自稷下之學

下學宮,又稱稷下之學,始建於戰國時期(西元前四世紀)的田齊桓公稷下位於齊國國都臨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門附近。齊宣王之時,在稷下擴置學宮,招致天下名士: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農家陰陽家等百家之學,會集於此,自由講學、著書論辯。

歷史

编辑

前4世紀中葉,齊國創立稷下學宮,供養資助許多思想家和學者,維持至前3世紀前期,是當時最重要的學術中心[1]:146戰國中後期各主要學派的重要人物,如:荀子宋钘尹文倪說鲁仲连、田巴、邹奭,幾乎都來到過稷下,《史記》描述當時的盛況:“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鄒衍淳于髡田駢接輿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稷下學宮是一种由官方主办、私人主持的办学模式。不问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的学术自由气氛,約与同时代雅典亚里斯多德于公元前335/334年所创吕克昂学院东西并尊。

講學名家

编辑
陰陽家學派
偏向道家學派
遊說家
儒家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余英時. 《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4 [2014-11-07]. ISBN 957084325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0)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