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期許誤差

社會學術語
(重定向自社會期許偏誤

社會期許誤差,是社會科學研究的詞彙,受訪者為了令人產生正面印象,傾向在調查中以不實意願取代其真實意願,以符合社會期望。例如過多申報自己的「良好行為」,或過少申報自己的「壞行為」、或不受歡迎的行為。這種傾向嚴重影響研究的效度,尤其見於自填問卷。這種偏差會影響樣本的平均數值,亦影響研究員研究受訪者之間的差異。

擁有特定社會期許的議題,例如受訪者個人的能力、性格、性行為、濫用藥物等議題,須特別留意社會期許誤差。例如,當受訪者需要回答:「你有多經常自慰?」,受訪者可能基於社會對自慰的禁忌,過少申報自慰的頻率,或者導致自慰頻率頻繁的受訪者避免回答。於是,問卷收集回來的自慰平均頻率會遭嚴重低估。


當受訪者需要回答:「你是否曾經濫用藥物或不當物質?」受訪者可能基於壓力否認曾經吸食受管制物質(例如大麻),或嘗試合理化其行為:「我只會在有朋友在場時,才吸食」。

這種誤差對不同人口組別的影響可能不同。例如當受訪者申報性伴侶的數目時,男性傾向過多申報性伴侶的數目,女性傾向過少申報。無論如何,兩個組別的性伴侶數目平均值,皆受社會期許誤差影響而誤報。

其他經常受社會期許誤差影響的議題包括:

  • 個人收入,低收入者傾向高報而高收入者傾向少報
  • 負面情緒,例如沒有自尊、無力感,經常遭否認
  • 排泄功能,受訪者往往不願討論
  • 沒有依從指示/沒有按時使用藥物,卻高報配合度
  • 宗教,受訪者往往不願討論
  • 愛國主義,基於恐懼、審判或旁人目光,而遭高報或否認
  • 固執、不寬容或心胸狹窄,受訪者存在該種想法但否認
  • 智商及相關成就,往往遭高報
  • 外貌及儀容,遭高報或低報
  • 暴力,不論實際或想像,往往遭否認
  • 慈善仁愛,往往遭高報
  • 違法行為,往往遭全盤否認

個人差異

编辑

不同人對社會期許反應(SDR, socially desirable responding)不一,所以這種誤差對其回答的影響亦不一。這種個人差異令研究員無法分辨那些受訪者是真誠申報,那些受訪者是受社會期許影響而扭曲原本意願。

當社會期許的影響無法完全排除,研究員需要尋找方法估算這種誤差,並加以對照。額外量度SDR的方法需要與本體實驗同時執行。這是假設受訪者於回答SDR變量與回答本體實驗的變量時,同受社會期許影響。

有時受訪者於整份問卷給予高評分,該問卷可能全份作廢。不然,研究員可以根據受訪者SDR變量的答案,以統計方式,修正本體實驗的答案,從而消除社會期許誤差。例如,MMPI 量表可以自行調整基本量表的答案。

SDR量表最大隱憂是把風格與內容混淆。每人擁有的社會期許不同,例如修女與罪犯同樣反對死刑,但修女反對死刑出於其宗教背景,而罪犯反對死刑出於恐懼或道德低下,二者反對死刑是因為其背景與行為風格,未必與社會期許有關。根據SDR量表消除二人的答案,同樣導致效度問題。

匿名與保密

编辑

當受訪者無須提供個人資料,有助降低社會期許誤差。受訪者有感答案不會與自己直接勾上關係,較容易真誠回答。

匿名自填問卷提供中立性、脫離感和保障予受訪者。更佳的方法是讓受訪者以郵遞或投票箱方式提交問卷,更加保障其匿名性。

另外一個方法是隨機化回答。可以一方面讓研究員搜集到公眾在敏感課題的情況或態度,而一方面個別受訪者可以保持隱私,是進行敏感課題研究時的一種折衷手法。

其中一項實例,是香港政府統計處於1999年就港人在內地所生子女人數進行調查。

方式是用黑布袋內一定數量的有蓋和沒有蓋膠卷筒(港稱菲林筒)。受訪者隨機抽選膠卷筒,但無須表示抽中有蓋或沒有蓋的膠卷筒。

  • 如果抽中有蓋的膠卷筒,回答在內地所生的子女數目
  • 如果抽中沒有蓋的膠卷筒,回答過去一星期乘坐的士的次數


因為只有受訪者知道自己抽中有蓋還是沒有蓋的膠卷筒,只有受訪者知道他的答案,是「在內地所生的子女數目」還是「過去一星期乘坐的士的次數」。

得出結果後,政府根據事前掌握市民乘坐的士習慣的數據,推算另外一個未知變量,即港人在內地所生的子女數目。

中立的實施方法

编辑

如果問題的用字中立,有助降低社會期許的影響。

另一種方法是強制性提問,採用社會期許度相當(一樣好或一樣壞)作為答案,強迫受訪者從中選擇。因為當中沒有線索顯示哪個才是最佳答案,可以避免受訪者依照社會期許作答。不過此種題型除了在題目編寫上困難,對於受訪者亦實施了若干程度的扭曲(Walley & Smith, 1998)。

參見

编辑

Walley, L., & Smith, M. (1998). Deception in selection. Chichester: W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