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

(重定向自房子

住宅,又稱家宅房屋房子,是供人居住建築物[1][2],可能是簡單的小屋,也有可能是用木材砌体结构混凝土或其他建材建成的複雜建築物。一般有牆壁屋頂,內部則區隔出房間,但也可不隔間。其中可能會有管路系統、電力、及暖通空調系統[3][4]。住宅有許多種類的屋顶系統,避免降雨進入室內。也會用門扉來保護住處的人以及財產,避免進侵的人或動物。大部份現代西方的住宅會有一至多個臥房浴室,一個廚房,一個起居間。有些住宅可能會有飯廳,或是和其他的空間整合。一些北美的大型住宅會有娛樂室英语recreation room。農業傳統的地區,其住屋可能有飼養牲畜的區域。

一户建日本常见的住宅
香港私人住宅多數以高樓大廈建成
臺灣都市多擁有高密度的住宅聚落。圖為新店的住宅景觀,注意遠處蓋在山坡地的集合式住宅。
成府路上的大板楼,为北京市常见的住宅建筑形式

住在同一住宅的一群人可稱為一,一戶可能是一個家庭,不過也可能是其他的社會群體,其至個人。例如在同一戶內的可能是室友,或是像出租房屋英语rooming house內的,彼此原來沒有其他關係,只是居住在同一個住宅內。有些住宅只規劃了一個小家庭(或類似人數的群體)居住的空間,有些住宅是為人數較多的群體安排,稱為排屋,可以在同一住宅內容納較多的家庭。住宅除了室內空間外,也可以有室外空間,例如停放車輛的车库,或是放置器具的。有些住宅也有前院或後院,是一塊額外的空間,可供休憩或是飲食使用。

名稱

编辑

漢語族各語言對於住宅的稱呼各有不同,吳語(南部除外)稱作屋落閩語南部吳語稱作客家語稱作/屋仔,粵語稱作屋企[5]

概述

编辑

世界各地對於「住宅」的定義不盡相同,但皆以提供人的起居為主。一般而言,每個住宅至少會有一個出入口,以或通道的方式出現。一所房子可以有一個或數個戶,亦可能一個窗戶也沒有。為了維護起居安全隱私,住宅必須能阻絕進侵的人或動物,以及抵擋、酷熱和嚴寒天氣氣候

如果有人長期以某房屋/建築物為棲息處,此房屋即稱為該人的住宅或寓所()。雖然有些人大部份時間會在居所以外的地方工作、用餐或遊樂,但至少他們會在家完成沐浴睡眠等基本活動。

構造

编辑

一般而言,為了空間的功能性,住宅會區隔成多個房間,並於室外空間設置陽台。如果室內空間或建地面積足夠,住宅內外也會有附加設施,包括以下

類型

编辑

各地住宅圖片

编辑

建築方式

编辑
 
有些房屋是用磚和木頭建造的,之後再加上隔熱材料。圖片中可以看到屋頂的結構
 
二個義大利奥尔特雷伊尔科莱附近的貧民房屋。這二間是非法搭建的,沒有電力、沒有衛生設施以及飲用水的管路

世界上許多地方會用廢棄的材料來建築住宅,在马尼拉附近的巴雅塔斯街區,會用鄰近垃圾場中的材料來建築貧民窟的房屋[6]。在非洲塞内加尔的達喀爾,常見房屋是用回收的材料製成,以垃圾和沙石的混合物為其基礎[7]

美國現代的住宅施工技術包括有輕框架建築英语Framing (construction)(在方便取得木材材的地區)、土坯夯土(不易取得木材的地區)。有些地區只使用磚塊為建材,也有許多地方長期都是用石块作為房屋的基礎及牆壁。近來鋁材和鋼材已取代一些傳統建筑材料。現代盛行的替代建筑材料有保温混凝土模板英语insulating concrete form(泡沫模版,內層加上混凝土)、結構絕緣板(外層加上定向纖維板或纖維水泥板的泡沫板)、輕量型鋼英语Cold-formed steel及鋼結構等。一般而言,人們會用最容易取得的材料來建築房屋,用的材料也常是有傳統意義或是有文化意義的建築材料。因此有可能整個村落、鄉鎮、縣市都使用相同的建築材料。例如,美國許多的房屋是木製的,而大部份的英國及歐洲房屋材料是石材、磚塊或是泥土。

 
竹子為建材的房屋。竹子是中國大陸、日本及其他亚洲國家流行的房屋建材,有抗震的優點

自從20世紀初開始,有些房屋設計師開始使用預製組件西爾斯百貨在1980年開始向大眾宣傳西爾斯目錄住家英语Sears Catalog Home。預製技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開始盛行。一開始是小房間內的框架,之後是整面牆體都是預製件,再運到建筑工地。其原始目的是在惡劣天氣下,讓工人可以在室內空間下作業。最近的建築方式會和結構工程師英语structural engineer協同作業,利用有限单元法來設計預製的鋼構房間,可以抗風抗震。這些新的建築方式可以節省人工,提高可靠度,可能也可以加速施工的時程。

有些較少用的建築方式近年來越來越多人使用。雖然使用的還不普遍,但有些會參與建築過程的屋主比較會使用以下的這些方式:

 
傳統建築(左側)及被动式节能屋(右側)的熱顯像圖片

在已開發國家裡,在建築設計中越來注重節約能源。房屋內的能耗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研究指出在英國的能耗中,有30%是因住屋能耗而產生[8]

目前持續研發了許多低碳建築及相關技術。這些技術包括有零碳建築被動式太陽能房英语passive solar house自治建築英语autonomous buildings超级隔热英语Superinsulation,以及依被动式节能屋(Passivhaus)標準所建築房屋。

法律議題

编辑
 
房屋可以一再的修建,因此有複雜的整建史

有歷史重要性的住宅會受到法令的限制。英國的新房屋不受貨物買賣法英语Sale of Goods Act的管制,但會有英國國家房屋建築委員會英语National House Building Council的保證。在英國買新的房屋時,買主受到的保護和買其他商品的程度不同。

住宅的識別和象徵

编辑

隨著人們住的越來越密集,人們也設計許多識別房屋和土地的方式。房屋有時會有其專屬的名稱,這些名稱可能會有情感上的意思。例如《霍华德庄园》所述的房子,或是《重返布莱兹海德庄园》所述的庄园。現代更系統化及通用識別房屋的方式是透過門牌號碼

房屋可以表達其建築者或是住戶的意見或是情形。例如,龐大而精緻的房屋意味著富裕,低矮的,回收材料建造的房屋,可能意味著支持節約環保。有特殊歷史意義的房屋(例如名人曾經住過,或是就是很古老的住宅),在城市规划時會特別受到保護,例如文化遗产或是街道景觀。也可能用紀念牌匾特別標示這些建築物。自置居所英语Home ownership是評估經濟繁榮的常見方式。在大型自然灾害後,重建住屋也意味著要重新恢復災害前的生活。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helter By Lloyd Kahn. Shelter Publications, Inc., May 1, 2000.
  2. ^ American Shelter: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the American Home By Les Walker. Overlook Press, July 1, 1998
  3. ^ Schoenauer, Norbert (2000). 6,000 Years of Housing (rev. ed.)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4. ^ housing papers (PDF). clerk.house.gov. [December 18, 20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1-17).  |url-status=|dead-url=只需其一 (帮助)
  5. ^ 廣東話百科:你的“屋企”在哪裏?. 2018-04-19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6. ^ Brown, Andy. Below the poverty line: living on a garbage dump. Real Lives. UNICEF. 2009 [July 12,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Slum houses, often made of materials scavenged from the dump site... 
  7. ^ Nossiter, Adam. In Senegal, Building on Perilous Layers of Trash. The New York Times. May 2, 2009 [2021-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8. ^ 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s – what they are : Directgov – Home and community. Direct.gov.uk. [January 4,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8). 

外部連結

编辑